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倡导: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依托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所谓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用教材。在教材上,编者引进了许多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项目,并对这些项目的制作过程进行了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教材,明确项目的整体制作方法和步骤;二是要改进教材。教材中给出的各个项目的制作过程不一定是最快捷的,或者说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水晶笔简的筒身的制作过程,教材给出的步骤是先将胶片做成圆筒,然后再粘贴上下、内外固定的纸片,这样学生在粘贴纸片的时候比较困难。为此,教师可以做改进:先粘贴纸片,再
2、圈圆筒,学生做起来就简单多了,这样一变,学生剪纸时还可以少剪一张,学生的制作效率也就提高了。三是要拓展教材。教材给出项目对学生来讲是模仿制作,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完全停留在模仿上,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创新。如水晶笔筒模仿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四方体、三角体、六边体筒身的水晶笔筒。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制作能力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怎样把握教师引导的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即便是自主学生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但怎样把握引导的度是每一位学科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项目制作步骤和方法的归纳引导。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充分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研究教材、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项目的制作步骤和方法进行归纳,而不是教师直接将其灌输给学生。一旦学生初步明白了具体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教师就应该马上放手让学生进入动手制作环节,有关细节的问题可以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予以解决;二是对重点难点的指导。这一个环节到底是放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还是放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后,要看教师是否对教材进行了改进。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或者是方法进行了改进,这一环节就可以放在动手制作之前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要点、少走弯路,提高制作效率。如水晶笔筒中筒身的制作改进就应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作指导。如果是沿用教材,这一环节放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针对
4、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以此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地、全面精细的指导,就会大量地占用学生的制作时间,致使课堂教学结构失衡,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在平常的教学调研和优秀课的评比中,有些教师就是因为大量的、重复的(录像加示范)的指导而出问题。三是评价过程中的引导。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中,评价是重要的环节。评价的主体要具有多元性: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参与评价等;评价的对象要具有针对性:既要评价已完成的作品,又要评价未完成的作品,往往未完成的作品更具有评价的意义;要评价作品,更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其实,教师的智慧在评价过程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三、怎样进一步挖掘学
5、生潜能?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较好地养成学生对话、协作的习惯,培养其团结互助的精神。但是在小组全作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一个问题,一部分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制作任务后,无所事事,总是处于观望、坐等的状态。教师应该根据分层教学的思想进行相应的设计,让这部分学生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是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帮助其他同学;二是引导学生进入创新环节。如在水晶笔筒的分组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完成了水晶笔筒的筒底或筒身的剪贴任务,同组同学仍在模仿制作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其开展水晶笔筒子创新性制作。这些创新作品是否能够完全制作出来
6、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思维与制作。如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能够渗透这一点,就可以较好地培养培养学生有效利用时间、积极思维和创新的习惯。 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联合出版的小学生学电脑第7册(四年级上)、第九册(五年级上)、第11册(六年级上)教材中,分别安排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园区的各小学四、五、六年级均进入此内容的学习阶段。不少信息技术教师觉得这些内容不太好上,主要是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好把握。对此,我提出了我的四点意见。 一、研究性学习要为学科教学服务。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各个学科正在尝试使用的学习方式。为此,在信息技术学
7、科教学中适当安排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但无论是那一个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其目的都是为了进一步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通过对某一主题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四年级的水果的研究性学习,其教学目标可设定为:认识水果的作用和特点;能用主题网站和搜索引擎收集相关资料,初步培养信息的搜集、鉴别和加工能力,初步养成好的上网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认识水果并不是本课的真正目标,而只是通过水果这一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的研究活动,使学习达成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否则,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就会上成一节科学课,而不是信息技术课了。当然不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的
8、成果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四年级是采取书面与口头的表达形式,对于五年级建议用电子小报的形式表达,对于六年级建议用网页的形式表达出来。二、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不可死搬硬套。在小学生学电脑第7册教材中研究性学习内容有水果、电脑游戏的利与弊;第9册的内容有轿车的发展和人和动物;第11册的内容有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教材对每一个研究活动的具体环节都作了明确的提示,教师可以参考。但有些环节是不适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或者说有很多内容不是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找到结果的,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才能得出的结论。比如,你的家乡水果的出产情况、特点、家乡的传统习俗等,就必须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果教师想让学生
9、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来搜集相关信息,有些研究性环节就不能完全照搬书本了,教师可以灵活地改变主题或环节,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探究,教师也可以建立专题网络引导学生研究。当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果能够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三、教师应先体验探究过程。教师事先体验探究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探究的主题是否合适、各个环节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设计的探究主题自己都无法通过网络探究得出结论,那学生如何做到?教师的引导作用何以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先利用相关的主题网络或搜索引擎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明确那些主题网络是可靠的、学生在搜索的过程
10、中会碰到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能否通过相关网络探究的活动得出一些合理的、正确的结论等。也只有这样的预设才能应对课堂教学的具体造成。有些教师由于没有认真的去体验,想当然去设计,以至提供给学生的网站打不开、打开了网络也没有相关的信息可用,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探究活动,教师从此也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四、小组协作学习活动因需而定。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但并不是每一个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需要小组协作的,如果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较好的完成研究任务,就没有必要去安排小组协作了。其实,小组协作学习不是一种形式的东西,其要追求实质性的学习效果。因此,探究任务有必要设计小组协作学习时,就必须
11、对小组协作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包括小组长的选定、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协作的内容、时间与方法等都要作比较具体的安排,也只有这样小组协作学习才可能有实效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实施,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对于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
12、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有关的内容,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融合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以学生的亲历实践、手脑并用为特征,设计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顺应当今科技发展,开发潜力较大的开放性学习领域。进入信息时代,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将不断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改写和刷新。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基因工程、农业新技术以及一些新兴的生活科技日益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将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和结构性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课程内容上的选择性
13、。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强劳动教育、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的同时,加强劳动与技术、家政、职业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课程理念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实施和开发中,应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
14、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小学36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
15、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三)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劳动与技术教育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反映技术发展的内在机理,还要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形成的同时,应注重通过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教育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充实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内容,以增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代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追求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应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来丰
16、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如工艺制作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品制作向作品设计、作品评价两方面拓展,农业技术的学习对象应从单纯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拓展。这样,既能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又能拓展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
17、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了解作物生长和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一般过程,掌握简单种植、饲养的一般方法。 走进信息技术大门,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在使用和改良技术作品、进行技术实践过程中,作出有一定依据的评价。 (四)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能
18、力。 保护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关注身边的技术问题,形成亲近技术的情感,具有初步的技术意识。 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 通过体验和探究,学会进行简单的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其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能力。 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初步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发展可迁移的共通能力。 (五)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 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初步了解社会的职业分
19、工。 知道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的发展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以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 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的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 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