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共2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82484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回县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共2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隆回县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共2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隆回县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回县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隆回县环境保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隆回县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是隆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是全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 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参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和湖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确定的目标和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实施期为2010年至2015年。一、“十一五”回顾和当前环境状况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在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全县环境质量基本稳定,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取得进展,全社会环境意识得到增强,环境管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一)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全县水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部分水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县优于类的水质断面比例占100%,水环境功能达标断面比例占100%,总体上看,“十二五”期间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继续保持类标准。水环境功能达标率达100%。赧河、伏龙江和资江总体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多数乡镇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要求。在开展空气质量监测的26个乡镇中,按污染物年日均浓度值评价,符合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的4个,符合空气环

3、境质量二级标准的22个,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乡镇空气质量基本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17个乡镇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4.3分贝,好或较好的乡镇占47.1%,受到轻度污染的占29.4%,受到中度污染的占23.5%,各功能区噪声全部达标60%。“十一五”期间环境等效声级平均值变化不大,总体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在安全水平内。全县各地的环境辐射水平及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水平均保持在天然本底的波动范围之内,但局部地区小范围内存在一定的放射性污染或一定程度的异常。县桃洪镇主要公共场所的电磁辐射水平处于国家规定的安全限值之内,但有一些居民小区的电磁辐射超标。高压输电线

4、及变电站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环境限值。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良好水平。隆回集丘陵、山岗、山地、山原等多种地形于一县,境内总体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式抬升,气候、土壤等因素随区域和海拔高度变化明显,相应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1.25%,自然风景秀美,生物多样性丰富。尤其西北原区和北部山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白马山、望云山、大东山、九龙山等形成了一道绿色生态保护屏障。保持着原始神秘面貌的虎形山大峡谷,侯鸟迁徙的绿色通道屏风界,九曲回廊碧水泛波的魏源湖等,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县2009年9月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成功通过验收,为全县的生态质量建设奠定了良好的

5、基础,也是县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在资源。(二)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得到控制 “十一五”期间,在全县城镇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除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外,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均完成控制要求,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2009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比2005年提高了16%;排放化学需氧量6628吨,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3.15%。五年来,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6.8%、90.4%和100%,排放达标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2009年烟尘排放量948吨,处理达标率为78%;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1.97万吨,其综合利用率为70

6、.77%。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能力逐年增加,2005比2000年增加15.83%,排放量下降了近1倍。(三)城市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投资11000余万元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3万吨/日。投资8000余万元的县城垃圾处理厂也已开工。建成后无害化处理率能达到41.91%。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7.81。注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鼓励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减少薪柴等能源。截止2008年,全县已建上波式浮罩沼气池1.3512万口,(2009年,预计新增2万口)入户率达5.5%。建立省柴灶3.2万户,占农

7、村总户数的12%。推广生物质气化炉600多台。(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取得一定进展 伏龙江河流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与2005年相比,水质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在伏龙江流域预建垃圾处理站1个,预投资350余万元。(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逐步加强。对畜禽养殖、农药化肥施用、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主要农业污染源开展了污染防治示范,结合生态农业建设,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探索了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途径。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于09年9月份成功通过验收。其中虎形山被命名为省级风景旅游区,受益人口5万人,

8、在耕地保护、产业结构调整、水土流失治理、农村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成效。26个乡镇开展生态乡镇建设,其中5个乡镇开展“创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活动,2个乡镇获得省级命名。(六)通过节能减排,强化企业污染治理 我县对化工、冶炼、造纸、建材等高能耗行业重点整治,并制定节能减排指标。凡污染严重、治理无望、产品无市场的企业一律关闭淘汰污染大、产品档次低、原材料利用率低的造纸、竹木加工业。重点关停土法制浆造纸和年产1万吨以下的再生纸生产线,逐步淘汰水泥立窑生产线,对全县26家造纸企业通过采取关闭措施保留下来的祁都、曙光等10家造纸企业配套环保设施、节能设备的改造加大投入力度,巩固减排成果,提高能源综合利用

9、率。二、“十二五”环境保护面临突出问题 虽然我县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环境治理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超出环境承载力盲目追求经济指标;自然环境条件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导致抗干扰的能力较低,容易产生灾害性环境问题;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将长期存在,执法力度不够,监督能力不足,非法排污时有反弹。矛盾和问题还很突出,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对人民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 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更加艰巨 1、县城环境功能区划尚未形成。一是环境功能区域布局混乱,区域环境噪声超标严重,并且随着交通事业

10、的发展,机动车辆迅速增加,交通干线的噪声污染也日益突出。二是县城人口的急剧增长,生活用水、用煤快速增长,生活污水年排放量达829.64万吨,年生活用煤量约8.19万吨,年排放废气16.2万Nm3,年排放垃圾10万吨,生活污染已成为县城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农村环境污染加剧。一是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使局部地区的水源、土壤、农产品和生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农药化肥污染。二是乡镇个体企业发展迅速,布局散乱,管理低下,环境意识差,带来的污染点多面广,尤其是小造纸、小建材造成的废水、废气污染。三是自然资源破坏比较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仍在减少。四是水土流失面积基数大,治理速度缓慢,有待进一步加

11、大投入,加快治理。(二)水环境污染和饮用水环境安全问题仍将十分突出 尽管以赧水河、伏龙江为重点的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遏制了水质迅速恶化的趋势,但主要水质没有根本转变,一半以上的河流还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保障饮用水安全压力很大。(三)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滞后,城市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全县城市污水处理率为31.46%,特别是已建污水处理厂由于管网配套性差,收费机制不完善,污水处理厂达不到设计处理能力,仍有大量的居民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加重了水环境污染;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为41.91%,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需求,二次污染严重;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问题还急需

12、解决,每年有近1848吨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没有得到安全处理,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放射性废物储存设施远不能满足需要。机动车尾气污染等将使城市市区的环境污染增大,煤炭消费量快速增加,酸雨问题的危害将逐步加重。噪声扰民问题仍将十分突出。(四)农村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畜禽养殖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并成为危害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影响水源水质和湖泊治理成效的重要因素。矿山尾矿、城乡垃圾、工业污染等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耕作土壤的危害日益显现,农产品有害成分的超标问题十分突出。(五)辐射环境安全仍存在隐患 电磁辐射污染源广泛存在于工业、医学以及通信、电力、广

13、播电视等各个行业和领域,部分退役放射源由于收伫设施能力不足而无力全部回收,存在安全隐患。电磁辐射设备日益增多,电磁辐射污染逐年加重,民事纠纷时有发生,全县电磁辐射的安全管理压力很大。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尚缺乏有效的治理。(六)环境监管能力与日益繁重的环境保护任务不相适应 环境整体管理能力薄弱。环境的整体性与环境管理的多头交叉不相协调,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不完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在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进一步加大了环境管理的难度。环保部门执法装备建设与国家标准化建设标准相距尚远。环境预警及应急能力严重缺乏,相应的环境预警

14、及应急能力建设长期不足,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有可能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改革开发和对外交往形象。环保投入不足。“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基本原则落实不够,政府资金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体制不顺和配套基础设施不全,使我县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环保投入的能力不强,环境保护的总体投入占地方生产总值比例偏低,与解决基本环境问题所需的资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环境监测、科研、宣教、信息能力建设滞后,运行经费缺乏,为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提供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15、强化法制、综合治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依靠科技、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改善、使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二)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互惠共赢。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强化法制,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不

16、断完善环境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重视用经济手段引导绿色消费,用环保设施市场化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环保制度,健全统一、协调和高效的环境监管机制。不欠新帐,多还旧帐。以环境承载力为依据,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片规划,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改善重点流域和县域环境质量。(三)环境保护目标 到2015年,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确保完成规定化学需氧量的

17、削减、二氧化硫的削减、使饮用水环境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水平,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基本适应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水质维持稳定,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90%以上的重点居民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基本达标,65%以上的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达标。县城区域空气质量达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达到8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进一步扩大,机动车尾气达标率明显上升,二氧化硫年排放量控制在达标范围以内;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废源、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地

18、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环境管理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全县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完善空气、水、辐射环境预警应急监测系统,提高环境管理、监察、科技、信息和宣传教育支撑能力。四、“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处理好“环境与发展、预防与治理、城市与农村、政府主导与市场推进”四个方面的关系,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活污染防治;在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加大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力度,完善环境执法与环境监测体系,提高参与经济宏观调控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一)推动循环

19、经济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方针、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在不同层次的示范,严格环保准入标准,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明确生产者的环境责任,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1、实行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工业发展布局,推进优势企业向园区聚集,增强工业园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能力,引导关联企业向各类工业园区聚集,促进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和废物的综合利用。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要求资格。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要河流两岸产业发展,严格项目落户环保要求,严禁布置可能造成隐患的工业企业,防止有重大环境风险的项目进入,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

20、执行强制淘汰制度。对与环境保护要求不相适应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实行关、停、并、转、迁,建立严格的产业淘汰制度,对规模不经济、污染严重的造纸、化工、冶炼、建材等工艺落后的企业、设备实行强制淘汰,防止死灰复燃,或通过以大带小的办法,实现污染集中控制。及时制定重点行业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源强标准,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提升管理水平。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重点抓好冶金、建材、化工、造纸等关键行业清洁生产,培育一批废物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环境友好企业,创建一批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企业。工业新建项目要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从源头预防污染,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资源利

21、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或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物耗和废物排放强度。3、推动循环经济试点示范 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切实做好我县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抓好其中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的循环经济试点的实施工作。巩固生态示范创建区创建成果,引导冶金、化工、建材、造纸等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关键行业提高废物的综合利用率,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将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项目优先纳入经济与发展计划和各级财政预

22、算。(二)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 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做好污染物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国家确定的环保约束性指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化学耗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氮(NH-N)、氮氧化物(NOX)等在“十一五”期末控制指数为5351吨、2998吨、0.23吨、814吨的基础上削减10%。1、以饮用水环境污染防治为重点,改善水环境质量 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工程设施建设,加强工业废水污染源的监管,实现工业“增产不增污”。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重要

23、地表水水体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要求,流经城市河段有机污染有所改善。(1)优先保护好饮用水源地 制定并实施全县城市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规划,抓紧治理赧河、伏龙江、资江等饮用水源地污染,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设立排污口、倾倒垃圾及其它废弃物、运输有毒有害物质、使用高残留农药、滥施化肥、水产养殖、水上游览等对水质产生影响的经济活动,现有的排污口一律限期关闭。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增排污口,关、停、改造对饮用水源有污染威胁的企业,严格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开发活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饮用水源水质达标,因地制宜做好农村饮用水源

24、环境安全,重点解决水质性缺水区域的“饮水难”问题。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高度重视饮用水源地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控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加大农村和城市各类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力度,森林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优先安排在饮用水源地实施。(2)推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和回用 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大于70%,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监管,确保已建成的3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切实降低城市污水COD的排放量,减排量从现阶段980吨提高至1600吨,推行乡镇污水连片整治工程。强化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加强排水管网末

25、端接入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统一规划,协调好污水处理与供水、节水、污水资源化设施的建设,建设污水资源化和再生水利用工程。规范污水处理厂科学运营的监管,污水处理厂应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实现污水处理厂排污的实时、动态、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全面实施污水处理收费制度,保障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3)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 实施水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工程,落实监控措施,重点水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手段,降低废水和水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淘汰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在电力、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和企业推广废水循

26、环利用,努力实现废水少排放或零排放。工业废水中化学耗氧量在“十一五”期末控制指数683.91吨基础上削减5-8%。(4)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继续坚持“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监督管理、科技示范”治理方针,突出水区污染控制,着力控制城市生活污染。实施污染控制、生态修复、监督管理和科技示范工程,使水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加强水质较好的保护,重点控制新的污染源,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和旅游污染,强化生态恢复,提高流域生态承载力,确保水体水质稳定达标;严格新建项目的审批,深化点源治理和达标排放,有选择地进行内源治理及水资源优化调度,加强科研和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力争水体水质有所改善,富营养化发展

27、趋势得到遏制。2、以二氧化硫减排为重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有序开发水能,推动能源结构的清洁化。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型造纸厂,合理布局新建纸厂,城市的城区和近郊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地区严格限制新建非法造纸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城市清洁能源的比例。控制粉尘污染。禁止在城镇近郊区及风景名胜区新建、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逐步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水泥生产工艺,推行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控制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扬尘污染,加强对建筑、拆迁环境管理。所有工业锅炉要安装烟尘净化装置,规模以上、位于敏感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餐

28、馆要安装油烟净化器。(2)实施燃煤纸厂脱硫工程按照国家酸雨控制规划,重点控制高污染源的二氧化硫排放。按期关停列入被关停对象的非法造纸厂;新建燃煤造纸厂,要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并控制在国家分配的二氧化硫指标内;所有造纸厂要安装烟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在“十一五”期末控制指数1143吨基础上削减5-8%。(3)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 积极治理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推行公交优先,鼓励发展电车、燃气车等绿色公共交通。逐步建立和完善在用机动车检测/维护(I/M)制度,禁止不合格机动车上路行驶;在重点地段制定和实施在用车环保分类标志制度,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调

29、整和限制某种标志的车辆上路;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到期报废制度。3、以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为重点,防治固体废物环境污染 (1)安全处置危险废物 建设危险废物处置场。集中布局,到2015年,在桃洪镇、七江乡、小沙江镇建设三处危险废物处置场,总规模为8吨/年。安全处置医疗废物。到2015年,在16个乡镇建设16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能力达到1.2吨/日。完善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置体系,按规范焚烧处置全部医疗废物,并建立相应的安全运输、收集网络;加强对危险废物转移、处置的监管;制定并完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收费标准和办法,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环

30、境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加大对重点企业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抽查、监督力度,限期整改不符合要求的设施,对新建设施严格按标准进行审定,提高焚烧工艺尾气处置水平和填埋工艺的防渗及渗滤液处理水平。(2)综合处理工业固体废物 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建立示范,促进各类废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重点产生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从源头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重点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尾矿、蔗渣等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积极推进综

31、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探索建立废旧电子电器的社会收集网络,逐步实现废旧电子电器的综合利用。(3)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城市收运网络体系,强化对垃圾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力度。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大垃圾处理费收缴力度,推进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改革。新建生活垃圾焚烧装置要配套防治设施,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要配套渗滤液处理设施,同时按以新带老的原则,对现行的简易垃圾处理场进行综合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消除污染与安全隐患。(三)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 按照城乡统筹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2、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相结合。根据省市环保规划,开展保护与监管,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合理布局。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推进生态环境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1、开展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改善生态环境管理方式,促进生态环境评估从人为型向科学型、规范化方向发展,编制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方案,筛选评价因子,培训技术人才,科学全面准确地开展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对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和判别。2、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 用科学指导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以及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制定,明确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根据国家的

33、部署,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开展虎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示范,指导各地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并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保护监管能力。3、强化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的生态监管 以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为手段,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管理,遏制新的重大生态破坏。完善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协同有关部门开展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治水土流失,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矿山、采石场等资源开发区、大型项目建设区的裸露工作面开展生态恢复。加强旅游开发监管,鼓励旅游景区进行IS认证,加强景区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重点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控制高原湖泊流域、饮

34、用水源地和生态超载地区的生态退化。以维持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为重点,协同有关部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水坝要充分考虑下游生态用水需要,制止因人为因素造成河流断流的开发行为。加大对水资源开发的全过程监管,落实开发单位的生态保护责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探索建立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4、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指导和督促乡镇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消除污水随意倾倒现象,逐步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建立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努力解决

35、坝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改善村容村貌。控制农村环境污染。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加大农村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划定畜禽禁养区和限养区,综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在敏感生态区禁止建设规模畜禽养殖场。开展全县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与定期监测制度,进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协同有关部门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先在自然条件良好,利于发展有机食品生产的农村地区建设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支持农村饮用水源和水源涵养地的生态保护,建设水源保护区,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完善污染防治措施。结合各乡镇资源、环境特点,大力开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探索适合当

36、地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的生态农业模式。编制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配合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农村和乡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引导乡镇工业向乡镇工业小区集中,实现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推进乡镇环保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强乡镇生态环境保护,落实乡镇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专章;因地制宜加强乡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环境质量。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和生态市创建活动,支持农村新能源建设,建设一批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能源环保工程,建设秸秆气化工程。(四)防治放射性和电磁辐射污染,提高辐射环境安全水平 1、防治放射性污染 构建全县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动态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建设,

37、把全县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全部纳入监控范围,为全县的核技术应用创造一个安全、规范的环境。实施放射源的全过程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完善安全防护和事故应急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和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公众照射水平控制在国家标准限值之内。强化管理,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单位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辐射环境安全许可证的管理,禁止无证经营,做到涉源单位合法、安全使用放射源及射线装置。防治重点地区放射性污染。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我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落实防治对策。2、防治电磁辐射污染 组织开展伴有电磁辐射单位申报登记、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和污染防

38、治等工作,对伴有电磁辐射相关行业进行监督检查,全面加强电磁辐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力度。通过加强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严格电磁辐射设施选址和建设的环保要求,控制和降低城市,尤其是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污染。协同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规范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和布局,对不符合要求的移动通信基站进行拆除、搬迁或整改,防止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电磁辐射影响。3、完善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机制和手段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理顺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监管职责,实现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统一监管。建立健全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体系。实行放

39、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和放射源编码身份管理等制度,加强辐射源申报登记、监督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开展辐射防护技术、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辐射事故应急技术等研究,提高辐射污染防治和辐射事故应急技术水平;加强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及涉源单位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涉源单位安全、规范、科学使用放射源的能力;开展全县辐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掌握我县辐射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全面开展辐射环境常规监测工作,努力提高应对辐射环境突发事件的快速、高效处置能力,从而把污染事故降到最低程度,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五)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提高预警应急能力以环境执法监督和环境监测预警

40、两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尽快提高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和环境管理支撑能力,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重点解决环境保护任务日益繁重与当前环境监管能力严重滞后的矛盾。1、提高现场执法能力 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和标准化建设。根据国家关于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上岗培训工作,使环境监察人员持证上岗,确立环境监察机构完整的执法地位,形成完善的监察执法能力。提高现场执法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环境监察装备建设,因地制宜,根据环境保护任务繁重的特点,配备执法交通工具,完善现场取证设备和污染事故应急设备。进一步完善生态监察、农村和农业环境监督的相关制度。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统一标准、设备准

41、入、一机一号,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浓度和总量实时监控,建立完善的数据传输机制;加强对集中式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的监督性监测能力。 2、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配建1套大气自动监测系统,配置1套大气连续监测系统,1套大气自动监测流动工作站,按标准填平补齐相应的大气实验室分析仪器;建立大气监测数据传输系统;并对本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周报。加强地表水、降水、噪声监测能力。续建1套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逐步实现水质周报。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建立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数据库、网络化管理,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数据信息化分析。组建隆回县应急监测网络。围

42、绕快速处置水污染、大气污染、生态污染、等突发事件,完善通讯联络工具、应急监测仪器、防护装备和交通工具,全面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3、提高环保宣传教育能力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建设,切实提高各级环境宣传教育的能力水平。重点建设2个环保宣传教育基地,使其具备教育培训、环境展示、信息资料、青少年环境教育等综合功能;推进各类学校、社区的省级绿色系列创建;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培训等为载体,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为核心,以党政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青少年、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宣传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

43、与的路子,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搭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4、强化环境监管支撑能力 开展环境管理基础调查与研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污染源调查、地下水污染现状普查、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和评价、重点设施电磁辐射调查、及污染损失调查等基础工作,掌握污染现状和动态变化。重点支持循环经济、生态补偿、生态承载力、政府绿色采购机制和一些新型环境问题的环境政策与理论研究;支持河流营养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生态治污、生态修复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热点问题。提升环境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环境政务信息传输网络、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和环境监理信

44、息传输网络,实现省市控重点企业环境政务信息、监测站点的监测信息和环境监理信息的快速、安全、便捷的传输与交流。创造条件建立环保基础数据库,整合网络资源,形成基础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更新。整合数据资源,建立环境业务管理系统、环境质量管理系统、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综合应用系统等,形成环境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服务资源平台,逐步实现建设项目管理、排污收费、在线监测监控等核心业务的网上办公,实现环境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和机构建设。全面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监测、统计、信息的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业务水平。 五、投资需求和重点工程 (一)投资

45、需求 为确保“十二五”规划全面完成,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全县“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投资共需约5个亿。(二)重点工程 以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带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全面开展,是解决环境保护长期存在的投入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 “十二五”期间,全县需要建设四大重点环境保护工程。1、项目名称:乡镇垃圾处理站 建设地址:(1)岩口镇:距镇2公里处的田旺村七组,占地15亩。(2)金石桥镇:距镇2公里处的金石桥镇九组、三组的山上,占地30亩。(3)滩头镇:距镇1公里处的城禾村,占地15亩。(4)虎形山瑶族乡风景区:建在虎形山村幸福组,占地35亩。(5)

46、荷香桥:距镇5公里处的塘冲湾村,占地10亩。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村镇环境卫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群众迫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2)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国发200715号),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的居住条件,有效处理乡镇垃圾成为必然。(3)是遵循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原则,加快全县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荷香桥镇垃圾站、金石桥镇垃圾站、滩头镇垃圾站、虎形山瑶族乡垃圾站、岩口镇垃圾处理站日处量生活垃圾共90吨(2)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垃圾收集及清运系统、卫生填埋区、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和管理区以及相配套的公用设施;购置相应设备。投资估算项目估算总投资3570万元。资金筹措方案资金筹措方式为中央安排、地方配套及融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