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地质报告(共7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地质报告(共73页).doc(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二七年十一月专心-专注-专业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拟 编: 董培强审 核: 李明泽技术负责: 李明泽经 理: 荆海潮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二OO七年十一月目 录附 图 目 录顺序号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1 区域地质图 1:500002 地形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图 1:50003 地层综合柱状图 1:500 4 煤岩层对比图 1:5005 -1 AA线剖面图 1:50006 -2 BB线剖面图 1:50007 -1 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
2、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8 -2 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 9 -3 4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 10 -4 5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11 -5 8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 12 -6 9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 13 -7 10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14 -8 11上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 15 -9 1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5000 16 -1 ZK4号
3、钻孔柱状图 1:20017 -2 ZK5号钻孔柱状图 1:20018 -3 ZK6号钻孔柱状图 1:20019 -4 ZK7号钻孔柱状图 1:20020 -5 ZK8号钻孔柱状图 1:20021 -6 ZK9号钻孔柱状图 1:20022 -7 ZK10号钻孔柱状图 1:20023 -8 ZK11号钻孔柱状图 1:20024 -9 ZK12号钻孔柱状图 1:20025 9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1:5000 26 9号煤层井上下对照图 1:500027 9号煤层充水性图 1:5000附 表 目 录附表1:2号煤层井下测量成果表附表2:9号煤层井下测量成果表附表3:钻孔坐标成果表附表4:钻孔情况一览
4、表附表5:钻孔煤层成果表附表6:煤质化验测试成果表附表7:煤质化验测试成果汇总表附表8:各煤层厚度统计表 附表9:各批采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附表10: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汇总表附表11:全井田批采煤层资源/储量汇总表附表12:未批采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附表13:全井田未批采煤层资源/储量汇总表附表14:全井田资源/储量汇总表附表15:区域降水量统计表附表16:矿井涌水情况统计表附 件 目 录1、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采空区、积水区调查报告2、编制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承诺书3、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
5、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4、晋煤整合办核【2006】58号文件关于平遥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5、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7114号文件关于介休市大佛寺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等矿井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的批复 6、煤层煤样检验报告复印件7、瓦斯等级鉴定的批复复印件8、勘查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目的任务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7】114号文关于介休市大佛寺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等矿井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的批复,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进行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井田面积9.8207km2,批准开采2、9、11号煤层,生产能力
6、为60万t/a,拟提升为120万t/a。为核实查清煤炭资源整合后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资源/储量占用情况,提升120万t/a生产能力的矿井扩建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质依据,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委托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编制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及相关图件。本矿井地质勘查项目的主要任务如下:1.重点查明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特别是井下采掘现状、采空区、古空区积水、瓦斯、火区等基础地质资料;2.查明矿区内可采煤层,2、9、11号煤层的层位及其变化、厚度、煤质、瓦斯和顶底板岩性等开采技术条件,估算批采煤层的保有储量,先期开
7、采地段中探明的经济的基础储量所占比例不低于60%,探明的和控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所占比例不低于80%;查明整合前后批采采煤层的动态变化情况;3.控制井田边界构造,详细查明井田内落差等于、大于20m的断层,对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对矿井的影响做出评价;4.详细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充水因素,详细研究多年来矿井涌水量及其变化情况,预测未来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地段,评述开采过程中已经及可能发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评价矿井水的利用情况及其改进方向;5.详细研究主要可采煤层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危险性及地温变化等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评述。我公司按“协议”规定,组织
8、地质、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野外井下地质调查及测量工作,并收集有关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综合整理,按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规发2008218号”文山西省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编制了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温家沟煤矿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二、编制依据编制报告主要依据国家和省级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程和已有的地质工作成果进行编制。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51-2002)2、煤炭灰分分级(GB/T15224.1-2004)、煤炭硫分分级(GB/T15224.2-2004)、煤炭发热量分级(GB/T15224.3-2004)3、全球定位系统GP
9、S测量规范(GB/T-2001)4、山西省平遥县温家沟煤矿扩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5、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5)6、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1984.5)7、山西省煤矿建设项目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山西省煤炭工业局,2008.3.5)8、2006年10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证号为15的采矿许可证第二节 位置及交通一、位置和范围井田位于平遥县城南16km处。行政区划大部分属于卜宜乡管辖,西南角尚家庄村附近属于果子沟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271121539,北纬370308370456。据2006年10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证号为15的采矿许可证,该矿生产规模为60万t
10、/a,批准开采2、9、11号煤层。矿界拐点坐标为:点号 X Y1 2 3 4 5 6 7 8 井田面积为9.8207km2. 开采标高为1012m-780m。二、交通本区交通较为方便,汾屯公路沿井田东边界自北向南通过。井田内各村庄均有简易公路与外界相连,铁路运输可到南同蒲平遥发煤站,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第三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井田属太岳山(霍山)北西麓的延伸部分,北邻晋中盆地,属于中低山区。内地形复杂,侵蚀冲刷剧烈,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处位于井田东南角,海拨1381.7m,最低处位于井田西北角沟谷中,海拨965m,最大相对高差416.7m。二、水文井田内没有常年性河流通过,一般
11、沟谷中仅在春季积雪融化和夏秋雨。有短期地表迳流,向北汇合后,注入汾河。三、气象平遥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大陆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少雪寒冷。多年平均气温为10.4,一月份平均气温5.7,七月份平均气温23.8。极端最高气温39.6(1999年7月30日),极端最低气温24.1,无霜期为16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5.5mm。平遥县一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以上。平遥县年最大降水量为785.4mm,年最小降水量为241.71mm;10分钟最大降水量为16.1mm,时最大降水量
12、为65.0mm,日最大降水量为317.3mm,最大月降水量为1977年8月,降水量368.0mm。年平均蒸发量1932.9mm,最大蒸发量2102.6mm,最小蒸发量为1313.8mm。冻土深度5075cm。四、经济平遥县地处太原盆地南端,全县地势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东南部为山地,西北部为平川, 山地与平川之间为丘陵地区。平遥县2001年撤乡并镇后,全县辖9乡5镇,273个行政村,363个自然村,2004年末总人口48.516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386.18人/km2。平遥县矿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4座,年洗煤70万吨的洗煤厂2座,年洗煤60万吨的洗煤厂1座,焦化厂4座,
13、年生产焦碳200万吨。这些矿产品企业使平遥县矿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有效地发挥了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4256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952元。全县工业总产值2.3812亿元,矿业产值为2.3032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为1.0834亿元。200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4.3355亿元,全部工业总产值为5.3784亿元,财政总收入2.00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510元。200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8亿元。五、地震在1937年及l957年有地震现象。前者较轻微;后者较大,人们在睡觉时被惊醒,门窗也有震动,房屋年久失修者,有倒塌现象。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
14、图GB18306-2001资料,本区地震烈度划分为度。第四节 周边矿井及小窑本井田批准开采2、9、11号煤层,矿井不存在越界开采情况。井田周边分布煤矿较少,相邻煤矿为佛殿沟煤矿。佛殿沟煤矿属山西平遥县兴盛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所办煤矿,现有山西省国土资源局于2003年11月发放的证号为40号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4、9、11号煤层,面积为3.4723km2.原井田范围由以下9点坐标连线组成:点号 X Y1 2 3 4 5 6 7 8 9 佛殿沟矿井始建于1958年,于1960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15万t/a。现采9号煤层。该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两斜井均位于井田北部边缘。主
15、斜井采用无极绳绞车提升,主要担负全矿井的煤炭提升、进风、下料、提矸,兼作安全出口;副斜井担负矿井的总回风任务,兼作安全出口。采煤方法为长壁式采煤,采煤工艺为炮采,工作面支护采用金属摩擦支柱支护,顶板管理采用自然垮落法。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扇两台,型号为FBCZ-4-13型,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提升运输系统主要包括主斜井、运输大巷、采区运输、顺槽运输和回采面运输,主斜井采用JW-1600/80型无极绳绞车提升,运输大巷采用无极绳绞车牵引矿车运输,回采工作面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该矿井涌水量不大,正常为200m3/d,雨季涌水量为240m3/d,该矿井下安装有三台水泵,型号
16、为MD85-454,一台正常排水,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据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安2007260号文(关于晋中市30万吨/年以下煤矿矿井2007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该矿井现开采9号煤层,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2.41m3/t,绝对涌出量0.78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3.18m3/t,绝对涌出量1.03m3/min,批复为低瓦斯矿井。该矿主井、副井井口坐标为:井名 X Y主井(斜井) 副井(斜井) .683佛殿沟矿井批采4、9、11号煤层。现开采9号煤层,开采深度为320m,开采标高940-620m。第五节 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一、以往勘查工作1961年6月一-1962年2月山西煤管
17、局ll9队在平遥县佛殿沟矿区进行煤田普查工作,l962年6月编写了山西省沁水煤田平遥佛殿沟区地质普查勘探报告。1963年6月,山西煤管局地质技术委员会按普查最终报告给予批准。该项工作共施工普查钻孔13个,总进尺4003.374m,其中的4号、5号钻孔(进尺合计829.75m)施工在本井田内。并计算有本井田西部的2、3、4、8、9、10、11共7层煤C2级(相当于D级)远景储量l771万t。4号钻孔为控制 F28断层的构造孔,仅2号、9号煤层钻探成果合格,其余煤层均为不合格或者被打丢;5号钻孔除11号煤层钻探成果不合格外,其余煤层均合乎要求。1975年,山西省地质局区调队编写了l:20万平遥幅区
18、调报告,对该工作区的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划分和对比。1976年10月-1980年1月,山西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与山西省平遥县水利局合作,对平遥县全县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储量进行普查,调查水井4305眼,水文地质调查点1120个,调查泉水l93处,县井队和地区井队共打钻孔21个,总计进尺4022.55m,第一水文地质队旋工钻孔7个,总计进尺2163.3m。填制有1:5万平遥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图。于1980年l月编制了山西省平遥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报告。1995年,山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一六地质队编制了山西省平遥县温家沟煤矿扩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该项工作共施工钻孔7个,总进尺3960.4
19、7m,其中甲级孔2个,乙级孔5个:利用普查钻孔2个,进尺829.75m。9个钻孔均进行了测井工作。参与储量计算的各煤层钻探或测井成果可靠。其煤层成果可以满足本次工作要求。二、地质可靠程度原精查报告确定的勘查类型及工程网度,均符合当时的规范要求。采用10001000m的网度求A级储量,用20002000m的网度求B级储量是较为合理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基本控制,高级储量可靠。三、勘查工作及质量评价以往几次地质勘探工作,其勘探方法皆是以钻探为主,且辅以测井验证的方法。本次编制工作主要是收集了原勘查区7个钻孔部分数据,本次利用了原核查报告中的地质图、煤质等资料,基本满足本次工作需要。本次利用的有关基础资
20、料(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有关煤矿及周边各矿生产状况等)由矿方提供,我公司对所提供的基础资料进行现场查验,然后根据我公司原有的本区有关资料相互映证,并分析研究,编制成本报告,现将有关资料的来源,质量和利用叙述如下:1.地形图:编制本报告时,地形图采用山西省平遥县温家沟煤矿扩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中地形地质图作为本次报告施工用图。1976年6月调绘,1977年出版的地形图,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5m,1974年版图式,比例尺为1:10000,放大为1:5000,该图地形、地物、地貌特征明显。 2.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根据216队1995年进行的地质填图成果,并经过本次野外实地修测,最
21、后经电脑处理,质量可靠,能满足本报告的使用。3.采掘工程平面图由矿方提供,是进行井下实测,其方法和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所提供的图件采区巷道部分可信程度较高。第二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区域地质简况一、 区域地质1、区域地层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北缘,地层发育情况与沁水煤田其它地区及其西邻霍西煤田相似。区域上(西起介休市洪山,东至平遥县辛村,北起平遥县城,南至平遥县千庄,面积710km2,下同)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古生界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上统,二叠系下统、上统,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四系等。从西往东依次出露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沿沟谷,山梁有不同程度分布。区域地层走向总趋势是:北
22、西一南东向,倾向北东,地层厚度及岩性特征见表21。2、区域构造本井田属于华北地台山西断隆沁水台凹西缘。区域构造以断裂为主,褶曲不甚发育。总体上呈一向北东东缓倾斜的单斜构造。1断裂构造区域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其特点是延伸长,断层倾角较陡,一般大于50,以正断层为主,逆断层次之,其方向主要以北东东和北北东两组为主,其中以北北东向形成较早,北东东向形成较晚,但分布较多,呈地堑、地垒、阶梯状排列。2褶曲区域褶曲构造不太发育,仅局部地段出现小的波状起伏,形成小的近南北向或北北东向的背、向斜,但规模不大,横向延伸最大3km。 区 域 地 层 简 表 表2-1地层单位代号厚度(m)岩性特征界系统组段新生界第四
23、系全新统Q4030黄褐色亚砂土、亚粘土及砂砾石。上更新统Q33060黄色土状亚砂土。、亚粘土,夹砂砾石。中更新统Q20125微红色亚砂土、亚粘土,中夹一层粉砂。中生界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T2er201217泥岩、砂质泥岩、砂岩。下统和尚沟组T1h177.5272中薄层细砂岩、紫红色砂质泥岩。刘家沟组T1l414585浅紫红色细砂岩、粉细砂岩、砂质泥岩、砾岩。中生界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106.3197.5紫红色砂质泥岩、中粗砂岩互层。上石盒子组三段P2s3180220砂质泥岩、泥岩、砂岩。二段P2s282117.1中粗粒砂岩与砂质泥岩、泥岩互层。一段P2s1160220黄绿色砂质泥岩、泥岩互
24、层夹砂岩。下统下石盒子组P1x91.4140.1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薄煤层、煤线。山西组P1s49.865.9灰白、灰色砂岩、砂质泥岩含煤37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77.5109.4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灰岩及煤层。中统本溪组C2b7.834.9灰白、灰黑色铝土岩、黄铁矿、粘土岩、砂岩、砂质泥岩、灰岩。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126.8176.1灰、灰黑色泥灰岩、石灰岩。上马家沟组O2s196.3256.0.灰黑色石灰岩。二、区域含煤特征区域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其中,山西组含煤6层, 4号、5号煤层为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2号、3号煤层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其余
25、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太原组含煤8层,8、10号煤层为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9号、11上号、11号煤层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西北缘。第二节 矿井地质一、地层1、井田地层井田内地表多被第四系中更新统(Q2)及第四系全新统(Q4)覆盖,仅在沟谷地带和部分山梁出露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 刘家沟组。钻孔所揭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上石盒子组(P2s)、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山西组(P1s)、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中统本溪组(C2b)、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现结合钻孔资料和地面地质资料由老至新简述
26、如下:(一)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井田内仅有ZK5和ZKl0钻孔揭露本组地层,揭露厚度最大54.70m,岩性为深灰色、灰色石灰岩夹薄层状灰色泥灰岩,灰色、浅灰色白云质灰岩。(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井田内仅有ZK5和ZKl0钻孔全部揭露本组地层,ZK4钻孔仅揭露部分地层。厚度l7.5728.56m,平均23.07m。下部为黄铁矿层、铝土矿及浅灰色铝土岩、粘土岩等。上部以深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为主,夹有14层石灰岩,其中最上一层较稳定,其它几层常相变为粗粒砂岩、泥岩。与下伏奥陶系中统峰峰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井田内有ZK4、ZK5、ZKl0揭穿本
27、组地层,其它6个钻孔仅探至太原组11号煤下,其厚度为90.80100.73m,平均96.09m。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细粒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和煤层,主煤层9号煤之上分布有四层稳定石灰岩,自上而下编号为K4、K3、k2上、k2下,近太原组底部有一层薄层石灰岩,编号为K0,也很稳定。该组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底部灰褐色中粒砂岩(K1)与本溪组整合接触。地层厚度变化总趋势是东部增厚,西部变薄。(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ls)山西组地层厚度为52.7265.67m,平均厚度为59.66m,岩性主要为黑色、深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煤层。主要煤层发育于上部。该组为井田的又一主
28、要含煤地层。底部中厚层灰白色中细粒砂岩(K7)与下伏太原组为整合接触。(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该组地层在井田内9个钻孔中全部揭露,厚度为73.11105.51m,平均厚度90.52m,中部有一中厚层灰绿色细粒砂岩,间夹灰绿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K9)将本组地层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及24层煤线或薄煤层,炭质泥岩,厚度28.9058.47m,平均44.l9m。底部的灰黑色含砾中细砂岩(K8)与下伏山西组为整合接触。上段为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厚度23.9262.31m,平均46.33m。井田内仅有部分地层出露于井田西部。地层厚度由西部的9
29、0m向东减小至73.11m。(六)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井田内仅有ZK8、ZK9两个孔揭穿本组地层,其它7个孔只揭露上石盒子组部分地层。本组由灰绿色、黄绿色、灰紫、兰紫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厚度480.19501.01m,平均492.66m,分为三段:一段(P2s1):底界为厚层灰绿色含砾中粗粒砂岩,中细粒砂岩间夹薄层砂质泥岩、泥岩。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上段(P1x2)整合接触。下部为深灰色含铝土质鲕粒泥岩、砂质泥岩;中部为23层中厚层灰绿色中细砂岩,夹薄层状灰色、灰绿色、杂色砂质泥岩;上部为灰色、黄绿色、紫红色,杂色砂质泥岩,夹数层薄层中厚层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中粗粒含砾砂岩,但不稳
30、定。厚度169.10219.10m,平均189.60m。出露于井田西部、北中部,尚家庄村西北部。二段(P2s2):底界以厚层黄绿色,灰白色含砾中粗粒砂岩,夹薄层灰色、灰绿色、紫红色泥岩(K12)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一段(P2s1)整合接触,之上为紫红色、黄绿色砂质泥岩、杂色砂质泥岩夹薄层灰色、灰白色、灰绿色含砾粗粒砂岩、细粒砂岩,厚度82.00117.10m,平均95.14m,出露于井田中部。三段(P2s3):底界以灰白、灰色中厚层细中粒砂岩(K13)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二段(P2s2)整合接触,之上以紫红色、灰绿色、杂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薄层黄绿色细砂岩、灰白色含砾中粗粒砂岩。厚度180220m
31、,平均207.92m。出露于井田东部及南部。(七)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本井田钻孔ZK9只揭露石千峰组的部分地层,揭露厚度31.76m,在井田东部边界遐角村南及其东部连续出露。本组底界以灰黄、黄绿色含砾中粗粒砂岩(K14)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三段(P2s3)整合接触,之上由紫红色及褐红色砂质泥岩、紫红色、砖红色中细粒砂岩组成,厚度106.30m。(八)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主要出露于井田东部尚家庄东一带,主要岩性为浅紫色的细粒砂岩,夹薄层状泥岩、粉砂岩,残留厚度为70m左右。(九)第四系中更新统(Q2)为浅黄、浅棕红砂质粘土,表层有腐植土,厚017.78m,多分布于山顶、山坡,分布面
32、积较广,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十)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沟谷之中,为松散的砂、土、砾石等现代季节性河流沉积物,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04.10m。2、含煤地层太原组含煤6层,一般可见7、8、9、10、11上、ll号煤层共6层。7号煤层全区均不可采,8、10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余9、11上、ll号煤层均为全区可采煤层,煤层总厚度为4.40-8.05m,平均厚6.33m,太原组地层厚度为90.8100.73m,平均厚度96.09m,含煤系数为6.6。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其中下石盒子组所含煤层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现将太原组、山
33、西组地层分述如下:(一)太原组(C3t)本组地层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石灰岩及煤层组成,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本组旋回结构清楚,厚度90.80100.73m,平均96.09m,变异系数5.2,横向上很稳定。从沉积特征来看,太原组含煤地层形成于海进过程中,聚煤作用发生于滨海平原上,海侵之初将潜水面抬升,致使滨海平原沼泽化,大面积沼泽分布,堆积了泥炭层,海侵的发生为泥炭层埋藏保存创造了条件。9、7号煤层顶板均为石灰岩,从沉积剖面上来看,太原组形成5个海侵沉积旋回,由于井田内仅有ZKl0孔揭穿本组全部地层,地层描述以ZKl0孔为准。现将各旋回地层叙述如下:第1旋回:由太原组底部
34、灰褐色中粗粒石英砂岩(K1)至L0灰岩。厚度4.70-11.82m,平均9.36m,岩性变化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灰白色、灰褐色中细粒、中粗粒石英砂岩(K1),下部含硅质结核,夹两层黑色砂质泥岩,透镜状层理;中部粒度变粗,石英含量增加;顶部为灰褐色细砂岩,含泥质,植物叶片化石发育,厚度0.45-1.48m,平均O.97m。(2)灰黑色砂质泥岩,顶底部为黑色泥岩,含丰富的植物化石碎片,厚度0.78-10.46m,平均5.62m。(3)煤层,厚度0.250.45m,平均0.35m。(4)深灰色石灰岩(Ko),含硅质结核,性脆,厚度0.181.92m,平均1.08m。第旋回:由K0灰岩顶至K2下灰
35、岩,厚度32.1346.57m,平均37.48m,岩性变化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灰色、灰黑色泥岩,灰黑色砂质泥岩,下部含菱铁矿鲕粒、高岭石粘土矿物鲕粒,顶部含丰富的植物根化石,厚度l.6711.50m。(2)煤层,厚度00.30m。(3)黑色泥岩,厚度1.001.70m。(4)灰黑色砂质泥岩,夹灰色含硅质结核细砂岩及泥岩。砂质泥岩中具脉状、透镜状层理;泥岩中含高岭石鲕粒及铝土质,顶部砂质含量增加,局部变为薄层细砂岩,厚度3.3517.65m。(5)煤层(11号)夹两层炭质泥岩、泥岩矸石,底部和顶部煤层为半暗煤,中部为半亮煤,厚度1.652.27m,平均1.91m。(6)灰黑色泥岩,厚度0.5
36、01.48m,平均0.87m。(7)煤层(11上),半暗煤,厚度0.651.05m,平均0.82m。(8)炭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中细砂岩,泥岩中含星点状黄铁矿,具丰富的植物碎片化石,厚度l.166.10m,平均2.78m。(9)煤层(10号),半亮煤,厚度O.651.17m,平均0.85m。(10)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黑色细砂岩,顶部为薄层炭质泥岩,厚度l.545.68m,平均4.02m。(11)煤层(9号),半亮煤,具宽条带状结构,中夹一薄层炭质泥岩、泥岩矸石,底部含灰黄色黄铁矿结核,厚度1.452.03m,平均1.80m。(12)深灰色石灰岩(K2下),顶部较破碎,充填有方解
37、石脉,底部含黄铁矿结核,厚度0.604.07m,平均2.04m。第旋回:由K2下灰岩顶至K2上灰岩,厚度9.9016.39m,平均13.51m。岩性由下至上分述如下:(1)灰黑色、深灰色泥岩,致密状结构,块状构造,厚度O3.65m。(2)灰黑色砂质泥岩,下部具脉状、波状层理,上部具透镜状层理。厚度04.56m。(3)灰黑色中细砂岩,中部夹薄层砂质泥岩,顶部局部有灰黑色泥岩及砂质泥岩,厚度07.02m。平面上该层砂岩除ZK5孔附近不发育外,其它地方基本上稳定可见。(4)深灰色石灰岩(K2上),含有海相动物化石碎片及黄铁矿结核,厚度3.268.81m。第旋回:由K2上灰岩顶至K3灰岩,厚度12.9
38、820.97m,平均16.08m。岩性变化由下至上分述如下:(1)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ZKll孔附近局部变为细砂岩透镜体,厚度3.1212.31m。(2)灰色中、细粒砂岩,厚度O7.80m。平面上井田西南部ZK4、ZK5孔附近及东部ZK7、ZK8、ZK9孔砂岩体发育。(3)煤线,厚度00.32m,平均0.24m。(4)深灰色石灰岩(K3),厚度4.739.20m,平均5.73m。第V旋回:由K3灰岩顶至K7砂岩底,厚度20.6526.00m,平均22.62m。岩性变化自下而上分述如下:(1)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下部含黄铁矿结核,向上砂质成分增加,层理类型由透镜状层理过渡至脉状层理,ZK4孔
39、附近相变为中粒砂岩,厚度1.904.53m。(2)灰黑色细、中、粗粒砂岩,下部粒度细。上都粒度粗,具反粒层序,呈大型透镜体产出,横向上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平面分布在井田中部ZK5、ZK6、ZK7、ZKl0、ZK11、ZKl2范围附近,厚度1.134.16m。(3)煤层(8号),厚度01.13m。平均0.71m。常夹1层矸石,成分为泥岩,厚度0.150.25m,平均0.19m。 (4)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砂岩,有时相变为中、粗、细砂岩,夹薄层黑灰色泥岩层,斜层理发育,具反粒序层序,厚度3.O5.90m,平均4.51m。(5)煤线(7号),厚度0O.35m。平均0.19m。(6)深灰色石灰岩(
40、K4),含黄铁矿结核,厚度l.704.67m,平均3.20m。 (7)灰黑色砂质泥岩,底部局部为灰黑色钙质泥岩,含丰富完整的海相动物化石及海相动物化石碎片,自下而上砂质成分增加,上部具脉状、透镜状层理,含植物碎片化石,厚度6.3015.64m,平均9.33m。通过对太原组5个旋回的岩性、标志层的分析,可以看出:本井田沉积环境演化由本溪组顶部黑色含黄铁矿结核泥岩的泻湖沉积开始,而后出现滨海砂坝沉积(K1),海侵初期,在坝后潮坪及滨岸带发生泥炭沼泽化,形成煤层之后,发生海侵,形成第一旋回的石灰岩(Ko)沉积,之后周期性地发生4次海侵,形成4个海侵沉积旋回。每一个完整的旋回岩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
41、1)泥岩,(2)砂质泥岩,(3)砂岩,(4)砂质泥岩,(5)泥岩,(6)煤层,(7)石灰岩,代表着浅海一滨海一潮坪一浅海的环境演化过程,煤层形成于潮坪环境,其硫分含量较高。在第和第V旋回中,在前期海退过程中发育次一级的海侵小旋回,这时形成的煤层硫分含量稍低,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聚煤环境以第旋回最为有利,海侵缓慢,泥炭沼泽化作用持续时间长,沉积厚度大,聚煤作用强,形成井田内太原组最主要的可采煤层。(二)山西组(P1s)山西组是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煤沉积地层,主要由灰黑色、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灰色细砂岩和煤层组成,厚度52.7265.67m,平均59.66m,变异系数为8.6,横向上稳定性较太原组稍差。从沉积特征来看,山西组含煤地层形成于海退过程中,聚煤作用发生于海退造成的滨海三角洲平原及湖泊、泻湖、潮坪环境中,从地层的沉积特征看:山西组砂岩层较太原组稍发育一些,煤层的顶板一般为砂质泥岩,泥岩及细砂岩层。(1)灰白色、灰色细砂岩(K7),底部含有泥砾,厚度2.32-7.70m,平均4.88m。(2)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夹有薄层细砂岩,顶部含植物根化石,厚度11.8515.62m,平均13.79m。(3)煤层(5号),半暗煤、暗淡煤夹亮煤条带,含23层3-8cm灰黑色泥岩夹矸,质脆,松软,暗淡煤有时相变为炭质泥岩,厚度0.231.75m,平均0.9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