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五、数列一、数列定义: 数列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那么它就必定有开头的数,有相继的第二个数,有第三个数,于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序号;反过来,每一个序号也都对应于数列中的一个数。因此,数列就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函数,当自变量从1开始由小到大依次取正整数时,相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为; 通常用代替,于是数列的一般形式常记为或简记为,其中表示数列的通项。注意:(1)与是不同的概念,表示数列,而表示的是数列的第项;(2)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概念,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它是一个函数值;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
2、量的值。(3)和之间的关系:如:已知的满足,求。二、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公差(比),或;,或();通项公式 = 求和公式由倒序相加法推得 = 由错项相减法推得, = , 用函数的思想理解通项公式若为等差数列,则 , ;等差数列的图象是直线上的均匀排开的一群孤立的点若为等比数列,则 , ;用函数的思想理解求和公式等差数列,则 ; ; ;若,说明: ;在二次函数 的图象上,是一群孤立的点。若为等比数列,则 ;
3、 ; ;(其中 的系数 与 为互为相反数,这是公式一很重要特点,注意前提条件。)若,说明: ;等比数列,则 ; 增减性为递增数列 ;为递减数列 ;为常数列 。为递增数列 ;为递减数列 ;为常数列 ;为摆动数列 ;等差(比)中项任意两个数有且只有一个等差中项,即为 ;两个数的等差中项就是这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两个数的等比中项为 ;()等差(比)数列的性质若,则_ _;特别当,则 ;若,则_ _;特别当,则 ;在等差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按照原来顺序排列,构成的新数列仍然是等差数列,但剩下的项按原顺序构成的数列不一定是等差数列。如:;问公差为 在等比数列中,每隔相同的项抽出来的项按照原来的
4、顺序排列,构成的新数列仍然是等比数列,剩下的项按原顺序构成的数列也不一定是等比数列。如:;问公比为 是 数列;公差为 ;成等差数列。是 数列;公差为 ;是 数列;公比为 ;是 数列;公比为 ;是 数列;公比为 ;若数列与均为等差数列,则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若数列与均为等差数列,则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如:(1)在等差数列中,则 ;(2)在等比数列中,则 ;另外,等差数列中还有以下性质须注意:(1)等差数列中,若,则 ;(2)等差数列中,若,则 ;(3)等差数列中,若,则 ; ;(4)若,则 时,最大。(5)若与均为等差数列,且前n项和分别为与,则;(6)项数为偶数
5、的等差数列,有(与为中间的两项) ;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有(为中间项) ; ; ;等比数列中还有以下性质须注意:(1)若是等比数列,则,也是等比数列,公比分别 ; ;(2)若是等比数列,则,也是等比数列,公比分别 ; ;三、判定方法:(1)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或(为常数)是等差数列中项公式法: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法:(为常数)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法:(为常数)是等差数列注意:是用来证明是等差数列的理论依据。(2)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或(是不为零的常数)是等比数列中项公式法: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法:(是不为零常数)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法:(是常数)是等差数列注意:是用来证明是等
6、比数列的理论依据。四、数列的通项求法:(1)观察法:如:(1)0.2,0.22,0.222,(2)21,203,2005,20007,(2)化归法: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递推式为及(为常数):直接运用等差(比)数列。递推式为:迭加法如:已知中,求递推式为:迭乘法如:已知中,求递推式为(为常数):构造法:、由相减得,则为等比数列。、设,得到,则 为等比数列。如:已知,求递推式为(为常数):两边同时除去得,令,转化为,再用法解决。如:已知中,求递推式为(为常数):将变形为,可得出解出,于是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如:已知中,求(3)公式法:运用已知,求;已知中, ,求;已知中,
7、求五、数列的求和法:(1)公式法:等差(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2)倒序相加(乘)法:如:求和:;已知为不相等的两个正数,若在之间插入个正数,使它们构成以为首项,为末项的等比数列,求插入的这个正数的积;(3)错位相减法:如:求和:(4)裂项相消法: ; ;如: ; ;若,则 ;(5)并项法:如:求(6)拆项组合法:如:在数列中,求,六、数列问题的解题的策略:(1)分类讨论问题:在等比数列中,用前项和公式时,要对公比进行讨论;只有 时才能用前项和公式,时已知求时,要对进行讨论;最后看满足不满足,若满足中的扩展到,不满足分段写成。(2)设项的技巧:对于连续偶数项的等差数列,可设为,公差为;对于连续奇数项的等差数列,可设为,公差为;对于连续偶数项的等比数列,可设为,公比为;对于连续奇数项的等比数列,可设为公比为;w.w.w.k.s.5.u.c.o.m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