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共3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版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共31页).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 年修订)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承载着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在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符合江苏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江苏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努力提高
2、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江苏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由国家规定、地方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探索适合江苏教育实际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体系,切实加强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现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制订本纲要。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普及教育及终身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和提升劳动与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对于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全民劳动与技术素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与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素养为总目标,是重视设计、强调操作、立足实践、注重创造、体现综合、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有助于学生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构建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增强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发展工程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助于学生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劳动与技术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职业意识的学习与培养,充分发挥综合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课程理念1
4、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公民必备的劳动与技术素养。劳动与技术课程是着力培养学生劳动与技术素养的课程。获得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机会,丰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劳动与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与技术素养,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与共通能力发展的统一,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2构建结构合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劳动与技术课程应该在综合的视野中进行。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同时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和渐进性。加强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内各模块、各项目、
5、各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统整,构建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符合技术特性、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体系,同时注意各学段、各年龄段间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衔接,形成态度和能力发展的序列,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3选择体现时代特点、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以生活为基本逻辑组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寻找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对现实生活有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程资源,并通过一定的加工与改造,成为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可感、易操作,同时又富有挑战性;课程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观察、体验、设计、操作、评价、再创和交流等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中,所使用的材料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
6、、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等特点。课程内容既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未来生活。4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技术注重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和融合。劳动与技术课程通过技术设计与技术探究等活动,强化科学原理的运用;通过对技术所蕴含的经济、道德、 法律、伦理、心理、习俗、环境、审美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深化技术认识,开拓文化视野。应充分利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应用、物化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应营造体现创新文化的教育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设计性、探究性、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批判性思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
7、、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发展。5倡导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劳动与技术课程倡导以实践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参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创设和学生已有经验联系密切的多样化学习情境,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技术体验、技术设计、技术制作、技术试验、技术探究等技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劳动与技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的评价提倡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学科素养发展与整体素养发展的统一。既应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习得、学习
8、成果的掌握情况,也应关注学生技术知识、方法、态度的发展情况。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技术学习活动中技术经验的积累、原理的运用、方法的融合、设计的创新、技能的迁移、文化的感悟等,形成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整体素养提升的评价机制。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劳动与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劳动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方面。(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未来发
9、展、终身学习和美好生活所必需的劳动与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与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态度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形成对技术的亲近感、敏锐性、理性精神、责任意识,以及对技术的文化感悟,以更具道德、更为科学、更负责任的方式使用技术和参与技术活动;经历技术设计的全过程,形成一定的方案构思、图样表达、工艺选择及物化能力;能够领悟基本的技术思想,形成初步的工程思维和系统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养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巨性
10、和复杂性,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与工匠精神,形成技术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职业意识。三、课程结构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劳动、家政、技术和职业准备四个方面,具体模块构成如下。小学阶段:洗涤、纸艺、泥塑、结艺、布艺、烹饪、小木工、小金工、种植、电子小制作、家用电器、职业了解。初中阶段:工艺制作、营养与烹饪、布艺、木工、园艺、作物栽培、养殖、金工、电子电工、职业探索。劳动与技术课程小学阶段不少于 216 学时,初中阶段不少于 108 学时。四、 课程内容小学阶段模块 1:洗涤洗涤是指对衣物、日用器具进行清洗和保洁的过程。本模块
11、旨在通过学习,掌握洗涤的基本技能,感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劳动习惯,建立环保意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洗涤的作用,以及洗涤用品对人与环境的影响。2掌握洗涤的一般操作步骤。3会根据洗涤物品选择合适的洗涤用品和洗涤方式。4规范操作,建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二)教学建议1洗涤活动前的准备充分,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2加强洗涤过程中搓洗、浸泡、清洗、擦拭等技能的学习。3组织家庭实践,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4渗透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的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晾晒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清洗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洗
12、衣机、洗衣盆、板刷、各类洗涤用品等。模块 2:纸艺纸艺是指用折、剪、刻、撕、卷、编、插、植等技法制作纸制品的工艺。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纸艺材料与常见纸艺作品,学习使用纸艺工具,掌握纸艺的基本技能,体验纸艺制作的乐趣,建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一)学习目标1了解纸艺材料与纸艺作品。2熟悉纸艺工具的使用。3知道纸艺作品的基本结构。4掌握纸艺作品的制作技法。5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纸艺作品。(二)教学建议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开发学生喜爱的纸艺项目。2引导学生亲历材料选择、图例理解的过程,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3重视折、剪、刻、撕、卷、编、插、植等技法的学
13、习。4渗透安全、节约、环保等意识的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直尺、剪刀、美工刀、垫板、固体胶、各类纸质材料等。模块 3:泥塑泥塑是以软陶、纸黏土、紫砂泥等为原料进行加工与制作的工艺。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掌握泥塑基本技法,体验泥塑的乐趣,形成质量意识,培养审美意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泥制品的材料与作品特点。2掌握泥塑工具的使用方法。3知道泥制品加工的基本技法和过程。4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泥制品。(二)教学建议1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设计。
14、2根据模块内容准备所需的软陶、纸黏土、紫砂泥等材料。3加强泥塑制品加工中的捏、搓、拍、刮等技法的学习。4规范操作,保持教学场所整洁。5渗透质量、审美等方面的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制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滚筒、刻刀、铲片工具、拍泥板、刮刀、烘烤设备等。模块 4:结艺结艺是对线、绳、带等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结艺作品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结艺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结艺作品的编结方法与步骤,感受传统手工编结的乐趣。(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结艺材料的特点和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2熟悉
15、结艺工具的使用方法。3掌握结艺加工的基本方法。4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结艺作品。(二)教学建议1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结艺的兴趣,关注系鞋带等实用结的学习。2加强编结过程中穿、绕、编、收等技法的学习。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学习新的结艺方法,渗透创新意识。4规范操作,烧结过程中注意安全。(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各类线绳、打火机、串珠等。模块 5:布艺布艺是以布为材料,运用基本针法加工和制作布艺制品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知道布料的特点,掌握常见的手缝基本
16、针法,完成布艺制品,体验劳动的乐趣,建立安全和质量等意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布艺制品的材料与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布艺工具的使用方法。3知道布艺制品的手缝基本针法和加工步骤。4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布艺制品。(二)教学建议1根据不同的布艺项目,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和工具。2加强明攻针、暗攻针、回针、包边缝、锁边缝等基本针法的学习。3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设计和开发布艺的相关项目。4使用剪刀、针线时注意安全。(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针线、剪刀、布料、拉链
17、、松紧带、纽扣等。模块 6:烹饪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加工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掌握烹饪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饮食习惯。(一)学习目标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安全事项。2熟悉采购食物原料的流程,能从营养、卫生、经济、环保等角度鉴别和选购食物。3掌握烹饪的基本技能。4能注意烹饪过程中的安全问题。5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二)教学建议1烹饪活动根据操作环境和设备设施,结合学生人数,分组实施。2指导握刀、切菜的正确姿势,加强切菜、凉拌、热炒、蒸煮等技法的学习。3烹饪项目操作时间长,可考虑用两个连续的课时进行实践活动。4安全规范使用菜刀,烹饪过程要避免烧伤、烫伤等问题。5培养健康饮食习
18、惯。(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烹饪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电磁炉、炒锅、铲子、砧板、菜刀、围裙、洗碗巾、消毒柜、各类食材等。模块 7:小木工小木工是对木质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与制作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掌握小木工加工技法,体验木制品加工的乐趣,建立安全和规范意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木制品材料的特点和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2熟悉简单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3掌握木制品加工的一般步骤。4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木制品。(二)教学建议1加强木制品加工过程中锯、割、切、粘、磨等技法的学习。2安全规范操作
19、,在手工锯、木工机床等工具或机器的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3渗透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理念,开展创新设计。(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手工锯、砂纸、木工机床、木质材料、口罩等。模块 8:小金工小金工是对金属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与制作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金属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学会使用工具,掌握金属材料基本的加工方法,建立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一)学习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的种类和特点。2掌握部分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3熟悉简单金工工具的使用方法。4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
20、单金属制品。(二)教学建议1指导尖嘴钳等工具的使用。2加强剪切、弯折等技法学习。3安全操作。4渗透质量意识。(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尖嘴钳、老虎钳、各种型号的金属丝等。模块 9:种植种植是指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花卉、农作物进行栽培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常见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掌握部分植物的种植技术,在养护和管理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责任感。(一)学习目标1了解种植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2熟悉常见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3掌握部分常见植物的种植技术。4掌握简
21、单种植工具的使用方法。(二)教学建议1加强活动过程中水培、土培等种植技术的指导。2种植项目时间跨度大,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3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在劳技实践基地开展,提前做好学生活动区域的划分。2活动区域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铲子、水桶、营养土、花盆(花瓶)、各类种子、育苗床等。模块 10:电子小制作电子小制作是以电子元器件为材料,加工制作电子作品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电路知识,学会简单的电路连接技术,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一)学习目标1了解简单电子元器件的名称和作用
22、。2知道简单的电路知识。3熟悉简单工具的使用。4掌握简单的电路设计与连接技术。5能设计、制作与评价简单电子作品。(二)教学建议1通过电子作品会发光、会发声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加强对电子元件的认识。3在连接出现故障的时候,指导学生冷静分析,排除故障。4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节约用电。5关注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渗透环保意识。(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教室内设置学生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例如,剥线钳、各类电子元器件等。模块 11:家用电器家用电器是家庭生活中广泛使用、不可或缺的设施与器材。本模块旨在通过
23、学习,掌握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实践能力。(一)学习目标1了解家用电器的应用和发展趋势。2学会阅读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3掌握常见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4能安全规范地使用家用电器。(二)教学建议1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家用电器的主题活动。2家用电器使用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规范操作。3关注新技术的应用,渗透科技创新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的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开展主题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专业的工厂车间,了解家用电器的生产和发展。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家用电器,例如,电视机、电烤箱、空调、洗衣机等。模块 12:职业了解职业了解
24、是学生对社会职业的初步认识。本模块旨在通过对职业的认识和学习,了解社会职业的不同分工,认识部分职业对技术的要求,培养职业兴趣,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交流合作、遵守规则、承担责任等意识,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态度。15(一)学习目标1了解社会职业的特点及分工。2知道不同职业对技术的要求。3通过不同方式,参与职业体验活动。4培养职业兴趣。(二)教学建议1结合小学劳动与技术其它模块,了解职业特点。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工了解不同职业的技术要求。3组织学生开展职业调查和体验活动。4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态度。(三)场地与设施1在本模块的教学中,对于部分课程内容接触到的职业领域,可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性
25、的职业调查和职业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职业的了解。2依托周边高校、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企业参观、行业调研、岗位体验、社会服务等形式的学习活动。3在职业了解的总结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图片、展板、录像、课件等资源进行展示,丰富活动形式。初中阶段模块 1:工艺制作工艺制作是指利用各类生产设备、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最终形成工艺制品的过程。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工艺制作基本知识,掌握工艺制作基本技能,体验工艺制品创作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一)学习目标 1了解工艺制作以及工艺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工艺制品的种
26、类。3知道常用工艺材料的种类、特点与应用。4初步掌握工艺制品制作的流程。5掌握工艺制作的常用技法。6掌握常用工艺制品加工设备、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7能设计、制作和评价简单工艺制品。(二)教学建议1根据学校和当地实际,选择一个或数个工艺制作项目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亲历工艺制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等环节。2落实安全管理措施,规范学生操作行为,保持教学场所整洁。3注意利用学校内外教学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在空间上,劳技专用教室可划分为设计区、加工制作区和作品展示区等。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模块 2:营
27、养与烹饪营养与烹饪是一项关于食品加工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营养与烹饪基本知识,掌握烹饪基本技能,体验美食创作乐趣,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学习目标1了解饮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2知道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知道常见食材的种类、特点、应用及保管方法。4初步掌握科学搭配膳食的方法。5初步掌握食品加工的流程。6掌握部分常见烹饪原料的加工方法。177掌握常用烹饪设备、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8能设计、制作与评价当地几种常见菜肴。(二)教学建议1结合学校实际,选择一种或数种主、副食作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验计划、选料、加工和评价等环节。2保证教学活动的安全,尤其在使用带有危险性的烹饪设备和工具时
28、,加强现场监护和指导。3可发挥家庭的资源优势,在家完成部分烹饪操作活动。4渗透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在空间上,专用教室可划分为储藏区、清洗区和烹调区等。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储藏、清洗、调理、烹调和进餐等设备,并配置一定数量的工作服、手套、创可贴等防护用品。模块 3:布艺布艺是指以布为主料,应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制作布艺品的工艺。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布艺基本知识,掌握布艺基本技能,体验布艺品创作乐趣,提高艺术创造力和热爱生活的情趣。(一)学习目标1了解布艺以及布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布艺品的种类。3知道常用织物面料的种类、特点与应用。4知
29、道简单布艺品图样及符号。5初步掌握布艺品制作的流程。6掌握布艺品制作的基本针法。7掌握常用布艺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8能设计、制作和评价简单布艺品。(二)教学建议1根据学校实际,选择一个或数个布艺项目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亲历布艺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等环节。2落实安全管理措施,规范学生操作行为,保持教学场所整洁。3渗透质量意识、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在空间上,劳技专用教室可划分为设计区、加工制作区和作品展示区等。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相应的符合安全标准的各种加工设备、工具及材料,如裁剪工作台、缝纫机、裁板、轮刀、剪子、尺子、划粉及各种布料等。模块 4
30、:木工木工是一项关于木材加工的技艺。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木工基本知识,掌握木工基本技能,体验木制品创作乐趣,建立规范和安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学习目标1了解木工以及木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木材的种类、特点与应用。3知道木工图纸及符号。4初步掌握木制品制作的流程。5掌握木制品制作的常用技法。6掌握常用木工设备、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7能设计、制作和评价简单木制品。(二)教学建议1 结合学校实际,选择一个或数个木工项目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亲历木制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等环节。2落实安全装置的使用,规范学生的操作和着装。学生使用机器时,教师应加强现场监护。3渗透安全、经济、环保
31、、质量等方面的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在空间上,劳技专用教室可划分为设计区、加工制作区和作品展示区等。2劳技专用教室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手工锯、木工刨、木锉刀、手工凿、木砂纸、量具等加工工具及材料,并配置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具,例如,工作服、护目镜、手套等。3有条件的学校,可配置一定数量的电刨、曲线锯、电圆锯、砂磨机、雕刻机、磨光机和打钉机等电动工具。模块 5:园艺园艺是一项关于绿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园艺基本知识,掌握园艺基本技能,体验园艺作品创作乐趣,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品位。(一)学习目标1了解园艺与生活的关系。2知道常见园艺形式的特点及应
32、用。3知道常见园艺植物的生长习性及养护要点。4知道常见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性能及应用。5掌握常见园艺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6能进行常见花卉品种的种植活动。7能设计、制作和评价简单的树木盆景和插花作品。8能从事简单的绿化与环境改善活动。20(二)教学建议1结合学校和当地实际,选择一个或数个园艺项目作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验方案设计、作品创作和成果评价等环节。2根据花卉等园艺植物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教学项目和时间,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3保证教学活动的安全,尤其在使用带有危险性的园艺设备和工具时,加强现场监护和指导。4将课堂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发挥园艺在环境美化和环境改造中的作用。(三)场地与设
33、施1本模块教学应在学校园艺基地进行。园艺基地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园艺设备、工具和材料。2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物联网控制的温室、大棚或室外种植园,达到教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模块 6:作物栽培作物栽培是指利用气候、土地、肥力等条件,通过人工管理,以获得农产品的过程。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作物栽培基本知识,掌握作物栽培基本技能,体验作物栽培管理乐趣,感受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培养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情感。(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物栽培与生产、生活的关系。2知道作物优良品种的特点与应用。3知道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4知道作物栽培的设施与应用。5初步掌握作物栽培的过程。6掌握常
34、用栽培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7掌握农产品的贮藏与保鲜方法。8能从事当地主要作物品种的栽培管理活动。(二)教学建议1根据学校和当地实际,选取当地一种或数种优良作物品种作为栽培对象,引导学生体验制订栽培方案、实施栽培和评价栽培成果等环节。2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本省或本地区重点推广的作物栽培新技术、新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注重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注重所学技术在家庭和当地的实际运用,努力提高作物栽培教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教学应在作物栽培基地进行。在空间上,作物栽培基地可划分为多个栽培区域。2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多功能农业生态基地或智能温室,以起到
35、示范栽培的作用。模块 7:养殖养殖是一项关于培育和繁殖畜类、禽类、水产类动物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养殖基本知识,掌握养殖基本技能,体验动物饲养管理乐趣,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一)学习目标1了解养殖与生活的关系。2知道主要养殖品种的特性及营养需求。3知道养殖场建设的基本要求。4掌握常见饲料的特点与饲喂方法。5初步掌握当地主要养殖品种的饲养管理方法。6初步掌握常见养殖设备、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7能从事常见畜类、禽类或水产类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活动。(二)教学建议 1根据学校和当地实际,选择一个或数个养殖项目作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制定养殖计划、实施养殖和评估养殖成果等环
36、节。 2不要和动物亲密接触,避免人和动物之间的交叉感染,或被动物咬伤、抓伤。 3施药过程中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眼罩,穿防护服等。(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教学应在学校养殖基地进行。基地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养殖设施设备、工具和材料。2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一定规模的标准化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达到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模块 8:金工金工是金属加工的总称。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金工基本知识,掌握金工基本技能,体验金属制品加工乐趣,建立安全和质量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学习目标1了解金工以及金属制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金属材料的种类、特点与用途。3知道简单
37、金工加工图纸及符号。4初步掌握金属制品制作的流程。5掌握金属材料的简单加工方法。6掌握常用金工设备、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7能设计、制作和评价简单金属制品。(二)教学建议1结合学校实际,选择一个或数个金工项目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亲历金属制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等环节。2落实安全装置的使用,规范学生的操作和着装。学生使用机器时,教师应加强现场监护。3渗透产品质量和工程等方面的教育。(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教学应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在空间上,劳技专用教室可划分为设计区、加工制作区和作品展示区等。2专用教室或实验室应配置足够数量的金工操作台、台式钻床和各种常用金工工具和材料。3专用教室或实验室应配备合
38、适的防火、防爆设施。模块 9:电子电工电子电工是一项关于电子技术和电气工程的技术。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电子电工基本知识,掌握电子电工基本技能,体验电子电工乐趣,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学习目标1了解电与生活的关系。2知道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常识。3掌握常用家用电器的使用与保养方法。4知道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点与应用。5掌握常用电子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与保养方法。6能设计、制作和评价简单电子产品。7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8能从事简单家庭照明电路的设计与安装活动。9能分析并协助处理家庭电路常见故障。(二)教学建议1紧贴学生家庭生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
39、主动参与家庭电工作业与电子作品制作的设计、制作和展示等活动。2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操作活动为主线,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实践。3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巡视、指导,谨防触电、烫伤等事故的发生。(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教学可在劳技专用教室或物理电学实验室开展。劳技专用教室或物理电学实验室的大小及基本条件要符合电子电工教学的特点。2专用教室或实验室应配置足够数量的电子电工操作台和各种常用电子电工设备、工具和器材。3专用教室或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自动断电保护系统、防火防爆设施和医用急救箱等。模块 10:职业探索职业探索是学生对喜欢或要从事的职业进行分析和调研的过程。本模块旨在通过学习,了解
40、职业探索基本知识,掌握职业探索基本技能,体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乐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与择业观,降低升学与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依赖性。(一)学习目标1了解职业与人生的关系。2知道职业的结构与分类。3知道社会典型职业的基本特征与从业要求。4知道影响择业的因素。5掌握职业分析的基本方法。6掌握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方法。7能规划适合自己的升学和职业发展道路。(二)教学建议1本模块部分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与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等活动结合起来,或利用假期安排数周考察、实习活动。2可适当引入普职融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创业意识。(三)场地与设施1本模块教学可在劳技专用教室开展。劳技专用教室可集
41、中配置有关职业方面的报刊、杂志和书籍,让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从而得到帮助和启示。2可利用学校周边企事业单位、职业介绍机构、人才集市等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切实完成教学任务。五、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是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应从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等。教师应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深刻把握劳动与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认真调查和研究当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有益资源,以实现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师应努力
42、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究。教师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们在学习上的要求,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欢乐与幸福。3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完整学习包括知识、技能、方法、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要将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4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手脑
43、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5劳动与技术课应把教材中的理论、项目教学内容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本纲要所述课程内容,选择符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项目和项目内容,也可以在若干有条件开设的项目中,让学生自主选择。6劳动与技术课应把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文化领悟紧密结合起来。劳动与技术课的技能操作及其实践活动一般不得少于总学时数的 60%。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先统后分、先分后统、操作相对分散或相对集中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处理好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操作之间的关系。7劳动与技术课应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劳动、校内外的劳动与技术实践结
44、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校内劳动,充分发挥校内外劳动与技术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校外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一般每年安排 12 次,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年级段的差异进行相应的安排。8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劳动保护。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安全性。(二)评价建议1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既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又是劳动与技术课程评价的手段。2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劳动与技术知识的
45、学习与应用、劳动与技术的设计能力、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劳动与技术的实践能力、劳动与技术学习的成果质量。3劳动与技术学习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凡参与劳动与技术学习与实践过程,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给予肯定。4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再一次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应当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社会对学生的评价等多主体评价的结合。5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作品评定、日常观察等形式。6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学
46、期考核和学年考核。平时考核可以是单一性考核,着重某个方面、某个层面或某个项目,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是总评性考核,以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与实践和各方面情况的综合作为依据,由教师给出评语和评定等级。考核的方式应注意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相结合。评定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及格、不及格三种。考核的成果应当记入学生成绩手册,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三)教材编写建议劳动与技术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规范性。为此,应就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或内容编写教材。教材是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编制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具有科学性,体现时代性,具有基础性。(2)内容符合技术规范、注重技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