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季度各类专题党课讲稿5篇整理汇编(一).docx

上传人:hai****005 文档编号:14500645 上传时间:2022-05-0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二季度各类专题党课讲稿5篇整理汇编(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22年二季度各类专题党课讲稿5篇整理汇编(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二季度各类专题党课讲稿5篇整理汇编(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二季度各类专题党课讲稿5篇整理汇编(一).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二季度各类专题党课讲稿5篇整理汇编(一)目 录1. 党课讲稿:着力“四真” 努力提高理论素养这个最根本的本领2. 党课讲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3. 国企领导安全生产主题党课4. 专题党课: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感悟党的初心与使命5. 坚决“答好三卷” 做好涵养良好家风的“带头人”党课讲稿:着力“四真” 努力提高理论素养这个最根本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

2、大思想武器。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年轻干部提高理论素养的重大意义,必将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强理论武装,不断提升思想理论素养,把崇尚理论学习作为一种生活追求,把热爱理论学习作为一种内在需求,把抓好理论学习作为一种职责使命,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厚实理论功底、打牢理论根基,不断增强本领能力,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那么,作为年轻干部如何厚实理论功底,提高理论素养呢?下面

3、,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一、要准确把握年轻干部理论素养本领的基本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意味着,年轻干部要通过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悟其所蕴含的科学真理,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能力,从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知、信、行的有机统一。(一)要从知的层面,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进行基础性学习,了解其基本理论框架,深刻把握其理论知识所要表达的科学真理。同时要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具体国情,

4、紧跟时代脚步,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从而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二)要从信的层面,切实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和体悟,由衷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真理性,对其产生较为深厚的情感,从而在内心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是个人立足岗位、勇

5、于担当、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三)要从行的层面,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要在达到一定的知与信基础上,能够更为灵活巧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处理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之知、之信、之行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二、要深刻把握提升理论素养的重要意义理论素养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掌握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实现第二

6、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面对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冲击,增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尤为重要。(一)理论素养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石。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保证,也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石。在领导干部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而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就善于从历史规律中认识事物,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提高科学性;党员干部有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就能增强辩证分析复杂社会矛盾的洞察力、预见力、鉴别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而经受住

7、各种复杂情况考验,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二)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根本。领导干部的素质本领、领导水平,取决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发展理念、工作方法、领导艺术等多种因素,但起根本作用的还是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理论素养是决定领导干部领导水平的重要因素,理论思维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具备深厚理论素养,善于进行理论思维,才能科学判断形势、思考问题、形成决策、组织实施。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强化理论思维,不仅仅是领导干部个人的事情,而且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三)理论素养是攻坚克难的支撑。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创造新

8、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在对历史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找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虽然在历史上也曾经历过脱离国情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奉行的曲折,但我们党能自我纠偏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事实表明,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才能在任何风浪考验面前都坚定理想信念,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界限。三、要牢牢提升年轻干部理论素养的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

9、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新时代,年轻干部学习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必须把握好四个着力点。(一)要“真学”上着力。真学是前提,就是要认真学习,反复研读。必须把厚实理论素养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努力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一要下足实功夫。要牢牢把握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个重要学习方法,坚定“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执着追求,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变“快餐式”学习为“反刍式”学习,变“浅阅读”为“深阅读”,确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二要下足苦功夫。要拿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钻劲、狠劲、韧劲,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

10、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以融会贯通、精益求精的治学方法真正学懂弄通,做到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即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三要下足细功夫。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理论高度和实践高度,持之以恒精读细读,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深邃理论源泉、高尚政治品格、深厚文化底蕴、崇高精神境界,真正认清理论全貌、吃透内在逻辑,切实提高站位、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在学习中“众里寻他千百度”,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理的力量。(二)要在“真懂”上着力。真懂是关键,就是要深入思考,深刻领会。必须立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系统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真正学深悟透、把握精神

11、实质。一要领悟贯穿其中的为民情怀。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要领悟贯穿其中的科学思维。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善于用历史眼光、时代眼光、战略眼光、世界眼光观察事物,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提升自身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水平。三要领悟贯穿其中的工作方法。要深刻领悟以习近平同

12、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坚持问题导向、抓好“关键少数”等工作方法,着力学深悟透、熟练掌握运用,切实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解决好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三)要在“真信”上着力。真信是根本,就是要植根心底、注入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从灵魂深处敲起响鼓、思想深处引起共鸣,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将其转化为最真挚、最虔诚的政治信仰。一要坚决拥护核心。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历

13、史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始终做到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二要坚定政治立场。要深刻认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一切事业进步的根本保证,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始终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时刻以党中央为最高标杆,以党中央要求为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不做“两面派”“两面人”,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三要坚守政治规矩。要深刻认识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始终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经常对照

14、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敢于同一切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违背党性原则的行为作斗争,确保执行纪律无条件、遵守规矩不含糊、守住底线不逾越。(四)要“真用”上着力。真用是目的,就是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必须在知行合一中展现担当作为,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和制胜武器,努力做一名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一要用以提升战略谋划力。要始终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处理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前进方向,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将本地工作放到全国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部署,

15、不断增强工作的全局性、主动性、预见性。二要用以提升辩证思考力。要准确把握基本国情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实践逻辑,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升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自觉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处理好防范化解风险、乡村振兴、污染防治等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富有成效。三要用以提升开拓创新力。要加大解放思想、全域开放力度,主动学习新经验新方法,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和推陈出新的勇气,把问题作为推动创新的契机,把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有效破除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顽瘴痼疾,创造性地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为实现新时代

16、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同志们,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作为年轻干部,只有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锤炼全面辩证分析复杂社会矛盾的洞察力、预见力、鉴别力,增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的比较中把握方向、规律、大势的智慧,才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经受住各种考验,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优异答卷。党课讲稿: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一、2021

17、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一)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

18、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由此可见,我们较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同时,我国城乡就业也取得显著成效。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在全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通胀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实现了经济较快

19、增长、较多就业。截至2021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5万亿美元。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经济增长、就业、居民消费价格、国际收支这四个主要方面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实现稳健的增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21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长表现为“前高后低”: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5.1%。总的来说,看2021年经济增长,不仅要看全年的同步增长,还要看季度增长、季度环比,以及两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增长速度来看,尽管受疫情冲击,但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仍然没有改变。从就业形势看,2020年受疫情

20、冲击影响,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69万人。从调查失业率看,2021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步回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由于全球人员、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使得工业生产者价格走势居高不下,但是居民消费者价格保持了相对较平稳的上涨,全年上涨0.9%。总体来看,我国物价比较稳定。从经常项目顺差及占GDP比重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占比一度高达8.7%,近几年顺差有所回落。2021年我国外贸增长速度较快,外贸顺差占GDP比重达到1.8%。从以上几个宏观经济指标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

21、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上图是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这也表现出研发强度。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14万亿元,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2.79万亿元,R&D经费与GDP之比达到2.44%。从图中红线走势也可看出,近几年我国研发强度不断上升,国家非常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区域布局涉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平衡等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

22、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对于经济结构,我主要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从产业结构来看,2021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5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服务业。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需求占GDP比重最高。在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强,占GDP比重也在增加。2021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都作出了积极贡献,最终消费支出、资

23、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总的来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态势非常明显;需求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2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因此,经济结构是不断优化、不断升级的。对于城乡区域发展,从城镇化率来看,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5%。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同时,我们加大了进城农民的城市落户工作力度,2021年

2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比上一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高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0.83个百分点的提高幅度。虽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我们更加注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加大落户力度,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定会有更大进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从国际看,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恢复,特别是我国疫情防控做得比较好,因此产业运转比较正常,我国外贸出口增长比较快;从国内看,由于需求的恢复加快,进口增长也相对比较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9.1%

25、。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3.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约束性指标之一。单位GDP能源消耗不再设置年度考核目标。当然,我们也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走势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

26、济增长基本同步,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也在同步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出现了一些波动,但2021年以来二者的增长恢复速度较快。同时,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0.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虽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有差距,但是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及时有效

27、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从以上七个方面,对2021年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简要概括。回顾2021年,成绩得来殊为不易。我国经济尚处在突发疫情等严重冲击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形势又出现很多新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难度加大。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28、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外一些国家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了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虽然有利于稳定经济,但也产生了通胀上升、财政赤字扩大、债务负担过重等问题,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影响。我国强调宏观政策适应跨周期调节需要,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支持力度,同时考虑为2022年应对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2021年,我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就业优先政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六保”工作中包括“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也是为了资金的使用更加有效率。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效实施稳健

29、的货币政策,两次全面降准,推动降低贷款利率。现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进展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多次推动贷款利率下降,减轻企业融资负担。有序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稳妥处置重大金融风险事件。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着力解决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汛情冲击,以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影响,我国出现了煤炭价格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等现象,党中央及时作出处置,同时理顺了煤、电价格关系,进一步推动电价改革,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效地解决了煤炭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为经

30、济的稳定恢复和社会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全年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财政赤字率和宏观杠杆率下降,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宏观经济的好坏,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市场主体是否有活力。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后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政府提出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截至2021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上亿的市场主体也承担了数亿人的就业创业,面对疫情冲击,经济社会活动也受到影响,因此除了宏观政策要有力支持经济运行以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市场主体稳就业。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还对制

31、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税费。实践表明,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实际上也是“放水养鱼”、涵养税源,2013年以来新增的涉税市场主体2021年纳税达到4.76万亿元。加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港口等运输保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贷投放,继续执行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7.3%,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近些年,我们非常注重通过改革来改善营商关系,各地政府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等

32、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广一批地方改革经验,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强和创新监管,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2021年,大量整顿违反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使市场资本的无序扩张得到有效遏制,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是继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加大稳外贸稳外资力度,成功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及首届

33、消博会等重大展会。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国际经贸合作,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产品走出去,以及扩大进口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增4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新举措。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为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更好地实施激励约束机制,提出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科研自主权。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这对于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有很大作用。再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这能够让企业研发的新产品的专利得到

34、保护,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更多收入,用于弥补其研发投入,否则企业的研发投入也是难以为继的。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总体上看,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对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兴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新的支持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这些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良好的作用。同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推动乡村振兴,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这一系列具

35、体的政策措施,对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对各地区、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指引。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些行动既促进了

36、教育的发展,也改善了民生。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标准。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慢性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这点对于群众来说非常重要,2021年以来,各地都加大统筹力度,给群众提供更多方便。严格药品疫苗监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加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城乡基层治理。

37、2021年一些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等灾害,各方面积极开展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1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叠加影响,大国的战略博弈更加激烈,地缘冲突、政治冲突、军事冲突不断,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此外,

38、2022年可能面临外需不足,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运转更加困难、更加不稳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稳”、“六保”工作一直是这几年我国的宏观政策和政府工作围绕的重点。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39、从国际看,全球贸易、工业生产和制造业虽然在疫情冲击以后,尤其是在2021年有了一些恢复,但从近期来看经济增长恢复速度又有所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上涨,无论是金属产品、能源,还是粮食价格,近期仍在高位振荡。同时,由于俄乌冲突加剧,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供求关系可能会受到新的影响。202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苏但势头趋缓,预计全年增长率为5.9%;2022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4%。实际上,2021年全球经济的高增长,是相对于2020年全球经济的负增长而言,而事实上全球仍有百分

40、之七八十的经济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并不是很乐观。IMF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3.8%。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经济2022年预计将增长3.9%,2023年将增长2.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2022年预计将增长4.8%,2023年将增长4.7%。全球贸易量2022年将增长6.0%,2023年将回落到4.9%。实际上,2020年只有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8.1%,在主要经济体中的经济增速也是较高的。从国内看,2021年我国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速表现为“前高后低”,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存在的。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2022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

41、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新的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一)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

42、“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对于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地提出来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如果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相比,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并不是很高,但2020年和2021年两年的经济增速平均只有5.1%,这样来看,2022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左右的增长,难度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没有对经济增长目标进行具体设定,

43、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目标。因为考虑到这五年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是为了增强发展的灵活性。“十四五”规划纲要在“2035年远景目标”这部分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这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相同。但实际上,2022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因此2022年的就业难度还是非常大的。2021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控制在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预期目标

44、“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之内。2022年我国也一定能够将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2021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2022年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还是不小的。但是从2022年前两个月来看,进出口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进出口保持稳定,也可以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环境。此外,要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质量,包括优化进出口结构等。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

45、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也就是说,能耗强度目标不再细分到年度,而是五年之内统筹考核,但也会有年度统计,这是我们做的改进。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协调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

46、实现。(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各方面要围绕贯彻这些重大政策和要求,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财政政策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要提升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加精准地对准问题,同时也要可持续,不能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

47、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李克强总理指出,今年我们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所以我们强调就业优先也是宏观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为实现就业目标努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十分重要。2022年前两个月投资回升主要是稳增长稳投资的政策发力。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强资金等要素保障,效果不断显现。2021年四季度,已经发行了1.2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主要对投资拉动可能会落在2022年。提前发行

48、部分专项债,使得我们的项目靠前,为确保2022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好的基础。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新型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更好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科学精准处置局部疫情,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得非常好,同时,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是一个重大课题。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

49、的政策。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只有把经济稳住了,也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才能为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搞粗放型发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九个方面的政府工作任务。一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前两项工作任务都是宏观政策方面的。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除了宏观政策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因为改革开放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是从供给角度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