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共19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17473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190 大小: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共19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共19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共19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共190页).doc(1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学 分:4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先修课程: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管理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课程。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

2、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管理学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二、教学基本要求

3、管理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为总论,主要介绍了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基本原理、信息化管理、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以及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二篇决策,主要介绍了决策的基本概念理论、计划与计划工作、计划实施;第三篇组织,主要介绍了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力量的整合、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第四篇领导,主要介绍了领导与领导者、激励、沟通;第五篇控制,主要介绍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方法;第六篇创新,主要介绍管理的创新职能、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一管理与管理学440二管理思想的发展440三管理的基本原

4、理220四信息化管理220五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220六管理的基本方法220七决策660 八计划与计划工作220九计划的实施220十组织设计220十一人员配备220十二组织力量的整合220十三组织变革220十四领导与领导者440十五激励440十六沟通660十七第五篇控制440十八第六篇创新12120合计64640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目的要求】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掌握:管理的职能。旨在对管理、管理对象及管理者有个概括的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模板要求是: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1.人类的管理活动。2.管理的职能与性质。3.管理者的角色

5、与技能。4.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目的要求】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主要管理先驱者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旨在认识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同上【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2.西方传统管理思想。3.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4.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目的要求】了解:管理原理的特征。掌握: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同上【教学内容】1.管理原理的基本特征。2.系统原理。3.人本原理。4.责任原理。5.效益原理。第四章 信息化管理【目的要求】了解:信息化管理的

6、发展。熟悉: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挑战与机遇。【教学内容】1.信息与信息化。2.信息化管理的发展。3.大数据时代的管理挑战与机遇。4.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管理。第五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目的要求】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点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点种类,对特定的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掌握:每种道德观点内容和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每种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教学内容】1.企业管理为什么

7、需要伦理道德。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3.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5.企业的社会责任。第六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目的要求】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教育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技术方法。三项内容要全【教学内容】1.管理的方法论。2.管理的法律方法。3.管理的行政方法。4.管理的经济方法。5.管理的教育方法。6.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七章 决策【目的要求】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按各种不同的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决策过程通常所包括的几个步骤,常用的决策方法。掌握:满意原则与最优原则的区别,有关决策的各种理论及每种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决策过程每

8、个步骤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各种决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学会:模板要求为:了解,熟悉,掌握按照决策过程的步骤进行决策,用所学的各种决策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决策问题做出决策。【教学内容】1.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2.决策的类型与特点。3.决策的理论。4.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5.决策的方法。第八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目的要求】了解:计划的概念,计划的构成要素,计划的性质,计划的分类标准,计划编制过程。掌握:计划与决策的逻辑关系,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各种职能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之间的关系,计划层级体系,计划编制过程的内在逻辑。学会:同

9、上运用所学的内容编写日常生活、学习计划,甚至编写班级工作计划。【教学内容】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2.计划的类型。3.计划编制过程。第九章 计划的实施【目的要求】了解: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及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内涵。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及其实施步骤,目标的性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的基本逻辑及其评价,网络图的基本内涵。学会:运用所学的内容将战略性计划转化为战术性计划。【教学内容】1.目标管理。2.滚动计划法。3.网络计划技术。4.企业资源计划。5.业务流程再造。第十章 组织设计【目的要求】了解:组织的定义及组织设计的必要性,权变式组织设计与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不同之处,组织结构的定义与三大基本特征,

10、职权的定义、来源、种类,权力的定义、来源和种类,授权的定义、过程与原则,通过区分层级结构与有机结构可以得出的不同结构类型。掌握:组织与组织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组织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影响组织设计的五个主要因素,组织在部门化设计时的基本原则、基本形式及其主要特征,职权与权力、幅度与层级、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影响组织幅度设计和分权的各种因素。学会: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并对设计中的一些基本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应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教学内容】1.组织设计概述。2.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3.部门化。4.集权与分

11、权。第十一章 人员配备【目的要求】了解:人员配备的任务、过程,人员配备的一般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和来源,人员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绩效评估的定义和作用,职业计划与发展的意义以及阶段性特点。掌握:编制人力资源计划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员工招聘的程序与方法,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的优缺点以及招聘工作的有效性分析,对员工进行培训和绩效评估的方法,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体。学会:运用人员配备中的一些相关方法进行员工的招聘、解聘、培训和绩效评估,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并对发展的各个阶段性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教学内容】1.人员配备的任务、流程和原则。2.管理人员的选聘。3.管理人员的考评。4.管理人员的培训。第十二章 组

12、织力量的整合【目的要求】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掌握:直线与参谋的特点、区别及优势,委员会的特点。了解 熟悉 掌握要全【教学内容】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直线与参谋。3.委员会。第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目的要求】了解:组织变革的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组织变革的四种基本类型和三个基本目标,组织变革中有关压力、变革阻力、组织冲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结构。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以及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变革阻力以及组织冲突的识别及其管理方法,组织文化的具体内容、功能与塑造途径。学会:分析组织变革的内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对组织变革中的压力、

13、变革阻力以及组织冲突进行识别,并能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教学内容】1.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2.管理组织变革。3.组织文化及其发展。第十四章 领导与领导者【目的要求】了解:领导与管理,领导的三种作用,权力与领导的关系,领导者的基本分类,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领导方式行为论,领导方式情景论。掌握: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领导定义所包含的三个要素,权力的类型与领导的管理职能,各种领导者尤其是变革式领导者和战略领导者的特征和具体含义,三种领导方式行为论的提出者、领导维度和基本思想,尤其是管理方格理论中的五种领导方式,领导方式情景论中菲德勒权变论的研究对象和结论,路径目标理论的领导维度和基本观点,领

14、导生命周期论中成熟度与领导行为的对应。学会:对周围的组织进行领导职能的观察,分清领导者和一般管理者,对至少一种领导方式能够找出示例,能够对某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加以应用。【教学内容】1.领导的作用和性质。2.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3.领导方式及其理论。4.领导艺术。第十五章 激励【目的要求】了解:激励的原理,激励对行为的作用,激励产生的原因,需要与激励的关系,X理论和Y理论,激励理论的分类基础及其三种类型内容理论、过程理论和强化理论,激励的基本形式和实务。掌握:激励在管理的领导职能中的地位,激励与行为、结果的相关性,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基本观点和意义,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研究对象和一般结论,后天

15、需要论的需要形式,公平理论的基本要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公式描述,期望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启示,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一般形式。学会:有效识别实践中激励的形式,用需要层次论和双因素理论解决一般的激励问题,运用本章介绍的激励理论建立一般的组织激励机制。【教学内容】1.激励的性质。2.激励理论。3.激励实务。第十六章 沟通【目的要求】了解:沟通的概念、过程和类别,组织中沟通和组织间沟通,有效沟通的一般障碍,有效沟通的实现,冲突及其产生原因,管理冲突的方法,谈判以及谈判的有效性。掌握:沟通在领导职能中的作用,沟通过程的基本环节,沟通方式的优劣,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区别,人际沟通与团队沟通的基本含义,组织间沟

16、通的由来和含义,影响有效沟通的四类因素,进行有效沟通的一般准则,关于组织冲突的三种观点,冲突管理战略的实施内涵,谈判的基本方法。学会:审视自我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技能和沟通质量,比较熟练地运用沟通原理达到自我熟悉的沟通效果,对所处的组织基本能够看出效率与沟通质量的关系,应用冲突管理战略处理生活中的冲突。【教学内容】1.组织中的沟通。2.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3.冲突与谈判。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目的要求】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认识到控制是管理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能够将控制理论用于身边发生的事

17、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教学内容】1.控制原理。2.控制的要求。3.控制过程。第十八章 控制方法【目的要求】了解:预算的编制,预算的种类,预算的作用和缺点,对供应商的控制,经营审计。掌握:控制方法的种类,库存控制,经济订购批量,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几种重要的比率;能够将控制方法用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教学内容】1.预算控制。2.非预算控制。3.成本控制。4.其他控制方法。第十九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目的要求】了解:维持与创新的概念,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创新的过程。掌握:创新与维持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基本概念,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根据创

18、新活动的特点和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教学内容】1.创新及其作用。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3.创新的过程和组织。第二十章 企业技术创新【目的要求】了解:技术创新在企业成本与特色竞争优势形成中的作用与贡献,意外的成功或失败、企业内外的不协调、工艺过程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的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知识的产生等七种不同的技术创新源泉。掌握:材料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及手段创新等技术创新的内涵,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对象、水平与方式等方面的战略选择。学会:根据技术创新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分析企业的技术创新条件和环境,选择和组织实施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教学内容】1.技术

19、创新的内涵和贡献。2.技术创新的源泉。3.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第二十一章 企业组织创新【目的要求】了解:企业制度结构、资本逻辑的企业制度、知识逻辑的企业制度、层级组织、网络化层级组织、企业文化、一元企业文化以及多元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工业社会企业制度结构、层级组织、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知识经济可能给企业制度结构、层级组织以及企业文化带来何种影响,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的结构化可能呈现何种特征。学会: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何根据知识经济的特征,组织和实施企业组织的结构化(制度、层级组织以及企业文化)创新。【教学内容】1.企业制度创新。2.企业层级结构创新。3

20、.企业文化创新。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取讲授、演示、多媒体、提问、讨论与启发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六、课外习题及自主学习七、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考勤10%+作业9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八、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管理学周三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版2.主要参考书:管理学陈晔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2版大纲制订人:王策之大纲审定人:李婧制订日期:2014年6月线性代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线性代数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54

21、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学 分:3学分适用专业: 会计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先修课程:微积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线性代数是会计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讨论有限维空间线性理论的课程,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和广泛的实用性。由于线性问题广泛应用于技术科学的各个领域,某非线性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线性问题,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同时使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面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训练

22、,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扩大数学知识面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人才服务。二、教学基本要求线性代数主要的研究内容分别是行列式,矩阵,向量组,线性方程组,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第一部分行列式,它是线性代数中常用的工具。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行列式的定义、性质及其基本的计算方法。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种类繁多,要引导学生多加练习,同时总结计算规律,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技巧。第二部分矩阵,矩阵是研究线性问题的最常用的工具,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矩阵的概念、运算、初等变换及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线性变换的联系。在传授知识的

23、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获得应用科学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第三部分向量组,主要内容包括向量组的概念、向量组与矩阵的一一对应关系、向量组的线性组合和线性相关性、向量空间。该部分基本理论中内容复杂,较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几何意义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第四部分线性方程组,它是线性代数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内容涉及到线性方程组的分类、求解方法,解的结构等,它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行列式、矩阵、向量组的相关定理与结论,故线性方程组的知识点贯穿于线性代数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教授该部分内容的过程中

24、,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另一方面要注意与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理论基础。第五部分相似矩阵及二次型,内容主要包括向量内积,正交矩阵,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相似矩阵,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二次型及其标准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和正定二次型。对该部分内容的讲授要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连贯性,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已学的知识主动探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一行列式12120二矩阵及其运算990三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1

25、2120四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12120五相似矩阵及二次型330复习660合 计54540四、 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行列式【目的要求】了解:行列式的定义。熟悉:行列式的性质。掌握: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法,简单的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克拉默法则。【教学内容】1.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阶行列式定义及其表示方法。2.行列式的主要性质。3.行列式的计算,克拉默法则。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目的要求】了解:单位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及其性质,分块矩阵及其运算。熟悉:逆矩阵的概念。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其运算规律,逆矩阵存在的条件与矩阵求逆的方法。【教学内容】1.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

26、。2.矩阵的加法、数乘矩阵、矩阵的乘法,逆矩阵。3.伴随矩阵,分块矩阵,转置矩阵。4.对角形矩阵,对称矩阵。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目的要求】了解:满秩矩阵定义及其性质,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定义。熟悉:矩阵秩的概念,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掌握: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的求法,用行初等变换求线性方程组解的办法。【教学内容】1.矩阵的初等变换。2.矩阵的秩的概念及求法。3.线性方程组的解。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目的要求】了解: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重要结论,向量组的最大线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的概念,维向量空间、子空间、基底、维数、坐标

27、等概念。熟悉:维向量的概念,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定义,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通解等概念,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及通解等概念。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判断方法,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的求法,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及通解的求法,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求法。【教学内容】1.维向量,零向量,向量相等,向量的运算,向量组的线性组合。2.向量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的概念与判断。3.向量组的秩。4.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5.向量空间及其子空间。第五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目的要求】了解:把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的施密特方法,正交矩阵概念及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性质及矩阵对角化的充分条

28、件,二次型的正定性及其判别法,二次型的秩的概念。熟悉: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形矩阵的求法。掌握: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教学内容】1.向量内积,正交矩阵。2.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相似矩阵,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4.二次型及其标准形,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正定二次型。五、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采取讲授、启发、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采用板书、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六、 课外习题及自主学习为了使学生较好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

29、都配置适当的习题,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每次课后结合所授内容布置相关的习题。七、 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70%。八、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6版2.主要参考书:线性代数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全解,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版九、制定本大纲的有关说明本大纲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不同,实际学时数的变化及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某些内容与章节可安

30、排学生自学,或进行有选择的讲授,考核内容做相应调整。大纲制订人:刘维会大纲审定人:刘林丽制订日期:2014年6月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54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26学 分:3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管理、组织和技术等多个角度来认识管理信息系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要点;熟知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问题,具备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和在管理中应用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学会如

31、何根据管理的需要,向系统开发人员提出设计要求,并配合开发人员全过程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过程,为管理决策服务。二、教学基本要求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篇,由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内容组成,主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及相关技术。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及相关技术内容枯燥、较难理解,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引导式、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层次为开发应用篇,由第四章到第九章组成,主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管理的过程和方法。该篇章属于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领域,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强,是该课程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2、需求、分析、设计过程,采用案例分析、多媒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层次为系统扩展篇,由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内容组成,了解课程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等,熟悉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多媒体形式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激发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学习的积极性。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时共26时,分为四个实验项目,项目类型前三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第四个为综合性实验。实验一为WEB开发的基本技术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需要用的技术,为分析和设计实验打下基础。实验二、实验三分别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验。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搜索相关资料,结

33、合课本所学知识,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设计性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以会用。实验四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验。学生借助学校实验教学平台、购买的实验软件,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模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并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验进行完善。综合性实验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体会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一信息系统和管理330二管理信息系统概论330三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633四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33

34、0五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1156六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1349七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330八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110九信息系统的管理 110十决策支持系统 110十一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典型应用918合计542826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目的要求】了解:信息的概念和性质,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史。熟悉:信息的度量方法。掌握:信息系统对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支撑。【教学内容】1.信息及其度量。2.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3.信息系统和管理。4.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5.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目的要求】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了解环境因素对MI

35、S的分类及现代管理方法的使用。熟悉:MRPII及ERP。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特点。【教学内容】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2.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3.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4.制造资源计划(MRPII)。5.企业资源计划(ERP)。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目的要求】了解:数据处理的概念和发展阶段。熟悉: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库的产生和构成。掌握: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教学内容】1.数据处理。2.数据组织。3.数据库技术。4.计算机网络。5Web开发的基本技术。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目的要求】了解:CASE方法。熟悉: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和开发MIS的策略、MIS战略

36、规划的作用和内容、MIS对企业流程重组的作用。掌握:BSP和CSF方法、结构化开发方法并会使用、原型法及面向对象法。【教学内容】1.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2.制订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3.企业流程重组。4.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和方法。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目的要求】了解: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内容,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详细调查的目的、原则。熟悉:组织结构调查、管理功能调查和管理业务流程调查。掌握: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数据字典的建立、描述处理逻辑工具的使用、系统逻辑方案的内容。【教学内容】1.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调查概述。2.管理业务调查。3.数据流程调查。4.数据字典。5.描述处

37、理逻辑的工具。6.系统化分析。7.研究和确定管理模型。8.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第六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目的要求】了解:代码设计。熟悉: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掌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存储设计的方法、程序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教学内容】1.系统设计概述。2.代码设计。3.功能结构图设计。4.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5.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6.输出设计。7.输入设计。8.数据存储设计。9.处理流程图设计。10.制订设计规范。11.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和系统设计报告。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目的要求】了解:物理系统的实施基本内容、项目管理的内涵。熟悉: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的过程。掌

38、握:程序和系统调试方法。【教学内容】1.物理系统的实施。2.程序设计。3.软件开发工具。4.程序和系统调试。5.系统切换、运行及维护。6.项目管理与系统评价。第八章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目的要求】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熟悉: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的原理。掌握:面向对象系统开发工具-UML。【教学内容】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2.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的原理。3.面向对象系统开发工具-UML。第九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目的要求】了解:信息系统评价的内容和指标。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掌握: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教学内容】1.信息系统开发的项目管理。2.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3.信息系统的评价。4

39、.信息管理部门。第十章 决策支持系统【目的要求】了解: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对未来组织和社会的影响。熟悉: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群体支持系统。掌握: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教学内容】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2.决策支持系统的组成。3.智能决策支持系统。4.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第十一章 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典型应用【目的要求】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发展趋势。熟悉: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原理。掌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功能。【教学内容】1.客户关系管理。2.供应链管理。3.电子商务。4.电子政务。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取讲授、演示

40、、多媒体、提问、讨论与启发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六、课外习题及自主学习七、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实行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勤10%+实验报告9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八、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1.使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某某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4版2.主要参考书:(1)管理信息系统张建华,吴继兰,袁胜军.某某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第1版(2)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某某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版大纲制订人:张孝丽大纲审定人:孙会良制订日期:2014年6月统计学教学大纲

41、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统计学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 学 时:5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6学 分:3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培养方案中并没有这个课程,是否考虑更换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统计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42、学生能够掌握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进一步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和经济管理水平。二、教学基本要求统计学按照统计分析过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统计学总论,介绍了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相关基本概念;其目的是先将基础打好,在后面的各章节学习过程中便于理解和掌握。体现了加强基础理论的理念。第二部分为统计设计,介绍了统计设计的含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是在做某项具体统计工作之前,根据统

43、计研究目的结合研究现象的性质特点,对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的打算和通盘考虑安排。第三部分为统计调查,即数据收集过程,主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的编制等内容。第四部分为统计学的常用分析方法,包括统计整理、平均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分析、抽样推断、相关及回归分析等。属于统计学的核心部分,内容复杂,较难理解,是属于统计学讲解的难点,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统计学实验课时共6时。实验课主要涉及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数据分布特征的测度和数据的相关和回归分析。主要练习对统计原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测度,以及对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一绪论330二统计调查660三统计整理963四统计分析综合指标660五统计分析动态数列660六统计分析统计指数660七统计分析相关和回归963八抽样调查990合 计54486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了解:统计学的含义、产生与发展。熟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统计研究过程。4.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 统计调查【目的要求】了解:统计数据的主要类型与搜索。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编制方法。掌握: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教学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