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共11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37464 上传时间:2022-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共1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共1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共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共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课题是走近老师,我将从说学情、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走近老师一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一、学情分析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等

2、原因,学生一面具有向师性,一面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些困境:1.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对老师的权威产生“质疑”。2.“恋旧”情绪。七年级学生刚刚离开朝夕相伴的小学老师,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和适应“新教师”,难免感到陌生,不敢与老师亲近。3.心智尚不成熟,不能理性看待不同风格老师。4.教学调整,教师调整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教材分析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教材,分别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在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和第二单元友谊天空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引导学

3、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老师交往、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本课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素养。(二)教学目标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是“教什么”问题。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2)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2)自主探究、创新、协作能力:敢说、敢想、敢评、善合作、勇探究。3.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2)知道不

4、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风格。4.教学目标确立依据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立的必要依据: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哪些可以自己学,哪些需要老师教)教学有的放矢。2.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3.已有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的必要条件)。4.可能的认知误区,不正确的价值观表现(教学的目的)。二是,教学目标确立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致:1.道德与法治课,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2.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尊敬老师,责任担当。(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承认、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2.教学难点: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主动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三、说教法、学法(一)教法

5、:1.直观演示法:图片、音频、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2.情境教学法: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体验提升。3.案例分析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明辨是非,培养理性精神。(二)学法:1.合作探究法:在探究材料的基础上,以自主、合作多形式,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以及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2.体验法、感情交流法:通过自身生活体验和交流,使学生认同观点,从而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合一。四、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

6、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巩固应用总结全文,情感升华”五个环节,达到实现三维整合,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一)图片、趣味链接导入。导入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不为了导入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图片春蚕、园丁、人梯、蜡烛。提出问题:它们被用来比喻谁?(学生观看图画,讨论与交流画面内容,大胆猜想,积极发言。)趣味链接:“师”前面为什么加“老”呢?(引出中华民族尊师的传统)有两种释义:一是表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词”。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二)板书课题, 讲

7、授新课【环节一】了解教师职业活动一:感知不易:录制、播放老师的一天,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视频内容为:上课、备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管理班级、培训学习等。观看视频后,设置问题,组织讨论。1. 谈一谈,你的感受?(观看视频后谈感受,自主展示表达)2.说一说,教师的工作包含哪些内容?尝试概括教师 的职业特点(合作研究)。3.你觉得合格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呢?(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出示的问题。)(设计意图:1.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学素材选择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视频,引导学生去观察教师生活,感知教师职业生活;2.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要求

8、,认识到教师工作内容的多元性和工作时间的多面性。3.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了解老师到理解老师的不易。统一三维目标。)活动二:情感升华请你给他们的微信“朋友圈”评论?准备教学素材教师微信学生的生活记录,四条朋友圈回复评论,敢于分享。活动体悟,情感升华。素养是个体与情境在长期互动中逐渐生成的。在体验中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统一,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涌动与价值的提升。【环节二】风格不同的老师活动三:课堂调查“我喜欢的老师”引导学生形成调查结论:1.老师有不同风格2.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也有不同合作探究问题:1.为什么不同老师风格不同?2.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本活动设计意图:自主完成调

9、查,真实感受,敢于分享;在教师引导下,形成调查结论;合作探究,完成提问。1.课堂调查,听学生的“心声”2.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解决生活困惑的方法和技能活动四:出谋划策1.我就喜欢语文老师讲课,他幽默风趣,总是让我们开心。我就不喜欢数学老师,他的课真无趣,除了做题就是做题。喜欢老师就喜欢哪一学科,怎么办?2.小学毕业已经两个多月了,可我还是怀念原来的老师们,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每天到学校都很不开心,我该怎么办?3.喜欢的英语老师调走外校了,换来一另一个数学老师,原来最爱上的是英语课,现在这次考试一落千丈,我该怎么办?如何让敞开他的心门,走出误区?请同学们给他出主意,想办法

10、。小组合作探究、分享,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以上三个情境,降低难度,落实教学重点“承认、接受、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越辩越明,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三)实践探究,课堂小结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后,引出下面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亲近感,如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给老师写一封信(可以是道歉,可以是感谢,或是其他)。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反思、创造。设计思路:“教育是课后或者走入生活依旧可以带走的东西”。强化重点,运用新知,指导生活实践,主动走近老师,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主动创造道德生活,提高核心素养。五、说板书设计走近老师一、教师的含义1.文明的传承者2.专业

11、人员3.教书育人(育人塑德)二、合格的老师(四有)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三、不同风格产生的原因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四、面对不同风格老师的态度1.承认老师的差别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4. 主动交往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目标六、说设计反思课题走近老师目标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尊敬老师,责任担当),考试评价达成目标实施主要教学策略,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评价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评价,生活道德表现,阶段检测【2】走近老师教学说课稿一、 背景与目标红烛、园丁、默默的耕耘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赞美教师的语言数之不

12、尽,然而对于每天陪着自己学习、生活的老师,学生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他们真正的关注过教师吗?他们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吗?于是,走近老师开始了。此次活动要两个月的时间,力求给学生一个远离网络、立足生活、挥洒个性的研究空间,适用于小学六年级.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效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1、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体验教师的生活,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认识教师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2、提高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认识人生、发展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础。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辨证唯物观,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怀。二、准备

13、过程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各小组准备标志。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准备活动的用品(视各自情况而定)三、活动方式全班同学分成7个小组,每小组7-9人不等,力争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通过观察、调查、采访,通过与小组内学习伙伴的合作,与其他小组的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主体地了解和认识教师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四、活动过程此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一)选择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开始,师播放校园生活(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场景,学生们讨论录像片的内容,师随即问:你认为片中的主人公是谁?画面中出现了哪些老师?此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师便引导学生进一次口语训练,以我所了解的XX老师为题,谈谈自己

14、比较熟悉的一位老师。学生对于老师的了解是片面的,他们产生了一种想从各方面了解老师的愿望,于是活动主题就确定了。主题确立以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经过讨论确立研究的内容为:年龄、毕业时间与学校、最高学历、计算机等级、普通话等级、爱好、特长、理想、家庭成员及有关状况、工作安排、节假日安排、衣食住行情况、进修学习情况、荣誉成绩、其他资料、典型事例等。这样处理,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寻找自己感兴趣、有创意、有设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然后征求学生的意见,是先分组后选组长,还是先选组长后分小组,根据学

15、生的意见,现场组织了一个“组长竞选”孩子们充满自信的表述自己想当组长的愿望和决心,最终选出了7名组长,组成了研究小组,确定小组成员协商选择最想研究的教师,制定小组的活动方案。在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对象时,有两个小组同时选择了他们的班主任国老师,而我的设想是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于是我便动员他们两个小组协商,可协商的结果是他们两个小组仍旧选择同一位老师,在接受他们意见的同时,我提示他们要有合作、有分工,调查要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争取有不同的研究成果诞生。这样进行分组、确定研究对象,极大程度的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听取了学生的建议,使学生的研究兴趣高涨,小组成员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他们配合更

16、加默契,合作意识更强,能主动的互相帮助,具有团队精神。然后,让学生一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活动方案,交流时不但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小组的活动方案,还要热心的为其他小组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每个小组都有了内容具体、分工明确,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使下一步的研究活动有章可循,也学到了做事要有计划,行动要有章法的教育。(二)依据活动方案,展开观察、研究活动由于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式及研究成果汇报方式,所以在活动中,我坚持一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按研究方案活动,我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有一个小组调查的是教音乐的张老师,孩子们活

17、动中发现张老师不但爱好广泛而且特长突出,并拍摄到了大量的画面,当孩子们高兴的向我汇报时,我故意泄露了一个小秘密张老师除了会演奏电子琴、吉它、架子鼓外,还会其它的乐器。于是,孩子们又兴致勃勃去“打扰”张老师,终于拍摄到了一组珍贵的画面,在后面的展示中大放异彩。可以说,整个活动的过程,我既没有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也没有一包到底,掌握好了“扶与放”的度,使学生真正的亲历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学会了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脚踏实地地探究,实事求是的求得结论。(三)搜集整理资料,应用深化活动。几个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对活动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研究成果,并准备在汇

18、报上展示。在这一环节,我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也没有把我认为合适的“成果展示形式”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意愿,给了学生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充分的自由度使学生“如鱼得水”。信息时代的特征是信息来源广、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信息传递快,在活动中,我不但注重了让学生有选择地利用多渠道获取信息,更让学生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真正地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成果汇报交流,拓展延伸主题。这是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更好的总结和检阅前期的工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能、分享他人成功喜悦的机会,我将成果汇报交流设计为两个阶段:1、

19、阶段性成果汇报。在活动进行中,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阶段性成果汇报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活动过程、研究的方法、途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交流中,孩子们纷纷给其它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发现了自己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小组的几名同学,在活动中为了更深的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去一年级做了一天的小先生,并在阶段成果报时播放了他们做小先生的录像片段,激发了其他小组的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向这几位小先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并表示在下面的活动中也要进行类似的体验,我便提醒他们做小先生要考虑自己小组研究对象所任教的学科。通过这种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迸发了智慧的

20、火花。生成了新的研究内容,是研究活动更加深入。2、研究成果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汇报交流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力求让学生动口动脑,并引导学生谈谈活动的感触、收获、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在总结中体会成果的喜悦,认识到不足,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产生更大收益。汇报中,我引导学生在所取他人汇报基础上,评出“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奖”若干,并完成活动自我评价表。并组织进行了此次活动的活动总结评价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及小组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发现活动中全体同学通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激发了学生继续参与探究的热情。这样做,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

21、成果的正确态度,并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汇报的最后,我引导学生交流:“关于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你还想了解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进一步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又生成了新的主题,鼓励学生去发掘新的探究题材。五、活动效果此次活动,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的、开放的、自用的学习空间,宽松的,没有过多常规的课堂。活动中,我始终处于一个“隐性”的位置,从始至终帮助、引导学生研究、思考和设计,随时起着支架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构建新的认知,发现问题,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研究对象,汇报与评价,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力也大大增

22、强,符合我的设计初衷,那就是要给孩子们一种自由离开课堂、离开书本,去做孩子们心中感兴趣的事。通过活动,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地了解和认识了教师的生存现状,走进了老师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教师的酸甜苦辣,更好地认识了人生的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六、活动反思作为一名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四年间我完成了由兼职教师向专职教师的过度,从开始的两手空空到今天拥有了的点滴经验,一路走来是艰辛的、幸福的。印象最深刻的有一位班主任看了成果展示会后,说:“不看不知道,原来我的学生可以这么积极主动的发言,看来你很难从他们中发现谁是优生,谁是差生了”。简短的一话,却道出了我的心声。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

23、另一面,也让我走进了孩子的心里,这是我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体会不到的乐趣。本学期,我利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和学生共同进行了走近老师综合实践活动,使我对综合实践活动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结合活动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一)、良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择确定课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端。如果选择的课题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学生的兴趣,则成功的机率就大一些。走近老师这一主题,根植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关注教师,就是关注自己,走近老师,便是走近生活,活动摒弃了教师研究学生的老题材,开拓了学生研究学生的新纪元,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生的意义,探究生命的本质搭建了新舞台。(二)

24、、强调自主、体现合作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针对少数优等生,特长生开设的,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它重视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重在参与是它的主旨。此次活动,研究小组的组成、研究内容的设计、研究对象的选择、活动方案的制定、研究活动的开展、研究成果的展示,都是强调自主、体现合作的,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与引导。研究目标的实现更是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自觉达成,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更是贯穿活动的始终。(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过程性指导是关键。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注重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发展个性,但离不开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参与

25、。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无援,也避免老师过多的参与和指导,我只是以一个协助者,一个顾问的身份出现,这使孩子们心理上的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动的主动权,开展活动也更有热情了。如学生在调查其它同学对某位教师的喜爱程度时,他们采取了问卷的形式,我发现这种方法废时废力,就问他们是否还有其它更快捷的办法,一个孩子提出来:拿一个小黑板到班级调查,说明情况后只需要举手,数数就可以了,我写上对他的方法的肯定,陪他们深入到班级采访,有我的陪伴,他们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即使面对六年级的大哥哥、姐姐仍是那么自如,结果出色的完成了调查任务。(四)、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是“突破点”。综合实践

26、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交流时,我把此次活动的最终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次活动以多种形式的实践,为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观察、共处、小先生”等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深入教师生活、体验教师角色、积淀教师情感,从而认识人生的价值。(五)、拓展延伸,寻找新问题是“发展点”。活动的最后,我引导学生谈:“关于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你还想了解些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走进老师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交流,深化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给学生留下了“思考题”,又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埋下了伏笔,生成了新的主题,鼓励学生去发掘新的探究题材,也体现了此类学习的连续性。此次活动的结束意味着下一个活动的开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以“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认可”为努力方向,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成熟起来。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