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笔记概要(共1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4115049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论笔记概要(共1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习论笔记概要(共1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论笔记概要(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论笔记概要(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绪论一、学习的定义 (分类:一、二、三)(一)、广义学习既包括人类学习,也包括动物学习。是指个体在活动中通过经验引起的行为或心理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了几方面的涵义 :1、学习必须使个体自身产生外在行为或心理方面的某种变化,并且是指引起这种变化的是活动过程,而不是指变化所获得的结果。2、这种变化不是个体由于发育成熟、本能表现、疲劳、药物等所导致的,而是由于经验引起的;3、这种变化不是暂时的,而是相对持久地保持着的;4、这种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表现为行为上的变化;但也可以是内隐的。(二)次广义学习 仅指人类的学习(三)狭义的学习 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通过经验引起的、符合

2、教育目的的行为或心理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二、学习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行为主义学派,又称早期行为主义学派,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它用“刺激(S)反应(R)”论来诠释学习的过程,认为S-R联结构成了学习过程的全部。它注重学习者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忽视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研究。认为人的内心是无法观察的,只能通过对行为的研究来说明人的心理 。代表人物:华生、托尔曼、赫尔、斯金纳行为主义学派观点:1、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2、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3、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4、强调邻

3、近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行为主义的方法:(1)观察; (2)条件反射; (3)言语报告; (4)测验 。 行为主义举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 华生的观点:1、否定人类本能的存在。2、情绪能用客观的刺激情境、外显的身体反应和内部的内脏变化来解释。3、主张“外周思维论” (二)认知主义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认知心理学研究重点是内部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在研究方法上,认知心理学则既重视实验室实验,也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认知主义观点:1.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主导人们的行为; 2.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

4、(认知结构);3.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来实现。4.认知学习理论有两个分支:认知结构学习论,信息加工学习论 (三)折中主义 (四)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起源可追溯至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知与编码,从而获得对知识意义的理解 。认为学习是主客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的区别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相同的信息加工活动,形成相同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即使学习的是相同的指示,学习者进行的加工活动不同、构建的知识

5、的意义也不同。 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利用感觉吸收并建构意义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外部知识,而是同学习者接触的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同化和顺化)。2、学习包括了建构意义和建构意义系统两部分;3、建构意义的重要活动是人的智力活动 ;4、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个体的学习同他人关系密切。 交流是完整学习体系的一部分;5、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6、个体学习需要先前经验和知识的支持。 7、学习不是瞬间完成的,学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8、学习的目的是建构个体自己的意义,而非重复他人的意义获得“正确”的答案。教学观点: 1、以学生为中心 2、在实际情境中教学 3、注重合作学习 (五)

6、人本主义 第二章 早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桑代克的研究)一、桑代克的迷笼实验二、桑代克 的“联结说” (一)联结说的提出 桑代克根据迷笼试验的结果,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猫在迷笼试验中学到了什么?”观念联想说学者认为:猫学到的是观念之间的联想。但桑代克认为:如果猫是突然获得观念的话,那么学习曲线应该是一种突然改善的情况,而不是由慢到快的渐进过程。而事实却是他的猫没有表现出这种顿悟类型的学习曲线。 (二)联结说的基本观点 1、桑代克认为:“学习就是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2、“所谓联结,即指某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而言”。3、桑代克所用“联结”一词用以表示某一情境将为某一反应所跟随的机率。

7、4、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把其中的某些联结加以永久的保持,把某些联结加以消除,并把另一些联结加以改变或利导。“(三)两种基本的学习形式 1、联结力量变化的学习 某情境(如S1)和某反应(如R27)间的联结力量,即指Sl将为R27所随的机率程度而言。2、新反应的获得指某一情境与一个新的反应相联结,并使这种联结的力量得到加强,而使这种情境与以前旧反应的联结力量减少为零。 三、桑代克的学习律(一) 准备律 1“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传导而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2“当一个传导单位准备好传导时,不得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3“当一个传导单位未准备传导时,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二)效

8、果律 1、“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满意之感的动作,就会和那一情境发生联系,其结果是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易于再现。2、凡是在一定的情境内引起不适之感的动作,就会与那一情境发生分裂,其结果是当这种情境再现时,这一动作就会比以前更难于再现。” (三)练习律 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的。研究表明:练习并不会无条件地增强刺激-反应联结的力量。 桑代克的五个学习原则 1多重反应原则 2. 选择性反应原则 3. 同化或类化的原则4. 联结转移原则 5. 定向、态度或顺应的原则 第三章 巴甫洛夫的研究一、生理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两种反射:一种是生理反射。这是一种内在的、任何动物的所有

9、成员都会表现出来的反射。另外一种是心理反射,即条件反射,是特定动物作为特定经验而产生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比较形成特征举例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固定,不会消退吃食物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后天形成暂时,可以消退看到或听到食物也分泌唾液二、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实验过程: 条件反射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四、比较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和桑代克的强化学习前者可以说是一种刺激辨别学习,后者则是通过强化刺激加强刺激反应的联结。 第四章 格思里邻近学习理论1921年格思里提出两种形式的学习: 第一种是积极适应。第二种学习是条件作用。唯一的一条学习律 :“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某一动作

10、,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这一动作往往也会随之发生” 对其学习律的分析:(一)、关于刺激:格思里认为,在现实中,刺激情境是由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的大量刺激要素构成的 。有机体在某一时刻只是对刺激情境中的某些刺激要素作出反应 。(二)、动作与行动动作:个别的肌肉动作 。 行动:由一系列肌肉动作构成的动作复合体注:学习即是在刺激要素与肌肉动作之间形成的联结。 (三)、邻近的原理: 1、学习是一种全或无的联结。2、有机体在某种刺激条件下最后作出的反应,是他以后遇到这种刺激时会作出什么反应的最佳预测者 。第五讲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二、思想背景(华生)摒弃主观的内省法,否定意识、自我、心灵等之存在

11、。心理事件(诸如思考和想象)是环境刺激引起的行为的示例 。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 三、实验(斯金纳箱)实验过程 : (一)累计次数的纪录 (二)制约压杠杆的反应 1、剥夺(deprivation)(本质是桑代克的准备律)2、食物库训练(magazine training)(卡答声和食物丸的出现联结在一起)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区别: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是自由的;2、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 四、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习

12、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反射 1、两种行为与两种反射 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两种反射:应答性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或S(刺激)型反射。操作性反射 :为R(反应)型反射两者的不同:1.刺激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应答性条件反射 :S(刺激) R(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 :“反应强化” 2.强化在反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应答性条件反射:不注重结果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理论:行为“定型” 鸽子行为定型实验在医疗中的应用:“行为修正法”(二)强化理论1、强化定义:是任何使一个反应发生可能性增加的手段、措施等。

13、分类:正强化:呈现某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负强化:取消某刺激使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 2、强化物原强化物:是不需要发生学习就有强化作 用的刺激。 类化强化物:与许多其它强化物重复地相伴出现之后,才变成强化物。如(金钱、荣誉等) 3、操作过程的四种机制 (1)正强化 (2)负强化 (3)消弱或不强化 (4)惩罚 所谓消弱是指个体任何一件行为,连续发生多次,都未能带来满意后果,无法获得所欲的增强物,其强度渐趋衰弱,最后等于零、不再发生,而从个人的行为领域消失。简言之,有意忽视不当行为,对之不直接作反应称为消弱。区分:惩罚与负强化的不同(见书)反应后呈现反应后消除奖励性刺激正强化惩罚(1)厌恶性刺

14、激惩罚(2)负强化4、强化的时制(一)固定比率时制(fixed-ratio,简称FR) 强化会在有机体发出固定次数的反应后出现。如:FR-1 、FR-25 。(二)不定比率时刺(variable-ratio,简称VR)时制中强化物之间的平均反应数是事先决定的。 如:VR-10 、VR-110 。它在所有时制中将会产生最高的反应速率(三)固定时距时制 (fixed-interval,简称FI)强化物会为某一固定时间后所作出的第一次反应而出现。 如:FI-1O 。(四)不定时距时制 (variable-interval,简称VI)平均的间制是预先决定的 。 如,VI-20 五、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应用

15、举例1、程序教学(1)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教学机器构造:包括输入、输出、贮存和控制。优点(与传统教学相比): 强化效果不同(及时) 提高学习动力(内驱力)教学效率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程序教学的原则 积极反应 小步子 即时反馈 自定步调 低错误率 (2)行为习惯的形成与矫正(3)动物驯化(4)特殊行为问题矫正六、惩罚的相关理论及应用(一)惩罚的含义与类型含义: 惩罚是针对某种行为出现而采取的一切减弱该行为的手段、方法等。惩罚类型: 正向惩罚:给予个体不想要的。 如:电击、批评等负向惩罚:拿走个体想要的。 如:剥夺某种权利,罚款等。(二)影响惩罚有效性的因素1、惩罚的严厉性2、惩罚的引入方式(1

16、)剥夺型惩罚更有效(2)惩罚要配合表扬 (3)奖惩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3、惩罚的一致性4、惩罚的及时性(三)惩罚的弊端及其克服1、弊端(1)惩罚效果的局限性惩罚有时候只能暂时抑制某行为,并非永远消除该行为。惩罚有时候不能抑制或减弱某行为。(2)惩罚效果的过分泛化(3)惩罚引发消极的情绪与无助感(4)惩罚导致其他不当的防患行为(5)惩罚有时会引发攻击性行为2、如何使惩罚更有效(1)有节制地使用惩罚不能视愤怒程度决定惩罚程度。不应该逐渐增加惩罚的强度。(2)使受罚者明白为何受罚(3)惩罚应及时、一致(4)提供适宜环境第六讲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格式塔含义一、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7、 (一)社会背景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二)哲学背景 康德的先验论:经验是一种整体的事情 胡塞尔的现象学:凭直觉掌握本质(三)自然科学背景 :场论二、主要代表人物 韦特墨 (理论家) 代表作:似动现象实验研究 创造性思维 苛勒 (实验家) 代表作:猩猩的智慧 考夫卡 代表作: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三、研究对象1、直接经验 直接经验(意识)不与外界刺激相符合,因为外界的刺激只有纯粹几何的性质,而直接经验的事实则有超几何的性质 。2、行为环境分类 : 地理环境:现实的实际存在的环境; 行为环境:即一个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环境。注:人的行为主要受行为环境的制约和调节。四、主要实验研

18、究 1、似动现象 两个相距不远、相继出现的视觉刺激物,呈现的时间间隔如果在1/10秒到1/30秒之间,那么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物体,而是一个物体在移动。2、整体与部分 “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我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则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 3、顿悟实验(问题解决:猩猩智慧研究)(1)“接竿问题”实验 (2)“叠箱问题”实验 (3)苛勒所作动物实验的准则和类型迂回实验 利用现成工具的实验 制造工具的实验 建筑实验 利用中介物的迂回实验 五、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

19、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二)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知识的迁移韦特默区分两种学习:顿悟和机械学习。顿悟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的细节。(见书)有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三)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 顿悟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时记忆,将永远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 。(四)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提倡内在强化)(五)顿悟说是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顿悟学习有其特点:1.问题解决前

20、尚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得迟疑不决,有长时间停顿;2.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3.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的行为。(六)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要让问题的整体来决定或支配部分,同时要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七讲 皮亚杰早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几个主要概念(一)智力 “智慧行为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 环境在变化,智慧也在不断变化 。 (二)图式(schema)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21、。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三)同化(Assimilation)、顺化(Accomodation,又称调节) 同化: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顺化: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一个量变,一个质变。 (四)平衡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外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分类:1、同化和顺化之间的平衡(见书)2、个体图式中子系统的平衡3、调节个体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关系的平衡(五)运算(Operation) 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

22、动作四个重要特征 :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4、运算是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二、儿童智力发展阶段 智力发展阶段的特征:(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一)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 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 六个分阶段: 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出生-一月)

23、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环境,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决定的 。表现为: 觅食和吸吮反射 游泳反射 眨眼反射 抓握反射 2、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和知觉形成时期1月-41天) 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婴儿渐将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如吸吮手指、手不断抓握与放开、寻找声源、用目光追随运动的物体或人等等。 3、第三分阶段(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1天-9月) 通过动作与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使主体对客体发生了循环联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4、第四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月)又称图式之间协调期 。婴儿动作目

24、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一些动作格式(图式)被当作目的,另一些动作格式则被当做手段使用。5、第五分阶段(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能以一种试验的方式发现新方法达到目的。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试误) 6、第六分阶段(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这个时期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找新方法之外,还能开始“想出”新方法,即在头脑中有“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顿悟)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智慧的成长突出地表现在三方面: (1)逐渐形成物体永久性(不是守恒)的意识 (2)在稳定性客体永久性认知格式建立的同时,儿童的空间一时间组织也达到一定水平。 (3)出现了因果性认识的萌芽 。(二

25、)前运算阶段(2-7岁) 延迟模仿 、物体永久性的意识巩固了,动作大量内化。频繁地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故又称为表象思维阶段。 分为两个阶段: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符号的出现,(如语言,但不能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直觉思维阶段(4-7岁)显著特征是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 。(但直觉思维开始由单维集中向二维集中过渡。守恒即将形成,运算思维就要到来。)总结前运算阶段儿童认识活动有的几个特点: (1)相对的具体性,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结构。(3)自我中心性。 “自我中心”的涵义: 1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

26、切都围拢着他转。“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2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3中心片面性 。仅仅把注意集中在他最感兴趣的,或事物最突出、最显著的方面。 4. 具有泛灵论倾向。注:自我中心主义并未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帮助下可以顺利获得解决。 获得了守恒性和可逆性的概念 。几种守恒实验:1、液体质量守恒 2、对应量守恒 3、重量守恒 4、长度守恒 5、面积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所获得的智慧成就 :1、顺序排列 2、产生了类的认识 3、把不同类的事物进行序列的对应4、自我中心观进一步削弱 (四) 形式运算阶段(12

27、-15岁) 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就叫做形式运算。 (一)假设演绎性 结论在与现实接触之前,就以可能性的方式存在了。可能性先于现实性。(二)组合分析儿童不仅可以从单一的角度对问题作假设和演绎式的逻辑推理,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组成某一问题的全部因素作各种可能的结合,然后逐一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就叫组合分析。三、 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成熟因素所谓成熟,即指在遗传程序控制下,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逐渐发育成长的过程。皮亚杰对成熟的观点:智力依赖于一定的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基础。(例)成熟只是影响智力发展的一个因素,它为智力结构的演化提供

28、了可能 。 (二) 经验因素经验是知识的来源,是智力增长的重要条件 。 分为:物理经验 逻辑数理经验物理经验: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抽象过程从客体本身中引出的。(例)本质的特点:来源于物体本身逻辑数理经验:是指个体理解动作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来源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智力主要表现在具有最必要的逻辑数理经验。 (三)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传递) 涉及社会生活、教育、学习及语言等方面。 (四) 平衡化因素 这个因素在原有三种因素之间起关协调和调节作用 。“智力是一切认知结构趋于平衡的形式之一。 ”四、皮亚杰关于学习的理论(1)学习从属于发展皮亚杰认为,儿童学到些什么,决取于他的发展水平。(2)知

29、觉受制于心理运演知觉是一种主动的、有目的的搜索活动,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扫视。(3)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4)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要的皮亚杰认为,让学生犯错误是应该的。为了使学生习得新知识,学生必须经历某些冲突或不平衡。(5)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两种否定类型:逆向否定和互反否定。五、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涵义婴幼儿智能发育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婴幼儿智力的培养应注重婴幼儿智力发育所处的阶段,因材施教。(一)适时教育专业训练不宜过早关键期的研究(二)全面应用智力发展影

30、响四因素平衡化因素:反复训练(量变产生质变 )重视经验因素 :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三)婴幼儿及儿童的早期教育 帕利学前教育计划 :提前教育贝一英模式(直接教育模式):强调模仿六、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体现在认识的发展观、发展的阶段性及认识过程是持续建构的过程、强调主客观的相互作用等思想中。他排除了理性的先验论,但他没有明白地宣布客观世界的物质第一性以及现实世界是取得经验的源泉,对人的社会性,活动的性质及成人和教育对儿童认识的影响及作用研究不够。第八讲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二、理论背景:(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 儿童智力的发展表现为再现模式的变化。“再

31、现模式”:是人们再现自己关于世界的知识经验的方式。 再现模式分类:1、动作再现模式从做中学2、映象再现模式从观察中学3、符号再现模式从思考中学三、认知-发现说(一) 知觉理论 知觉过程是把感觉到的东西转换成意识、知识、情感或其他东西的行动。知觉的特征:1、知觉具有归类和推理的性质。所谓知觉,就是人们根据刺激输入的某些确定的或关键的属性,有选择地把它们归入某一类别;然后根据这一类别的已有知识加以推论。2、知觉具有各种不同的真实性。 知觉过程四个步骤: (1)初步归类 (2)搜寻线索 (3)证实检索 (4)结束证实 决定归类的因素: 个体的期待与需要 (二) 归类理论 “为了促进学生最佳地学习,提

32、供信息是必要的;但是,掌握这些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该超越所给的信息。”布鲁纳所有认知活动都涉及类别的问题 所谓类别,就是平等地对各种事物加以归类的规则。 (三) 概念获得及其策略理论 一个类别,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概念“概念形成”与“概念获得”概念形成:是指学生知道某些东西属于这一类别,其他东西不属于这一类别;概念获得:则是指学生能够发现可用来区别某一类别的成员与非同一类别的事物的各种属性。 概念的类型: (1)合取概念 (交集)(2)析取概念(并集)(3)关系概念 (四)编码系统理论所谓编码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联系的、非具体性的类别”。 编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相关的类别做出有层

33、次结构的安排 。较高级的类别比较一般些;较低级的类别比较具体些 。影响编码系统形成的条件:1、定势定势是指学生用某种方式作出反应的心理倾向。学生对学习的心理定势,将决定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握适用于新情境、并能使他们超越新情境的编码系统。 2、需要状态布鲁纳认为,只有适中的驱力状态,才有利于学习的发生。3、掌握具体的知识只有熟练掌握了具体知识,才能发现较低层次的规则,从而有可能把它们重新组合成较高层次的规则。 4、训练的多样性学生在其中经历某件事情的情境越是多样,就越有可能把该事情与其他事件联系起来。 (五) 智慧生长理论 衡量智慧生长程度的六个方面:1、生长是以反应日益独立于刺激的直接性为特征

34、的 2、生长决取于把事件内化到与环境相应的“贮存系统”中去。 3、智慧生长涉及愈益能够用文字或符号对自己或他人说清楚他已做了些什么或将要做些什么。 4、智慧发展有赖于指导者与学习者之间系统的和偶发的相互作用;5、通过语言媒介可以大大促进教学;6、智慧发展是以愈益能够同时处理一系列不同的事物、在同一时期能顾全到若干序列,以及用一种适当照顾到多种要求的方式分配时间和注意等为标志的。(六) 表征系统理论 三类重大发明:1、制造出能够扩展人类动作能力的器具 ;2、涉及扩展感觉能力的工具 ;3、包括那些扩展人类推理能力。 四、学习理论(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

35、的学习方式。发现教学的步骤:(1)教师设置问题情景(2)提出假设(3)评价和验证(4)结论布鲁纳的论点:“任何学科都可以用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发现学习的特点1.强调学习过程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的优点是能比较快捷地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能解决分析思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3、强调内在动机怎样激发内部动机?(1)诱发好奇心 (2)促进上进需要的形式 (3)发挥理想人物的作用(4)加强伙伴间的交往 4、强调信息提取 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

36、而是提取 第九章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二、知识学习的分类“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学习分类:学习方式 :1、接受学习:指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学生只需把新知识内化。2、发现学习: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提供给学习者,而必须由学生独立发现,然后内化。学习内容 :3、机械学习:指学生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记住某个符号或某个词句的组合。4、有意义学习:学生能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和实际内容,并能融会贯通。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 (1)学习者表现出一种

37、意义学习的心向 ;(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 )非任意的联系: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起一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指新的知识或新的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事物表象、已经被理解的符号、概念、命题或观念的联系。(2)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3)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认为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的,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有意义的 。几种学习的关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三、意义学习的类型1、表征学习 (言语学习)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38、。步骤:(1)形成概念;(2)学习概念的名称。 3、命题学习(1)下位关系 a.派生的下位 新的学习内容仅是学生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命题的一个例证,或是从已有命题中直接派生出来的。b相关的下位新内容扩展、修正或限定学生已有的命题,并使其精确化。(2)上位关系由特殊一般的学习(3)组合关系 (并列关系)四、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同化 同化理论核心: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五、意义学习的组织原则(一)逐渐分化的原则两个假设:1、下位学习比上位

39、学习更容易些;2、学生认知结构中对各门学科内容的组织,是依次按包摄性水平组成的。 (二)整合协调的原则 整合协调的原则是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学生的主要困难不在于对新旧知识的辨别,而在于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 六、 “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 (温故而知新)定义:是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之前,给学生呈现一个短暂的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说明 。是新旧知识的“桥梁”。先行组织者作用:(1)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可利用的固定点 ;(2)说明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先行组织者” 分类:1、“陈述性组织者” (学生对新知识完全陌生)2、“比较性组织者”(学生对新知

40、识不完全陌生,新知识能够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联系 。) 七、学习中的动机因素1.认知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它是一种内部动机,是意义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种动机。它发端于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2.自我提高驱力它反映了学生要求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这是一种外部动机。奥苏伯尔认为,这种外部动机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在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形成足以推动他掌握大量学科内容的强烈的认知内驱力。3/附属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这也是一种外部动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动机的重要性日趋降低。第十章

41、 加涅累积学习理论(折中主义)1.学习的条件 学习定义: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引起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即指学生在开始学习某一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对目前的学习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外部条件:指学习的环境。 2.一种累积学习的模式(学习的层次理论)(1)信号学习 (例: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2) 刺激-反应学习 (例: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 )与信号学习的区别:前者是“随意反应”,后者是“不随意反应” 。(3)动作连锁 链索是指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 动作连锁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42、内部条件: 习得各个刺激-反应联结;外部条件: 按适当顺序多次反复练习。(4)言语联想 即根据言语刺激与反应行为的顺序组合的反应。例如,将单音节联成复合音节;将单词组成句子;翻译外文单词等(5)辨别学习 即做出知觉的分化。 包括简单辨别(如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分别做出反应)和多重辨别(如把容易混淆的单词放在一起让学生辨认) (6)概念学习能概括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分成两类:具体概念:指可以通过具体对象来表示的,是直接观察得到的,如桌子、椅子、房子、树木等。定义概念:不是凭少数事例可以识别的,它们都包含一些关系,是抽象的,因而必须通过定义来学习,例如障碍物、温度、质量、平方根等。(7)规

43、则学习 一个定义概念就是一个特殊的规则,一个分类的规则。(定理、定律或原理)学生掌握一条规则后,就会在任何情况下对某一类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 (8)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 迁移的规则。总结:加涅学习层次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是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的。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一类学习为前提的。所以,迁移是累积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3.学习的要素 第一, 学习者 (感官接受刺激 大脑转换信息肌肉显示信息)第二,刺激情境或刺激 第三,记忆 第四,反应 三、加涅提出的五类学习结果1.理智技能 :是指能使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2.认知策略 :是学生用来

44、指导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 ,是在学生应付环境事件过程中控制自己“内部的”行为。 认知策略起执行控制的作用。 3. 言语信息 :当学生能够用命题(句子)的形式来陈述他已习得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已具有言语信息的能力了 。三种类型: (1)命名,就是给物体的类别以称呼; (2)用简单命题(句子)表述事实; (3)知识群,即各种命题和事实的聚合体。 4.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的显著特点:只有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日益精确和连贯。 5.态度 属于情感领域 形成或改变学生态度的最佳方法,是“榜样”的作用。 五种习得的能力四、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五、加涅提出的关于学习的八个阶段 六、课堂教学阶段的划分动机 了解 获得 保持 回忆 概括 作业 反馈 学习与教学的八阶段第十一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对建构主义的通俗化解读 (一)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客观主义: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学习是接受知识建构主义:知识是主观产生的,学习是意义赋予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二)、建构主义对“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