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上)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江南博哥)1 单选题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2 单选题 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A.提高B.降低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视觉的明适应是感受性逐渐下降的过程,视觉的暗适应是感受性逐渐升高的过程。3 单选题 人从明处突然进入
2、暗处,人的感觉阈限()。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暗适应现象。暗适应是感觉适应的一种,暗适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感受性逐渐升高即感觉阈限逐渐下降的过程。4 单选题 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感觉的()。A.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差别感受性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的感觉对比为继时对比。5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规律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3、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知觉的规律性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整体性。6 单选题 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是()。A.知觉B.感觉C.思维D.想像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7 单选题 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依然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知觉选择性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从噪音的
4、背景中区分出别人喊自己的名字属于知觉的选择性。8 单选题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理解了的事物即使它的细节改变还能进行再认。9 单选题 如果用眼睛注视一朵绿花,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朵红花,这种现象是()。A.正后象B.负后象C.视觉适应D.感觉对比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绿花的后象是红花,后象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所以是负后象。10
5、 单选题 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A.诱发运动B.动景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动景运动是当两个刺激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电视、电影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11 单选题 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B.错觉的产生是由于个人心理原因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外
6、界的客观刺激,因而不是通过主观努力就可以纠正的。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故本题答案选C.12 单选题 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觉的后效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不一会就不觉得冷了,这说明在温度刺激持续作用下,人对温度的感受性发生了变化,属于适应现象。故选B。13 单选题 黑人的牙齿总是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月明星稀”都是感觉的( )。A.代偿B.适应C.对比D.联觉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感觉对比指
7、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黑人的牙齿总是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月明星稀”都是感觉的对比。14 单选题 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15 单选题 人类认识过程的开
8、端是()。A.表象B.知觉C.感觉D.想象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点为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16 单选题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得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A.感觉对比B.感觉的相互作用C.感觉适应D.联觉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点为感觉的特性。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17 单选题 人们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
9、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A.暗适应B.明适应C.嗅觉适应D.感觉对比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点为明适应。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这是明适应的表现。18 单选题 游览黄山时见到一块石头,导游提示其很像一只雄鸡,此景点叫作“金鸡叫天门”,于是越看越像。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D.理解性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知觉的理解性。人在
10、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在导游的提示下,石头越看越像“雄鸡”,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19 单选题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选择性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知觉的理解性的定义的了解。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20 单选题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
11、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照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知觉的恒常性。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21 单选题 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广告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喜欢在广告画面上空着一部分信息,让观者自己去完善。这种利用“残缺”的画面使人形成完整印象的设计理念充
12、分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本题的知识点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指的是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把不完整的图形知觉为完整图形的知觉组织过程是知觉整体性的体现。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部分”“残缺”“完整”。就可以判断出是知觉的整体性。22 单选题 上课时用红笔在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下边做标记,这是利用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
13、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用红笔画重点是为了使重点突出,便于重点学习。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23 单选题 同一棵香樟树,植物学家把它看作一种双子叶植物,而木匠则常称为优秀木材。这是()的表现。A.知觉整体性B.知觉理解性C.知觉选择性D.知觉恒常性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事物时,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知觉对象,并用语言把它标示出来。题干中植物学家与木匠的经验不一样,对于香樟树自然有不同的体会,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24 单选题
14、士兵在战场上穿迷彩服以达到隐蔽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25 单选题 张老师在教学生区分形近字“慢”“漫”“谩”“幔”时,将四个字相同的右半部分用白色粉笔写出,差异的左半部分用彩色粉笔标出。张老师利用了知觉的()。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差异部分用彩色标出,有利于学生注意到几个字的
15、不同点,便于区分和学习。因此,张老师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26 单选题 学生看黑板时,白色字体往往成为知觉对象,而黑色板面成为了背景。这主要体现了()。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选择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当人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可以由该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特征来判断其他特征,从而产生整体性的知觉;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们进行知觉时总是选
16、择少数事物作为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种把对象从背景区分出来的特性即是知觉的选择性。结合题干可知,学生把黑白两色字体进行区分。把白色字体作为知觉对象,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27 单选题 注视发光的灯泡几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在眼前的黑色背景上产生与灯泡相似的光亮。这种现象是()。A.感觉后效B.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联觉现象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当刺激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没有立即停止,而是保留一段时间,这种感觉残留现象称为感觉后效,28 单选题 中国人看国产影视片容易分辨出人物面形,而看外国片则难于分辨。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
17、)。A.中国人脑中贮存外国人形象模式相对较少B.中国人面相相对易辨认C.中国人不熟悉外国片所反映的内容D.外国人面形难于辨认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人头脑中储存的外国人的形象相对较少。因此,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不易知觉到外国片的人物面形,因而看外国片会觉得难于分辨。29 单选题 朱老师上课时,经常将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圈画出来,加强学生对这些重点内容的理解。这体现了知觉的()。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对比律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
18、解析:差异律针对的是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被感知的越清晰。题干当中,教师将重点内容圈出来,使得重点内容能够与其他内容相区别开。30 简答题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错误。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31 简答题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正确。人的知觉可以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影像,而对其周围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
19、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32 简答题听一首歌曲,我们除了反映它的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这些个别属性外,还反映这些属性之间在时间延续、空间定位和运动节奏变化等方面的联系和关系,从而组合成为曲调和旋律稳定、完整的一首歌曲,这就是感觉。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错误。这不是感觉,而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知觉和感觉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性质。33 简答题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感觉适应现象
20、。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错误。这是感觉对比现象。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34 简答题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这种心理现象是联觉。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感觉(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35 简答题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识点:第4章 第1节 知觉(理解) 参考解析:(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觉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
21、程。(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第二节 注意与记忆1 单选题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注意B.知觉C.想象D.观察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单选题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持续D.注意的分配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学生开小差是
22、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3 单选题 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4 单选题 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是()。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不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是有自觉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因此是有意后注意。5 单选题 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
23、回忆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学生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是再认,回答填空和问答题时候的记忆活动是回忆。6 单选题 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知觉现象被称为动景运动,它产生的原理是由于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而不是由于错觉。7 单选题 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容量大B.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C.整体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D.采用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感
24、觉记忆的容量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声像记忆和图像记忆容量上没有差异,声像记忆保持时间较长,局部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8 单选题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36个组块B.59个组块C.68个组块D.7个组块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就是59个组块。9 单选题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表现为()。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发生,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
25、均匀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10 单选题 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永久性遗忘的含义。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11 单选题 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早上学习只受倒摄抑
26、制的影响,晚上学习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早晚受到的是单一抑制的影响。12 单选题 存储短时记忆信息的有效方法是()。A.组块B.编码C.联想D.复述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复述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械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另一种是精细复述,即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13 单选题 假如你正准备一项测验,根据你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以下哪一种学习策略能使你在测验中有更好的表现?()A.测验前一个星期内,每个晚上学习半小时B.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半小时C.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三小时D
27、.测验前的那个晚上学习六小时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采用复述策略中的分散复习效果会更好些,记忆的效果也更好些。A项正是分散复习的做法。14 单选题 人将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致命打击主动遗忘的防御机制被称为()。A.否认B.压抑C.遗忘D.幻想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压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或回忆、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15 单选题 股市行情容易
28、引起股民的注意,而体育新闻容易引起体育迷的关注。这说明人的注意易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刺激物的强度B.人的情绪状态C.刺激物的对比差异D.人对事物的需要或兴趣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为对中学生学习心理中注意与记忆的观察。引起注意的主观条件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或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等。如股民对股市行情感兴趣,体育迷对体育新闻感兴趣等。因此,题干体现了人对事物的需要或兴趣影响人的注意。16 单选题 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并配以手势。这种方式引起的无意注意是由于()。A.刺激的强度B.刺激的合理组织C.
29、刺激的活动变化D.刺激的经验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的东西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教师运用声音和手势,这种刺激的活动变化能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17 单选题 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该注意字体颜色的搭配。这是因为()。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B.新颖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C.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D.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
30、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知识点为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的东西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不同颜色搭配之间形成了对比,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18 单选题 “左手画圈,右手画方”描述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A.广度B.分散C.分配D.转移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点为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
31、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 题干中“左手画圈,右手画方”为注意的分配。19 单选题 “默写”属于()。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有意回忆D.无意回忆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依靠有意识记。无意识记:事前没有明确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有意回忆是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以往经验的回忆,其目的是要根据当前需要而回忆起特定的记忆内容。无意回忆的特点是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经验。默写属于有意回忆。20 单选题 看电影是利用了
32、()原理。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语义记忆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感觉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视像和声像。看电影利用了感觉记忆的原理。21 单选题 陈述性记忆属于()。A.程序性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瞬时记忆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 长时记忆的特点: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长时记忆包括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22 单选题 记忆过程包括()。A.识记、保持和遗忘B.识记、再认和回忆
33、C.识记、保持和联想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记忆过程的了解。在记忆过程中,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基本环节,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完整统一的过程。23 单选题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其中,形象记忆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这种形象并非单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声音也是一种形象,对它的记忆便是一种形
34、象记忆。24 单选题 一位亲眼目睹大桥垮塌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一幕。这属于()。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情景记忆。情景记忆即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情景记忆是指记住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的特定事件。对情景记忆的知觉又称自主意识。25 单选题 假设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谩骂时你愤怒的心情记忆犹新,这种记忆属于()。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情绪记忆指的是对自己体
35、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这里对过往“愤怒”的记忆就是一种情绪记忆。26 单选题 英语教师提倡同学们早晨起来:记忆单词,这种做法可以避免的干扰是()。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双重抑制D.多重抑制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因此题干描述早晨学习可以避免这种干扰。27 单选题 学生在学习较长的内容时,经常是前边和后边的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因素的干扰。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
36、(了解) 参考解析:前摄抑制指的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倒摄抑制指的是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中间部分遗忘多是因为受这两种抑制的干扰。28 单选题 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这样容易混淆interest的词性。这属于()。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区分,两者易混淆。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interestin
37、g容易和interest混淆。29 单选题 ()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识记是记忆的开端,也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30 单选题 关于工作记忆,以下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作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B.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是组块和编码C.个体停止思考,信息将会从工作记忆中消退D.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是不牢固且易忘的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工作记忆的特点:信息保存时间短,又称“短时记忆”;个体停止思考,观念也
38、将会从工作记忆中消退;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72个组块;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复述、组块、编码。31 单选题 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A.衰退理论B.干扰理论C.线索依存理论D.动机遗忘理论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这种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2 单选题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组块是指在
39、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33 单选题 丽丽花了10分钟背会了一首古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A.及时复习B.使用记忆术C.分散集中复习结合D.适当过度学习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熟记是通过对材料的反复学习实现的。在重复学习时要掌握好“度”,这就是适当的过度学习。适当的过度学习,指实际学习的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研究表明,过度学习程度达到15
40、0时,效果最佳。34 简答题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错误。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35 简答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保持随意注意。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错误。在课堂上既要注意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也要合理利用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让学生在课堂上一直保持随意注意是不可能的。36 简答题对各门学科的概念、
41、定理、公式、学科体系的记忆,都是逻辑记忆。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逻辑记忆,即以词语为中介,以概念、原理等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所保持的不是具体事物的形象,而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定义、公式、定理。37 简答题最先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的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遗忘进程呈现“先慢后快再慢”的趋势,随后便趋于平稳。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错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平衡的,遗忘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随后便趋于平稳。也
42、就是说,刚识记完后遗忘得快,一段时间后逐渐缓慢,当到一定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38 简答题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39 简答题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在进行识记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感觉通道,例如,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读、动手写等。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感觉通道针对同一记忆内容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排除外界的干扰,还可
43、以为短时记忆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和线索,促进向长时记忆的转化。40 简答题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注意(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二者不能等同。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41 简答题采用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的方式比采用单纯的反复阅读方式的复习效果要好。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看到成绩,增强信心;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能更好地抓住重点、难点,使复习更有目的。所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当指导学生多试图回忆,将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42 简答题组块的作用就是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 知识点:第4章 第2节 记忆(了解) 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