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检修标准(共15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设备检修标准(共159页).doc(1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1 总则12 通用部分22.1机械通用部分22.2电气通用部分133 固定设备203.1矿井提升机203.2主要通风机303.3水泵333.4空气压缩机424 运输设备534.1带式输送机534.2刮板输送机、转载机564.3窄轨电机车594.4斜井人车634.5平巷人车654.6矿车664.7运输绞车684.8绳牵引连续运输车704.9卡轨车724.10架空乘人装置744.11齿轨车754.12无轨胶套轮机车764.13单轨吊785采掘设备805.1液压支架805.2采煤机855.3装煤机945.4装岩机975.5掘进机1005.6单体液压支
2、柱1045.7乳化液泵站1086 电气设备1116.1开关1116.1.1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1116.1.2高压开关柜1166.1.3矿用防爆型低压交流真空开关1216.1.4移动变电站用开关1276.1.5 6-10kV成套配电装置1296.1.6 0.4kV成套配电装置1366.1.7漏电保护装置1376.2变压器1376.2.1户外610kV及以下变压器 1376.2.2矿用油侵三相电力变压器 1406.2.3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及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1436.3电动机1456.3.1交流电动机145 6.3.2直流电动机1506.4辅助设备1546.4.1防爆充电机1546.4.2
3、矿用隔爆型煤电站综合保护装置1556.4.3矿用隔爆型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1566.4.4矿用隔爆型检漏继电器1576.4.5通信设备1606.4.6监测监控设备1687 露天煤矿设备1727.1PH2800XP电铲1727.1.1电铲机械1727.1.2电铲电气1867.2运输卡车2007.21 170D/730E卡车机械 2007.22 170D/730E卡车电气2117.23 CAT789机械传动卡车2207.3工程机械2257.31工程机械通用技术规范2257.32卡特彼勒994装载机2347.33卡特彼勒DIOR(3SK系列)履带式推土机2387.34卡特彼勒(16H)平路机2448
4、 附则249附录1、煤矿电气设备有关标准、规程、规定249附录2、CKJ系列交流真空接触器维修、检修技术规范251附录3、真空开关试验方法260附录4、干式变压器主要绝缘材料表262附录5、瓷套管灌注工艺262附录6、低浓度甲烷传感器调校方法262附录7、本规范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说明264专心-专注-专业2 通用部分2.1 机械通用部分2.1.1 紧固件2.1.1.1 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必须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不得有铲伤、棱角严重变形。螺孔乱扣、滑扣时,允许扩孔,增大螺栓直径,但不能因扩孔而影响被扩工件的机械强度和工作性能。2.1.1.2 螺母必须拧紧,拧紧后螺栓的螺纹应露出螺母1
5、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露出长度。2.1.1.3 螺栓不得弯曲,螺纹损伤不得超过螺纹工作高度的1/2,且连续不得超过一周。连接件螺栓的螺纹旋入孔内长度不得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分不得凸出连接件的表面。2.1.1.4 螺纹表面必须光洁,不得用粗制螺纹代替精制螺纹。2.1.1.5 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必须一致,材质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主要连接部位或受冲击载荷容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必须使用防松螺母或其它防松方法。2.1.1.6 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符合要求。使用止动垫圈时,包角应稳固;使用铁丝锁紧时,其拉紧方向必须和螺栓方向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2.1.1.
6、7 弹簧垫圈应有足够的弹性(自由状态开口重叠部分不得大于垫圈厚度的1/2)。2.1.1.8 螺栓头部或螺母必须和相接触的部件紧贴。如该处为斜面时,应加相同斜度的斜垫。2.1.1.9 铆钉必须不生锈,不变形,紧固有效,铆接对口不得有错动痕迹。2.1.1.10 稳钉和稳钉孔相吻合,不松旷。2.1.2 键和键槽2.1.2.1 键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规格符合要求,四角倒棱,材质的抗剪切强度不得低于45号钢的剪切强度。2.1.2.2 键和轮毂键槽规格和公差符合标准。2.1.2.3 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平键键槽磨损后,允许加宽原槽的5。轴及轮毂的键槽宽度应一致。2.1.2.4 装配楔键和切向键时,键初打入
7、键槽的长度,不得小于键全长的80,不得大于键全长的95(钩头键不包括钩头的长度)。键与轮毂的接触长度不得小于轮毂宽度的80。花键的接触齿数应不小于总齿数的2/3。2.1.2.5 平键键槽的中心线与轴的轴心线的平行度、平键和键槽配合公差,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2.1.5.5 液力偶合器2.1.5.5.1 泵轮、透平轮及外壳不得有变形、损伤、腐蚀或裂纹。外壳有轻微裂纹,可焊补修复,但应消除内应力。2.1.5.5.2 修理时应做静压试验,充入0.3MPa的气压,将液力偶合器的充气口封住,保持5min,压力不得下降。2.1.5.5.3 有离心转阀的液力偶合器,必须加试离心转阀的动作情况,其动作应灵活
8、可靠。2.1.5.5.4 液力偶合器检修后应做静平衡试验,其重心对旋转轴心的偏移不超过0.02mm。2.1.5.5.5 液力偶合器必须采用难燃液为工作介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不受此限)。2.1.5.5.6 易熔合金塞必须完整,其熔化温度应符合各型号液力偶合器的规定。2.1.7 减速器箱体2.1.7.1 减速器箱体不得有裂纹或变形,如果有轻微裂纹,允许焊补修复,但应消除内应力。铸铁箱体只允许在非主要受力部位焊补,如裂纹已贯通两轴孔时,必须更换。2.1.7.2 减速器箱体接合面应平整严密,垫应平整无褶皱,装配时应涂密封胶,不得漏油。2.1.7.3 减速器箱体结合面的平面度允差不得超过0.05mm。结
9、合面上的划痕长度不得大于结合面宽度的2/3,深度不得超过0.30.5mm。2.1.7.4 减速器箱体轴孔磨损后,在强度允许条件下,可扩孔镶套修复,但与其相对应的轴孔的平行度、两锥齿轮的垂直度允差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2.1.7.5 盖板不得有裂纹或变形,接触面应平整严密,平面度不得超过0.3mm。2.1.7.6 机壳及盖板所有隔爆面,应符合GB3836.2隔爆型电气设备d的规定。2.1.8 减速器试验2.1.8.1 减速器应按技术文件选用润滑油或润滑脂,油量适当,油压正常。2.1.8.2 空载跑合试验,正、反运转各半个h,应无异响,温升正常。2.1.8.3 做3h满负荷试验,减速器温度不得超过生
10、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规定。2.1.8.4 试验时,减速器的结合面和各轴头无渗漏现象。2.1.9 圆环链及链轮2.1.9.1 圆环链节距伸长量应不大于原节距的3。链环直径磨损量不得大于3mm。2.1.9.2 链轮齿面应无裂纹或严重变形,最大磨损量:节距64mm及以下不得大于5mm;节距86mm及以上不得大于6mm(用圆环链平置于链轮上,检查圆环链上表面与轮毂的距离)。2.1.10 密封件2.1.10.1 密封件的拆装必须使用专用工具。各部密封件齐全完整,性能良好,不漏油。2.1.10.2重复使用或新更换的密封件,其质量应符合GB2452.1-92、GB9877.1-88的规定。2.1.10.3 浮动
11、油封的密封环不得有裂纹、沟痕,必须成对更换,成对使用。2.1.10.4 更换密封件时,应检查密封件的性能,如发现发粘、变脆、变色时,不得使用。密封表面无损伤,油封骨架不变形。2.1.10.5 各部接合面的纸垫、石棉垫、耐油胶垫应平整,无褶皱,眼孔一致,符合原设计的尺寸和材质。2.1.10.6 油封弹簧松紧适宜,油封硬度应为邵氏8590度,在弹簧压力下其内径比轴颈小的压缩值应符合表21101的规定。表21101 油封内径压缩值 mm油封内径名义尺寸309090180180油封内径比相应轴颈小1.52.02.02.52.53.02.1.10.7 “O”型密封圈松紧适宜,装在槽内不得扭曲、切边,保持
12、性能良好。2.1.11 高压胶管与管接头2.1.11.1 新的或重复使用的胶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接头无严重锈蚀、变形、毛刺,能顺利插入配合件,在无压工况下应可以自由旋转; 2 检修时必须重新更换“O”形圈和挡圈; 3 胶管外层橡胶在每米长度上其破损不多于两处,破损面积每处不大于1cm2,破损处距管接头在200mm以上,且金属网未被破坏; 4 胶管无折痕、压痕或明显的永久变形。2.1.11.2 胶管内部必须严格清洗,不得有污垢。2.1.11.3 严重损坏的胶管,可切去损坏部分,重新扣压接头。2.1.11.4 新扣压的接头应用额定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试验,保持5min,不得有渗漏、鼓包或接
13、头位移等现象。2.1.12 涂饰2.1.12.1 设备经过大修后均应涂刷防锈漆(已有防锈层者例外)。2.1.12.2 涂漆前,必须清除毛刺、氧化皮、粘砂、油污等脏物。2.1.12.3 特殊部位如油嘴、油杯、注油孔、油塞、防爆标志等部件的外表应涂红色油漆,以引起注意。在用设备上的油管、风管、水管,应分别涂不同颜色,以示区别。2.1.12.4 电动机涂漆颜色应与主机一致。2.2电气通用部分2.2.1一般规定1 零部件齐全、完整,符合各项技术性能的要求。更换的零部件,其技术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的要求;2 设备外壳或隔爆面,必须进行防腐处理。处理方法:设备外壳可以喷或涂防腐漆;防爆加工面可以化学处理或定
14、期涂防腐油脂;接线盒内壁和正常可能产生火花部分的金属外壳内壁,都必须均匀地涂耐弧漆;3 电气设备检修后,除按规定进行出厂试验外,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通电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2h;4 设备检修后应带有铭牌,如铭牌数据有更改或字迹不清,应更换新铭牌。5 保护插件安装处,防止自行松脱的装置完整有效;2.2.2 紧固件规定1 紧固件材料应适用于外壳材料,除含轻金属外壳外,紧固件螺栓或螺母不允许用塑料或轻金属材料制造;2 紧固用螺栓、螺母和垫圈等应进行喷涂防腐漆、电镀或其它化学方法的防腐处理,不得有锈蚀;3 紧固用的螺栓、螺母须有防止松脱的措施。可根据设备部位的具体要求,采用加装弹簧垫圈、背帽或开
15、口销等。弹簧垫圈的紧固程度以压平为合格,螺母的紧固程度应达到GB3836.1要求的力矩为合格,弹簧垫圈符合其性能要求;4 同部位的紧固件,其规格应一致;垫圈、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适应;5 螺栓或螺钉没有垫圈而完全拧入螺孔时,螺栓或螺钉与螺孔底部应留有螺纹裕量;螺栓拧入螺孔的长度不小于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6 螺母要上满扣为合格,一般螺栓长出螺母的扣数应在13扣范围内;7 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的上端不得超出护圈的高度;8 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须使用由专用工具才能打开的装置;9 在防爆型专用标准中要求使用特殊紧固件,应按原设计要求配置。当采用可拆卸
16、螺钉或螺栓紧固隔爆外壳的任何部件时,这些螺钉或螺栓孔不应穿透外壳壁。孔周围的金属厚度应不小于孔径的三分之一,且至少为3mm。2.2.4 隔爆接合面接合面的结构参数应符合GB3836.22000类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的规定,详见表2241。1 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宽度L须不小于25mm;2 靠外壳壁支撑的操纵杆或轴,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表2241规定的最小结合面宽度;3 如果操纵杆或轴的直径超过了表2241规定的最小接合面宽度,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操纵杆或轴的直径,但不大于25mm;4 当操纵杆与杆孔配合间隙因磨损而增大时,可采取在杆孔处嵌镶衬套等措施进行修复。特殊情况下,加设一个正
17、常使用中不易磨损的封盖;5 在检修中除去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厚度,不得超过维修裕量的数值;6 隔爆接合面表面平均粗糙度Ra6.3m,操纵杆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3.2m;7 隔爆接合面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磷化、涂204-1防锈油等,但不准涂油漆。表2241 类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注:类为煤矿用)接合面宽度与外壳容积V/cm3 对应的最大间隙mm 1)V100V100平面接合面和止口接合面6L12.512.5L2525L0.300.400.3500.400.50操纵杆和轴2)6L12.512.5L2525L0.300.400.500.400.50带滑动轴承的转轴3)6 L 12.512
18、.5 L 2525 L 4040 L0.300.400.500.600.400.500.60带滑动轴承的转轴6 L 12.512.5 L 2525 L0.4500.600.7500.600.7501)对于操纵杆、轴和转轴,其间隙是指最大的直径差。2)对于旋转电机转轴的最小单边间隙应不小于0.075mm。3)带有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当转轴直径不大于25mm 时,应不小于转轴直径;当转轴直径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25mm。4)在确定带油封槽的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其油封槽部分不应计算在内。2.2.5 螺纹隔爆结构1 螺纹的公差配合不低于GB/T-9145的7H/8g,螺距不小于0
19、.7mm;2 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轴向啮合长度符合表2251的规定。表2251 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轴向啮合长度外壳净容积Vcm3最小轴向啮合长度mm最小啮合扣数V100V1005.08.052.2.6 绝缘套管及增安型设备绝缘绕组极限温度2.2.6.1 绝缘套管在拆、接线中可能承受扭矩时,应安装牢固,保证所有部位不转动。能承受GB3836.12000中23.4.5规定的连接件扭转试验。2.2.6.2 绝缘套管应采用吸湿性较小的材料制成。对电压高于127V的电气设备,不得采用酚醛塑料制品。2.2.6.3 增安型电气设备在额定运行状态时,绝缘绕组的极限温度不超过表2261的规定。表226
20、1 绝缘绕组的极限温度运行方式绕组类型测量方法不同绝缘材料等级的极限温度AEBFH额定运行 时所有绝缘绕组电阻法(R)温度计法(T)908010595110100130115155135单层绝缘绕组电阻法(R)温度计法(T)95951101101201201301301551552.2.7 接地连接件2.2.7.1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的接线盒,必须设有外接地连接件,并标志接地符号“”。移动式电气设备,可不设外接地连接件,但必须采用具有接地芯线或等效接地芯线的电缆。2.2.7.2 设备接线空腔内部须设有专用的内接地连接件,并标志接地符号“”(在电机车上的电气设备及电压不高于36V的电气
21、设备除外)。对不必接地(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或不必附加接地的电气设备(如金属外壳上安装金属导管系统),可不设内、外接地连接件。2.2.7.3 内、外接地连接件的直径须符合下列规定:1 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时,应与接线螺栓直径相同;2 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2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电芯线截面一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芯线的螺栓直径;3 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功率大于10kW的设备,不小于M12;2)功率大于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10;3)功率大于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8;4)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
22、于M6。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能压紧接地芯线即可。4 接地连接件必须进行电镀防锈处理,其结构能够防止导线松动、扭转,且有效保持接触压力。5 接地连接件应至少保证与一根导线可靠连接,导线截面积见表2271。6 在连接件中被连接部分含轻金属材料时,则必须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例如钢质过渡件)。表2271 接地导线截面积主电路导线每相截面积Smm2对应保护线最小截面积Smm2S16S16S3516S350.5S2.2.8 接线2.2.8.1 连接件和接地端子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保证连接可靠,虽受温度变化、振动影响,也不应发生接触不良现象。2.2.8.2 如采用铝芯电缆,必须采用过渡接
23、头,以免发生电腐蚀。2.2.9 隔爆设备的接线盒、增安型设备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隔爆设备的接线盒、增安型设备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2.2.9.1 不同电位的裸露导电部分之间的电气间隙,应符合表2291的规定,对外部导线连接时其最小值为3mm。表2291 电气间隙额定电压/V最小爬电距离mm最小电气间隙mm材料级别 1 1 a1U151.61.61.61.615U301.81.81.81.830U602.12.63.42.160U1102.53.242.5110U1753.2453.2175U27556.385275U42081012.56420U5501012.5168550U7
24、5012162010750U1100202532141100U2200323640302200U3300404550363300U4200505663444200U5500637180505500U66008090100606600U8300100110125808300U1100125140160100注:、a是绝缘材料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分级,其中为上釉的陶瓷、云母、玻璃、石英;为三聚腈胺石棉耐弧塑料、硅有机石棉耐弧塑料、不饱和聚酯团料;a为聚四氟乙烯塑料、三聚腈胺玻璃纤维塑料、表面用耐弧漆处理的环氧玻璃布板。2.2.9.2 爬电距离不同电位的裸露导电部分之间的爬电距离必须符合表2-2-9-1
25、的规定。外部导线连接时其最小值为3mm。2.2.10 联锁装置和警告2.2.10.1 检修后的矿用电气设备,为确保其安全供电和防爆性能,必须实现两防(防止擅自送电,擅自开盖操作)保证非专用工具不能解除的联锁功能,矿用开关两防锁的结构性能按有关厂家或产品技术文件执行。2.2.10.2 当设备外壳打开后的带电部位,应设“带电”“危险”等字样的警告标志。或者在外壳的门和盖醒目位置设置“严禁带电开盖”的警告标志。2.2.11 隔爆外壳的修理必须按煤矿隔爆型电气设备外壳修理规程及GB3836.15的规定执行。4 运输设备4.1 带式输送机4.1.1 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4.1.1.1 滚筒、托辊4.1.1
26、.1.1 各滚筒表面无开焊、无裂纹、无明显凹陷。滚筒端盖螺栓齐全,弹簧垫圈压平紧固,使用涨套紧固滚筒轴的螺栓,必须使用定力矩扳手,紧固力矩必须达到设计要求。4.1.1.1.2 包胶滚筒的胶层应与滚筒表面紧密贴合,不得有脱层和裂口。井下使用时,包胶滚筒胶料的阻燃性和抗静电性必须符合MT914-2002的规定。4.1.1.1.3 驱动滚筒的直径应一致,其直径差不得大于1mm,滚筒胶层磨损不得露出滚筒皮钢面。4.1.1.1.4 托辊齐全,运转灵活,无卡阻、无异响。逆止托辊能可靠工作。4.1.1.1.5 井下使用缓冲托辊时,缓冲托辊表面胶层应为阻燃、抗静电材料。胶层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凸起高度的1/2。使
27、用缓冲床时,缓冲床的材料必须为阻燃、抗静电材料,缓冲床上的耐磨材料磨损剩余量不得低于原厚度的1/4。4.1.1.2 架体4.1.1.2.1 机头架、机尾架和拉紧装置架,不得有开焊现象。如有变形,应调平、校直。其安装轴承座的两个对应平面,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平面度、两边轴承座对应孔间距允差和对角线允差不得大于表4-1-1的规定。表4-1-1架体轴承座平面与允差 /mm输送带宽800800安装轴承座的平面度1.251.5轴承座对应孔间距允差1.52.0轴承座安装孔对角线允差3.04.04.1.1.2.2 转载机运行轨道应平直。每节长度上的弯曲,不得超过全长的5。4.1.1.2.3 机尾架滑靴应平整,
28、连接紧固可靠。4.1.1.2.4 中间架应调平、校直,无开焊现象。中间架连接梁的弯曲变形,不得超过全长的5。4.1.1.3 输送带拉紧和伸缩装置4.1.1.3.1 张紧车架无损伤,无变形。车轮在轨道上运行自如,无异响。4.1.1.3.2 张紧车轨道无变形,连接可靠,行程符合规定。4.1.1.3.3 牵引绞车减速机密封良好,传动平稳,无异响。4.1.1.3.4 牵引绞车制动装置操作灵活,动作可靠,制动力矩符合要求。钢丝绳无断股,无严重锈蚀。在滚筒上排列整齐,绳头固定可靠。4.1.1.3.5 储带仓和机尾的左右钢轨轨顶面应在同一水平面内,每段钢轨的轨顶面高低偏差不得超过2.0 mm。轨道应平直,且
29、平行于输送机机架的中心线,其直线度公差值在1 m内不大于2 mm,在25 m内不大于5 mm,在全长内不大于15 mm。轨距偏差不得超过2 mm,轨缝不大于3 mm。4.1.1.3.6 自动液压张紧装置动作灵活,液压系统不漏油,压力表指示正确。4.1.1.3.7 滚筒、滑轮、链轮无缺边和裂纹,运转灵活可靠。4.1.1.4 输送带4.1.1.4.1 井下必须使用阻燃输送带。输送带无破裂,横向裂口不得超过带宽的5%,保护层脱皮不得超过0.3m2,中间纤维层损坏宽度不得超过5。4.1.1.4.2 钢丝绳芯输送带不得有边部波浪,不得有钢丝外漏,面胶脱层总面积每100m2内不超过1600cm2。4.1.
30、1.4.3 输送带接头的接缝应平直,接头前后10 m长度上的直线允差值不大于20 mm,输送带接头牢固平整,接头总破损量之和不得超过带宽的5。4.1.1.4.4 钢丝绳芯输送带硫化接头平整,接头无裂口,无鼓泡,无碎边,不得有钢丝外露。输送带硫化接头的强度不低于原输送带强度的85。4.1.1.5. 制动装置、清扫器、挡煤板4.1.1.5.1 机头、机尾都必须装设清扫器,清扫器调节装置完整无损。清扫器橡胶刮板必须用阻燃、抗静电材料,其高度不得小于20mm,并有足够的压力。与输送带接触部位应平直,接触长度不得小于85。4.1.1.5.2 制动装置各传动杆件灵活可靠,各销轴不松旷,不缺油,闸轮表面无油
31、迹,液压系统不漏油。各类制动器制动时,不得有迟滞、卡阻等现象。4.1.1.5.3 盘式制动器装配后,油缸轴心线与主轴轴心线应平行;在松闸状态下,闸块与制动盘的间隙为0.51.5mm;两侧间隙差不大于0.1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不低于80。闸瓦瓦衬须用阻燃、抗静电材料。4.1.1.5.4 闸瓦式制动器装配后,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与制动器轮表面的间隙为0.51.5mm,两侧间隙之差不大于0.1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不低于90。4.1.1.5.5 挡煤板固定螺栓齐全、紧固,可靠接煤。4.1.1.6 保护4.1.1.6.1 驱动滚筒防滑保护、堆煤保护、防跑偏装置齐全可靠。4.
32、1.1.6.2 温度保护、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装置应齐全,灵敏可靠。4.1.1.6.3 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沿线停车装置每100m安装一个,且灵敏可靠。4.1.1.6.4 主要运输巷输送带张力下降保护和防撕裂保护装置灵敏可靠。4.1.1.6.5 机头、机尾传动部件防护栏(罩)应齐全可靠。4.1.1.7 信号信号装置声光齐备,清晰可靠。4.1.2 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4.1.2.1 驱动轮、导向轮、托绳轮4.1.2.1.1 驱动轮衬垫磨损剩余厚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绳槽磨损深度不超过70;导向轮绳槽磨损不超过原厚度的1/3;托绳轮衬圈磨损余厚不小于5,贴合紧密,无脱离现象。4.1.2.1.2 轮缘、
33、辐条无开焊、裂纹或变形,键不松动,运转无异响。4.1.2.2 滚筒、托辊、支架4.1.2.2.1 滚筒、托辊完整齐全,无开焊、裂纹或变形,转动灵活,运转无异响。4.1.2.2.2 各种过渡架、中间架及其它组件焊接牢固,螺栓紧固,无严重锈蚀。4.1.2.3 牵引钢丝绳插接头光滑平整,插接长度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000倍。4.1.2.4 输送带4.1.2.4.1 输送带必须阻燃无破裂,横向裂口不得超过带宽的5;无严重脱胶,橡胶保护层脱落不得超过0.3 m2,输送带连续断条不得超过1m。4.1.2.4.2 绳槽无严重磨损,输送带绳槽至输送带边缘不小于60。4.1.2.4.3 输送带接头牢固,平整光滑
34、,无缺卡缺扣。4.1.2.5 制动装置4.1.2.5.1 制动装置各传动杆件灵活可靠,各销轴不松旷,不缺油,闸轮表面无油迹,液压系统不漏油。各类制动器在制动时,不得有迟滞、卡阻等现象。4.1.2.5.2 盘式制动器装配后,油缸轴心线与主轴轴心线应平行;在松闸状态下,闸块与制动盘的间隙为0.51.5mm;两侧间隙差不大于0.1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盘的接触面积不低于80。闸瓦瓦衬须用阻燃、抗静电材料。4.1.2.5.3 闸瓦式制动器装配后,在松闸状态下,闸瓦与制动器轮表面的间隙为0.51.5mm,两侧间隙之差不大于0.1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不低于90。制动力矩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35、三百七十四条的规定。4.1.2.5.4 闸带无断裂,磨损剩余厚度不小于1.5;闸轮工作面沟槽深度不大于1.5mm,沟宽总和不得超过闸轮有效工作总宽度的10。4.1.2.6 拉紧装置4.1.2.6.1 部件齐全完整,焊接牢固,动作灵活。4.1.2.6.2 钢丝绳拉紧车及输送带拉紧车的调节余程不小于各自全行程的1/5。配重锤重量符合设计规定,两支架间钢丝绳的挠度不超过50-100mm。4.1.2.7 装卸料、清扫装置4.1.2.7.1 给料口不得与输送带面直接接触,应设缓冲挡板和缓冲托辊。4.1.2.7.2 挡煤板装设齐全,不漏煤;给煤装置调节闸门动作灵活可靠。4.1.2.7.3 清扫装置齐全有效
36、。4.1.2.8 安全保护各项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动作灵敏可靠。4.1.2.9 信号与仪表4.1.2.9.1 声光信号装置应清晰可靠。4.1.2.9.2 电流表、电压表、压力表、温度计齐全,指示准确。每年校验一次。4.2 刮板输送机、转载机4.2.1 机头、机尾传动部4.2.1.1 机头、机尾架4.2.1.1.1 机头、机尾、过渡槽、过桥架无开焊。机架两侧的对中板的垂直度允差不得大于2mm。机架上安装传动装置的定位面、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4.2.1.1.2 机头架、机尾架与过渡槽的连接要严密。上下左右交错不得大于3mm。4.2.1.1.3 压链器连接牢固,磨损不得超过6 mm。超过时,可用电焊
37、或热喷涂方法修复。4.2.1.1.4 整体链轮组件、盲轴安装符合生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要求。采用分体链轮结构时,半滚筒、半链轮组合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控制在13mm范围内。4.2.1.1.5 机头轴、机尾轴转动灵活,不得有卡碰现象。4.2.2 机械传动装置4.2.2.1 机壳各轴孔尺寸精度、粗糙度、中心距、各孔的形位公差,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4.2.2.2 机壳和联接罩上的螺纹孔、定位孔、定位台修复后符合生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要求。4.2.2.3 轴承无明显磨损,游隙符合要求。4.2.2.4 紧固件无明显塑性变形。4.2.2.5 各零件无损伤,无明显磨损、变形。4.2.2.6 密封件和胶管须全部
38、更新。4.2.2.7 组装时各零部件要认真清洗,不得有锈斑,机壳内不得有杂物。4.2.2.8 各传动部安装、调整后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4.2.2.9 减速器按规定注入润滑油。液力耦合器应做耐压试验并注入适量的合格介质。4.2.2.10 制动盘、联轴器、耦合器动平衡试验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4.2.2.11 减速器、链轮组件无渗漏现象。冷却、润滑装置齐全完好,无渗漏现象。4.2.2.12 安装完毕,点动试转无卡阻现象。4.2.3 链轮、舌板、分链器4.2.3.1 链轮齿面应无裂纹或严重磨损,链轮承托水平圆环链的平面的最大磨损:节距64mm时,不得超过5mm;节距86mm时,不得超过6mm(可用水
39、平圆环链置于链轮上,检查圆环链上表面与轮毂的距离)。4.2.3.2 链轮不得有轴向窜动。双边链链轮与机架两侧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不大于5mm。4.2.3.3 护板、分链器无变形,运转时无卡碰现象。舌板不得有裂纹,最大磨损不得超过原厚度的20。4.2.3.4 联轴器的弹性元件、剪切销的材质与尺寸应符合生产厂家技术文件的要求。4.2.3.5 防护罩无裂纹,无变形,连接牢靠。4.2.4 机身4.2.4.1 刮板、链条 4.2.4.1.1 刮板弯曲变形不得大于5mm。中双链、中单链刮板长度磨损不得大于10mm。4.2.4.1.2 环链伸长变形不得超过设计长度的3。链环直径磨损不得大于3mm。4.2.
40、4.1.3 组装旧链条时,应把磨损程度相同的链条组装成双链,以保证链条的长度一致。4.2.4.1.4 刮板和链条连接用的螺栓、螺母型号、规格必须一致。4.2.4.2 溜槽4.2.4.2.1 溜槽平面变形不得大于4mm。4.2.4.2.2 焊缝不得开焊,中板和底板磨损不得大于设计厚度的30(局部不超过50)。4.2.4.2.3 溜槽和过渡槽的连接,上下错口不得超过2mm,左右错口不得超过4mm。4.2.4.2.4 溜槽搭接部分无卷边。4.2.4.2.5 溜槽连接件不得开焊、断裂。连接孔磨损不大于原设计的10。4.2.4.2.6 溜槽槽帮上下边缘宽度磨损不得大于5mm。4.2.4.2.7 溜槽的封
41、底板不得有明显变形。4.2.4.2.8 开天窗槽的插板无明显变形,连接牢固。4.2.4.2.9 销排(齿轨)座无明显变形和破损。4.2.4.2.10 特殊槽(变线槽、抬高槽、连接槽)无明显变形,过渡顺畅。4.2.4.3 机身的附件4.2.4.3.1 铲煤板(滑道)无开焊和明显变形,刃口无卷边。4.2.4.3.2 导向管沿轴向弯曲变形不得大于4mm,磨损不得大于原导向管直径的20。4.2.4.3.3 挡煤板无开焊,无明显变形。电缆槽无开焊,其变形量不得超过原槽宽的5,局部不出现棱角和弯曲。4.2.4.3.4 销排(齿轨)磨损不得大于5mm。4.2.4.3.5 电缆槽夹板无明显变形。4.3 窄轨电
42、机车4.3.1 机械部分4.3.1.1 车架及构件:车架不得有裂纹和明显变形,侧板及顶板凸出或凹入深度不得大于20mm,轴箱切口中心两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得大于10mm。各处铆钉及螺栓不得松动,箱体各螺栓不得超出箱体外表面。4.3.1.2 碰头及连接装置:车碰头不得有严重损坏,弹簧无断裂,碰头伸缩长度不得小于30mm,不得有下垂现象。连接装置必须可靠,销子、销孔磨损不得超过原尺寸的20。4.3.1.3 轴承箱4.3.1.3.1 轴承箱端与轮毂之间的间隙不得小于2mm。4.3.1.3.2 轴承箱与导向板的总间隙,沿行车方向不得大于3mm,沿车轴方向不得大于7mm。4.3.1.4 轮对4.3.1.4.
43、1 轮箍(或车轮)踏面余厚不得小于原厚度的60,无凹槽。4.3.1.4.2 车轮踏面的圆度允差不得超过0.3mm;同一轮对直径差不得超过1.5mm;前后轮对直径差不得超过3mm。4.3.1.4.3 轮缘高度不得超过30mm,轮缘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30。4.3.1.4.4 车削修复车轮踏面时,其几何尺寸应符合GB4695-84的规定。4.3.1.4.5 车轴不得有裂纹,划痕深度不得超过2.5mm,直线度允差不得超过0.2mm,轴颈磨损量不得超过原直径5。4.3.1.4.6 新更换轮对,轮距应小于轨距6mm,其允许偏差为mm。轮背距测量三处之差均不得超过1mm。4.3.1.4.7 热装轮箍时,轮心与轮箍配合过盈量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3-1 轮心与轮箍的配合过盈量/mm轮 心 直 径配 合 过 盈 量5005605606306307107108000.580.760.670.850.760.960.881.084.3.1.4.8 轮毂与轴颈的配合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轮毂压入轴颈的压力的小于20t。表4-3-2 轮毂与轴颈的配合过盈量(H7/v6)/mm轮径配 合 过 盈 量65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0.0900.1390.1110.1680.1370.1940.16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