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岳阳楼记》主观题论述课件(共1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岳阳楼记》主观题论述课件(共1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岳阳楼记 主观题论述1. 岳阳楼记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答: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2. 学习岳阳楼记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 应有旷达的胸襟,开阔的眼界,不以外物的好坏、个人的得失而患得患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应心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无私忘我,以天下为己任。3. 自拟一副对联,表达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悟! 答: 上联:洞庭湖水光一色 下联:岳阳楼风月无边 上联:岳阳楼高巴蜀秀 下联:潇湘水满洞庭青 上联:四面湖山归眼底 下联:万家忧乐到心头4. 强调“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有什么作用? 答: 赞扬滕
2、子京在逆境中奋发有为,政绩突出 为下文规劝滕子京学习古仁人作铺垫 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5.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答:“衔”、“吞”二字采用拟人的写作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景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且气势非凡,表现了洞庭湖所集中展现的“巴陵胜状”。“衔”字从空间格局上写,“吞”字从气势动作上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洞庭湖之大,水域之广。6. “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有何不同?作者写这两种人的目的是什么? 答: 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己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目的:为了将这
3、类人的悲喜感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7.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又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8.第二段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的? 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 空间角度: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时间角度: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特点:水势浩大、景色富于变化 9.文章第三、四段写“迁客骚人”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作用? 答:与后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
4、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古仁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10. 岳阳楼记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答:本文篇幅短少,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深沉的抒情。如文章首段以记叙的笔法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第二段则运用描写的手法,概述了洞庭湖的美景,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第三、四段则通过描绘洞庭湖的不同景象抒发了两种不同感受。末段兼用叙事、抒情和议论,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层层推进。 11.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5、天万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 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答:“先天万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以天万为已任,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是一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以天下为已任,居安思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国际强林之中。 12. “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答:“迁客骚人”看到不同的自然景物会,会发出“悲”“喜”的感触,而“古仁人”“则不同于“迁客骚人”,他们
6、能不受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已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的政治理想。 13. 第三段与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 答:第3段描写了洞庭湖淫雨霏霏的景象,“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描绘了一幅阴雨连绵、风起云涌、波浪汹涌的恶劣悲凉之景,蕴含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的悲苦情感。 第4段则描写了一幅春和景明的景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描绘了一幅沙鸥、游鱼自由闲适,花香扑鼻,青草萋萋的美好景象, 蕴含着“迁容骚人”“心旷神怡 、宠
7、辱僧忘”的喜悦之情。 14.第5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与第4段迁客骚人“此乐何极”的“乐”有什么不同? 答:作者是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是爱国忧民的表现。迁客骚人的“乐”是看了洞庭美景后所产生的个人的快乐。 由此看出作者与古仁人一样,都以天下为己任,境界比迁客骚人高。 15.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
8、,不以已悲”。 16. 本文是写岳阳楼的,为什么第2段要写洞庭湖呢? 答:写洞庭湖实际是暗写岳阳楼,岳阳楼位居洞庭湖畔,登楼望湖看到阴晴两种景象,产生或悲或喜两种情感,并将其与古仁人之心做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17.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3、4段对第5段的作用?答:第3、4段通过阴晴两幅画面表现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自然地引出第5段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思想感情。两种思想感情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突出了古仁人思想境界的高远。 18.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这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还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滴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他们都心怀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