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共1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51107 上传时间:2022-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共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共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共10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4.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4.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

2、:关于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感念友入深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浸透着和友人厚谊与不舍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别是常有的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2.走近作者: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重点) 3.能借助注释

3、、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4.理解词语。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芙:“艹”横要长,两竖下边稍向里收, “夫”下横要长,一撇上边出头,和捺舒展。蓉:“穴”要紧凑,撇和点要小,分开,下边的 “人”扁宽,舒展,“口”要扁小。壶:“士”窄小,下横要短,“冖”的横要长,“业”两竖要近,下横平

4、直,要长些。四、品读释疑1.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意: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纯洁透明。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是什么季节的雨?“连”“入”的用法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寒雨”指秋雨,“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离别的暗淡气氛。展现了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特点。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品格?最后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

5、比,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节。4.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表达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达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葆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 3.课堂小结这是一首送别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不会因为官场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

6、,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板书设计: 阴雨天送别好友 芙蓉楼送辛渐 胸怀坚强 高风亮节托友人转达志向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1.塞下曲作者:卢纶2.走近作者: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从军多年,他所作的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人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背诵课文。3.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

7、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5.理解词语。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雁:里边要写紧凑,左边“亻”要小,右边的竖要长,右边四横匀称,下横稍长。四、品读释疑1. 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意:没有月亮的晚上,大雁高飞,单于趁着黑夜逃跑。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大雪堆满了弓刀。 2.课文整体感知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3.

8、大雪满弓刀。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好处?对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情景交融,一逃一追,虽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4.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个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课后第2题)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想要率领轻骑兵追赶,纷飞的大雪堆满了弓刀。这句诗表现了战士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塞下曲的大意是:敌军溃逃,将士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一逃一追。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以及对将士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9、3.课堂小结:本诗情景交融。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表现了战士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格。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一、激趣导入1.墨梅作者:王冕2.走近作者: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 “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擅长画梅。主要作品:白梅梅花读史等。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重点)3.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

10、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4.理解词语。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砚:“石”窄小,上横短撇要长,“见”下框稍长,竖撇和竖弯钩下边外展。乾:上边 “十”要小,下边的要大,“乙”上横要短,折左拉,弯要圆润、长些。坤:“土”窄小,下横变为一提,右边“日”扁宽,居中,中竖贯穿上下,由重渐轻。四、品读释疑1.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

11、清气满乾坤。诗意:我家洗砚池边有棵梅花树,开出的朵朵梅花都带着淡淡的墨色。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好看,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课后第2题)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好,只希望留下清香之气充满天地之间。这句诗表现了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精神品格。3.积累 描写梅花的古诗还有:雪 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墨

12、梅这首诗表面是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3.写作手法(1)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情。(2)举例:想象塞下曲中“大雪满弓刀”描写的场景: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的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严寒景象的描写,侧面表现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精神。(3)练一练: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中“寒雨连江”会想到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课堂小结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资料理解了诗意,感受到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六、课堂拓展推荐阅读:南园十三首(其五)七、布置作业背诵三首古诗及意思。板书设计: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