《自考04729大学语文高频主观题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4729大学语文高频主观题汇总.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散文. 1第二章 诗歌. 8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第三章 小说. 12第四章 作文. 14第一章 散文节题型主观题寡人 之于国 也 词语解释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704)罪岁: 归罪于年成不好 斯: 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904、1510)颁白者: 须发花白的人 颁,通“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1504、1204)检: 约束、制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404)谨: 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弃甲曳兵而走(1310、1004、)曳兵: 拖着武器 走: 跑,这里指逃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201)不王者: 不能称王的人五亩之宅,树之
2、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104)衣: 穿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1210)胜: 尽河内凶/河东凶亦然(1910、1804)凶: 灾凶,此指饥荒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1810)直: 仅,只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010)胜: 尽简析题1.原文: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604)(1) 指出这段文字的论点。答: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 说明这段文字使用的 论证方法。答: 归纳法。(3) 文中的“王道”包含了孟子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答: 以民 为本,施仁政。2.原文: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
3、莩而不知发; 斯天下之民至焉。(1404)(1) 为使“民加多”, 孟子认为“王”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答: 王无罪岁。(2) 孟 子善用比喻,请结合这段文字试加分析。答: 用拿了刀杀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 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 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3)除了使用比喻外,这段文字的说理还具有什么特点? 答: 先抑后扬: 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主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 以使“民至焉”。(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两句反映了当时怎样 的社会现实? 答: 这两句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统治者不顾人民
4、死活的社会现实。秋水词语解释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710)盈: 满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1610、1604)涘: 水边 辩: 通“辨”, 辨别望洋向若而叹曰(1504)望洋: 仰视的样子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410)殆: 危险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1407)端: 边,尽头而吾未尝以此 自多者(1910)自多: 自我夸耀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1804)焉: 于此(于万物之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301)笃: 固,拘限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1304)少: 小看,以为少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2010)礨空: 小孔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
5、则殆矣 (2010)殆: 危险简析题1.原文: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虛也;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810)(1) 这段话出于文中哪位人物之口? “尔”是谁? 答: 这段话出于北海若之口;“尔” 是河伯。(2)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人的认识和作为受到空间、时间和所受教 育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3) 这段文字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1答: 类比法。2.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1201)(1) 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是谁,什么身份? 答: 文中有两个人物: 黄河之神河伯和 海神海若。(2
6、) 说明作者安排这几位人物出场的用意。答: 作者意在通过河伯和海若两 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3) 文中景物描写的意图是什么? 答: 文中 的景物描写,意在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 染了文章的主旨。谏逐 客书词语解释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窃: 私自,过谦之词 过: 错误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使: 当初假使 内: 通“纳”, 接纳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适观: 适合观赏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 成就,完成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业诸侯: 使诸侯成就功业简析题1.中心论点: 驱逐客卿是错误的。2.本文成功之处的体现: 奏疏写得有理、有力
7、、有节,使秦王撤销了逐客令。在皇权专 制时代,这种“逆鳞”作为能获得成功,是极其罕见的,由是,这篇奏疏也就得以成为 传颂千古的典范议论文。究其成功之处,主要可从如下四个方面去体会: 抓住秦王想 尽快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最大欲望,把每个层次的着眼点和收束点,都集中到这一根 本利害关系上,从而击中了要害,打动了秦王的心,这是奏疏能说服秦王的关键。铺 陈张扬,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奏疏第二第三段泼墨最多,主要是摆事实讲道理,先 以大量秦王熟识之典型而切近的事实诱导,然后用简洁切要的结语点拨,论据方分,点 拨警策,从而收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正反对比,利害对举,论证切中腠理。奏 疏每段的论证过程,都
8、是从正与反、利与害两个方面展开,交织着昔与今、物与人、纳 与逐、利与害、损与益、强与亡等多重鲜明对比,从而把纳客之利、逐客之害阐发得十 分透辟有力。大量采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词采纷呈,笔力雄健,极大地增强了文 章的气势、韵律和感染力、说服力。过秦 论词语解释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因: 沿袭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致: 招纳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氓: 民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絜: 衡量振长策而御宇内御: 驾御,统治秦人开关延敌延: 引进非及乡时之士也乡时: 先前 乡,通“向”简析题1.原文: 于是废先王之道, 以弱天下之民。(1910)(1) 这段文字批评的对
9、象是谁?答: 秦始皇。(2) 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答: 例证法; 通过铺陈历史事实彰显意理。(3) 指出其中的对偶句。答: (于是)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堕名城,杀豪杰。五代 史伶官 传序词 语 解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710、1610)逸豫: 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忧劳:忧患勤劳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2008、1704、 1410、1407)抑: 或,还 本: 推究本源,名词作动词用 自: 由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1604、 1304、1201、1104)系: 捆绑 函: 木匣,这里意为用木匣装 盛,名词作动词用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10、(1510)告: 祷告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1404)世言: 世人说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008、1004)原: 推究,推本求源祸患常积于忽微(1107)忽微: 细微小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810)其: 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 之(2010)纳: 放回简 析 题1.原文: 书 曰: “满招损,谦得益。 ” 岂独伶人也哉! (1904)(1) 指出这段文字的论点。答: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 说明这段文字的写 作特点。答: 正反对举,比照阐发。(3) 作者感叹“岂独伶人也哉”的用意是什么? 答: 从点推向面,发人深思。论毅 力 词
11、语 解释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1910、1204)相间: 互相穿插 迭乘: 交替地呈现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1201、0910)判: 分开,区别以为是殆幸运儿(0804)殆: 大概是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1904)及: 等到简 析 题1.原文: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1610)(1)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只有意志坚强,才能取得成功(2) 指出这段文字 使用的论证方法。答: 这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3) 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 是什么? 答: 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是层递句式,排比修辞。2.原文: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 故彼岸终不可达也。(1304)(1)
12、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做任何事,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2) 指出这段 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答: 对比。(3) 除了比喻之外,这段文字还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层递,排比。容忍 与自 由 词 语 解释我们还得戒律自己(1301、1110、0904)戒律: 警戒、约束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1210)是: 正确的道理简 析 题1.原文: 一切对异端的迫害,所以不能容忍任何和自己不同的思想信仰了。(1704) (1)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人类难以做到容忍的心理根源是“深信自己是不会 错的”。(2) 指出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答: 演绎法。(3) 指出文中所采用的修辞手
13、 法。答: 排比。2.原文: 我在五十年前引用了王制 第四诛,越觉得“容忍”比“ 自由”还更重 要。(1804、1510)(1) 指出这两段文字的论点。答: 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 自由”还更重要。 (2) 两段文字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答: 例证法。(3) 说明这两段文字的写作特点。 答: 从自身的经验谈起,坦诚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以身说法,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灵 距离,极具亲和力。(4) 作者为什么要说“容忍, 比 自由, 还更重要”? 答: 因为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3.原文: 此事之是非,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2008) (1)这段引文出自胡适写给谁的
14、信? 答: 胡适写给陈独秀的一封信。(2)文中“革命” 一词指的是什么。答: 陈独秀、胡适等人在新青年 杂志上提倡白话文学的运动。(3) 指出文中作为分论点出现的语句。答: 甚愿国中人士能平心静气与吾辈同力研究此问题; 然亦决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咬文 嚼字简 析 题1.原文: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 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 第二泉”, 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1301)(1)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文学的文字(特别是诗歌) 更注重文字的联想意义。3(2) 这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例证法。(3) 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答: 不即不离: 不贴近
15、也不远离。若隐若现: 好像隐含着,又好像呈现出。2.原文: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 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 二泉”, 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2010)(1)为什么说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答: “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 茶联想起来的,不知道这个关联,小团和月无法联系。(2)概括这段话的主旨。答: 文 学的文字有时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成语。答: 不即不离,若隐若现。如何 避免愚 蠢的认 识 简 析 题1.原文: 如果你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 因而他的看法竟然动摇了你的 相反的见解。(1710)(1
16、) 针对“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这一问题,这段文字包含了怎样的答案? 答: 要有 科学的认知态度。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 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2) 文中一再出现以“如果”开头的句式,体现了作者怎样 的写作态度? 答: 谨慎的作风与谦和的态度。(3) 指出文中反复采用第二人称所产生的 效果。答: 本文逻辑层次清晰,行文要言不烦,论述周密严谨。作者将一个关涉哲学认 识论的大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侃侃而谈,尤其是从头到尾使用了一般文章中较少采用的第二人称“你”, 又引入“我”的生活经验作为论述的依托,使文章形成了“你” “我”之间面对面谈话的表达风格,
17、产生了亲切、贴切的效果。秦晋 殽 之 战 词 语 解释轻则寡谋,无礼则脱(1904)脱: 粗略,此指不谨慎、不守纪律约束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与: 参与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悖心: 叛离的心思彼实构吾二君构: 使结怨夫人请之,吾舍之矣舍: 舍弃、放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厌: 通“餍”, 满足,甘心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2010、2008)腆: 丰厚,富饶 淹: 停留,驻扎冯谖 客孟尝 君词 语 解释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2008、1810)揭: 举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 臣 (1804)被: 同“披”, 遭受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2008、1704、 1410)属: 同“嘱”,
18、 嘱托,请求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1504)期年: 整整一年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1910、1407)矫命: 假托命令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1404、1101)贱: 看不起 食以草具: 给他吃粗劣的饭 菜。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1204)记: 账册食之,比门下之客(2010)比: 比照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2010)说: 通“悦”, 高兴的意思综 合 题矫命(2008)矫命: 假托受(孟尝君) 命令以行事。市义(2010)市义: 买回百姓的恩义,即为孟尝君收买 人心垓下 之围词 语 解释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1810、1510)固: 必,一定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19、(1804)绐: 欺骗项王 自度不得脱(1710)度: 估计4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1610)披靡: 如草随风而倒,形容惊溃散乱的样 子项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1604)辟易: 倒退 瞋目: 瞪大眼睛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1410)期: 约定项王军壁垓下(1010)壁: 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在扎营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1904)刈: 割,砍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2010)长者: 性情谨厚的人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010)纵: 即使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008)顾: 回头看简 析 题1.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0、。(1304、1201)(1) 文中项羽的“ 自为诗”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境? 答: 表现了项羽英雄多情而无可 奈何的心境。(2) 写出文中描写项羽行为举止的语句。答: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项王 乃悲歌慷慨; 项王泣数行下。(3)“虞兮悲歌”作为霸王别姬的典型情节,体现了史记 人物传记的何种突出特点? 答: 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张中 丞传后 叙词语解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1904、1504)穷: 困窘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1910)柄: 权柄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1710)逆遁: 预先逃跑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1704)诣: 到,往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
21、矣(1610)数日: 计算日期,指为期极短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1410)相环: 四周都是以 为巡死 而远就虏 ,疑 畏死 而辞服于贼 (1404)辞服: 说了屈服的话屡道于两府之间(2010)道: 经过,来往亦 见其 自比 于逆乱 ,设淫辞 而助之 攻也 (2010)淫辞: 夸大失实的谣言简 析 题1.原文: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呜呼!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 (1710)(1) 韩愈写这段文字的意图是什么? 答: 韩愈写这段文字的意图是针对污蔑许远的错误论调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事迹,并高度赞扬张巡、许远共同“守一城,旱天下” 的历史功绩。(2) 这段文字表现了许远怎样的人物特
22、征? 答: 表现了许远宽厚谦和,为 国让贤的人物特征。(3) 说明这段文字驳论方式的着眼点。答: 这段文字驳论方式的着 眼点是驳论补记。种树 郭橐驼 传词 语 解释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1910)勖: 勉励早缫而绪,早织而缕(1804)缫: 抽引茧丝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1710、 1210)劳: 慰劳小吏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1704)莳: 栽种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劳: 慰劳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离: 散; 丧失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1604)筑: 捣土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1504)拳: 屈曲,不舒展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2008、1404)天: 本性、天性
23、字而幼孩,遂而鸡豚(2008)字: 养育5简 析 题1.原文: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日:“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1207)(1) 本段文字所采用的说理方法是什么?并加以说明。答: 类比,它用种树类比治民。(2) 种树郭橐驼传 中曾写到“他植者”, 请指出本段文字中与之相对的人及事。答: 长人 者好烦其令。(3) 文中“问者”所得之“养人术”的内容是什么? 答: 让老百姓休养生 息。前赤 壁赋词 语 解释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910)徐: 慢慢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710)渔樵: 打鱼砍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904、
24、1704)缕: 线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1610、1001)固: 原本,确实肴核既尽,杯盘狼藉(1604)狼藉: 纵横杂乱山川相缪,郁乎苍苍(1510)缪: 通“缭”, 盘绕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504)属客: 劝客人饮酒壬戌之秋,七月既望(1404)既望: 农历十六 日,表示满月后一天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享用不知东方之既白既: 已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须臾: 极短的时间,片刻苏子愀然,正襟危坐(2010)愀然: 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忧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008)冯: 通“凭”, 靠,依托简 析 题1.原文: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2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904、1810)(1)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 作者谪居黄州。(2) 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人生态度? 答: 适意自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3) 指出这段文字的用韵特点。答: 时疏时密,极尽变化之能事。(4) 说明这段文字的思想情感内涵。答: 借助自然景物抒 发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阐明事物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的哲理。(5) 就赋体的“主客 对话”而言,这段话出自“主”之口还是“客”之口? 表明了他人生观的哪一个方面? 答:
26、出自“主”之口,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一面。(6)“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中 的两个“之”各指什么? 答: 耳得之: 清风; 目遇之: 明月。2.原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1704)(1) 这段文字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人生态度。(2) 指出 文中含有比喻意味的对偶句,并说明其比喻意义。答: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比喻意义: 喻指个体的渺小,生命的短暂。(3) 写出此段中语义构成对比关系的对偶句。 答: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先妣 事略词 语 解释以二子肖母也(1910)肖: 像然数颦蹙顾诸婢日
27、: “吾为多子苦。”(2008、 1704)顾: 注视 颦蹙: 皱眉头 数: 屡次外祖不二 日使人问遗(2008、1604、1207)问遗: 问候和赠送物品于是家人延画工画(1510)延: 请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1504)殇: 早逝,还没成年就死去灯火荧荧,每至夜分(1410、1101)夜分: 夜半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1407)敦尚: 注重,崇尚6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2010、 1204)追惟: 追思 惟: 思念期而生有光(2010)期: 一周年简 析 题1.原文: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1504) (1) 这
28、段文字中,“孺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什么? 答: 勤劳、勤朴、宽厚。(2) 指出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答: 细节描写。(3) 就塑造“孺人”这一人物形 象而言,文中最后写吴家桥人来有什么作用? 答: 侧面烘托母亲待人宽厚的形象。西湖 七月 半 词 语 解释不舟不车,不衫不帻(1810)舟: 坐船 帻: 头巾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1710)嚣: 呼叫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1604)怖: 吓唬催促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1510)向: 先前如魇如呓,如聋如哑(1304)魇: 梦中惊叫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看之(1804)作意: 刻意,特别用心跻入人丛(1
29、210)跻: 挤入山复整妆,湖复颒面(2010)颒面: 洗脸。形容湖面重现明净马伶 传词 语 解释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1710、1107)遁: 逃脱其士女之问桃叶渡(1904、1610、1407、1301)问: 探访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 日欢(1504)奉: 敬献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1410)无虑: 大约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征: 招请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2010)且: 将近简 析 题1.原文: 异哉! 马伶之自得师也。 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1910)(1) 指出文中讽刺当朝权奸之句。答: 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2) 说明文中使用的修辞 手法。答:
30、 反诘。(3) 读者可从这段话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答: 只有吃苦耐劳,潜心钻 研,精益求精,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香市词 语 解释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1804)一泓: 一片。泓,水深,这里作量词用一定也是瘪三式的玩意了(1610)瘪三: 无业游民弄缸弄甏(1504)甏: 坛子。一种腹大口小的陶制盛器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1004)把式: 这里指武术、技艺简 析 题1.原文: 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 所谓“借佛游春”是也。(1410) (1)香市 的作者是谁? 文中所描写的“香市”位于哪座城镇? 答: 浙江桐乡乌镇。(2) 农民来“香市”祈神赐福,是希望实现什么愿望? 答:
31、希望蚕茧能有廿四分的好收成。(3)“桃源”的典故出自哪篇文章? 它在这段文字中借指什么? 答: 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 记; 它在这段文字中借指半封闭式的,受外界经济、政治和战争影响较少的农村。爱尔 克的灯 光 简 析 题1.原文: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 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1804)(1) 文中的“我们那个地方”是指哪座城市? 答: 四川成都。(2) 在作者看来,姐姐的 死是“意外”吗? 为什么? 答: 不是意外; 这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 必然结果。(3) 就全文而言,这段文字釆用了哪一种叙述方式? 答: 插叙。纪念 傅雷词
32、语 解释伉俪之情,深到如此(1704、1407、1307)伉俪: 夫妻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2010)浩然之气: 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正气7简 析 题1.原文: 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 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 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1604)(1) 作者为什么说傅雷“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 答: 作者认为傅雷青年 时的刚直正如孔子所说的“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还只是一般的个人脾性。(2) 作者 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儒家之刚者”? 答: 作者认为具有艺术的涵养与知识学问的积累但又能坚持原则的人是“儒家之刚者
33、”。(3) 为什么作者不说“愿你安息吧”? 答: 作者不 说“愿你安息吧”是因为尽管痛借傅雷的不幸,但更希望知识分子继承他的刚劲品格。哭小 弟 词 语 解释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 1904、 1404)客殇: 死在他乡能娴科技,能娴艺文(1910)娴: 熟练简 析 题1.原文: 小弟白面长身,美丰仪; 喜文艺,娴诗词他不甘心!(1610) (1)“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一句有何深意?答: 从哀悼小弟到同情这一代 人。(2) 这段文字塑造小弟这一人物形象,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答: 肖像描写,正面描 写,侧面描写。(3) 写出文中的对偶句。答: 喜文艺,娴诗词。都江 堰 词 语
34、 解释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 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1810)濡养: 滋润哺育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1510)傩戏: 驱鬼逐疫、表现鬼神生活的戏剧。直到20 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2010)圭臬: 准则; 法度简 析 题1.原文: 李冰这样的人,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1710) (1) 造“二王庙”是为了纪念哪两位人物? 答: 为了纪念李冰父子。(2) 根据作者的描 述,傩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驱鬼逐疫,表现鬼神生活。(3) 作者为什么说“都江 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骄傲”? 答: 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被后人当神一样纪念,神性和人 性统一起来了。2.原文
35、: 但是,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贴近了苍生。(2008)(1)写出本文的作者及所出文集书名。答: 余秋雨,文化苦旅。(2)作者认为傩戏中 出现李冰形象,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 神话走向了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 了大地,贴近了苍生。(3)总结这两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理念。答: 这篇游记重在阐发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对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从政精神作了高度评价 和赞扬,充满现代人文理念。这两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理念是为民生的现实精神。牡丹 的拒 绝 简析题1.原文: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诺大的一个牡丹王国, 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1910)(1) 第二
36、段文字通过转折彰显了牡丹什么样的高贵品质?答: 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 不媚俗。(2) 说明第一段文字运用第二人称叙述的艺术效果。答: 具有作者与读者之间 的对话性,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往往产生“炉边谈话”的家常感觉。(3) 指出这两段 文字采用的修辞手法。答: 比拟与比喻。我与 地坛词 语 解释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1710)耗:呆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1604)熨帖: 心里平静舒适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 左右拍打(1310)撅: 折下简 析 题1.原文: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1504)(1) 这段文字所描写的母爱有什么特点?
37、 答: 对儿子不仅疼爱而且理解,毫不张扬却意 志坚忍。(2) 指出文中用无声的行动描写来展现深挚母爱的语句。答: 看见母亲仍站在 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 应。(3) 指出文中借“我”之口对母亲作直接心理描写的语句。答: 她是怎样心神不定8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第二章 诗歌节题型主观题蒹葭词语解释宛在水中央(1910、1410)宛: 好像简析题1.原文: 全诗(2010、2008、1804、1704)(1) “白露”从“为霜”到未晞” 、“未已”,体现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答: 体现 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追求时间的
38、漫长与追求者的执着。(2) “伊人”从“在水一方” 到“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体现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答: 体现了空间的转移, 暗示了追寻对象的飘忽难觅。(3) 这首诗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重章叠句。(4) 指出“伊人”的形象特征。答: “伊人”的形象特征: “伊人”指意中人,诗中“伊人” 飘忽不定,幻象丛生,给人以扑朔迷离、悠渺难测之感,引人遐想。(5) 诗中描写的蒹 葭茂密、霜露高洁的景色,烘托出怎样的情感? 答: 蒹葭茂密,霜露高洁,烘托出痴情 者挚热的追求和纯洁的感情。(6) 写出诗中体现时间推移的三个句子。答: “白露为霜、 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
39、(7) 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是什么? 答: 蒹 葭 是一篇意境优美、情意深长的恋歌,历来备受赞赏。(8) 在水一方”具有怎样的 普遍象征意义? 答: 如果把“在水一方”视作一种象征,那么这首诗就涵容了世间各种 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9) 王国维称赞这首诗“最得风人深致,为什么? 答: “风 人深致” ,从艺术上说,指婉曲的风格; 从思想上说,指境界深远,意在言外。(10) “在水一方”涵容了怎样的人生境遇? 答: 涵容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11)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招贤诗,那么,“伊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答: 隐居的贤者。湘夫 人词语解释蛟何为兮水裔(1904) 水裔: 水边筑室
40、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葺: 修建,修补鸟何萃兮蘋中(1404) 萃: 聚集夕济兮西澨(1004) 济: 渡过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2010) 荒忽: 与“恍惚”通,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简析题1.原文: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1710) (1) 概括这节诗的主要内容。答: 描写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 爱情的执着追求。(2)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 裔”几句描写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 答: 表现人物内心的 焦虑和不安。 (3) 指出“思公子兮未敢言”一句所使用的抒情方法。答: 直
41、抒胸臆。 2.原文: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 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2010)(1) 分别指出诗中借行为举止抒情与直抒胸臆的诗句。答: 借行为举止抒情: 登白薠兮 骋望。直抒胸臆: 思公子兮未敢言。(2) 这节诗中采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答: 比兴。(3) 分析“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两句通过因情造景所达到的艺术效果。答: 通过描写事理颠倒的假想景象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陌上 桑 词语解释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1310、1307)谢: 问 宁可: 可不可但坐观罗敷(2010、2008、0904)但坐: 只是因为 坐: 因为
42、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2008)踟蹰: 徘徊不前归园 田居词语解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 指气质、性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尘网: 比喻官场束缚 尘: 尘世,人世间守拙归园田守拙: 保持愚拙朴实的人格和生活鸡鸣桑树颠颠: 通“巅”,顶部简析1.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010)(1)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罗敷之美的? 答: 先渲染环境氛围的绚丽, 日出东方,朝9题霞映照; 再写她的采桑用具和服饰,篮子精美芳洁,服饰鲜明华丽; 最后写旁观者为之 倾倒,“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均有所失态,忘了自 己该做的事。(2) 作者主要运用
43、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作者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3) “观者”的状态体现出怎样的民间风情? 答: “行者”、 “少年”、 “耕者”、 “锄 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均有所失态,忘了自己该做的事。这种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 法,不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增强了诗歌的幽默风格。行路 难简析题1.原文: 全诗( 1201、1110)(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答: 诗人既对朝廷昏暗、仕途艰难愤懑不平, 又执着追求理想、坚信未来。(2) 指出诗中运用比兴的诗句,并说明其含义。答: 诗中 比兴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该诗句的含义是以路途艰险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险。(3) 分别指出诗中借行为举止抒情与借典故抒情的诗句。答: 借行为举止抒情的诗句: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借典故抒情的诗句: “闲来垂 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停杯投 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使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借举止 抒情”的抒情方式; 抒发了作者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