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季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共93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905967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季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共9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19秋季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共9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秋季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共9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季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共93页).docx(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用水洗手,不用擦手也会干。这些水去哪儿了呢?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丰富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学生需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因为科学探究讲求的是有事实、有依据。【学生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的作用很大,但大部分学生较少注意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水。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并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水的问题。本课的探究活动通过比较两个装有等量水的

2、杯子(其中一个有盖,另一个无盖),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杯中水量的变化,探讨水到底去哪儿了。课外拓展通过观察倒扣在地面一段时间的透明塑料盒中的变化,研究水去哪儿了。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水蒸气的特点。进一步理解“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科学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l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科学探究目标l 初步经历“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l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l 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教学准备】为学生

3、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教师用湿布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学生观察这个湿的字。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教师用湿抹布板书课题“水”,让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埋下伏笔。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将话题引向水的形态。二、探索提问:水的变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师生小结: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是一种蒸发现象。水蒸

4、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我们看不见水蒸发的过程。教师引导:生活中有很多蒸发的现象,让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吧!师生交流: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样的透明水杯,向两个杯子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当学生观察到盖有薄膜的杯子塑料薄膜上有水,水位下降较少,而没有薄膜覆盖的水杯里水位下降较多时,很容易想到水从杯子里“跑”到空气中去了。提问: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用实验进行探究。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设计意图:两个实验一是为

5、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蒸气的特点,二是为了让学生经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控制好变量,如实验一中两个杯子大小、形状一致,两杯水的起始水量相同才能体现公平,提醒学生做好标记,以便记录下相应的实验现象。最后一个部分是基于对水和水蒸气的理解,利用维恩图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研讨提问:在第一个实验中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没有盖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教师继续提问:在第二个实验中,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一部分学生回答是小水珠,而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是水蒸气

6、。师生小结:确切地来说应该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提问: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水蒸气也是水吗?师生小结: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等。设计意图: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实验探究和观察比较展开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实验内容和相应知识点,适时引导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进行归纳整理。【板书设计】水到哪里去了蒸 发:水 水蒸气常温 慢慢地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维恩图主要用于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点,比较水和水蒸气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水的特点有哪些,水蒸气的特点有哪些,有目的地将共同特征放在中间,最终通过画圈

7、的方式将水和水蒸气的特点分别圈画出来,这样就填好了课堂活动记录表。学生对水和水蒸气的特点中无色与透明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一个是指向颜色特征,一个是指向透明度特征。彩色的物体也可以有透明度。教学反思: 2.水沸腾了【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水蒸发现象后,继续指导学生认识水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沸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三年级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水沸腾过程中水量的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等问题缺乏具体认识。本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引领学生经历预测结果、实验观察、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的全过程,既能帮助学生获得许多关于沸腾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原来

8、“司空见惯”的沸腾现象中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科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酒精灯等实验器材,这些器材的使用和组装是难点。水的沸腾实验中涉及温度计的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注意事项、水量和水温数据的读取、仪器摆放的方法等问题,内容较多。教师应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并注意探究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学生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沸腾现象都较熟悉,一般都知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水蒸气产生,水面会泛起大量的气泡,但对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并不明确,对沸腾前后水中气泡大小的变化缺乏仔细观察。上述问题的提出和对现象的质疑,容易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水沸腾前后气泡大小的变化

9、,不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在实验中仅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目的是使感兴趣的学生课下主动去了解。学生学会选用较简单、安全的器材做实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科学探究目标l 在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l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实验现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l 通过探究活动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科学态度目标l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l 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认识到水是

10、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过程的现象。难点:对沸腾的现象进行实验和分析,对蒸发和沸腾现象做分析比较。【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脚架、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家烧过开水吗?那你仔细观察过烧水的过程吗?提问学生,引出给水加热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会有很多零散的、模糊的记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没有仔细观察过烧水过程的同学也不要失望,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请你们亲自在课堂上烧一次水,同学们

11、要用心观察,在烧水的过程中会发现什么奇妙的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水的“沸腾”问题。(板书)设计意图:从图片到聚焦的问题,都明确了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杯子里水的变化。二、探索活动一 :预测现象,实验记录出示一杯水。师:如果我们要把这杯水烧开,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先想一想,在把水烧开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学生猜测:会冒气泡、水会变少、冒热气等。师:如果要检验我们的猜测对不对,你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做实验,只有自己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节约时间,老师把实验器材组装好了,等会同学们点燃酒精灯就可以实验了。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给水加热,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水的变

12、化?(温度的变化,气泡的变化、水的多少、声音等)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中的温馨提示,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出示水温变化记录表,简要讲解记录表的填写方法。各组同学分工后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活动二 : 交流信息,得出结论师:刚才同学们实验得非常认真,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沸腾的关键词及沸腾时的温度。师:刚才各组同学都把杯子里的水烧开了,水烧开了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作沸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呢?提醒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加热过程中

13、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烧杯壁;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设计意图:第一部分是预测,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交流已有的认知。第二部分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由于该过程涉及实验器材的组装和酒精灯的使用,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谨防烫伤。三、研讨出示一组学生的水温变化记录表。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水温变化记录表,从记录表中可以发现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有

14、什么规律?师生小结:水温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即使继续加热,水温也不再上升。液体沸腾后,如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板书:沸点)观察黑板上各组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教师出具水温变化记录表。这是同学们刚才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大家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吗?(板书100)水烧开时的温度跟大气压有关,100是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所以书上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是为了让学生对该过程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面会有热气产生,杯底会产生气泡,之后小气

15、泡逐渐变成大气泡上升到水面。教师在这部分应当引导学生从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进行有顺序的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第二个问题是“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明确水的沸点,水的沸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到的现象,但学生可能会忽略掉水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的现象。【板书设计】沸腾继续 加热温度不变冒泡冒气翻滚沸点 100【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课有两部分活动记录需要填写。第一部分是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不同的水量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时间的设置可以是0分钟,2分钟,4

16、分钟,6分钟,8分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在这里,观察的重点是温度计的示数以及水的变化。第二部分是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表格已经详细地呈现出了需要观察的四个角度,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并及时记录。这里容易将水中和水面的现象混在一起,此时水中和水面都有气泡产生,要注意观察区别。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水沸腾时的温度,在水沸腾后,温度一直保持不变,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规范与安全。教学反思: 3、水结冰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

17、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

18、、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

19、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

20、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三、拓展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水(液态) 冰(固态)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教学反思: 4.冰融化了【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4课。教科书从冰融化的场景引入,唤起学生已有认知“温度升高时,冰会融化”,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冰的融化”,从而开展观察记录冰融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的活

21、动。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冰融化的场景引出本课的问题“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简单说说对“冰的温度一直上升会怎么样”这一问题的猜想;接着用吸管或吹风机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或热风,观察冰块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的原因;然后观察记录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的变化,并通过在试管上做标记,了解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最后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画出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究与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冰融化的条件”“冰融化成水发生的变化”以及“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等问题进行充分交流,进一步理解“物质能够从一种

22、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科学概念。【学生分析】关于冰的融化,学生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基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关于“如果给冰加热会怎样”这一问题,学生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他们已经知道要使冰融化需要给冰加热,但是很少有学生仔细观察过冰融化的全过程。观察和记录冰融化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水、水蒸气和冰原来是同一种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l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目标l 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l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科学态度目标l 初步感受、体

23、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l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难点:持续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图片:冰慢慢融化的场景。提问:冰在什么条件下融化成水呢?2. 出示一块冰。 提问:如果给这块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3. 揭示课题。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冰融化的场景,

24、唤起学生前概念“温度升高,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并将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二、 探索观察一:冰块融化了1.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冰块加热?2.教师出示吸管并指导:用吸管对着冰块的某一部分不断吹热气。3.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 引导学生说说发现: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观察二:冰融化的过程1. 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1)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2)我们可以怎样用实验验证?2. 出示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3. 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1)在试管的冰面处做好标记。(2)将试管浸

25、入水中,观察变化。(3)冰完全融化后,标记水面的高度。4. 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5. 引导学生汇报发现。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6. 小结: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预测冰融化成水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冰的体积、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冰如何融化成水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三、整理水的三态变化。1. 呈现资料。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26、2. 小组讨论。(1)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画转化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感受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三、研讨1. 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2. 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怎么样转化的?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将课堂中的观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四、拓展1. 出示冰和冰激凌的图片。提问:在相同条件下,你觉得冰和冰激凌哪一个融化成液体状态比较快?说说理

27、由。2. 课后去试一试吧!【板书设计】冰融化了温度上升 专心-专注-专业【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记录冰的融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记录:冰融化前、冰融化一半、冰完全融化。表格里的记录既可以让学生画图,也可以用文字记录,还可以图文结合。第二部分是让学生用箭头标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箭头上方简单地注明水的三态的转化条件:加热,遇冷等。教学反思: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5课。教材用“水能溶解食盐和红糖”的话题引入,唤起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物质能否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

28、,从而开展探索活动“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从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出发,引出本课的主题“如果把物质不断地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它们能持续溶解下去吗”。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交流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哪些;其次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然后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量是否一样。第三部分研讨,在实验与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对比实验中确切的数据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拓展,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学

29、生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和糖放进水里会慢慢地溶化。学生在一年级也学过“溶解”一词,所以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本课中使用的小苏打这种材料,学生很少接触,大都不清楚小苏打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本课学生将学到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发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对比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进一步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这一科学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l 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l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

30、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l 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l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

31、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2. 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3. 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三、 探索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1. 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2. 引入对比实验。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3. 实验设计,小组讨论。(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2)怎

32、样取同样多的水?(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4. 明确实验方法。(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5.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6. 出示实验记录单。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1. 出示实验材料。2. 出示实验提示。(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3. 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4.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

33、苏打?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三、拓展1. 拓展资料。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2. 课后实验。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

34、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板书设计】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 小苏打 约18克 约5克 溶解能力强 溶解能力弱【活动手册使用说明】一杯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有限的,本课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研究一杯水能够溶解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将溶解的份数记录在表格里。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当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在班级汇报时,可以在班级记录表中汇总每个小组的观察结果,通过全班数据的呈现来直观展示一杯水中溶解食盐或小苏打的份数。在“我的发现”一栏中,引导学生通过文字的形式

35、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水能够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溶解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教学反思: 6.加快溶解【教材简析】本课是水单元第6课的内容。本课在聚焦部分提出问题“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呢?”直接表明了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探究部分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是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第二个是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在本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实验,虽然没有提到“控制变量法”这一实验方法,但是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渗透了这一方法,并且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中,实际应用了这一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践。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假设验证实验获得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

36、素养。研讨部分提出了两个问题“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中,还可以怎样做?”两个问题具有层次性、递进性。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得出科学结论后,在拓展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和课堂上的探究,继续思考和探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通过实验、分析等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尝试发现其他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会片面地追求实验结果,教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学生分析】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和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对于加快溶解的方法

37、知道一些,比如知道通过搅拌的方式能够加快溶解,但是学生对于水的温度是否能够影响食盐的溶解速度还不清楚。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与探究欲望,能够初步地进行合作与交流,但是缺乏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科学探究目标l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l 能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l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

38、的方法。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两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热水)、两杯冷水、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奶茶粉一包。【教学过程】一、聚焦课件出示一包奶茶。1. 谈话:想喝奶茶吗?这是一包奶茶粉,有多少种方法泡好这杯奶茶呢?2. 学生得出四种方法(冷水、冷水搅拌、热水、热水搅拌)。3. 提问:你们认为哪种情况下奶茶溶解最快?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奶茶粉的溶解速度?说说你的理由。(板书:温度、搅拌)设计意图:奶茶粉具有颗粒小溶解快的特点,也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食物,借此引入,激发兴趣。二、探索

39、活动一: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 谈话:刚才我们作了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如果让你们选,你会选择先证明哪个因素?(板书:热水与冷水。)2. 学生讨论得出对比实验中应相同的条件。(板书:同样多的水、同样多的盐、同时加入)3.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1)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中。(2)静置10分钟,每2分钟记录一次现象。(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活动手册。4. 教师分发材料,巡回指导,小组合作实验。5. 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扶”到“放”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实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应注意进行变量的控制,

40、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增强合作互助的意识。活动二: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 提问:我们已经用实验证明了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那怎样证明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呢?2. 课件出示记录单: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搅拌与溶解快慢关系的实验,完成活动记录单。3. 学生讨论得到实验方案,确定要改变的条件:搅拌与不搅拌。相同的条件:同样多的冷水、同样多的盐、同时加入。4.课件出示实验材料: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2杯同样多的冷水、1根玻璃棒。5.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1)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一个烧杯搅拌,另一个不搅拌,每2分钟记一次现象。(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