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考(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期末考(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论述个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1、监测植物:植物监测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或指示植物。2、大气污染: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3、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4、临界剂量:污染物浓度和接触时间的联合作用称为剂量。能引起植物伤害的最低剂量称为临界剂量,
2、或叫伤害阈值。5、植物抗性:指植物在污染物的影响下,能尽量减少损害,或者受害后能很快恢复生长,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的特征。二、填空、选择、简答1、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可以测得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强度和总毒性,以此作为确定污染承受能力和制定环境标准怕参考依据。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2、 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维持碳氧平衡吸收有害气体滞尘作用减菌效应减噪效应园林植物增加负离子效应园林植物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
3、化作用3、 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4、 园林植物滞尘效应原理。减少出现和移动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吸附大量的降尘和飘尘吸收一部分包含一些重金属的粉尘。5、 常见的防风林结构。紧密(不透风)结构。 稀疏(疏透)结构。 透风(通风)结构6、 大气污染的类型和来源。(1)大气污染类型 :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
4、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2)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污染型和人为污染型 自然污染源主要是由于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区域,主要包括火山喷发、岩石风化、森林火灾、自然粉尘、海浪飞沫等。 人为污染源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向大气输送有害物质的发生源,如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交通运输过程排放和农业活动排放等。7、 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 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8、 颗粒状污染物种类:烟、雾、粉尘种群生态学:一、名词、填空、选择1、种群: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2、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争夺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或间接抑制对方的
5、现象。3、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作用。他感作用是一种生存竞争的特殊形式4、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5、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6、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7、内禀增长率:生物在理想条件下所能发挥的潜在增长率。8、高斯假说:不存在他感作用的两种相似物种,因生长速度的快慢,一种使另一种趋
6、于灭亡的竞争现象。9、种群大小:一个种群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种群数量或种群大小10、最大出生率:指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出生率11、实际出生率:指特定条件下的种群实际出生率,又称生态出生率。12、实际死亡率:在特定条件下丧失的个体数,也称生态死亡率13、最低死亡率:在最适宜条件下的死亡率,种群个体都活到生理寿命14、种内关系: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15、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16、竞争排斥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二、填空、选择、简答1、 种群年龄结构的基本类型
7、的生态学意义是什么?增长型:锥体为金字塔形,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稳定性:锥体宽度均衡,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平衡下降型:锥体下窄上宽,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2、 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解释一下最后产理恒值法则产生的原因?(1)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2)最后产理恒值法则产生的原因:在高密度情况下,植株彼此之间对光、水、营养物等资源的竞争激烈,在有限的资源中,植株的生长率降低,个体变小。3、 指数形增长与逻辑斯谛增长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逻辑斯谛增长的数学模型就是在指数式增长模型上,增加一个描述种群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修正项,即种群可利用,但尚未
8、利用的空间。4、 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中各参数的的生态学意义?如“r”,“K”,“(1N/K)”:增长率r。环境容纳量K。修正项(1N/K)的生物学含义是“剩余空间”,即种群可利用,但尚未利用的空间。5、 举例说明何为互利共生,何为偏利共生?互利共生: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偏利共生:共生中仅对一方有利。如地衣、苔藓、 某些蕨类以及很多高等的附生植物(如兰花)附生在树皮上,借助于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获取更多的光照和空间资源6、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哪几种?均匀型 随机型 成群型7、简答园林植物种群特征:园林植物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即种群增长受到环境容量的影响当人为管理较
9、为精细时,种群的波动较小;但当环境变化较大时,种群易受到伤害。种群平衡性较弱种群的空间分布包括均匀、随机和聚集分布。种群调节以遗传调节为主。8、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他感作用与歇地现象:农作物不能连作的现象称为歇地现象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他感作用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导致另一种植物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感作用与植物群落的演替:他感作用是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9、种群密度类型:绝对密度、相对密度10、简答内禀增长能力的意义:是自然现象的抽象,它能作为一个模型,可以与自然界观察到的实际增长率进行比较;可以敏感地反应出环境的细微变化,是特定种群对于环境质量
10、反应的一个优良指标。11、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五个时期是指: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 、饱和期12、简答他感作用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用。杂草的生物控制和防治有益增产增收有利于土壤改良减少相生相克效应造成的损失除低景观养护费用营造健康的休闲环境13、捕食的生态意义:捕食者对猎物的种群数量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捕食者可以作为自然选择的力量对猎物的质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14、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总数量调查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群落生态学一、名词、填空、选择1、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
11、构,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也可以说,一个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即生物群落。2、群落最小面积:至少要求这样大的空间,才能包括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物种。3、优势种: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对群落的结构和环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树种。4、建群种:生物群落中,优势层片中的优势种。森林群落中,乔木层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5、演替: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6、波动: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7、原生裸地:指以前完全没有植物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12、甚至植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8、次生裸地:是植物现已被消灭,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9、季相:随着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即群落的季相10、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边缘效应。二、填空、选择、简答1、什么是群落,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外貌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成群落环境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一定的动态特征一定的分布范围群落的边界特征3、 群落交错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边缘效应。产生原因: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使不
13、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营巢和隐蔽条件。4、 简答单元顶极论与多元顶极论的主要异同点。同: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而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应的。异:5、 了解群落演替及其类型。(1)演替:是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2)类型:按照演替时间: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按照演替的起始条件: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按照演替基质的性质:水生演替、旱生演替按照演替的方向:进展演替、逆行演替6、 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
14、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有人称之为群落的二维结构。小群落在二维空间中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称之为镶嵌性。7、 生物多样性可分为:生物多样性一般有三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包含群落多样性,而群落多样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种的数目或丰富度;种的均匀度8、 重要值的构成: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乔木层: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基盖度 灌木层、草本地被层: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投影盖度9、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作为划分生活型的标准,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
15、生活型包括: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10、 叶面积指数构成:叶面积指数是群落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与群落的功能有直接关系,一般定义为: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单面计算)/ 土地面积11、 植物群落的分层意义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生态系统生态学一、名词、填空、选择1、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2、食物网:生物之间的捕食和被食的关系不是简
16、单的一条链,而是错综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网状结构,即食物网。3、食物链:生物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4、营养级:一个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5、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以鲜重或干重表示6、生物放大:某些物质当他们沿食物链移动时,既不被呼吸消耗,又不容易被排泄,而是 浓集在有机体的组织中的现象。7、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境中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生物与非生物二者的参与
17、, 同时也包含一些地质与地理作用在內, 因此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8、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 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9、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受外界干扰后,自动调节的极限二、填空、选择、简答1、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是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的?(1)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2)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 举例说明食物网对生态系
18、统稳定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构成了食物网,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例如在一个地区如果只有草、鹿和狼,在这种情况下,鹿一旦消失,狼就会饿死。如果除了鹿以外还有其他的食草动物,那么鹿一旦消失,对狼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反过来说,如果狼首先灭绝,鹿的数量就会因失去控制而急剧增加,草就会遭到过度啃食,结果鹿和草的数量都会大大下降,甚至会同归于尽。如果除了狼以外还有另一种肉食动物存在,那么狼一旦绝灭,鹿的种群也不会发展得太大,从而就有可能防止生态系统的崩
19、溃。当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变得非常简单的时候,任何外力都可能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剧烈的波动。3、 简答碳循环途径:从大气中的CO2储库开始,绿色植物(生产者)在光合作用时,把碳从大气中取出,结合到碳水化合物中的分子中,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呼吸和残体腐烂分解时,再回到大气。4、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1)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单一方向的能量以光能的状态进入生态系统后,就只能以热的形式不断地逸散于环境中 (2)从太阳辐射能到被生产者固定,再经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过程各营养级消费者不能百分之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各营养级的同化作用也不是百分之百的生物的新陈代谢要
20、消耗一部分能量5、 森林和农田哪一个对土壤消耗较大?为什么?农作物对土壤的消耗大。原因是: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有其完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过程。森林本身通过养分的吸收、归还,能够有效地将养分保存在生态系统内部,而农作物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随着农作物的收割,大量养分被带走。6、 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高的类型,是否存在脆弱性?热带雨林由于其分布地区终年高温多湿,条件适宜,所以生长旺盛,生产力高。但热带雨林又具有很大的脆弱性,热带雨林的土壤由于有机质分解快,养分含量低,植物的高生长速率是依靠快速的物质循环来实现的,枯枝落叶或死亡的植物个体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的养分很快被活的个体所吸收利用。一
21、旦热带雨林被破坏,分解的有机体释放的养分不能被其他个体所吸收,就会随着雨水迅速淋失,留下贫瘠的土壤,从而很难重新恢复森林。7、食物链的基本类型。捕食食物链:以生产者为基础,后者与前者是捕食性关系,构成方式是: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碎食食物链:以碎食为基础,碎食是由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等形式被其它生物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其它多种动物所食。构成方式为:碎食物碎食物消费者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腐生性食物链:以动物的遗体为基础,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后者与前者为腐生性关系。寄生性食物链:以宿生与寄生物构成,以大型动物为基础,继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病毒,后者与前者为寄生关系,构成方式
22、为:哺育动物或鸟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病毒;三、论述1、岛屿生态学说与自然保护区设计之间的关系。(1)岛屿生态学说: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因为岛屿处于隔离状态,其迁入和迁出的强度低于周围连续的大陆。MacArthur的平衡说: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I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II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渐降低III这是一种动态平衡,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的种所代替IV大岛比小岛能“供养” 更多的种。(2)自然保护区是人工的岛屿。(3)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保护区的面积。I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面积小支持的种数
23、也少。II若每一小保护区支持的都是相同的一些种,那么大保护区能支持更多种;III多个小保护区有利于隔离传染病 IV空间异质性丰富的区域,多个小保护区能保护更多的物种V 保护大型动物需较大面积的保护区 保护区的形状,最好是圆形。保护区的边缘生境更适合于某些物种的生存。 在各个小保护区之间的“通道”或走廊,对于保护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它能减少被保护物种灭亡的风险,而且细长的保护区,有利于物种的迁入。 要考虑到景观多样性。2、论述园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风景园林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主要特点:养分循环以生物化学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为主,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当要弱一些。主要原因是植物体的枯枝落叶一般均被人为搜集走,使得地面的腐殖质的量相对较少。人工投入的养分元素的量相对较多养分元素流失量相对较大(2)应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