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及分类(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昆虫及分类(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农业昆虫的基础知识一、 昆虫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已知的约有250万种。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大的一个类群,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已知的约有150余万种。昆虫纲成虫的共同特征为:体分三段头胸腹,有翅能飞六只足二、 昆虫的外部构造1、 头部及附器昆虫头壳坚硬,一般呈半球形或椭圆形,由个体节构成。主要为头顶、额、唇基、颊和后头。头式有下口式、前口式和后口式。头部着生触角、单眼、复眼和口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触角多数昆虫都是具有一对触角,着生在额的两侧功能: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在昆虫觅食、求偶、避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本结构:由柄节、梗节和鞭节三节构成,鞭节又分成许多
2、亚节。应用:利用昆虫触角灵敏的嗅觉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某些诱集物来引诱昆虫,进行测报和防治;触角的多样性也是识别昆虫和区分雌雄的重要依据之一。复眼和单眼一般具有1对复眼、3个单眼,也有的昆虫仅有12个单眼或者无单眼。复眼是很重要的视觉器官,在昆虫取食、避敌和求偶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功能:复眼可以分辨光的强度、波长和颜色,并能分辨物体的形象。单眼只能分辨光线的强弱和方向,而不能分辨物体和颜色。昆虫一般对波长300400nm的紫外光最敏感。应用:采用灯光诱杀或色板诱杀的方式来防治口器取食器官类型: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昆虫口器发生了一定的特化,形成各种类型的口器咀嚼式口器(取食固体食物)吸收式口器
3、(吸食液体食物)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咀吸式、锉吸式基本结构:咀嚼式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部分构成。其他类型均由其特化而来。刺吸式下唇延长成喙,包被在上、下鄂特化成的两对口针外面。两对口针能行刺入寄主、排出唾液和吸收养分的功能危害:咀嚼式咬成缺刻、孔洞,甚至吃光叶片,有的还能潜食、钻蛀刺吸式吸食植物汁渡,形成斑点、卷曲、皱缩、萎蔫、畸形、虫瘿等防治:咀嚼式采用胃毒剂或制成毒饵,也可用触杀剂刺吸式一般采用内吸剂兼具有胃毒、内吸和熏杀作用的药剂可防治各种口器的害虫2、 胸部及附器运动的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体节。每个胸节各有一对胸足,分别称为前、中、后足,中、后胸又称具翅胸节,各
4、有一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胸足基本构造: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类型:基本功能是行走,主要有步行足(瓢虫、天牛)、跳跃足(蝗虫、蟋蟀、跳甲)、捕捉足(螳螂、猎蝽等捕食性昆虫的前足)、开掘足(蝼蛄)、抱握足、携粉足(蜜蜂)攀援足(虱类)等翅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翔的动物,也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翅的类群。翅的获得 不仅扩大了昆虫活动和分布范围,也加快了昆虫活动的速度,便于它们觅食、求偶、 寻找产卵和越冬越夏场所以及逃避敌害等,对其生活十分有利。 一般具有两对翅,少数昆虫只有一对翅,有的甚至无翅结构:一般为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角、三条褶和四个区三边前缘、内缘、和外缘三角肩角、
5、顶角、和臀角三褶基褶、臀褶和轭褶,四个区腋区、臀前区、臀区和轭区翅由双层膜质表皮构成,中间为翅脉,翅脉为中空的气管,起着支架的作用,同时充气之后有利于昆虫的飞翔。由基部延伸到边缘的翅脉称为纵脉,边接两个纵脉的短脉称为横脉。在鳞翅目、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飞翔的过程中,昆虫的前后翅需要靠一些特殊构造连锁在一起,称为翅的连锁器,主要有翅僵、翅轭、翅钩等类型:为了适应生活场所及功能的需要,翅按形状、质地等可分为以下类型膜翅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如蚜虫、蜂类等鳞翅翅膜质翅面覆盖有一层鳞片,如蛾、蝶的翅毛翅翅膜质翅面密生细毛,如石蛾的翅缨翅翅膜质狭长,边缘着生很多细长的缨毛,如蓟马的翅覆翅翅质加厚成革质,半
6、透明,仍然保留翅脉,兼有飞翔和保护作用,覆盖在后翅上面,如蝗虫、蝼蛄、蟋蟀的前翅鞘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仅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金龟甲、叶甲、天牛等甲虫的前翅半鞘翅翅的基半部为革质,端半部为膜质,如蝽的前翅平衡棒翅退化成为柴杆状,飞翔时用以平衡身体,如蚊、蝇的后翅3、 腹部及附器形状:纺锤形、;圆筒形、球形,扁平或细长。构成:由背板、腹板和侧膜构成,各节间由节间膜相边,前后节可套叠,因而腹部有很大的伸缩性。腹部是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4、 体壁是骨化了的皮肤,包在昆虫体躯外面,俗称为外骨骼结构:由外到内内表皮:质地柔软,有延展性;主要成分蛋白质、几丁质 表皮层外表皮:质地坚硬,主要成分是骨蛋白
7、、几丁质和脂类等 上表皮:最薄,由内向外争别为脂脯层、多元酚层、蜡层和护蜡层,具有很强的亲脂拒水性唯一的活细胞层。由内分泌形成底膜,向外分泌形成表皮层。皮层细胞在发育的过程中,常发生一定的特化,向内形成各种腺体,如唾腺、丝腺、蜡腺、毒腺、臭腺等,向外形成各种外长物,有刚毛、鳞片、刺、距以及各种点刻和突起。底膜:隔开体壁和内部器官功能由表皮特化而来,因而其兼具了高等动物骨骼和皮肤的双重功能主要表现:支撑身体,着生肌肉,保护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以及微生物和其它有害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化合物,调节昆虫行为防治:体壁具有较强的亲脂拒水性,所以同类药剂中,以剂型为油剂的效果最好。同一种昆
8、虫幼龄期体壁较薄,外表皮还未完全形成,药剂容易渗入体内,所以早期用药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治效果,如防治黏虫要求在幼虫三龄前施药。在药剂中加入一些有机溶剂或矿物油,可以提高杀虫效果在粉剂中加入一些质地坚硬、多棱的惰性粉,如硅粉、蚌粉,可以有效地打破蜡层,破坏体壁的不透性,从而提高杀虫效果。可采用高科技的电离辐射手段破坏蜡层,使昆虫脱水死亡,或使用来幼脲类药剂,阻碍昆虫几丁质的做成过程,使不能产生新皮,导致幼虫蜕皮受阴而死。三、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昆虫的繁殖、发育、变态和生活习性统称为昆虫的生物学特性。1、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是通过雌雄两性交配受精,产下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孤雌生殖:指
9、雌虫未交配或卵未受精就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又单性生殖。多见于某些粉虱、介壳虫、蓟马和一些社会型昆虫。多胚生殖: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或多胚胎的生殖方式。多见于内寄生蜂类。卵胎生:指卵在母体内孵化,直接产出幼虫或若虫的生殖方式,如蚜虫和一些蝇类。除两性生殖外,其他的几种生殖方式均为特异生殖。这些特异性生殖是昆虫对环境的一种高度适应,使其在恶劣环境下保存后代,不断扩大种群数量和种群分布范围。都有很强的繁殖力。2、昆虫的变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昆虫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是对环境的适应。昆虫的个体发育分为两个阶段:一个为胚胎发育阶段,指从卵产下到孵化为止的阶段;一个
10、为胚后发育阶段,指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为止的阶段。不完全变态:只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仅在体型大小、翅的长短、性器官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外部形态和取食习性等方面基本相同。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在分类上属于外生翅类。完全变态:具有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成虫和幼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完全不同。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在分类上属于内生翅类。3、 发育特点与防治的关系卵期:形态千差成别,通常12mm,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具有各种各样的饰纹,是识别昆虫的重要依据之一。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卵壳。顶部有一个小孔。产卵方式有单产(菜粉蝶)、块产(玉米螟)、隐产(蝗虫)等,场所各种各
11、异。与防治的关系:卵具有高度的拒脂拒水性,所以一般不提倡在卵期用化学药剂防治。幼虫期和若虫期:幼虫或若虫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从孵化至出现成虫特征(蛹或成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称为幼虫期或若虫期。幼虫长到一定阶段,由于体壁限制,必须脱去旧皮,才能继续生长,这种现象称为蜕皮。孵化后为一龄,每蜕一次皮增长一龄,幼虫相邻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为龄期。完全变态的昆虫外形上有着一定的区别,根据足的多少可归纳为原足型少数体节,腹部尚未分节,胸足和附肢只是简单的突起,如寄生蜂多足型具3对胸足和几对腹足,鳞翅目一般有25对腹足,叶蜂类68寡足型3对发达的胸足,没有腹足,如瓢甲、步甲、叶甲、金龟甲等多数鞘翅目及脉
12、翅目的幼虫。无足型蚊、蝇类及象甲幼虫与防治的关系:幼虫期是昆虫取食和危害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展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一般昆虫幼龄期体壁薄,取食量小,而且多具有群集习性,随着虫龄增长,取食量增大,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抗性增强,所以低龄阶段是防治害虫的有利时机。蛹期是完全变态类昆虫由幼虫转变为成虫过程中的一个过渡虫态。末龄幼虫蜕去最后的表皮称为化蛹。分为离蛹被蛹围蛹与防治的关系:为了有效的适应环境,保护自己,很多昆虫在化蛹前都会选择适宜的化蛹场所,如土中、树皮裂缝、植物组织内等,有的吐丝做茧保护自己。可以人为破坏其化蛹场所,如翻耕晒土,增加天敌取食寄生的机会,同时使其曝晒死。成虫期不完全变态的若虫和
13、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表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成虫期进行交配产卵,繁殖后代,成虫期是昆虫的生殖时期。有些昆虫羽化后寿命很短,以作物危害小,如蝶、蛾类。但绝大多数昆虫羽化后,还需继续取食,以完成性细胞的后熟过程,需要加强成虫期防治如蝗虫。在防治时,最好抓住产卵前期防治。 4、昆虫的发育特点世代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世代。一年发生一代:大豆食心虫、毛虫;一年多代的:菜粉蝶、黏虫蚜虫每年可发生几代甚至二十几代;有的多年发生一代,华北蝼蛄、桑天牛。通常因昆虫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同种昆虫每年发生代数也随分布地的有效积温或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异;有些昆虫发生的代数
14、由遗传特点决定。年生活史指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至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过程。年生活史包括了一年内昆虫发生的世代数。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世代和生活史相同,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年生活史包含了几个世代,多年发生一代的昆虫,需要多个年生活史才构成一个世代。与防治的关系每世代或各虫态掌握虫态发生的时期和历期,昆虫越冬越夏虫态、场所及发生活动规律等。有效掌握昆虫的年生活史,就可以抓住昆虫的活动规律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害虫、利用益虫。停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发生暂时停止生长发育的现象。通常发生于严冬和盛夏。休眠由不良环境条件引起昆虫暂时停止生长发育的现象,主要是低温、高温、食物缺乏,有
15、时湿度不当也可引起。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可立即恢复生长发育。滞育此是由不良环境条件和遗传稳定性共同支配引起昆虫暂时停止发育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最适的条件也不能打破,必须通过一定的刺激因子。如低温等,并需经历一定的时间后,才能恢复生长发育。它的形成光周期主导,也受温度和食料等条件综合影响。如天幕毛虫,在5、7产下的卵必须经过一下的低温阶段,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孵化。专性滞育出现具有固定的世代和虫期,大豆食心虫、梨星毛虫等一年一代的。兼必滞育出现只有固定的虫态而无固定的世代,玉米螟。了解休眠和滞育发生的条件和本质,对预测昆虫的发生和危害时期,抓住防治适期和开展休眠期的防治,以及保存益虫有着重要
16、的意义。5、昆虫的习性食性昆虫取食的习性叫食性。按昆虫取食食物的性质将它们分为:植食性:以植物的各部分为食物的昆虫,这类昆虫约占全部昆虫的4050%,如:粘虫、棉铃虫、麦蚜、蝗虫、玉米螟等。肉食性:以其它动物为食物的昆虫,如:瓢虫、草蛉、各种寄生蜂等。绝大多数为益虫,腐食性:以动物的尸体、粪便、腐败的植物为食料的昆虫,如苍蝇、屎克郎等。杂食性:是指象蟑螂一样既吃植物性食物,又吃动物性食物的昆虫。胡蜂按昆虫取食食物范围的广狭来划分,可将昆虫分为:多食性:可取食多科、属的植物,如棉铃虫可为害几十个科的200多种植物。包括玉米螟、小地老虎,蝼蛄等。寡食性:能取食同属、同科和近缘科的动植物,二化螟,如
17、菜粉蝶和小菜蛾只在十字花科不同属的植物上生活。单食性:而只能在一种植物上或者与它亲缘关系很近的几个种上取食的昆虫,例如梨大食心虫,只在梨属的植物上取食为害,绿豆象只为害绿豆,豌豆象只为害豌豆等。三化螟、澳洲瓢虫趋性趋性是指昆虫对某种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定向活动。趋向刺激称为正趋性,逃避刺激为负趋性。趋光性大多数夜出性的昆虫对短波光有强烈的趋性。在黑暗环境中生存的昆虫则表现为负趋光性。因此,我们常用黑光灯进行诱集;蚜虫对黄色的光有趋性,所以在菜田中可用黄板进行诱杀。二化螟对300400nm的紫外光。趋化性指昆虫对某种化学物质具有趋性。在菜田中,你看菜粉蝶总是在甘兰菜上飞来飞去,原来它们对十字花科蔬菜
18、中含有的芥子油有强烈的趋性。诱集地老虎、黏虫等的糖醋液;杨柳新鲜枝诱集棉铃虫等。假死性有些昆虫,例如很多甲虫,当受到震动时,立即呈麻痹状态,从树上掉到地下,这种习性叫假死性。在害虫防治中,人们常常利用它们的假死习性,将它们集中消灭。群集性和迁飞性一种昆虫的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叫群集性。昆虫群集在一起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临时性的,象舟形毛虫从卵块中刚刚孵化出来的低龄幼虫,群集生活,高龄以后四散为害。另一种是持久性的。例如东亚飞蝗,它们的群集性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从小到大,它们总是生活在一起。还有的昆虫,象燕子一样有规律的飞来飞去,叫迁飞性昆虫。如粘虫,每年秋天飞到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再飞回北
19、方,周而复始。在我国,许多农林害虫都具有迁飞性。例如,为害水稻的稻纵卷叶螟,为害作物根颈的小地老虎等。保护色和拟态昆虫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昆虫在漫长的演化道路上进化了一些其它保护自己的绝招,其中的一项就是具有保护色。在生长季节草地上的蚂蚱是绿色的,而当草叶枯黄后,蚂蚱的颜色也随之改变成与枯草一样的枯黄色。还有的昆虫,既有保护色,又能配合自己的体型和环境背景来保护自己。如尺蛾的幼虫、枯叶蝶的成虫、等。有些昆虫既有保护色,又有与背景形成鲜明对照的体色,叫警戒色。当有敌害时,突然展开吓它一跳,可以吓跑胆小的敌人。昆虫有时也可以模拟其它动物的姿态来保护自己,这种现象叫拟态
20、。这是一只食蚜蝇,它的外形与蜜蜂非常相像,虽然它没有螫针来保护自己,但那些领教过蜜蜂厉害的动物一见到它,马上想起了蜜蜂,远远地躲开了。在昆虫世界中,并不是食蚜蝇有意要学蜜蜂的样子,而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自然选择下,它们朝着有利的特征发展的结果。四、发生规律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昆虫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是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基础。1、气候因子温度、湿度降水、光、风温度 是对昆虫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一个因子。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动。昆虫的生命活动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这个范围称为昆虫的适宜温区或有效温区。适宜温区一般在840之间。其中最适合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称为
21、昆虫最适温区,一般在2230 之间。有效温区的下限是昆虫开始生长的发育温度称为起点温度。一般为815 。昆虫在最适宜温区范围内,昆虫的发育与度呈直线正相关。温度温区温度对昆虫的作用致死高温区蛋白质变性,短时间内造成死亡停育高温区高温临界高温适区最适温区适宜温区(有效温区)低适温区发育起点停育低温区死亡时间取决于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减慢死亡率最小,生殖力最大,发育速度接近最快发育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减慢代谢过程变慢,引起生理功能失调,死亡决定于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10至40致死低温区因组织结冰而死亡605040302010010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即
22、发育所需天数与同期内的有效温度的 乘 积是一常数,这一常数称为有效积温,而这一规律则称为有效积温法则。湿度和降水湿度孵化、蜕皮、化蛹、羽化等关键期需高湿度多数昆虫一般在温度适应范围内降水小雨有利于昆虫发育和活动光 是对昆虫具有信号作用,主要是影响昆虫的活动、行为和滞育。光因素中包括光的性质(波长)、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等。(1)光的波长主要影响昆虫的趋光性等行为。不同波长的光显示不同的颜色。日出性的蚜虫、粉虱等对黄绿色光反应敏感。夜出性的昆虫采用黑光灯等诱集和防治害虫。(2)光照强度能影响昆虫的昼夜节律、产卵、取食、栖息、迁飞等行为。如蝶类、蝇类、蚜类等为日出性昆虫;多数蛾类和金龟子等为夜出性昆虫
23、;(3)光周期是指光照与黑暗的交节律。一年中每日光照时间的长短的周期性变化称为光周期的年变化,其是决定昆虫何时开始滞育的最重要的信号。风 直接影响昆虫的迁飞与扩散。如粘虫等借大气环流远距离迁飞;小龄幼虫与红蜘蛛等借风扩散与转移。但大风,尤其暴雨,常给弱小昆虫或初龄幼虫以致命打击。小气候 小气候是指地面上1.5-2.0M气层内的小范围气候。有时大气候虽不适合,但由于栽培条件、肥水管理、植被状况的影响,局部小气候却非常适合,也会使害虫局部严重发生。应引起注意。2、土壤因子1.土壤温度2.土壤湿度3.土壤化学结构和特性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土壤温度 影响地下害虫上下移动。土壤湿度 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
24、。一般土栖昆虫要求湿润而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土壤过干或淹水都会直接影响它们的分布、生存、发育和活动。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酸碱度及含盐量,对土栖昆虫或半土栖昆虫的活动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如华北蝼蛄喜欢在砂质土壤中活动繁殖,粘土中少等。3、生物因子寄主植物抗虫性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昆虫的食物和天敌。食物 是昆虫生存的必需条件。各种昆虫都有自已一定的取食范围。天敌因素 天敌是害虫一切生物敌害的统称,主要3类:(1)天敌昆虫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螳螂和赤眼蜂等。(2)致病微生物 常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和其他病原生物如线虫等。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昆虫病原菌为芽孢杆菌中的苏云金杆菌。
25、病原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白僵菌;昆虫病毒最常见的是核型多角体病毒。(3)其他食虫动物 包括蜘蛛、食虫螨、青蛙、鸟类及 家禽等,它们多为捕食性,能取食大量害虫。4、人类活动的影响1、改变昆虫的生长的环境 如中耕、施肥灌溉。2、改变一个地区的昆虫种类组成 大量扑灭害虫,引进或移植天敌抑制害虫; 而滥用农药又可能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和天敌的凋落,导致害虫再猖獗; 此外种子、苗木和农产品的远距离的调运,还可能有助于害虫远距离传播,带进一些危险性害虫。3、直接控制害虫 通过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五、昆虫的分类及命名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是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学习昆虫的分类
26、,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昆虫分类的依据生物界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基本阶元。 昆虫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纲昆虫纲。 昆虫翅的质地、形状和对数,口器、触角、足及腹部附肢和变态类型的变化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昆虫的种是昆虫分类的基本单位。昆虫的命名采用双名法,用拉丁文书写,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一般在最后还要加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部小写,后面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例如三化螟(中文名称)的学名为: 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 属名 种名 定名人 采用学名可克服同种异
27、名等造成的混乱,同时也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l 昆虫分类的依据,主要采用的是其形态特征。分亚纲和分目的主要标志是根据翅的有无、形状、对数和质地,口器的类型,触角、足、腹部附肢的有无及其形态等。 直翅目 Orthoptera 体中型至大型。 口器咀嚼式。 触角丝状。 翅2对,前翅狭长、革质,起保护作用,称覆翅;后翅膜质臀区大,常作扇状折叠,常有无翅 或短翅种类。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后足强大,适于跳跃。 除蝼蛄类前足为开掘式外,大多种类后足发达为跳跃式。雌虫腹末多具发达的产卵器。 有翅种类具听器,很多种类雄虫具发音器。 蝗 科 Acrididae 触角短于体长,听器位于第1腹节两侧,
28、后足跳跃足,产卵器瓣状,尾须短,不分节。蝼蛄科 Gryllotalpidae 触角短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内侧,前足开掘足,前翅短,不达身体的末端,后翅长于腹末。尾须长、产卵器不外露。蟋蟀科 Gryllidae 触角长于体长,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内侧,后足跳跃足,雄虫发音器位于前翅基部。雌虫产卵器呈剑状,尾须长。螽斯科 Tettigonuridae触角长于体,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翅发达,也有短或无翅类型。产卵器发达,呈刀状或剑状,尾须短小。半翅目 Hemiptera 通称“蝽”或“椿象”;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故有“臭虫”、“放屁虫”之名。 体小至大型,多呈
29、椭圆形或盾形,略为扁平。头部前端较窄。 口器刺吸式,由头端生出;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包藏上、下颚变成的4根口针。 触角丝状,4-5节。 前胸背板宽大,中胸小盾片发达。翅2对,前翅半鞘翅;后翅膜质。栖息时平覆体背。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某些种类具臭腺。 蝽科 Pentatomidae体小至中型,触角多为5节,中胸小盾片发达,三角形,前翅膜区有纵脉,且多出自一条基横脉上。稻褐蝽、稻黑蝽、稻绿蝽。 盲蝽科 Miridae体小型纤细,触角4节,无单眼,前翅背板前缘被横沟分出狭长的领片,前翅膜片有24个封闭的翅室。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 缘蝽科 Coreidae 体较狭,两侧缘略平行,触角4节
30、;中胸小盾片小,三角形,不超过爪区长度;前翅膜区有多数分叉纵脉,从横脉上分出 ,针缘蝽、稻蛛缘蝽; 网蝽科:梨网蝽、香蕉网蝽; 花蝽科:细角花蝽、微小花蝽; 半翅目昆虫 1.盲蝽科 2.蝽科 3.缘蝽科 同翅目 Homoptera 常见种类如蝉、叶蝉、蚜、木虱、粉虱、蚧、介壳虫等。 体微小至大型。 头部为后口式,口器为刺吸式,但从头的后端生出。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 复眼多发达,单眼有或无。 触角为刚毛状或丝状等。 前翅全部为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休止时作屋脊状覆叠,也有不少种类完全无翅。足有时特化,跗节1-3节。体上常有蜡质被盖。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
31、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叶蝉科 Cicadeuidae头部宽圆,触角刚毛状于两复眼间,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胫节密生两列刺。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飞虱科 Delpcidae头部窄于胸,触角锥状,生于两复眼之下,前翅膜质,后足胫节末端有一个能活动的距,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蚜 科 Aphididae体小而柔软,触角丝状,翅膜质,前翅有翅痣。腹部第6或第7节背面两侧有一对腹管,腹末突出呈尾片;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粉虱科:温室白粉虱;蜡蝉科:斑衣蜡蝉 绵蚧科:吹绵蚧; 昆虫1叶蝉科 2飞虱科 3.蚜科 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
32、梨圆蚧; 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 缨翅目 Thysanoptera通称蓟马,体微小型,口器锉吸式,前后翅均为缨翅。足短小而末端有泡。一般两性生殖,有的孤雌生殖;不完全变态,多为植食性,少数肉食性,一般黄褐或黑色,眼发达,触角较长。蓟马科Thripidae,体微小,略扁。触角68节,第3、4节上有感觉器。翅狭而端部尖锐。雌虫腹末圆锥形,有锯状产卵器,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脉翅目 Neuroptera 常称为“蛉”,体小至大型,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触角丝状,前后翅均膜质,脉多如网。完全变态,肉食性;是捕食蚜虫、蝶
33、蛾幼虫等肉食性益虫。草蛉科 Chrysopidae,体细长,复眼有金色闪光。触角丝状,前后翅膜质透明,形状和脉序相似, 前缘区横脉不分叉,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鳞翅目 Lepidoptera 成虫通称蛾和蝶。为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2大目。已知有十四万种左右,其中蛾类90%多,蝶类不足10%。 体小至大型。 复眼发达,单眼有或无。触角细长,有线状、羽状、球杆伏等。 口器虹吸式,能卷伸自如,形成长形而能卷起的喙,有些种类的口器则退化。 一般有翅2对,膜质,翅面、身体以及附肢等密被小鳞片,故有此目名。 跗节5节,有的前足退化或节数减少。幼虫蠋型, 3对胸足,2-5对腹足,趾钩。 1弄蝶科 2
34、粉蝶科 3眼蝶科 蛾与蝶的异同1、蝶类触角末端膨大,而蛾类触角呈线状或羽状;2、蝶类休息时翅合拢立于背上,而蛾类休息时则将翅平放于身体两侧或收缩成屋脊状;3、蝶类大多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大多夜间活动,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锤角亚目 Rhopalocera 触角端部膨大成锤形或球杆状;静息时双翅竖立于体背;昼出夜伏。卵散产,蛹外一般无茧。 弄蝶科 Hesperidae体粗壮,黑褐色。触角端部呈钩状。 幼虫体纺锤形,头大胸细呈颈状。 眼蝶科 Satyidae体中型,色暗而不艳。翅上有眼状斑纹。 前足退化。幼虫体似弄蝶,但头部有2个显著角状突起。 粉蝶科 Pieridae 体中型,白色、黄色、橙色,
35、翅面有黑色或红色斑点。 前 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 弄蝶的幼虫和 蛹 螟蛾异角亚目 Heteroceva 眼蝶触角多样,主要有丝状、羽毛状、栉齿状等;静息时双翅平放于身体两侧;昼伏夜出。卵散产或块产,蛹外常有茧。螟蛾科 Pyralidae 体细长光滑,触角丝状,下唇须发达,前伸或上弯。二化螟、豆荚螟、玉米螟、三化螟、菜螟、稻纵卷叶螟、条螟、棉卷叶野螟、桃蛀螟夜蛾科 Noctuidae 体中至大型,色深暗,体粗壮多毛。触角丝状或栉齿状。前翅狭,后翅宽,斑纹明显。食叶种类:黏虫、斜纹夜蛾、稻螟蛉、棉小造桥虫、甜菜夜蛾;蛀食种类:大螟、棉铃虫。麦蛾科 Gelechiidae体小型,色深暗。下唇须向上
36、弯曲,伸过头顶。前翅呈柳叶形,后翅菜刀形。麦蛾、棉红铃虫、甘薯麦蛾;异角亚目昆虫常见科1螟蛾科 2夜蛾科 3麦蛾科 夜蛾科的成虫夜蛾科的幼虫马铃薯块茎蛾麦蛾科的幼虫鞘翅目 Coleoptera 通称甲虫 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占昆虫总数的1/4多。 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延伸成喙状,复眼显著,一般无单眼 触角多为11节,但形状不一。 口器咀嚼式。 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 前翅硬化成角质,称鞘翅,后缘平直,平时两翅的后缘于体背中部并合成一直线,盖住中、后胸及腹部和后翅。 跗节4或5节。鞘翅目肉食亚目多食亚目步甲科虎甲科金龟甲科叶甲科瓢甲科肉食亚目 Adephaga 后足
37、基节着生在后胸腹板上,不能自由活动;基节窝将腹部第一腹板分割成2片。 步甲科 Carabidae 体小至大型,黑色或褐色,有金属光泽,少数颜色鲜艳。头部较前胸狭,触角丝状。鞘翅多刻点或颗粒,后翅常退化。虎甲科 Cicindelidae 体中型,具鲜艳色斑及金属光泽,头下口式,比胸部略宽。唇基宽达触角基部,复眼突出。多食亚目 Poryphaga 后足基节不固定在后胸腹板上,可自由活动;基节窝不将后胸腹板分开。 鳃金龟科 Melolonthidae体中至大型,触角鳃叶状,前足开掘足,腹末常外露。叶甲科 Chrysomelidae 体小至中型,具金属光泽。触角多为丝状。复眼圆形,不环绕 触角。 1虎
38、甲科 2步甲科 瓢甲科 Coccinelloidea体小至中型,半球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头缩于前胸背板下,触角棒状短小。肉食性成虫体表光滑,无毛,有光泽。植食性成虫体背有毛,无光泽。象甲科 Curculionidae 体小至大型,头部前端延长成象鼻状。末端着生口器,触角多为膝状。多食亚目昆虫常见科1.叶甲科 2.象甲科 3.瓢甲科4.鳃金龟科 膜翅目 Hymenoptera 包括各种蜂类和蚂蚁等 已知种数仅次于鞘翅目和鳞翅目而居第3位。 体微小至中型,有些姬蜂产卵器甚长,加其体长可达115mm以上。 膜翅目的许多种类在地下、地上筑造各种巢室而居。本目中有不少种类营群居生活或社会性生活,除去
39、一部分种类危害农林业外,大部分是有益的,其中包括许多寄生性益虫,以及授粉酿蜜的蜜蜂等。 膜翅目通常分为广腰亚目及细腰亚目,分别包括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科。广腰亚目 Symphta 胸腹部连接处不缢缩。产卵器锯状或管状,常不外露。 叶蜂科 Tenthredinidae成虫体粗短,胸腹广接。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后缘深凹。前翅有粗短翅痣。产卵器扁锯状,不外露。 茎蜂科 Cephoidae体中型,细长,触角丝状,前胸腹板后缘平直,前翅翅痣狭长。腹部两侧扁,产卵器短,能收缩。细腰亚目 Apocrita 胸腹部连接处明显缢缩,产卵器外露于腹部末端。 姬蜂科 Ichneumonidae 体小至大型。触角丝状,前翅翅痣明显有小室和第二回脉。产卵器从末节前伸出。茧蜂科 Braconidae体小型,与姬蜂相似。前翅小室缺或不明显,无第二回脉,翅面常有斑纹。赤眼蜂科 Trichogrammatidae体微小型,黑褐或黄色,复眼赤色。细腰亚目昆虫常见科触角膝状,前翅宽,翅面有纵行排列的微毛,后翅狭,呈刀状。 小蜂科 Chalcididae 体微小,有黑、褐、黄、白、红等颜色,头横阔,复眼大,触角膝状,前翅脉仅1条,后足腿节膨大。 1.叶蜂科 2.茎蜂科 双翅目 Diptera 蚊、虻、蝇等,为昆虫纲第4大目。 小至中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