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保护方案(共4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保护方案(共47页).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改扩建项目(对轻轨一号线轨道)轨道安全保护方案编制人:审核人:编制单位:江西福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7年12月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5589169290四、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护措施377789901144688849233附件一:通过的深基坑专家审查报告;附件二:通过的人工挖孔桩专家审查报告;附件三:施工平面布置图。一、工程概况1.1项目概况重庆市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改扩建项目位于重庆市解放碑较场口和平路240号。总占地面积约7540m2,本工程南邻和平路,北邻新民街,西邻金汤街,东邻水市巷。因现场部分区域位于正在运行的轨道一号线较场口与七
2、星岗段的保护线范围内,本工程新建教学楼一栋,为4层地下室,地面为5层教学楼;扩建操场为地下一层为车库,地下车库大部分在轨道50米保护范围内。轨道与地下四层基本平行,人工挖孔桩最近距离轨道为8.69米。整个施工等过程中都需要对1号线较场口七星岗段在运行的轨道线进行保护。本项目计划工期为34个月,2017年10月开工,2020年8月完成所有施工工作(边坡挡墙支护土石方开挖工期10个月,2017年10-2018年8月、基础施工工期3个月,2018年9月-2018年11月、主体施工工期7个月,2018年12月-2019年6月、装饰装修施工工期为8个月,2019年7月-2020年2月、园林绿化以及市政工
3、程工期为6个月,2020年3月-2020年8月)。本项目临近轻轨较场口站,轻轨从场地附近地面穿过。项目用地呈长方型,场地地形南低北高,标高为243.0275.5m,相对高差26.2米,建筑物正负零标高为262.60m。本工程改扩建项目建教学楼(5F/吊1F/-4F,框架结构),设计地坪0.00=262.60m,地下车库-1F=254.20m和-4F=239.00m.对新增用地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场地按设计地下车库及地坪标高整平后将形成8段基坑边坡和7段环境边坡,基坑边坡总长308m、最高27.33m,环境边坡总长248m、最高约14.45m,坡体主要由杂填土、砂岩、泥岩组成,为了该项目主体工程的
4、顺利进行,对该边坡进行支护后进行建设。该项目主要功能为:地下 34 层为汽车库及设备机房,地下 2层为游泳馆、报告厅、篮球馆、形体室、乒乓球室及公共教学配套用房、设备机房、汽车坡道;地下一层为厨房、职工餐厅、职工活动中心、后勤配套服务用房、车库及设备机房;吊一层为阅览室、藏书室、2校史展览区、部分教学用房及后勤配套服务用房;地上 14 层为教学用房、办公室,地上 5 层为教师办公室、教师会议室及设备机房。主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建筑基础型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底板厚度为 250mm;有 37m 的人工填土区域采用嵌岩桩基,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桩径 1000mm。其
5、中项目二期操场及-1F 地下室位于隧道正上方区域,为减小项目建筑荷载对隧道结构影响,填土较薄区域基础拟采用 2.5m2.5m 独立基础,采用中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填土较厚区域,采用承台桩+转换梁的形式跨越隧道,桩基伸入隧道结构 45 0 破裂面以下,时采用桩身隔离措施将建筑荷载传递至隧道结构以外,减小对其影响。里程号为左K2+372.469K2+530.000、右 K2+372.469K2+531.142,长约157.7m。区间隧道轨顶设计标高为 228.750233.087m,隧道洞顶标高为235.441239.778m,地面高程为 250.270264.911,隧道埋深约12.625.
6、0m,穿越岩层主要为砂岩及泥岩,围岩级别为 IV 级。该段区间隧道是在原有人防洞室基础上扩挖而成,为单洞双线马蹄形断面,复合衬砌暗挖结构,钻爆法施工。毛洞洞跨为 10.1m,洞高 8.466m,二衬厚度为 450mm。我公司负责深基坑土石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本项目与1号线轻轨较场口七星岗段位置关系图(详附图)1.2.工程地质概况 1.2.1 地形、地貌勘察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间的向斜台地区,地处嘉陵江南岸、长江北岸,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建设场地地形整体较平坦,位于丘陵平台,在北侧地形相对高,并修建有挡墙。勘察区西侧为中华路小学,地形平坦;东侧
7、为拆迁地块,现已全部拆迁完,作为临时停车场使用,坡角一般515;南侧为和平路;北侧为居民区。勘察区最高点位于勘察区东北方向,高程275.5m,最低点位于勘察区中部南侧,高程249.3m,相对高差26.2m。项目所在区域虽然交通极为便利,但高峰期比较拥堵,且施工作业面、施工时间严重受限。1.2.2 气象、水文中华路小学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台相关资料所记载的极端值引用如下:气温:年平均气温1818.4,极端最高气温44.2(2006年8月23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气温-2.3(1
8、975年12月5日),最大平均气温差11.9(1953年8月)。蒸发量、湿度:年蒸发量1071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195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降水量: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44.60mm,最大降雨量1267.20mm(1965年),年最小降雨量663.80mm(1958年),月最大降水量359.40mm(1996年7月21日),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67mm,日降雨量普遍大于50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6mm。雨季在59月,暴雨一般来势猛,强度大。1.2.3 地层岩性经现场调查并结合钻探验证,场地内上覆第四系土层为全新统(Q4ml)人工填
9、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现由新至老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Q4ml):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分为杂填土和素填土。1)杂填土:多为建筑垃圾,灰褐色,主要成分为钢筋混凝土碎块、砖块夹粉质粘土,混泥土块粒径5-50mm,含量4-70%,其余为粉质粘土,松散稍密、稍湿,堆填时间5-8年,揭露厚度1.02m(ZK66)7.45m(ZK24)。2)素填土:主要为粉质粘土回填、支挡结构混凝土。粉质粘土回填厚度3.50m(ZK5),由粉质粘土及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510%,粒径一般35cm,粉质粘土呈可塑状,结构松散稍密,回填时间约1520年
10、;混凝土回填主要为学校下沉礼堂边坡支挡结构,钻孔揭露厚度8.70m(ZK7)9.70m(ZK13)。(2)粉质粘土(Q4el+dl):呈黄褐色,可塑,物质成分较均一,切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下覆于人工填土层下,钻孔揭示零星出露,厚度0.90m(ZK32)2.34m(ZK29)。(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土饼状,岩性较软,遇水易软化,锤击易碎;中等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质较新鲜,呈短柱状、柱状,脱水后易开裂。该层连续、完整,为勘察区北东侧拆迁区下伏主要岩体。2)砂岩
11、(J2s-Ss):灰黄色,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岩性较软,锤击易碎;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质较新鲜,呈短柱状、柱状。该层为目前学校范围下伏主要岩体,在北东侧拆迁区和泥岩交替分布。3)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根据钻探揭示,勘察区现学校用地区域内下覆基岩主要为砂岩,仅个别钻了揭露泥岩;勘察区东侧拆迁区下覆基岩要为砂岩、泥岩。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043-2005)规范,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带:主要表现为物理风化作用,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饼状,岩性较软,泥岩遇水易软化,锤击易碎,
12、岩体力学强度明显降低。钻探揭示,场地内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为0(ZK7)3.18m(ZK63)。1.3轨道交通情况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东起朝天门,西至大学城,远期延伸至璧山,全长约46公里,采用地铁系统。该线路是轨道交通线网东西方向的主干线,也是连接渝中区和沙坪坝区的重要交通通道。受本项目修建直接影响的为正在运营的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较场口站至七星岗站区间隧道。轨道交通1号线位于本项目二期基坑正下方,线路走线与地下二、三、四层南侧外墙边线基本平行。本工程为较场口站至七星岗站区间工程,该区间起点位于较场口站大里程端K2+254.037,终点位于七星岗站小里程端K2+887.918,全长633.898m;
13、为马蹄形断面、复合衬砌暗挖结构,采用钻爆法施工。区间起点线路设计标高227.878m,终点线路设计标高235.368m,相对高差7.49m。线路最高点约为239;隧道埋深为940m,穿越岩层主要是砂质泥岩,均为 IV级围岩。里程K2+254.037至K2+387.772段属浅埋隧道,其余均属深埋隧道。该区间是在现有人防洞室的基础上扩挖而成,如果区间现有人防洞洞顶标高低于开挖断面标高,要对现有人防洞室挑顶处理,如果低于开挖洞室顶高,要进行回填。现有该区间将穿越石油大厦预留段,该预留段为矩形断面。本工程采用马蹄形断面、复合式衬砌结构,区间断面包括车站端头的喇叭口段、双联拱段和线间距为3.6m的标准
14、段. 1.4 前期审查情况及执行情况(1)本项目方案已通过重庆市轨道办初步设计意见及回复以及施工响应:序号专家意见回 复施工响应备注1下一步设计过程中,本工程建筑物不得向不利于保护轨道结构设施方向调整;本项目初步设计与方案设计保持一致初设与方案设计保持一致2本工程基坑开挖严禁采用爆破施工,采用人工或者继续开挖方式,由北向南分段分成(2米)、对称、跳槽开挖,严禁超挖;基坑开挖过程中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本项目基坑开挖严禁采用爆破施工,采用人工或者继续开挖方式,由北向南分段分成(2米)、对称、跳槽开挖,严禁超挖加强支护结构检测,加强有组织排水,严禁基坑积水,开挖后及时进行封闭处理。按照设
15、计要求采用由北向南,由高到低进行分层分段开挖(2米)边挖边进行支护,开挖分段部大于20米,基坑上下均设置排水沟,积水井,用泵进行抽排,防止基坑积水3本项目桩基础采用人工跳挖施工,严格控制桩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独立基础及桩基开挖后及时封底浇筑本项目桩基础采用人工跳挖施工,将严格控制桩底成桩标高,独立基础开挖后将及时封底浇筑人工挖孔桩采用跳挖方式进行详见第三章跳挖示意图4严格执行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二十三、二十四条规定,汇同轨道集团制定轨道交通设施的安全保护方案;与轨道集团签订安全责任书、完善相关管理手续接受轨道集团的巡查。本项目严格执行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二十三、二十四条规定。严格按照控制保护
16、区管理办法第二十三、二十四条规定执行5根据条例第四十五条及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四条、地段十七条、第二十条相关规定。本项目将会条例第四十五条及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四条、地段十七条、第二十条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条例第四十五条及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四条、地段十七条、第二十条相关规定执行6该项目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在改工程施工期间及投用2年内对影响一号线结构变形的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轨道集团,施工期间,应更加监测数据建立施工风险管控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号线结构及营运安全。我项目已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在改工程施工期间及投用2年内对影响一号线结构变形的进行监测,
17、并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轨道集团,施工期间,应更加监测数据建立施工风险管控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号线结构及营运安全。详见第三方监测方案7应严格按照初步设计开展施工图设计,根据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改项目初步设计若需要更改,应按规定程序重新送审。本项目严格按照初步设计展开施工图设计按照初步设计展开施工图设计,我方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8根据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规定。应将轨道安全保护方案、施工图等送轨道办备案,取得备案意见书,并签订安全责任书荷藕方能办理施工手续。本项目按规定完善相关手续手续已完善,并按照方案和备案意见施工9本意见需要附图方可生效。已附图按附图施工(2)交通一号线较场口至七星岗区间
18、隧道影响评估专家意见及回复以及施工响应序号专家意见设 计 回 复施工响应1计算分析采用岩土参数宜考虑施工不利影响进行适当折减;报告参数按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改扩建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和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朝天门沙坪坝段)工程设计文件总说明中所列参数取小值;数值计算中考虑施工扰动的影响,出于安全考虑,本报告中隧道围岩统一采用泥岩参数,按D-P等面积圆进行折减后取值计算,已完成。按照最小值考虑,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和业主联系,调整相应的施工方案2补充相关范围轨道交通一号线洞室结构现状情况(裂缝及渗水等)说明,补充馨名苑基坑支护结构说明;重庆康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
19、对受拟建项目影响的轨道交通一号线洞室进行现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该段轨道交通一号线洞室结构现状整体良好,部分区域有裂缝及渗水情况;重庆康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委托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对馨名苑基坑支护结构进行探测,探测结果:未见锚杆等金属物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同时对轨道壁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详见报告3宜采用有效措施控制桩板挡墙桩顶水平位移;支挡在设计过程中已综合考虑对轨道结构围岩的扰动情况以及变形要求等因素,对轨道所处区域位移影响较小,最大水平位移为1.45mm,满足规范要求,后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增大桩径、减小桩间距及增加桩连梁等措施进一步
20、控制挡墙桩顶水平位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同时对基坑周边及建筑物进行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设计和业主调整施工方案4BC段一层地下车库范围柱下基础宜采用独立基础端承型桩基础;BC段一层地下车库范围,在地质勘测中可以看出此段地下一层车库范围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有37米不等的杂填土层,35米不等的泥岩层,以下才为砂岩层。此范围内上部荷载包括消防车回车场以及柴油发电机房和储油间等荷载比较大的建筑功能,因轨道保护的要求,此段范围内地下一层的柱下无法布置独立基础,所以采用端承型桩加地基梁转换的形式,并建议桩端持力层选择地基承载力较大的砂岩层。由于此区域内跨轨道桩离轨道锚杆距离太近,按照专家意见为了避
21、免施工时的施工误差引起的对轨道影响,现拟将跨轨道桩基远离轨道布置,地基梁跨度加大,保证桩基施工时对轨道的影响降到最低。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和业主进行联系,调整施工方案5补充馨名苑结构荷载对洞室的影响分析报告在计算分析中,已考虑馨名苑结构荷载,按每层15KN/m2取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6完善基坑防渗设计说明;报告已在建议中对后期基坑施工使用过程中的防排水措施进行了相关说明已完成。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排水措施施工(3)深基坑开挖专家意见及回复以及施工响应:序号专家意见施工响应1优化施工进度计划、材料计划及其应急救援的设施设备等;已进行了优化施工进度计划、材料计划及其应急救援的设施设备
22、详见深基坑专家安全方案2优化施工顺序;完善桩板挡墙、板肋式锚索挡墙、板肋式锚杆挡墙、悬臂式抗滑桩的施工措施;补充场区土石方调配的措施;补充深基坑开挖的顺序和马道的设置及安全防护措施;补充周边建构筑物的监测监控措施等;已优化施工顺序;完善桩板挡墙、板肋式锚索挡墙、板肋式锚杆挡墙、悬臂式抗滑桩的施工措施;补充场区土石方调配的措施;补充深基坑开挖的顺序和马道的设置及安全防护措施;补充周边建构筑物的监测监控措施等;3细化危险源辨识(包括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车辆伤害、交通伤害、淹溺、中暑等)后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加强现场的安全警示等标识系统的设置,确保施工人员和施工实体的安
23、全等;遇到复杂的地质时,执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等;已细化危险源辨识(包括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车辆伤害、交通伤害、淹溺、中暑等)后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加强现场的安全警示等标识系统的设置,确保施工人员和施工实体的安全等;遇到复杂的地质时,执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4补充完善安全责任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有效证件等;已补充完善安全责任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有效证件5计算书及其附图:补充施工总平面图及排水系统图;补充场地安全警示系统布置图、补充监测监控点布置图。补充应急救援线路图。已添加计算书及其附图:补充施工总平面图及排水系统图;补充场地安全警示系统布置图、补充
24、监测监控点布置图。补充应急救援线路图(4)人工挖孔桩部分专家意见及回复以及施工单位响应:序号专家意见施工响应1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和应急救援(包括送风设备和防毒面具、防坠器、软爬梯等)的设施设备计划等已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和应急救援(包括送风设备和防毒面具、防坠器、软爬梯等)的设施设备计划详见人工挖孔桩专家安全方案2优化桩基锁口的处理措施;补充跳桩开挖的措施图;完善桩基成孔后的桩孔的周边防护措施;细化桩基及其周边建(构)筑物(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对轻轨1#线50m以内)监测监控的措施;完善桩孔钢筋制作安装等内容;完善桩孔土石方提升措施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包括低压照明、孔内通风、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和桩孔抽
25、排水)等;补充完善强调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等内容已优化桩基锁口的处理措施;补充跳桩开挖的措施图;完善桩基成孔后的桩孔的周边防护措施;细化桩基及其周边建(构)筑物(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对轻轨1#线50m以内)监测监控的措施;完善桩孔钢筋制作安装等内容;完善桩孔土石方提升措施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措施(包括低压照明、孔内通风、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和桩孔抽排水)等;补充完善强调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3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的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进一步细化危险源辨识(包括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窒息、淹溺等)后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包括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措施及其线路图)已完善组织保障体系的相关人员的安全
26、责任;进一步细化危险源辨识(包括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窒息、淹溺等)后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包括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措施及其线路图)4补充完善安全责任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有效证件等已补充完善安全责任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有效证件等5计算书及图纸:补充桩孔土石方提升支架及机具(包括钢丝绳)的验算;补充桩护壁的稳定性验算;补充场地施工总平面图;补充跳桩开挖桩位图;补充场地排水系统图;补充监控检测点布置图;补充应急救援线路图按照通过的专家组意见进行施工已计算书及图纸:补充桩孔土石方提升支架及机具(包括钢丝绳)的验算;补充桩护壁的稳定性验算;补充场地施工总平面图;补充跳桩开挖桩位图;补
27、充场地排水系统图;补充监控检测点布置图;补充应急救援线路图按照通过的专家组意见进行施工二、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1)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0号)(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4)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5)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6)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第三方监测管理办法(7)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检测技术规程DB11T 1167-2018(8)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9)重庆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检测管理暂行办法(
28、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2007年修订版);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规范(GB50086-2015); (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9)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TCJ4
29、9-92); (2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2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2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23)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13); (2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300-2013);(26)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轨道安全保护专项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7)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总体设计; (28)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竣工图; (29)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总体设计控制性技术要求;
30、 (30)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 (31)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文件编制统一规定; (32)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文件组成与内容; (33)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隧道施工图设计(竣工图); (34)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35)中华路小学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二零八勘察设计院);(36)渝中区中华路小学深基坑工程土石方及边坡支护项目基坑支护设计工程施工图设计;(37)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2号);(38)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渝建发(2014)16号文);(39)工
31、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施工的要求。2.2编制说明 本方案是指导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轨道线路的保护,编制时对施工总体布置、施工方案、质量、安全等诸多因素尽可能作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及针对性。指导工程施工,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工期完成工程的全部施工内容,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中,我司积极协调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接受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接受轨道集团相关单位的技术指导,从严控制工程质量,认真做好轨道的保护工作。2.3编制原则(1)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施工过程中切实保证轨道隧道结构安全。(2)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工期
32、定额,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性。(3)严格遵循我司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4)本方案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操作性。三、轨道交通施工安全保护3.1本项目与轨道位置关系项目操场及教学楼及生活附属用房均位于轨道交通50m 保护线范围内。轨道交通一号线位于中华路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建操场(地下一层)正下方,线路走向与地下二、三、四层南侧外墙边线基本平行,地下室侧墙外边线与轨道交通一号线水平距离最近8.69m,最远16.0m。 (详图 3.1)。受拟建项目影响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区间隧道底标高约为228.04m 230.54m,隧道顶标高约为 236.50m
33、239.00m。中华路小学地下四层区域基坑底标高约为 238.50m,与隧道洞顶标高基本相同。地下室侧墙外边线距隧道最近距离约为 11.40m,支护桩临土侧距隧道最近水平距离约为 8.69m;基础底标高距隧道洞顶最小垂直距离为14.6m。平面位置见平面图及剖面位置关系详见图 3.2、3.3、3.4,图 3.1 轨道交通一号线与中华路小学改扩建项目平面位置关系图1、1-1 剖面位置关系图 3.2中华路小学与轨道交通一号线区间隧道的剖面关系图(1-1 剖面)操场(地下一层车库)位于轨道交通一号线正上方,正压隧道区域建筑采用独立基础,洞顶与基础底标高的垂直距离为 14.6m,其它采用桩基区域,隧道位
34、于基础应力扩散线以上,建筑荷载不传递到隧道上。该部分-1F底标高为253.90m(基坑深度8.2米),-4F底标高为 239.00m(基坑深度23.7米),为减少对轨道交通结构的影响,-3F-4F地下室侧墙相对于-2F地下室侧墙回缩了2.3m,-1F与-2F之间形成的边坡高度较低,约 4.0m,按62放坡处理;-2F与-4F之间形成边坡高约11.3m,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2F地下室侧墙外边线距离轨道主体结构外边缘水平距离为8.6914.92m,-3F-4F 地下室侧墙外边线距离轨道结构 11.416.88m,支护桩临土侧距离轨道结构 8.6914.92m。2、2-2 剖面位置关系图 3.3
35、 中华路小学与轨道交通一号线区间隧道的剖面关系图(2-2 剖面)地下室侧墙外边线距隧道水平距离约为 11.69m,支护桩临土侧距隧道的水平距离约为 8.69m。隧道位于基础应力扩散线以上,且基础采用隔离措施,建筑荷载不传递到隧道上。3、3-3 剖面位置关系图 3.4中华路小学与轨道交通一号线区间隧道的剖面关系图(3-3 剖面)该部分基坑为-4F,底标高为 239.00m,坡高 19.6m,拟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基坑边离隧道衬墙边的距离约为11.69m,支护结构外边线离隧道衬墙边的距离约为8.69m。3.2项目施工对轨道交通的安全影响教学楼楼的修建在轨道1号线较场口到七星岗段北侧开挖基坑,然后
36、修教学楼。对车行区间隧道,的影响均为先卸载后加载的过程。本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对轨道交通1号产生影响的有:(1)场地基坑开挖深度为611m,基坑开挖卸载会导致主体结构隧道、车行区间隧道、向上的竖向位移,如果变形较大可能会影响的结构安全与运营安全;(2)基坑开挖过程中,部分区段会有深埋变为浅埋,围岩压力将增大;(3)主体结构一侧开挖基坑,会导致其产生偏压,隧道受力产生不利影响。(4)基坑坑壁失稳引起的破坏;(5)基坑坑底如排水不良,降雨导致能内积水可能造成轨道交通隧道渗漏水;(6)基坑及桩基开挖过程中的振动过大对轨道交通相关结构及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7)教学楼完成以后建筑附加荷载可能会导致较
37、场口到七星岗段主体结构隧道、车行区间隧道内力增大,影响其结构安全与正常使用。3.3、危险源辨识及预防控制措施本项目对轨道交通设施安全的危险源主要为:1、基坑边坡变形过大、失稳、基坑产生塌方,对轨道结构产生影响;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高空物体坠落,对轨道行人和设施产生伤害;3、基坑积水导致轨道渗漏等。1、基坑边坡变形过大、失稳、基坑产生塌方的主要原因:基坑无支护设计或是放坡设计不合理;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过长;基坑周边扰动过大;开挖至基底,未及时进行垫层和底板施工。预防措施:(1)在基坑无支护和放坡设计时,充分考虑地质情况和轨道1号在施工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综合考虑。本设计方案经专家论证后并通过。(2)
38、严格按分层分段跳槽法开挖,每层厚度不大于2.0m,每段长度不大于20m。(3)每层每段开挖后及时施工支护,一般不超过7天,避免基坑无支护暴露时间过长。(4)加强基坑监测,及时了解变形信息,提前做好针对性防护措施。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高空物体坠落的主要原因:高空作业未按要求搭设作业平台,设置安全网;临边无安全围护设施;作业人员未正确佩带安全带。预防措施:(1)按照现行重庆市有关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规范和条例搭设下料平台,在边梁上予埋钢筋环并按计算悬挂限载重量牌;(2)参加施工的工人要熟知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
39、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在没有防护设施的情况下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上下交叉作业有危险的出入口要有防护棚或其他隔离设施;距地面2m以上作业要有防护栏杆、档板或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要定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严禁使用。(4)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设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得擅自拆动,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负责人同意。(5)高空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体禁止抛掷。3、轨道渗漏的原因:基坑内排水设施未设置齐全;开挖外露结构未及时回补防水层;暴雨时排水设备不满足要求等。预防措施:(1)派专人收集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雨措施。(2)支护
40、桩人工开挖时及时抽排孔内积水。(3)每层土石方开挖时必须设置临时排水沟、集水井并配备足够的自动抽水泵。(4)基坑开挖完成后必须按照图纸要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抽排水。(5)配备一定数量的彩条布作为暴雨时覆盖使用。3.4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该项目与轨道交通1号线南侧距离较近,为保证轨道结构安全,该项目土方开挖施工机械采用小型挖掘设备,配合采用人工开挖。该项目在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严禁堆载。该项目施工时,在现场设置反映项目与轨道位置关系及轨道结构位置的标识,以避免该项目超挖等对轨道结构的不利影响。(1)、本工程基坑开挖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采用机械和人工开挖的方式,严禁采用爆破施工。临近轨道结构位置
41、应采用小型机械作业,并应严格控制施工振动。(2)、边坡支护桩采用人工挖孔桩,并采取跳挖的方式进行;开挖须分层分段,对称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2.0米,每段长度不大于20m。开挖顺序为,距离由远到近进行开挖,本工程分为一期和二期,先开挖一期,一期桩总计29根分为两批开挖,第一批开挖15根,第二批开挖14根;二期桩总计77根也分为两批开挖,第一批开挖38根;第二批开挖39根。(详见开挖示意图3.5 3.8)图3.5基坑开挖分段示意图图3.6边坡以及基坑对称开挖示意图图3.7护壁桩跳挖示意图图3.8边坡支护土石方分成开挖示意图(3)开挖时应控制施工速率,以降低对轨道结构的影响。(4)、基坑开挖时及
42、使用期内,加强对隧道、基坑边坡的监测,做好对隧道、基坑边坡和邻近构筑物的变形和位移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并及时通知设计人员,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5)基坑开挖接近坑底标高时,加强标高控制,确保基坑不超挖。(6)开挖过程中发现邻近隧道处局部岩体破碎、因定位不准或其它原因开挖到隧道锚杆等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及时向业主、监理、设计、轨道公司等相关单位汇报,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协商确定下一步方案。(7)每层开挖后及时采取设计要求放坡后C30混凝土50厚喷射混凝土以防止边坡岩土分化的措施,施工过程中按要求及时施作临时性排水沟、集水坑,及时抽排集水,避免水渗入岩体中,造成岩体强度降低。
43、基础施工过程中不得超挖,基础开挖后及时浇筑混凝土。3.5边坡支护以及基坑开挖时排水措施根据中华路小学改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仅第四系覆土层中存在少量松散层孔隙水,基岩中存在少量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源,水位及水量受季节影响大。1、基坑分层分段开挖时均先挖设临时集水坑,并随着开挖的进行设置临时排水沟将水引入集水坑。临时集水坑尺寸为3m2m2m,容量不小于12m3,设置数量根据开挖面积大小合理设置,且必须满足强降雨时能及时抽排水的要求。每个集水坑设置两台自动水泵(一台备用)以满足排水要求。分层分段开挖时设置向集水坑方向不小于1%的坡度,利于积水流向集水坑。2、待基坑开挖完成
44、后,设置7个集水坑进行抽排水。集水坑尺寸为2m2m4m,并做好防水措施,配置八台自动水泵(一台备用)。3、基坑坡顶采用C10厚150mm混凝土硬化并设置截水沟,确保坑顶积水不排入基坑。4、为避免水渗入岩体中,造成岩体强度降低,危及轨道结构安全,条基、独立基坑和桩孔中应及时抽排积水并尽快浇筑砼。5、坑顶、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并及时抽排水,确保无积水。6、配备8台潜水泵用于挖孔桩内积水抽排并派专人负责。7排水措施:为有效有组织排除地表雨水,避免雨水冲刷坡面形成泥浆污染环境和雨水渗透边坡造成滑坡、临近轨道1号线渗漏等不良影响,分别在坡顶、坡脚、马道、每阶开挖面设置截、排水沟及集水坑(1m*1m*1.5
45、m),且坡顶、坡面均采用混凝土封闭。(1)、坡顶、坡脚排水沟施工在基坑开挖前应在坡顶布设闭合的排水系统,拦截坡顶雨水,并用于接受坑底抽水,排水沟的尺寸为500500(顶宽底),每间隔20米30米设置一个集水坑,积水坑大小为100010001000,汇入市政管道前设置有效的沉砂池。基坑开挖过程中,将坑底集水坑内的水及时抽排至坑顶集水坑,再经水沟外排。排水方向均向远离轨道侧设置。(详图3.9)图3.9边坡及基坑开挖排水方向示意图坡顶排水沟以明沟形式排泄,基坑顶四周排水沟范围以内采用素喷混凝土以防地表水渗入。排水沟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沿排水流向,沟底排水坡度0.10.5。坡脚排水沟施工根据土石方开
46、挖至基底时,开始插入坡底排水沟施工,坡脚排水沟按照设计要求采用C20混凝土浇筑进行施工。详见图3.10坡顶排水沟设置 坡底及基础底部排水沟设置图3.10,排水沟以及集水井图 (2)、坑内排水方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沿基坑开挖边线切槽100010001000的集水坑,并在开挖过程中形成一定坡度以便基坑内的积水先根据坡度排入就近的集水坑内,再通过抽排方式将集水坑内的积水抽排至坡顶排水沟的集水坑,经过沉淀后流入市政排水管道内。(3)、防暴雨的措施A.增加水泵的数量;B.安排专人对排水工作进行协调安排;C.对于在地势较低的部位增加水泵的数量,加快排水的速度;、配备一定数量塑料防雨布用于暴雨时进行基坑边坡覆盖。3.6主体施工本工程主体施工是对基坑加载的过程,总体来说对轨道结构有利。故主体施工期间主要是对轨道设施的保护,防止由于高空坠物、机械操作不当等损坏轨道设施。施工中我司对轨道外露设备及部分易损坏结构采用搭设防护棚的方式进行保护,并加强施工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文明措施,杜绝违规操作等措施防止高空坠物等对轨道结构破坏的现象发生。施工过程中实时与第三方监测、轨道公司保持联系,对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轨道结构安全及轨道交通正常运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