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练习及答案(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言断句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
2、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好事”
3、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
4、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比如学生在做北京卷文言文断句题时,句得分极低,这主要是受“胡人”、“归人”的干扰,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的“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画线部分后面应断开,“其父曰”前面也应该点断,所以“人皆吊之”应该断在一起,再看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形式与之相同,而且都是写人们的看法,所以断句时就不会出错了。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
5、说的内容。如北京卷中的多次出现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
6、“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
7、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
8、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
9、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比如北京卷中的“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另外,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语就要断句;如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曰”“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和它的宾语断开。宾语之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
10、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北京卷中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反复出现了三次,对我们理解内容和断开文句都有很大的帮助。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北京卷中的“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
12、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9.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四、巩固练习: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断句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13、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第五,1983年高考语文文言标点题)2.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世说新语品藻第九)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
14、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刘向新序节士第七)参考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
15、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断句练习(朝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崇一)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
16、5分) 忠 臣 之 事 君 也 莫 先 于 谏 下 能 言 之 上 能 听 之 则 王 道 光 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 而 不 谏 则 非 忠 臣 夫 谏 始 于 顺 辞 中 于 抗 议 终 于 死 节 以 成 君 休 以 宁 社 稷。书云:“木 从 绳 则 正 后 从 谏 则 圣。” (取材于忠经忠谏章第十五,汉马融撰)(东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昔 年 过 洛 见 李 公 简 言 真 宗 既 东 封 访 天 下 隐 者 得 杞 人 杨 朴 能 诗 及 召 对 自 言 不 能 上 问 临 行 有 人 作 诗 送 卿 否 朴
17、 曰 唯 臣 妾 有 一 首 诗 云 更 休 落 魄 耽 杯 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取材于苏轼东坡志林)(丰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孽 摇 之 虚 有 鸟 焉 一 身 而 九 头 得 食 则 八 头 皆 争 呀 然 而 相 衔 洒 血 飞 毛 食 不 得 入 咽 而 九 头 皆 伤 海 凫 观 而 笑 之 曰 而 胡 不 思 九 口 之 食 同 归 于 一 腹 乎 而 奚 其 争 也? 郁离子九头鸟(海一)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分)楚 厉 王 有 警 鼓 与 百 姓 为 戒 饮 酒 醉 过 而 击 之 也 民 大
18、惊 使 人 止 之 曰 吾醉 而 与 左 右 戏 击 之 也 民 皆 罢 居 数 月 有 警 击 鼓 而 民 不 赴 乃 更 令 明 号 而 民 信 之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西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蜊(宣一)11用斜线(/)给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量 栋 宇 之 任 视 木 之 能 举 挥 其 杖 曰 斧 彼 执 斧 者 奔 而 右 顾 而 指 曰 锯 彼 执 锯 者 趋 而 左(朝二)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
19、断句。(6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崇二)11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弹棋,二 人 对 局 黑 白 各 六 枚 先 列 棋 相 当,下呼上击之。(取材于 晋徐广弹棋经)弹棋,始 自 魏 宫 内 装 器 戏 也 文 帝 于 此 技 亦 特 好 用 手 巾 拂 之 无 不 中 有 客 自 云 能 帝 使 为 之 客 著 葛 巾 拂 棋 妙 逾 于 帝。 (取材于 魏邯郸淳艺经弹棋)(东二)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
20、句。(5分)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取材自清姚鼐游媚笔泉记)(丰二)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 按 汉书艺文志 有 野老十 七 篇 注 云 六 国 时 人 在 齐 楚 间 应 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 种 故 号 野 老 则 二 字 所 出 最 古 矣。 陔余丛考野老(海二
21、)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分)鲁 有 恶 者 其 父 出 而 见 商 咄 反 而 告 其 邻 曰 商 咄 不 若 吾 子 矣 且 其 子 至 恶 也 商 咄 至 美 也 彼 以 至 美 不 如 至 恶 尤 乎 爱 也 故 知 美 之 恶 知 恶 之 美 然 后 能 知 美 恶 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2010崇文二模 10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5分) 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 (节选自明万恭高山流水亭记)201
22、0丰台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断句练习答案(朝一)11.(6分)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崇一)11答案:忠臣之事君也 / 莫先于谏 / 下能言之 / 上能听之 / 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 / 则非忠臣 / 夫谏/始于顺辞 / 中于抗议 / 终于死节 / 以成君休 / 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 / 则正 / 后从谏 / 则
23、圣。”(“/”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取材于忠经忠谏章第十五,汉马融撰)(东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断句: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唯臣妾有一首诗/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 ,放还山。 (丰一)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孽 摇 之 虚 /有 鸟 焉 /一 身 而 九 头/ 得 食 则 八 头 皆 争 /呀 然 而 相 衔/ 洒 血 飞 毛/ 食 不 得 入 咽 /而 九 头 皆 伤 /海 凫 观 而
24、笑 之/曰/ 而 胡 不 思 /九 口 之 食/ 同 归 于 一 腹 乎 /而 奚 其 争 也? 郁离子九头鸟(海一)11(分)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西一)11、(5分)凌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宣一)11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评分标准:本题5分,断对1处给1分。在不当断处断,则倒扣分。(朝二
25、)11.(6分)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崇二)11答案:弹棋,二 人 对 局 / 黑 白 各 六 枚 / 先 列 棋 相 当,下呼上击之。(取材于 晋徐广弹棋经)弹棋,始 自 魏 宫 / 内 装 器 戏 也 / 文 帝 于 此 技 亦 特 好 / 用 手 巾 拂 之 /无 不 中 / 有 客 自 云 能 / 帝 使 为 之 / 客 著 葛 巾 拂 棋 / 妙 逾 于 帝。 (取材于 魏邯郸淳艺经弹棋)(东二)11【断句】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2分)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2分)日暮/
26、半阴/山风卒起(1分)“/”为必断,一处1分。“/”可断可不断。【标点】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译文】向西顺着(龙溪的)岸边(走)大约二里(路),层叠着的岩石像层楼(一样高),(又)像鸟儿展翅高居在龙溪的右边。石头的裂缝(中间)生长着(一棵)大树,(树阴之大)能遮蔽几十个人,(大树的)前面有一块平地,可以铺开席子坐下。(大树的)南面有(一泓)泉水
27、,明代的何文端先生在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铭刻在泉边的峭壁上面,称为“媚笔之泉”。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池塘,于是(向下)引泉水落进龙溪里。左学冲老人在水池边方正平整的土地上盖房子,(房子还)没有完工,(就)邀请九个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时分(天变得)昏暗,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震动着高峻陡峭如墙的山崖,杂乱丛生的树木、众多泉水、(水边)突出的大石交相鸣响。游览的人害怕了,就(起身)回家。(丰二)11(本题5分,每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一处不得分)诗 人 多 用 野 老 字/ 不 过 谓 田 野 老 人 耳 /按 汉书艺文志 有 野老十 七 篇/ 注 云/ 六 国 时 人 /在 齐 楚 间
28、 /应 邵 曰/ 年 老 居 田 野 /相 民 耕 种 /故 号 野 老/ 则 二 字 所 出 最 古 矣。 陔余丛考野老(海二)11(分)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每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扣满5分为止,不倒扣分)2010崇文二模 10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共5分,每两处1分)参考译文:
29、我穿过涧水向西。得见一面石壁,平地而出,天然形成,下面拥围着石基。我从东面下去站立观看,见水帘山泉泠泠作响在其左侧流出,数十株桃柳郁郁葱葱在其右侧围绕。于是我便倚靠石壁建造山亭,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有四根石柱,直接插入石基,插入深度一尺八寸,上面覆盖石板。建造起这个亭子,可以万年不坏。永远让登泰山的人中途得以休息。2010丰台 11.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5分。共10个必断处,断对两处得1分,断错两处扣1分。强 化 训 练将下列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
30、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
31、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
32、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八)(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九)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 (选自白居易草堂记)(十)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
33、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参考答案(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
34、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二)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译文: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三)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译文: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
35、。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四)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译文: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
36、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译文:乐广有一个好朋友,好久没有来了,乐广去问原因。朋友回答说:“以前在你办公的地方坐着,蒙你给酒我喝。我刚刚要喝酒,看见杯子里有一条蛇。我感到很恶心,喝了酒之后,就病了,就好久没有拜访你。”当时,河南官府办公的地方,墙上挂着一张用牛角装饰的弓,弓上用漆画着蛇。乐广猜想他杯子里的蛇是弓的影子,就请朋友再来原来的地方摆酒,对朋友说:“酒礼貌是不是又出现了蛇?”朋友回答说:“跟以前见的一样。”乐广把原因告诉了他。朋友顿时明白了,病一下子就好了。
37、(七)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刘基郁离子捕鼠)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
38、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八)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
39、,便活活饿死了。(九) 答案(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 / 扞蔽也 / 犹齿之有唇也 / 唇亡则齿寒 / 今日亡赵 / 明日患及齐楚矣 / 且救赵 / 高义也 / 却秦师 /显名也 / 不务为此而爱粟 / 为国计者 /过矣。评分标准/为必断处,对7处得5分,对6处得4分,对5处得3分,对4处得2分,对3处得1分,对1-2处不得分。/为可断可不断,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救赵”后断句,“却秦师”后也必须断句,反之亦然,否则减1分。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为5分为止。【参考译文一】(赵国被秦国围困)齐国、楚国去解救赵国。赵国人粮食匮乏,
40、向齐国请求救助,齐王不答应。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犹如牙齿有嘴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马上祸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况且,救赵国,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击退秦国的军队,可以张显我们的名声。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这不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啊。”(十) 【解析】答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评分说明:学生答卷一律用“/”。“/”是为方便阅卷评分设计的标志。“/”处断句每处得1分。“/”和“/”以外处断
41、句,酌情减分,减完5分为止。这道题考查文言断句,这种方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是一种“一巧拨千斤”的考查方式。文言文断句的题目没有要求加标点,而是要求用“/”断句。这样考查既符合文言文“句读”的特点,又降低了难度,是一种合理的命题方式。可能是考虑到选文内容较为陌生,命题把原文分成了两段,进一步降低了难度。但是,本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考生只有读懂大意,才能按照文言文表达的习惯断句。第一段,“甲天下山”处的断句若在“甲天下”后断似乎也可以,而且“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但是,如果这样断,下文的“山山”连用就无法说通。实际上,第一个“山”字属于前句,第二个“山”字属于后一句;所
42、以,断在“天下山”后才妥当。“曰香炉”处的断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断在“香炉峰”后较顺口,但是下文的“北寺”就显得很突兀,其实这两句话的结构和内容(交代位置和名称)都较为相似,这样看来断在“香炉”后更为合理。另外,在古诗文中一些专用名词的中心词往往不出现,如“自古图牒,未有雁荡”中的雁荡山,就只用了“雁荡”二字,又如“天姥连天向天横”中的天姥山,就只用了“天姥”二字。“曰遗爱寺”处的断句,如果把上文的两句话当成对偶句处理,断到“遗爱”后,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可是这样一来,下文就成了“寺介峰寺间”,与上下文不搭调,因此断在“遗爱寺”后才合理。本段中的两个“曰”字也颇具干扰性,文言文中“曰”字后
43、常常有停顿,这时“曰”字往往译为“说”,可是这里的“曰”是“叫”的意思(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中的“曰”字用法相同),断在“曰”后把动宾拆开,显然不妥。第二段的陈述对象较为明确“太原人曰乐天”,断句的关键是弄清句意,弄清陈述对象。“见而爱之”处的断句较好确认,由于“而”这个承接虚词,将“见”和“爱”两个动词紧密连接在一起,“之”字是它们共同的宾语。“恋恋不能去”处的断句,由于陈述部分动词较多,谓语动词不易确认,但虚词“因”字提示了前后两部分是顺承关系,“不能去”后的断点就较好判断。完成这道题,考生如果单纯以某些固定程式(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曰”字后多要停顿等)作为标志,而忽略断句的主要依据是理解文意,显然不妥。必须以读懂语句为根本,才可能断对。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