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高等院校校训的文化价值取向(共6808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高等院校校训的文化价值取向(共6808字).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安高等院校校训的文化价值取向(共6808字)校训是高校特有的文化载体。不同院校往往源于不同的办学历史和价值追求,对自身办学文化的理解自然产生差异,进而导致校训内容与形式的千差万别。公安院校作为一类特殊的行业院校,在文化价值取向方面与社会普通院校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使其校训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一、校训直接昭示大学文化价值校训一词源于英语中的Motto,中文译为座右铭、格言,用在校园文化上即为校训。按照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辞海解释,校训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如果将高校比作一条龙,校训堪称为睛,既是学
2、校的灵魂、精神的表征,也是学校最好的广告词。正如陈敬朴先生所言,校训“公示其大学哲学、大学信仰、大学道德之最高追求与大学底线,是引导大学师生代代相继追求的大学文化精髓,校训形成及其实践过程是大学文化发展的缩影。”由于不同院校的文化差异,在校训的表达方面必然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形式与意蕴,人们可以透过各种品格独特的校训,从中感悟到该校“对民族文化精髓的感悟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可以感知其兴校的智慧、存在的品格、发展的理念。”也正因为如此,高校在创办与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将校训的凝炼与实践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校训的凝炼与形成,往往会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从而表现出普适性与独特性的统
3、一。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个方面:第一,民族传统文化与国情影响。欧美高校由于大多为宗教组织创办或受到当时宗教氛围的较大影响,其校训也大多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强调对真理和学术自由的追求。即使有些大学的校训在字面上不包含与宗教相关的内容,但却直接来自圣经的某个语句,如美国的约翰 霍普斯金大学的校训“真理必将使你自由”(Thetruthshallmakeyoufree)即来自圣经 约翰福音第八章第3132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训“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Lettherebelight)来自旧约 创世纪。而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受此影响,许多高校校训在凝炼过程中将儒家思想奉
4、为经典,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主义色彩,使“仁爱、弘德、博学、勤奋”等词成为最为普适的选项。这种不同国度的校训用词差异,直接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价值的不同。第二,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也是高等教育的共同目标。高校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及时吸纳新的元素,以适应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许多高校在校训实践过程中,在吸收传统文化有益成份的同时,又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使得“团结、求实、创新”等现代用语成为校训的又一重要渊源。第三,高校自身对文化价值的理解与取舍。由于每一所高校的办学历史不同、师源生源不同、服务面向不同等方面原因,从而导致其对办学理念、办学
5、定位、办学特色以及文化价值取向的感悟方面存在差异,并以此为基础,经过长期的不断推敲与凝炼,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校训文化。如美国西点军校将“责任、荣誉、国家”作为校训,我国成立于1936年6月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写在校旗上,两校虽然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一,但校训所表达的意涵均具有鲜明的军事色彩和浓郁的家国情怀。又如我国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和廉溪书院等古老书院,多以康熙所赐“学达性天”匾额作为校训,显示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曾经历过数千里搬移和战火考验而不忘报国的西南联合大学则将“刚毅坚卓”作为校训,又充分显示出学校饱经沧桑的办学历程和坚韧不拔、志在
6、高远的精神追求。再如北京师范大学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校训,中国政法大学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为校训,北京舞蹈学院以“文舞相融、艺德双馨”为校训,成都理工大学以“穷究于理成就于工”为校训,滨州医学院则以“仁心妙术”为校训,又体现出鲜明的职业特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取向。凡此种种,都显示出高校校训的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公安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起步较晚,学校校训的确立,尚有许多值得凝炼与完善的空间。实际上,公安院校校训文化的渊源,除了与社会普通院校有许多共性以外,也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这种不同,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学历史不同。中国的公安高等教育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且
7、多数植根于职业培训,在历史传承、办学资源、文化底蕴等方面与历史悠久的社会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二是性质特殊。公安院校是为公安机关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警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相比,除了专业技能的特殊性外,在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纪律作风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行业的依附性。公安教育与警务实战密不可分乃至相互渗透,公安教育必须以服务警务实战为导向,如果离开了警务实战的支持,公安高等教育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公安高等教育与社会普通高校具有不同的办学路径和文化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公安教育工作者,很好地学习与借鉴
8、社会院校的成功经验,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营养、关注时代精神和社会需求,又要吃透公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自身办学实际,形成符合中国公安教育特色又切合自身实际的校训文化。二、对公安院校现有校训文化价值趋向的认识与反思笔者通过对全国30所省(部)所属公安高等院校已有校训进行大致分析发现,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堪称大同小异。从内容上看,30所院校中,有26所院校将忠诚作为校训内容;勤奋博学、严谨求实、服务奉献、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开拓创新、文武兼备、团结协作、崇法守正等词句也频频出现。从形式上看,绝大部分校训在句型、句式、语法结构乃至字数与排序上基本相似。其中,用八字的即有26所院校,且主要以四词构成。
9、六字的两所(云南警官学院、广东警官学院)、四字的两所(江苏警官学院、湖南警察学院)。(见30所公安院校校训词频统计表)这种内容与形式上的高度雷同,既说明各公安院校在校训凝炼过程中,经过了相互借鉴、精雕细琢的过程,也反映出当下公安教育界对中国公安高等教育共性特征以及警察文化价值取向的认知趋同及准确把握。因为忠诚警魂的铸造是我国公安教育的第一要务,也是我国警察与西方国家警察的本质区分所在,将其作为公安院校校训的首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勤奋博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等内容显然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反映出现代高等教育合格人才的基本特征,而服务奉献、文武兼备、崇法守正又是公
10、安警务人员的必备素质和要求。因而,从上述内容中,人们既能窥视出所有高校共有的文化内涵,又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公安高等教育特征。四词八句的形式,看上去排列整齐、读起来又朗朗上口,从而给人以听觉与视觉上的美感。但是,校训是高校的名片,而名片最为讲究的是个性的独特。如果过度地强调句式的规整与内容的一致,却体现不出学校的个性与特色,也不容易让人区分和记忆,这种名片即使制作再精美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任何一个大学校训,都应配之以校史、校情的注释,还应有该校师生为之实践的新鲜诠释,而不只是文字的计较斗艳。”公安院校校训出现雷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说:首先,公安院校大多具有相同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经历
11、,且使命相同、理念相近,办学目标也基本一致;其次,由于公安系统实行特殊的管理体制,公安行政权力实际上囊括了政府治理权威三要素行政权力、管理责任和组织资源的主要方面,直接左右着公安院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过度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从而形成了公安教育理念上的统一化、教育模式的单一化格局,使得公安院校的个体风格很难形成。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公安教育缺少理论研究的基础和理论成果的支撑,以致公安教育游离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之外,对自身独特的办学背景、办学层次、服务区域、理论兴趣、个性特点等方面缺乏应有的理解与探索。二是有些领导对校训的意义和目的缺少应有的认知,创新意识不强,将校训看成是可有可无
12、或是装饰门面的东西。以致有的满足于上行下效、人云亦云,甚至直接采用拿来主义,相互抄袭、东拼西凑;有的校训视野窄、起点低,缺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胆识和气魄;有的只对学生的学习训练提出要求,而忽视对学生的理想与社会担当的引领;也有的校训只关注学生,而对校内教师、干部的关注很少,校训变成了单一的“学训”。因此,就当下公安院校的校训水准而言,尚有许多值得研究与提升的空间,应当在凝炼上多下功夫。事实上,校训凝炼的过程,也是一所学校凝聚人心、传承文化、扩大宣传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推进,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由于公安院校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更应当在认真回顾自身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在调动校内师
13、生积极性的同时,广泛听取广大校友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把大学文化的理论与本校文化的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形式自由与内涵丰富的协调,个性张扬与本质固守的兼顾,内部稳定与外部和谐的统一,从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警务人才培养实际和学校特色的校训。三、公安院校校训文化价值的培育前文所述,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在传承文化、教育训导、对外交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校训文化价值功能的体现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到每一位高校成员的行动之中。因此,高校不仅要注重校训文化内涵的凝炼,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校训文化价值的培育,使之深入人心,以充分发挥其在学校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一)牢固确立校
14、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弘扬大学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促进师生健康发展,而校训正是这种大学精神的缩影。因此,大学文化建设必须以此为核心。首先,思想要统一。认识是行动的基础,要发挥高校校训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培育文化价值,必须建立在师生高度认同的基础之上。由于公安院校实行的是特殊的警务化管理模式,更应当、也更有条件发挥警令畅通、上下一致的独特优势,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校训精神对优良校风形成的重要意义,牢记校训内容、理解校训精神,以传承和宏扬校训文化为己任,做到思想上以校训精神为统领,行为上以校训要求为准则。其次,措施要落实。学校在制定政策、大学
15、章程、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中应体现校训精神,以校训要求为指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宣传和弘扬校训文化。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是学校校训建设的主要力量,校领导的办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因此,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牢固确立校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确立师生践行校训的主体地位和以宏扬校训精神为荣的主人翁意识,以此增强学校师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学校教学、行政、服务岗位的干部、教师与工勤人员,也要按照警务化管理的要求,自觉地以校训为座右铭,将校训精神融入教学、融入管理、融入服务。因为行政岗位及工作人员既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与上级公安
16、机关对口业务部门对接的主要通道,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与教师和学生打交道,是推动学校师生践行校训的主导力量;专职教师大多融警务理论与实战技能于一身,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主力军,又是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是校训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工勤人员为学校师生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和生活服务,校训精神也必将在情景交融的保障与服务中得到体现,对校训精神的传承与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二)不断丰富内涵,作出适应时代性的解读校训的形成是一所学校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校训精神也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出适应时代需求的解读和调整。由于公安院校的校训大多形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时隔三十多年
17、,我国的公安事业和公安工作均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形势更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国际敌对势力为了阻挠中国的崛起,加大了对我国的渗透、破坏力度;国内刑事犯罪呈现国际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之各种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发展,社会矛盾日显突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等因素,直接导致社会治安形势的错综复杂和警务运行模式的根本变革。这些对当下警务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对于校训的旧有解读就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要使传统的校训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必须回应党和人民的期盼和警务实战的需求,对校训作出新的解读,注入新的活力。2017年5月19日,
18、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的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十六字总要求,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与针对性,进而也为公安院校校训在新时期的认知与解读指明了方向。公安院校应当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总要求,充分认识当下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结合自身办学实际和文化传承脉络,对校训的意涵作出新的解读,以此丰富校训内容、宏扬校训精神,进而使校训能始终发挥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三)贯穿于教育的始终,让一代一代人继承“训”字的本意在于说教,校训的主要功能也体现在训育与警示两个方面。校训文化的传承与引领作用的发挥是一
19、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这就需要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的宣传和教育模式,以实现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使之深入人心、传承有序。第一,开展常态化宣传,让师生牢记校训内容。由于许多公安院校对校训的文化价值的培育功能缺少应有的重视,除了校训本身的凝炼不够、口号式雷同外,校训宣传不够是一大肇因。有的院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偏重于校园雕塑、校歌以及校徽的制作,而将校训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门户网站找不到,校园醒目位置见不到,个别学校甚至没有校训;也有的将校训看成是一种建筑标记,一种校园装饰,未能对师生开展应有的宣传教育,教师记不住校训,学生不知道校训者绝非个例。尤其是当下大数据高速发展的时代,本属数字
20、原生代的在校学生,较多地关注电子媒介,加之公安类院校学生存在课堂理论学习与警务实战技能训练的双重要求,客观上也影响了学生对校训的关注度。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公安高校应当将传统的宣传模式与现代传媒方式有机组合,方可凑效。一方面,要将校训宣传列入学校环境规划与厨窗设计中,在显著位置、以醒目的方式予以公示,增加校训在全校师生面前的曝光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兴传媒的功效,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各基层党支部、学生区队、学生会和团委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上传播和扩散校训,使师生耳熟能详。第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让师生理解校训的意涵。通过对新生印发宣传资料,组织参观校史馆以及入学教育、封闭式训练
21、等形式,宣传校训意涵、讲解校训精神,将校训教育作为入学教育的首选内容;定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宏扬校训文化为主线,组织教师、学生以专题讲座、警务论坛、文学艺术、征文比赛、校史知识竞赛等不同形式,强化对校训文化的认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优秀校友、公安战线的英雄模范来校现身说法,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深入公安一线开展调研和专题实践,找准师生对校训文化的情感共鸣点和校训文化价值的聚集点。第三,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校训的传承与教学实践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校训文化写入教案、引入课堂、引入训练活动的全过程,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作风养成与校训文化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对校训底蕴的理解,使校训于“无声之处”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此外,“校训是我们如何考虑自身以及我们如何与外界交流一种东西”。校训作为学校的名片,直接昭示高校的声誉和特色品牌,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因此,学校除了立足校内开展宣传外,亦应通过校园网、招生信息平台、公共传媒、校友QQ群、微信群等途径宣传学校的校训精神,以扩大校外影响力,实现校训文化价值的最大化。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