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每月反思(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每月反思(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教学反思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 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的过程中, 我逐渐发现: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其实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是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 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再认知再创造的过程。依 照书中所描述的教师反思框架和反思方法,我开始学写反思日记,运用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分析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从中获得了专业成长。教学前的反思,重在预设教材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一是反思教育活动的价值、目标,
2、思考以下问题: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教材,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选它,开展这个活动对孩子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我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我可以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以更好地实现我所期望的主流目标。以上问题的思考可以让我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明晰,为成功开展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反思幼儿的经验,这个活动符合幼儿现有经验吗,幼儿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幼儿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有效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只有对幼儿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
3、思考,教学活动的质量才会多 一份保证。如韵律活动“顽皮的小绅士”,活动预设目标为:学习用右脚起步,有节奏地跟随音乐走踢踏步;发现并明确手套在舞蹈队形交换中 的提示作用,能在手套的提示下及时地转换动作和交换舞伴。虽然这 是一个有难度的双圈舞,但孩子们在道具“手套”的暗示以及我适度的身体语言提示下,比较轻松地解决了“交换舞伴”这一活动难点。 当我又一次组织另一批孩子开展这个韵律活动时,却遭遇了孩子们不会“交换舞伴”的尴尬。原因在哪里呢 ?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一样的,为 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 ? 经过反思,我发现了我的致命错误:我在 第二次教学前疏忽了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思考。第一批孩子有过跳双圈 舞
4、的经验,所以他们非常轻松地完成了“面对面交换舞伴”的任务; 而第二批孩子没有这样的经验,教学效果当然就不一样了。德清金都诺亚舟幼儿园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每月反思 教师姓名:陆丹萍 日期:2018年4月20日在教学中进行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关 注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并及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 调整组织教学的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教学中的反思一要关注活动中的偶发事件,运用瞬间反思对孩子们的表现做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二要关注 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即
5、刻反思并调整自己的提问内容和提问 方式。如在组织大班歌唱教学活动“小蚂蚁避雨”时,我设计了幼儿分角色演唱的环节,这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表演兴趣,以至于孩子们表演结束后依旧兴奋不已,彼此大声交谈,使我无法组织下面的集体游戏活动。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意识到,孩子们急于分享表演中的感受,便随机改变了预设的活动流程,请孩子们相互用动作表现“小蚂蚁”的兴奋之情。果然,孩子们马上做出了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迅即安静下来。很快,我就带着他们进入了集体游戏环节。再如歌唱活动 “蝈蝈和蛐蛐”,这首歌具有北方戏曲风格,歌词内容幽默、诙谐, 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孩子们听完我的范唱后一个劲地笑,对我的提 问置之不理。我一下子
6、意识到了我的提问与孩子的兴趣点不符,即时 调整了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 ? 能学着唱一唱吗 ? ”孩子们一下子就来劲了,都抢着演唱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学中的反思,让我再一次清晰理解了纲要所倡导的新 理念“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按计划进行的活 动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 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德清金都诺亚舟幼儿园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每月反思 教师姓名:陆丹萍 日期:2018年5月24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提供了指导思想,教师 们仔细阅读深刻反省,立足自己的教育行为能与纲要中的教育观念相吻
7、合,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将关注的焦点更多的放在自己身上,而忽视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性, 从而导致了教育行为与观念相脱节的现象。下面我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亲身经历的和看到的 问题现象归并为三大方面,并一一列举,和大家一起反思。作为老师我们经常说:“这节课怎么上啊”?, “这个环节怎么教啊”?, 似乎是老师不 教孩子就不会, 老师想的更多的是自己怎么教,而很少去想幼儿怎么学。难道老师教了,幼 儿就会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老师怎么教的问题, 以下几种情形是反映老师怎么教的几件 事例,是“教”还是“给”,老师们应该反思一下。情形1、在学习 8的形成时,重点是:在师幼共同点数 7个苹果时引导幼儿说
8、出再添上一个苹果就变成 8个; 难点是:让幼儿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当老师提问:怎样将7个苹果和 8个苹果变成一样多?大多数幼儿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回答说:“在7个苹果后面再加上一个”,而没有人回答:“将8个苹果去掉一个”,于是老师继续问:“还有别的办法吗”, 幼儿思考了一下没有想出办法,这时老师就直接告诉幼儿:“8个苹果里去掉一个不就一样多了吗”, 幼儿这才恍然大悟。 课下我问了问班里的孩子, 发现有的孩子已经想到了只是老师没有让说, 也就是说老师根本没有留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去思考去表达, 显然这里的“教”是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 而并非从幼儿学习探究的角度去考虑, 这种“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
9、,而是“给”,将知识直接“给”了孩子,全盘托出。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故事,意思是教给孩子知识,不如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那么这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的“教”,又有何用?幼儿从中又会得到什么呢?情形2、还是在学习8的形成时,教师出示7个红苹果让幼儿点数之后,又对应出示8个绿苹果,老师问:“谁能告诉老师绿苹果有几个,用手指点数一下”,孩子们有的用手指一个一个的点数,有的孩子则用直接对应的方式看出是8个苹果,后者反映速度快,早就举起了小手,而前者则慢一步。虽然老师得到的答案都是8,但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它代表着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但这位老师直接将方法定性为用手指点数,固定了幼儿的思维模式,使
10、得部分幼儿学习呆板不灵活,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忽视的不仅仅是幼儿的快慢之分,重要的是忽视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失去了一个探究幼儿学习方式的好机会。情形3、在科学课奇妙的小豆芽一课中,放在自然角的小豆子开始发芽了,并且慢慢长大弯弯的伸向窗外,孩子们发现了很奇怪:它为什么会弯弯的向窗外生长呢?老师让孩子们试着猜想各种原因,但始终没有猜到。最后老师就直接告诉孩子: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而没有去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去探究,让孩子自己得出答案。虽然孩子们知道了答案,却失去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好机会。很可能有些知识经过引导幼儿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并提供机会和没有引导也没有提供机会,在幼儿的脑子里留
11、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孩子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经过自己的探索,哪怕是一小会儿,也是有效地“给”,永远只能是死知识,而“导”,才是激发活的源泉,关键在于怎么教,怎么导。另外,在教育教学中对于提问、幼儿手口脑并用、以及活动的导入、活动的结束语等方方面面的设计都需要教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挖掘反思,认真领会纲要中的精神,才能使得我们的教育行为与纲要中的教育观念相吻合。 德清金都诺亚舟幼儿园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每月反思 教师姓名:陆丹萍 日期:2018年6月29日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搞笑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搞笑的
12、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能够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我想,假如这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
13、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透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盼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必须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必须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何下手,如何创新。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