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言学流派(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语言学流派(共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绪论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1. 古代/传统语言学(19世纪以前)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2. 近代语言学(19世纪)主要是历史比较语言学3. 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4. 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一、传统语言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区别:1.定义: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 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
2、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 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 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 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 人类祖先在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渐渐感觉到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精神上的需要,比如宗教,哲学等,而要满足这样的需求,又必须克服语言(主要是书面语)的障碍,或者是思考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进行语言研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语文学。 但
3、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由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促成的。对于三大语文学传统来说,它们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来自于社会的推动力。而具体到各个民族来说,他们开始从事语言研究的直接出发点并不相同。4.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 (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第一章 古代语言学一、古希腊语言学1.希腊三贤:苏格拉底(西方哲学之父)、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创立逍遥学派也即亚里士多德学派)2. 重要争论:“词”“物”之争在希
4、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这两场论战的焦点都是有关于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的,具体来说就是事物的名称和性质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语法结构是否具有规则性。3.两个阶段:(1)公元前五世纪:自然派: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惯例派:事物的名称和带我的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之所以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柏拉图对话录(2)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核心转移:如何看待语言的规则)规则派:语言是人为的,就一定有规律的。语言基本上是有系统,有规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以亚里士多
5、德及其学生为代表)异常派: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如果语言是人为的,人类会早已把不 规则的现象纠正过来了。 -帕加马学派(以斯多噶派学者为代表)4.狄奥尼修斯(第欧尼修)写了现存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语法的著作读写技巧(Techne grammatike)(又名希腊语语法)。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准确的朗读;第二部分,解释作品中的文学语词;第三部分,讲解熟语和作品内容;第四部分,探讨词源;第五部分,总结出类比规则;第六部分,评价文学作品,“这是语法研究中最高尚的部分”。二、古罗马语言学1. 古罗马语言学主要学习希腊语,采用拉丁语教学。拉丁语经典教材有:瓦罗的论拉丁语,他也许是罗
6、马人中最有创见的、最早的有关语言学问题的著作家。多纳图斯的语法术,实用的拉丁语课本,教人怎样正确地写作和说话。 普利西安的语法原理,是拉丁语法学家的代表作。三、古印度语言学1. 巴尼尼的梵语语法总结古梵语语法规则近四千条。对梵语的词形变化和词的结构、词类和句子作了精密的分析,对梵语的语音结构和语流音变作了周详的描述。四、中世纪拉丁语研究1.七艺: 包括“三才”和“四技”。其的划分及名称是罗马的学者和政治家波伊提乌提出来的。三才:语法、雄辩术、修辞学;四技:音乐、算术、几何、天文。2. 亚历山大的教学手册教学手册实用性极强,是整个中世纪时期通行的一本必读课本,有些学校用的时间更长。这部特殊的语法
7、著作以2645行不规范的六韵步诗构成。3.中世纪其他语言的研究第一篇语法论文(首篇语法专论)12世纪的首篇语法专论,这是对冰岛语法研究的一部代表作。由于该书的作者不详,人们按照书名称他为“第一位语法家”。 5. 思辨语法的产生:思辨哲学是受经院哲学影响下进行的语言研究。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神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企图解决信仰与理智之间、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矛盾。因此思辨语法反映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5. 中世纪重要的思辨语法学者:罗杰培根是当时最能代表思辨语法核心观点的学者。6. 希思帕尼斯:是中世纪医学与逻辑学的权威人物,并首次讨论了“官能心理学”。在他的影响下,十三、十四世纪的语法家
8、对布在的方式、理解方式、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后称为“摩迪斯泰学派”,他们的语法都称为“思辩语法”。代表作是1310年德国埃尔福的托马斯所撰的论思辨语法。五、文艺复兴及时期的语言学研究(一 )经验主义哲学和经验语法(1)培根【英】:经验主义哲学。知识和观念来自感觉经验,后者则从自然中得到,其内容是客观的,研究者从感性的材料中获取合乎规律的东西。极端形式表现为休谟的完全否定知识具有先验成分的观点。(2)洛克【英】:现代欧洲语义学的鼻祖,代表作:论人类认识(1690) “白板说”(3)霍尔德:言语要素1669年由皇家学会出版,对元音辅音作了科学的分析(二)理性主义哲学与唯理语法理性主义:强调理性思维
9、,一切知识都来自理性,只有理性才靠得住,感觉是不足为凭的。代表人物:笛卡尔:感觉是不可靠的,人们要想获得真理,就必须使理性摆脱感官的干扰。基础:相信人类有相同的思维结构,所以人的思想能够用一种普遍语言表达出来。主要内容:寻找支配世界语言的共同原则、决定现存语言文字形式和语法结构的共同因素,探索语言与思维逻辑社会文化的关系(转换生成语言学)(三)保尔罗瓦雅尔学派(17世纪法国)以笛卡尔哲学为基础 代表作与代表人物:普遍唯理语法阿尔诺、朗斯洛 六、十八世纪中后期的语言研究1. 卢梭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755),认为语言最初是人类经过详细考虑相互定造成的。2. 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1772)“摹
10、声说”3.语言起源的几种说法: 神授说:在科学落后,宗教当代的时代,人们往往把不能解释的现象归于自然的超能力,代表有柏拉图克拉底鲁篇中诸神定名的假说以及圣经中有上帝让亚当命名的猜想。摹声说:最早提出的是古希腊的斯多葛派,认为语言起源于对自然界声响的模仿,代表有亚里士多德。 感叹说:认为语言始于早期人类经受痛苦、高兴、愤怒时发出的感叹和呼喊。达尔文接受这个观点,激情的发声是语言产生的条件之一。契约说:18世纪法国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论语言的起源中先后提出,认为人类是为了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社会,为了互相交际才约定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劳动说:恩格斯于1876年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语言是从
11、劳动中产生,那动物来比较就可以证明。进化论: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论语言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语言的兴起是出于自然,当人是动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语言,可以看出其在语言起源这一问题上持“进化论”观点。第二章 历史比较语言学一、定义:历史比较语言学又称比较语法。它是将有关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的一门学科。(作用)利用这门学科一方面可以研究相关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找出它们的共同母语,或者明白各种语言自身的特点对语言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找出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导致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
12、地位)它的出现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二、1.威廉-琼斯【英】首先认识到印度的梵语和欧洲语言有共同之处。是欧洲第一个深入研究梵语的学者,认为梵语和许多欧洲古代语言有共同的来源。2.1807年【德】施莱格尔的代表作: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三位奠基人1.葆朴【德】:第一个将梵语与欧洲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的语言学家,1816年:论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动词变位系统的比较标志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葆朴也就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典基人。2. 拉斯克【丹麦】:最先对亲属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著名论文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
13、的研究他第一个发现了语音转换规则3. 格里姆【德】:代表作:四卷本的德语语法。 “格里姆定律”,即辅音音变规律。现在一般称为“语音对应规律”。所谓语音对应就是说,如果一种语言的语音体系中的某一类音中的某个音与另外一种语言的某个音有着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这这种语言中的这类音都与另外一种语言的这类音有着对应关系。5. 维尔纳定律(由格里姆定律发展而得):维尔纳1875年在第一次语音变化的一个例外提出,认为一切语音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没有一个例外没有规律”丹麦语言学家维尔纳最为突出。 四、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的结构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一)主要语言哲学思想(19C30s)1.语言的起源和发
14、展 洪堡特的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意指亚当和夏娃)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同时他并没有把语言的发生看作一个渐变的过程(赫尔德的“进化论”),而是坚持语言起源的“突现论”的观点。 “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候也一直是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内在的人类心灵是语言进行创造所依靠的两个支点”洪堡特根据语法形式四个阶段产生和发展假设,认为人类语言沿着一条由低向高呈阶梯式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按阶梯
15、式发展之说,处在第一至第四阶段的分别是:初民语言、孤立语言、粘着语言和屈折性语言。他根据词形有无变化和变化的复杂程度,世界语言被划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三个类型。2.语言系统的思想 洪堡特指出,每种语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还把这个系统比作一个出色地织造成的象征网络。他说:我们可以把语言比作一幅巨大的织物,其中的每个部分都与其余部分、各个部分都与整体有着或多或少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无论从哪个方面观察,人在讲话时始终只能接触到这幅织物的一个孤立的部分,然而他却总是本能地从整体出发去把握这个部分,仿佛在他面前同时呈现着个别、具体的部分有着必然一致关系的所有组成部分。如:人在听话
16、时能够将完整、连续的话语切分为词,在说话时能将音节合成完整的词,再将词组织为完整的句子。3. 语言是一个有机体 洪堡特指出,语言不仅仅是一个整体,而且还是一个“有机体”(Organismus);“语言是有机生命体在感性和精神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所以语言也自然地具有一切有机生命的本性。”-五卷本洪堡特选集,第3卷语言是人类种属固有的能力。 作为一种生理生物的能力,语言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在这一意义上,的确可以把语言理解为一种有机体组织,它是人这一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理性的智力本能,其意义是语言是人类心智固有的一种活的创造能力,而不仅仅只是言语行为的可观测的产物。4.语言的创造性 语言绝不是
17、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 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语言活动的目的,是把声音转化为思想的表现物,它使说话者能够无限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有限的语言手段。他指出: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意味着语言具有创造性。语言的创造性,当然首先是指精神活动创造性,但除此之外,还包括语言自身的创造性,即语言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生成的特性。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变化生长中的有机体,每一种语言都有从自身内部进行创造、自我生成的生命原则。这种原则,则是精神力量为之设定的。 5. 语言与思维 (1)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 洪堡特认为“语言和智力
18、特性是从不可企及的心灵深处相互协调地一同产生出来的。”,“语言与精神力量一道生长起来,受到同一些原因的限制,同时,语言构成了激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语言和精神力量并非先后发生、相互隔绝,相反,二者完全是智能的同一不可分割的活动。”(2)语言对思维有影响 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人用语音的世界把自己包围起来,以便接受和处理事物的世界。我们的这些表述绝没有超出简单真理的范围。人同事物生活在一起,他主要按照语言传递事物的方式生活,而因为人的感知和行为受制于他自己的表象,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是按照语言的引导在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确是事实
19、,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属于某个人类群体的概念和想象方式的完整体系。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这是我们要考察的全部过程。6. 语言与民族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语言随着民族的成长而发展,它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同时它又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 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精神活动的目标, 必然对民族精神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语言作为精神活动的工具, 其完善程度影响着民族精神的发展。 其二、民族语言积淀了该民族长久以来的经验和思想, 潜在地影响着民族的精神个性。(二)评价1、洪堡特的语言研究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
20、主要是因为他的研究对象涉及范围广并且其研究始终立于哲学的高度。他并非为了语言而研究语言,而是把语言研究看作“人的研究”的一部分,因而其思想具有较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同时他的语言哲学思想体现了“精神至上”的原则,从根本上说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是建立在以“精神”为本原的哲学前提下的。可以说“精神”是统领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总纲,也是解读洪堡特理论的钥匙。2、他对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民族、语言类型分类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全景式”的分析研究,他对后世语言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3、他认为语言源于“精神”。洪堡特将“精神”作为同语言和民族关系之中最重
21、要的,也是最具有终极解释意义和决定意义的因素。“精神”在洪堡特看来是先在的存在,但他对此没有解释, 他对“精神”的使用也是模糊的。由于“精神”抽象且难以把握,故具有某种不可知的特性, 这就使得洪堡特的一些由“精神”得出的结论也具有了模糊性,因而有时让人感觉不易把握。4、他的关于语言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初民语、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表示了语言发展不同个阶段等说法存在谬误之处。总之,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是一股生命力极强的潜流, 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语言学家,包括后代的索绪尔、乔姆斯基等。堪称语言学界的宗师。 五、施莱歇尔【德】开创自然主义学派(一)自然主义语言观1.语言有机体理论:受达尔文影响把语言与
22、植物动物比。语言是天然的有机体,它们是不受人们意志决定而形成,并按照一定规律成长、发展而又衰老和死亡的 。自然科学中属-中-亚种-变种-个体的分类,在语言学中相应就是语系-同一语系中的不同语言-方言、土语-次方言、小方言-个人的语言。 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语言的生命和动植物等其他机体的生命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它和这些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都有成长的时期和衰退的时期。在成长时期,它们由简单的结构变成更复杂的形式;在衰老时期,由它所达到的最高点逐渐衰退,它的形式也受到了损害。语言发展的上升阶段是在人类的史前时期,从有史时期开始,语言的历史就是一部衰落史。3.语言发展阶段论:认为语言
23、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所有语言都发端于词根语,然后通过辅助词的粘着,最后发展到高级阶段,即印欧语开始衰落时那样的屈折结构形式。他认为一切语言的形式起源都相同,“一切比较复杂的语言形式都来源于比较简单的语言形式,语言的粘着形式产生于孤立形式,而屈折形式又产生于粘着形式。”4.语言谱系树理论:施莱歇尔在描述印欧语系时,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棵树,树干就是他构拟的印欧母语(即原始印欧语),支干是各种印欧语,细支就是各种印欧语的现代方言。 二、评价1、语言有机体理论目的之一是为了突出语言物质性,然而把语言跟生物有机体等量齐观,从根本上抹杀了语言的社会性。2、“两个时期”假说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流行的一种唯
24、心史观的反映。3、施莱歇尔的这样语言进化观,只是一种假说,是无法用语言事实来验证的。4、语言谱系树理论主要问题在于:施莱歇尔认为,在分杈前的某一时期内语言内部是完全统一的,从分杈开始,则完全分裂为两种语言,而且这两种语言似乎从此就没有了任何联系,这与语言变化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六、历史比较语言学前期和中期的成就和缺点 1.成就 首先,语言的亲属关系得到了普遍的确认。从拉斯克、葆朴、格里姆开始,紧接着有狄茨、波特、施莱歇尔、缪勒等人,他们在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广泛地研究了印欧语系语言的亲属关系问题,取得了无可争辩的成就,这无疑是开辟了一块富饶新田地。在半个世纪里,一大批学者在这块“新田地”
25、里辛勤地耕耘,大致模清楚了广泛延伸于欧亚大片土地上的一个语系印欧语系的情况。对它的一些语族,如日尔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的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其次,比较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广泛的运用。历史比较法的产生,在语言学发展史上是一次很大的跃进。拉斯克开始聚集和对比亲属语言的相关材料,指出亲属语言在语音方面存在着对应关系。葆朴则把梵语引入比较范围。由于梵语保存的许多原始特征在不少场合对阐明其他语言极为适宣,因而使历史比较法获得了更为牢靠的基础。格里姆对辅音转换规律的阐述,更加证明了历史比较法的重要作用。施莱歇尔使比较方法变得更加严谨。尤其是他开创的构拟工作,第一次把历史比较法
26、推进到史前时期,直至原始语言的研究。比较,从而真正变成了一种手段,通过比较,进一步构拟,最后达到弄清楚语言形成的历史过程的目的。所有这些方法都使得印欧语的重建有了更加牢靠的基础,方法也更加严谨、科学,比以前仅仅依靠那种随随便便的假设要进步多了。再次,语言学与语文学的分化日益明显,语言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语言学与语文学的真正分化,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历史比较法的运用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确立,引起了语言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的根本变更。语言并非语文学的唯一对象,而比较语言学家的兴趣却正在研究语言本身。比较语言学的几位奠基人及施莱歇尔等人都十分强调区别语言学与语文学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经过他们的努
27、力,语言学终于确立了自身的独立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也说,由于比较语言学的努力,印欧语的历史比较研究终于成了“十九世纪欧洲科学中主要工作之一,而且是最成功的工作之一”。 2.缺点:第一,缺乏可靠的理论基础。“语言是有机体”等观念差不多从一开始就侵入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领域,发展到施莱歇尔,就形成了系统的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和语言发展阶段论等假说。由于对语言的性质及其变化缺乏正确的理解,一段时间里对比较研究的性质和目的也相当模糊。一些学者为比较而比较,并不清楚比较究竟意味着什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19世纪上半叶的语言学家,尤其是德国的比较语言学家,在理论方面过于仰仗于时代的哲学和
28、其他科学,缺乏认真概括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历史比较语言学前期和中期的成就和缺点 第二,他们的眼光常常停留在语言的最古阶段,而忽视对活的口语的考察与研究。由于受语言发展阶段论及语言衰退论的支配,他们的研究目标很自然地集中于他们所假定的语言形式发展的最完美的阶段,即所谓印欧“母语”的阶段。葆朴的目的是探溯语法形式的源头,施莱歇尔则要重建“母语”形式。因此,已死的,书面的语言被视为最可靠的根据,越是古的越受重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梵语在很长的时间里被放在不恰当的位置上,不少学者认为梵语是历史比较中唯一的推论基础,也是构拟母语形式的理想模式。至于各种现代语言和方言,往往被视为“退化的语言”“腐朽
29、的语言”而得不到重视。由于比较的范围受到限制,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比较的科学性。七、青年语法学派与早期比较语言学家的分歧分歧关键:对语言本质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性质有完全不同的认识。第一,语言本质的分歧早期比较语言学家:“语言有机体”理论和“两个时期”等观点青年语法学派:认识到语言并非一个有生长、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独立机体第二,语言研究的目标和重点的分歧早期比较语言学派:兴趣集中于从书面材料探溯语言的最古阶段,目的在于确定印欧语的原始形式。青年语法学派:重视现代语言和方言的重要性,力求尽量精确地观察历史发展中的语言事实,并坚持在分析语言现象时不超过已证实的材料的范围,拒绝对史前时期的无文字记载的语言状
30、况提出任何假设。梅耶“人们放弃了老的浪漫主义的目标,而严格限制于对事实的实证的研究”,这标着着一种新的研究方向的开始。八、词汇扩散理论创立人:王士元(美籍华裔)创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基本观点:词汇的扩散首先从词开始,然后逐渐扩及整个相关的词语。词汇扩散理论立足于语言共时系统中的变异,通过对大量汉语和英语材料的微观分析和统计,观察出语音变化是离散的、突变的,而这种音变在词汇中的实现,却是连续的、渐变的。 -语音突变、词汇渐变九、语言变异理论创始人:【美】魏恩莱希 拉波夫等“异质有序论” 把变异、系统与社会联系起来 语言是以各种变异形式存在的,纷繁的变异形式表面上是杂乱无序的,实际上却是与各
31、种社会因素有着规律性的联系。 重大的理论意义方法论价值:异质有序的变异理论通过语言的变异现象,观察并推测语言发展的过程、规律和发展趋势,为观察语言中共时和历时、系统和变异、语言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种有交的途径。十、内部拟测法:它主要立足于一个语言或方言系统内部,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入手,利手共时语言系统中的异常分布、空格、不规则的形态变化等语言材料和语言现象,即以语言或方言系统不规则的成分作为突破口,探讨语言的发展变化,从语言的寻找历史的过程和结果。重建或构拟已经消失了的原始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创立时间:1872 创始人:J 施密特十一、波浪理论:用方言的波浪扩散来解释方言之间的复杂关系。
32、原始印欧语在分化以前就曾存在方言分歧,各方言相互影响,各自的特点就像石子投入池塘后形成的波浪一样,向其他方向扩散,使后来的不同语族形成了许多交叉的特点。十二、方言地理学【德】H 舒哈特 【法】J 齐列龙 “每个词都有它的历史”二者相同点:都是针对新语法学派的语音演变假说而提出,都是通过词汇在地地域上的变异来说明语音变化的不规则性,并且得出方言之间的接触没有规则性的结论。第三章 现代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一)索绪尔一、索绪尔的重要观点(一) 言语活动、言语和语言 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言语活动(langage)、言语(parole)和语言(1angue)三样东西,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
33、1.含义:语言(langue)-语言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语言是抽象规则的集合,而非具体话语的表达;总之,语言是一种社会契约,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并制约着人们的言语活动和行为.言语(parole)-言语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表达思想的的行为和结果。 2.区别 a. 语言的社会性和言语的个人性(从含义中可以看出) b. 语言的心理性和言语的心理物理性 c. 语言的系统性和言语的散在性3.联系 a.“语言和言语是彼此相互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 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 b. 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是与语言存在的形式。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话语解读。言语“是人们所说的话
34、的总和,其中包括:(a)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的组合,(b)实现这些组合所必需的同样是与意志有关的发音行为。 所以在言语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集体的;它的表现是个人的和暂时的。”言语“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其中应该区别开: (1)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他的个人思想的组合;(2)使他有可能把这些组合表露出来的心理 物理机构。” 与言语相反,语言“是言语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它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个人以外的东西;个人本身不能创造语言,也不能改变语言,它只凭社会的成员间通过的一种契约而存在。”“这是通过言语实践存放在第一社会集团全体成员中的宝库,一个潜存在每一个人的脑子
35、里,或者说得确切些,潜存在一群人脑子里的语法体系;因为在任何人的脑子里,语法都是不完备的,它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完全存在。” “语言以许多储存于每个人脑子里的印迹的形式存在于集体中,有点像把同样的词典分发给每个人使用。所以,语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东西,同时对任何人又都是共同的,而且是在储存人的意志之外的,语言的这种存在方式可表以如下的公式: 1十l十1十1(集体模型) ”。言语和语言“这两个对象是紧密相联而且互为前提的:要使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有言语。从历史上看,言语的事实总是在前的。如果人们不是先在言语行为中碰到观念和词语形象的联结,他怎么会
36、进行这种联结呢?另一方面,我们总是听见别人说话才学会自己的母语的;它要经过无数次的经验,才能储存在我们的脑子里。最后,促使语言演变的是言语:听别人说话所获得的印象改变着我们的语言习惯。由此可见,语言和言语是互相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它们是两种绝对不同的东西。” !索绪尔把语言比作乐章,把言语比作演奏,把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比喻为乐章和演奏的关系。他说:“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语言比之于交响乐,它的现实性是跟演奏方法无关的;演奏交响乐的乐师可能犯的错误绝不会损害这种现实性。”这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1.语言符号的社会-心理特点 “语言是
37、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因此,可以比之于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信号等等,等等。它只是这些系统中最重要的。”据此,索绪尔又把语言比喻为代数。他说:“语言可以说是一种只有复杂项的代数”。这样,就可以形成许多对立,所以叫做复杂项。例如,德语名词数的变化,Nacht(夜,单数):Nachte(夜,复数)。这个语法事实可以用a/b这一符号来代表,但是,其中的a、b都不是简单项而是复杂项,它们分别从属于一定的系统之下。Nacht有名词、阴性、单数、主格等特征,它的主要元音为a;Nachte有名词、阴性、复数、主格等特征,它的主要元音为a,结尾加了e,ch的读音从x变为。 每个符号孤立
38、地看,可以认为是简单项,但是从整体来看,则都是复杂项。“语言的实际情况使我们无论从哪一方面去进行研究,都找不到简单的东西;随时随地都是这种相互制约的各项要素的复杂平衡。” “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的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 “我们试观察一下自己的言语活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音响形象的心理性质:我们不动嘴唇,也不动舌头,就能自言自语,或在心里默念一首诗。” 由于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因此索绪尔把它表示为如下图: 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 索绪尔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把概念叫做“所指”
39、(Signifie),把音响形象叫做“能指”(signifiant)。他说:“我们建议保留用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后两个术语的好处是既能表明它们彼此间的对立,又能表明它们和它们所从属的整体间的对立。” 由索绪尔的定义可以看出,能指和所指都是心理的东西,而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符号,似乎也只是心理的东西。这种观点,在他解释“语言”和“言语”的时候也说过: “言语活动是异质的,而这样规定下来的语言却是同质的。它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这系统里,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在这系统里,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 “语言符号虽然主要是心理的,但并不是抽象的概念;由于集体
40、的同意而得到认可,其全体即构成语言的那种种联结,都是实在的东西,它们的所在地就在我们脑子里。” 这种本质上是心理的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呢?索绪尔指出了两个特点: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第一,符号的任意性“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支配着整个语言的语言学,它的后果是不能枚举的;人们经过许多周折才发现它们,同时也发现了这个原则是头等重要的”。 “任意性这个词还要加上一个注解。它不应该使人想起能指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自由选择(我们在下面将看到,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
41、有任何改变的)。我们的意思是说,它是不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 “能指对它所表示的观念来说,看来是自由选择的,相反,对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却不是自由的,而是强制的。语言并不同社会大众商量。它所选择的能指不能用另外一个来代替。” 自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既然语言符号是任意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由这些符号所组成的语言的普遍的、突然的变化呢? 索绪尔指出了四种阻碍这种变化的因素: (1) 符号的任意性 (2) 构成任何语言都必须有大量的符号:这 一事实使得符号难于改变。 (3) 语言系统的性质太复杂 (4) 集体惰性对一切语言创新的抗拒 “语言之所以有稳固
42、的性质,不仅是因为它被绑在集体的镇石上,而且因为它是处在时间之中。这两件事是分不开的。无论什么时候,跟过去有连带关系就会对选择的自由有所妨碍。” 第二,能指的线条性。 能指属听觉性质,只在时间上展开,而且具有借自时间的特征:(a)它体现一个长度,(b)这长度只能在一个向度上测定: 它是一条直线。(三)语言的系统性与符号的价值 语言符号不纯粹是语言事实,而是系统的组成要素,这个系统代表了语言。进入系统中的符号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组成成员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语言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形成一个整体。正如象棋可以归结为各个棋子的位置的组合一样,语言是一个仅仅以它的各个具体单位的对
43、立为基础的系统。 “系统永远只是暂时的、会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诚然,价值还首先决定于不变的规约,即下棋的规则,这种规则在开始下棋之前已经存在,而且在下每一着棋之后还继续存在。语言也有这种一经承认就永远存在的规则,那就是符号学的永恒的原则。” 由此可见,在像语言这样的符号系统中,各个要素是按照一定规则互相保持平衡的,同一性的概念常与价值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反过来也是一样。 词的价值不是由标志它的客观对象的关系来确定的,而是由它对其他词的关系及其在该语言中的地位来决定的。价值就是系统的功能,价值就是语言事实在该语言系统中的意义。 由于价值决定了符号的功能,因此,价值的概念是索绪尔语言学说的体系
44、中具有枢纽性意义的概念之一。(四)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个具有价值的符号系统,而任何研究价值的科学,在研究自己的对象时,必须区别共时的观点和历时的观点,也就是说,要把它们放在同时轴线和连续轴线上来研究。“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依照上图分出:(1)同时轴线(AB),它涉及同时存在的事物间的关系,一切时间的干预都要从这里排除出去;(2)连续轴线(CD),在这轴线上,人们一次只能考虑一样事物,但是第一轴线上的一切事物及其变化都位于这条轴线上。”索绪尔主张区分两种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有关语言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有关演化的切都是历时的。同样,共时态和历时态分别
45、指语言的状态和演化的阶段。” 共时语言学把语言当作一个系统来研究,而历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不形成系统。换言之,共时语言学仅仅与语言有关,而历时语言学则与言语有关。 “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历时语言学相反地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我们能够既在共时态中,又同时在历时态中来研究语言及其现象吗?索绪尔作了否定的回答:“这两种观点共时观点和历时观点的对立是绝对的,不容许有任何妥协。” 那么,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哪一种更为重要呢? 索绪尔认为,共时观点比历时观点更为
46、重要,因为对说话者来说,“它是真正的、惟一的现实性”。换句话说,如果语言学家只注意历时的背景,那么,他看到的绝不是语言,而只是一系列在形式上变化着的语言现象。他批评历史比较语言学:“自有近代语言学以来,我们可以说,它全神贯注在历时态方面。(五)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有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之分。索绪尔关于语言的定义,就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排除出去,这些东西,可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来统称。外部语言学要研究的内容有: 第一,语言学和民族学的一切接触点,语言史与种族史或文化史之间的关系,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语言中的反映等。第二,语言和政治史的关系。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并对它进行殖民化等重大的历史事件,对许多语言事实有无可估量的影响,高度的文明有利于某些特殊语言(如法律语言、科学术语)的发展。 第三,语言和各种制度如教会、学校等的关系。这些制度和一种语言的文学发展又有密切的联系。文学语言在任何方面都超越了文学为它制定的界限,例如沙龙、宫廷、科学院都对它发生影响。还有文学语言同地方方言发生冲突的问题。语言学家还应该考察书面语和口语的相互关系,因为任何文学语言都是文化的产物,到头来都会使它的生存范围脱离口语的范围。最后,凡是与语言在地理上的扩展和方言分裂有关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