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教案(共5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770785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共5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共5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技术教案(共5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技术教案(共54页).doc(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移动通信技术(第2版)教案授课教师:班 级:本学期的教学目的1、 熟练掌握移动通信基本概念2、 了解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3、 熟悉IS-95CDMA到cdma2000的发展及技术应用4、 熟悉GSM、GPRS到WCDMA的发展及技术应用5、 了解TD-SCDMA的发展及技术应用6、 掌握电波的传播特性7、 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8、 了解PAS到iPAS的发展及技术应用9、 了解其他移动通信系统二、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 刻苦钻研教材,为每一节课设置合适的教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生特别辅导。2、 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2、3、 帮助学生建立移动通信的基本架构,为后续专业技能课程学习、技能鉴定做好铺垫。4、 扩充知识层面,内容覆盖广泛商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丰富学生知识背景。2011 2012 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教师学 科授课班级所教学科的学期分配该科 共1册 共 9 章版本王艳超移动通信技术10通信技术10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该课程自第二学期到第二学期授完,共一个学期人民邮电出版社教 学 计 划 进 程周次章节()教 学 主 要 内 容课时安排11.1移动通信基本概念、组成421.2-1.3移动通信编号计划431.4-1.5移动通信信号处理与业务442.1-2.2无线区域覆盖结构,频率利用452.3-2.4频率

3、利用、控制与交换,路由接续462.5抗衰落、抗干扰技术473.1IS-95CDMA483.2cdma2000494.1GSM4104.2GPRS4114.3WCDMA4125.1TD-SCDMA的发展及特点4135.2TD-SCDMA的无线接入技术4145.3TD-SCDMA的关键技术4157其他移动通信系统4168电波的传播特性4179移动通信中的噪声和干扰418期末复习419期末考试20阅卷本章内容本章重点本章难点本章学时学习目的第一章移动通信基本概念1、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3、移动通信中的编号计划4、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基本处理过程5、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1、移动通信的概念

4、、特点2、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的基本处理过程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的基本处理过程6学时1、掌握移动通信概念、特点2、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的基本处理过程专心-专注-专业课题一项目: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掌握移动通信概念、特点2、 理解移动通信工作方式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反思,分析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2、移动通信移动通信工作方式教学难点移动通信系统工作方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理论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组织教学与导入清点人数:实到人数:导入:2资讯1.1

5、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l 个人通信(5W) whoever,whenever,wherever,whomever,whatever 移动通信为其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1.1.1移动通信概念l 移动通信的概念 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可以双向或单向工作 多种信息形式l 移动通信的类型 按使用对象分 按用途和区域分 按经营方式分 按信号性质分 按无线频段工作方式分 按网络形式分 按多址方式分 1.1.2 移动通信的特点l 移动通信是有线、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 无线接入 有线或无线传输 计算机控制l 电波传播条件恶劣,存在严重的多径衰落 多径传播l 条件:地形、地物(建

6、筑物) 多径衰落l 传播的途径不同,到达接收点时的幅度和相位都不一样,移动台在行进途中接收信号的电平起伏不定可能严重地影响通话质量 要求:在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抗衰落能力和储备 l 强干扰条件下工作 强干扰:噪声、干扰 主要噪声 l 人为噪声- 汽车点火噪声 l 要求 选择抗干扰性强的调制方式(调频或调相) 移动通信设备须有足够的抗人为噪声的能力及储备 主要干扰 l 互调干扰 l 邻道干扰 l 同频干扰 互调干扰l 由设备的非线性引起l 要求:移动通信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同频干扰l 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蜂窝系统、小区制:同频复用l 要求:在组网时予以充分重视频率配置 邻道

7、干扰l 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 远近效应:离BS 近的MS 的强信号干扰 邻道上离BS 远的MS 的弱信号 l 要求:移动设备中使用自动功率控制电路l 具有多普勒效应 相对速度-相对频移 要求:采用锁相技术(VCO)l 存在阴影(盲区) 信号被吸收或反射 要求:在网络规划设置基站时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 l 用户经常移动,与BS 无固定联系 要求:采用跟踪交换技术 位置登记、越区切换、漫游1.1.3 移动通信的发展概述l 移动通信的发展l 我国移动通信通信系统的发展1.移动通信的发展l 军用 民用;低频 高频;窄带宽带;单一业务多业务l 1G 2G(2.5G)3G 4G、5G2. 我

8、国移动通信通信系统的发展l 1989 年:TACSl 1994 年:GSMl 2001 年:GPRS 、IS-95 CDMA 模拟网关闭 l 2008 年:3G 商用建设阶段1.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l 单工 轮流收、发(按- 讲) 同频单工、异频单工 例:对讲机 l 双工 通信双方同时收发 例:移动电话 l 半双工 一方轮流收发( 单工) , 另一方同时收发( 双工) 双工侧采用天线共用器 例:集群调度 l 准双工- 双工方式的一种特殊形式 接收机常开,发射机只在有信号需发射时才开 优点:移动台省电 减少空中干扰电平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3计划1、 分组讨论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移动通信

9、技术;2、提出意见;学生讨论4决策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5实施学生分四组,习题集第19页,题1,题2学生讨论6检查指导学生对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检查7评价学生分组展示,自评、互评、教师总评8总结教师简要将本项目实施要点、步骤、结果进行总结,将所学知识与操作归纳整理9作业你理想中的未来移动通信是什么样子?课题二项目:移动通信组成、编号计划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3、 掌握移动通信组成4、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编号计划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反思,分析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移动通信的组成教学难点移动通信系统编号计划教学准

10、备多媒体课件课型理论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1组织教学与导入清点人数:实到人数:导入:2资讯1.2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l 组成:MSC、BS、MS与其他网络相连的中继线l MS、BS均有一套收发信机和天馈系统l 无线小区:BS天线覆盖范围 影响无线小区大小的因素 l 发射功率(传播衰耗) l 基站天线高度(视距传播特性) 1.3 移动通信中的编号计划(以GSM为例)l CDMA中的编号 移动用户号MDN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号IMSI 移动台识别码MIN 临时本地用户号TLDN 电子序列号ESN 系统识别码SID 网络识别码NID MSC号 HLR号 l GSM中的编号 移动

11、通信ISDN号MSISDN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 区域识别号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其他编号l 系统设备识别号l 短信中心号码1.3.1 MSISDNl 移动用户的ISDN号(13S,15S,18S)l 呼叫号码l 结构:CC + MDC + SN 86 13SH0H1H2H313S:网络接入号 S为9-4移动用户;0-2联通用户;3电信用户H0H1H2H3 :HLR号 (确定用户归属,精确到地市)前三位国家统一分配;后一位各省自行分配 1.3.1 MSISDNl 拨号程序 移动本地固定: PQRABCD 移动外地固定: 0XY

12、ZPQRABCD 移动移动: 13SH0H1H2H3ABCD 固定本地移动: 13SH0H1H2H3ABCD 固定外地移动: 013SH0H1H2H3ABCD 移动特服业务: 0XYZ1XX 移动紧急呼叫: 直接拨1XX(如110、119、120、122、112等)注:XYZ为长途区号;PQR为市话局端局号;ABCD为用户号码 1.3.2 IMSIl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号15位长,需保密l 作用:在国际上惟一识别一个移动用户l 结构:MCC + MNC + MSIN 460 与NDC+SN对应1.3.3 TMSIl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l 作用:为对IMSI保密,IMSI仅在空中传送一次,即用由V

13、LR临时分配的TMSI代替l TMSI仅在本地有效,由VLR分配可随时改变1.3.4 MSRNl 移动用户漫游号码l 作用:为漫游的移动用户选路l MSRN仅在本地有效,由VLR分配临时,在漫游用户在呼叫时分配1.3.5 区域识别l 位置区识别号LAI 作用:在网中的位置区识别 结构:MCC + MNC + LAC 460 00( 移动) 位置区号码 1.3.5 区域识别l 全球小区识别码GCI 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小区识别 结构:LAI + CI 小区识别号l 基站识别码BSIC 作用:相邻国家、地区、运营商的相邻BTS 的识别 结构:NCC + BCC 网络色码 基站色码 1.3.6 IME

14、Il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15位长,在出厂时设置l 作用:在国际上惟一识别一个移动设备l 结构:TAC(6) + FAC(2) + SNR(6) + SP(1)可识别生产厂家、产地l *#06#读取1.3.7 其他号码l MSC/VLR号、HLR号:NO.7中使用l HON号: 由目标MSC临时分配给移动用户的一个号码 MSRN的一部分,在切换通话中使用l 短信中心号码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3计划2、 分组讨论自己知道的移动通信编号;2、通过自己的手机寻找IMEI号码;学生讨论4决策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5实施学生分四组,习题集第19页,题3,题4学生讨论6检查指导学生对完成

15、的项目任务进行检查7评价学生分组展示,自评、互评、教师总评8总结教师简要将本项目实施要点、步骤、结果进行总结,将所学知识与操作归纳整理9作业布置作业包括理论或下一个项目研究课题三项目: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基本处理及业务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5、 掌握移动通信信号基本处理流程6、 理解移动通信的业务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反思,分析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移动通信信号基本处理流程教学难点移动通信信号基本处理流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理论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1组织教学与导入清点人数:实到人数:导入:2资讯1.4

16、 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基本处理过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需把模拟信号转换成适合在空中无线信道中传输的数字信号l 发射信号处理l 接收信号处理以GSM信号处理为例:1.4.1 发射信号处理(以MS为例)l MS中,话筒接收下来的信号,需先进行模/数转换,根据抽样定理转换成速率为8KHz的13bit的均匀量化数字信号,再按20ms分段,每20ms段160个采样。分段后按有声段和无声段对信号进行分开处理 1. 话音编码l 信源编码l 作用:使信号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不同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话音编码方式如:GSM:RPE-LTP IS-95CDMA:QCELPl 类型 波形编码:低速信号质量差(如PC

17、M) 参量编码:可低速,质量中等(模拟信号发生过程) 混合编码:低速,且质量较好兼有波形编码和参量编码的优点2. 信道编码l 作用:纠错(前向纠错FEC)l 误码类型 随机性误码:单个码元错误,随机发生主要由噪声引起 突发性误码:连续数个码元错误,群误码主要由衰落或阴影造成l 原理: 发端:信息发送前增加冗余码元 收端:根据冗余码元及信道模型检出或纠正误码2. 信道编码l 方法 卷积码(特殊的分组码) Turbo 码 3.交织编码l 作用:把可能存在的连续差错比特分散,以便于信道解码时纠错。 纠正突发差错 l 原理:分散连续比特 3.交织编码l 方法:横向写入交织矩阵,然后纵向读出4.数字信号

18、调制l 作用: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在模拟无线信道中传输,以提高抗干扰、抗衰落能力 l 数字调制方式:ASK 、FSK 、PSK (DPSK)l GSM系统采用GMSK调制(特殊的FSK)IS-95 CDMA中采用了QPSK方式 5. 变频l 调制后的信号进入射频电路进行信号处理,首先上变频到发射频率l 在接收端,接收下来的高频信号也须下变频(混频)到中频才能实现解调。1.4.2 接收信号处理(以MS为例)l 自天线接收下来的微弱信号先经高频放大后,在混频电路中下变频为中频信号,中频放大后用与发送端调制方式相同的方法将模拟信号恢复成数字基带信号,再送入数字信号处理部分进行接收数字信号处理,包

19、括均衡、解密、去交织、信道解码、话音解码和数/模转换等 均衡l 作用:产生信道模型,供信道解码中检错、纠错 l 原因:多径衰落 码间干扰 误码 均衡l 原理:输出端已知正确的发射序列,与收到的序列比较得到信道传输模型 可根据收到序列推测出正确的发送序列(有限误码个数)1.5 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l 类型 按信息类型分 l 话音业务 l 数据业务 按业务的提供方式分 l 基本业务 l 补充业务 l 增值业务 不同的运营商所提供的业务分类会有所区别 1.5.1 基本业务l 电话业务l 紧急呼叫业务l 短消息业务l 语音信箱业务l 传真和数据通信业务1.5.2 补充业务l 不单独向用户提供,须与基本业

20、务一起提供,同一补充业务可应用到若干个基本业务l 用户操作 归属局申请 激活、删除、查询l 类型 号码识别类 呼叫提供类(遇忙、无应答、无条件、不可及呼叫转移) 呼叫限制类(呼入、呼出) 呼叫完成类(等待、保持、至忙用户呼叫完成) 多方通信(三方、会议电话) 集团用户(VPN) 计费类1.5.3 增值业务l 手机银行l 手机证券l 手机邮箱l 信息点播l 彩信l 随e行l 手机+笔记本上网l WAPl 娱音在线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3计划3、 分组讨论演示移动通信系统信号处理流程;2、分组讨论自己熟悉以及正在使用的通信业务;学生讨论4决策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5实施学生分四组

21、,习题集第19页,题5,学生讨论6检查指导学生对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检查7评价学生分组展示,自评、互评、教师总评8总结教师简要将本项目实施要点、步骤、结果进行总结,将所学知识与操作归纳整理9作业第一章小结本章内容本章重点本章难点本章学时学习目的第二章 移动通信主要技术1、无线区域覆盖结构2、频率利用3、移动通信中的控制与交换4、路由及接续5、移动网络的抗衰落、抗干扰技术6、无线区域覆盖结构7、频率利用8、移动通信中的控制与交换9、路由及接续10、移动网络的抗衰落、抗干扰技术1、多信道共用概念2、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路由选择及接续3、跳频、分集、功率控制、扩频 1、正六边形区群结构2、话务理论10学时

22、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制式、无线区群结构、信道选择方式2、掌握多信道共用、频率复用概念3、理解移动通信中的位置登记、越区切换、漫游等基本控制技术4、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抗衰落抗干扰技术课题一项目:无线区域覆盖结构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掌握移动通信组网制式2、 理解移动通信小区形状的选择3、 理解无线区群的构成和激励方式4、 无线区域覆盖结构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反思,分析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大区制、小区制教学难点移动通信小区形状的选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理论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组织教学

23、与导入清点人数:实到人数:导入:2资讯前言:区域覆盖结构l 根据其接续、覆盖方式分成多重结构无线小区 基站区 位置区MSC 区PLMN 区GSM 服务区 2.1.1组网制式l 按服务区覆盖方式可分为 大区制 小区制1.大区制l 概念 整个服务区内只设一个基站,负责区内联络与控制 l 要求 为增大服务区:天线架设要高;发射功率要大 解决上行信号弱的问题:采用分集接收台l 优点:设备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缺点:频谱利用率低,用户容量小 (所有MS采用不同频率)l 适用:小城市或业务量不大的城市2.小区制l 概念 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设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的联络与控制,并在MSC的统一控

24、制下,实现小区间转接与其他网络的联系 适用:大容量移动通信系统 l 优点 服务区域缩小,同频复用距离减小,提高了频率利用率 区域内用户数可灵活确定,小区的大小也可根据用户数灵活确定 小区中用户数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实现“小区分裂” MS和BS发射功率减小,减小了相互间的干扰l 缺点 切换概率增加 控制交换复杂 建网成本提高3.小区形状的选择l 服务区形状:线状、面状(无缝覆盖)l 相同地形地物、全向天线圆形小区l 规划设计中为邻接覆盖服务区,用圆内接正多边形代替圆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三种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比较2.1.2正六边形无线区群结构l 无线区群的构成l 激励方式1.无线区群的构成

25、l 无线区群(频率分配) 从覆盖角度:无线小区无线区群服务区 由若干个无线小区构成,区群内使用不同频率,不同的区群可使用相同的频率2.激励方式l 类型 中心激励-全向天线 顶点激励-定向天线l 三叶草形l 120扇形l 60扇形2.1.3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和信道1、无线区域覆盖结构l 从频率配置、覆盖角度: 无线小区 无线区群 服务区 l 从控制角度: 无线小区 基站小区 位置区MSC 区PLMN 服务区GSM 业务区 l 目前主要网络结构: 三级 集中交换式网络结构 (MSC、BS、MS)2、网络结构移动本地网的网络结构l 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本地网l 本地网含义:具有相同长途区号移动通信网

26、络和其他网络互联的原则l 与其他网络的互连 PSTN、PSPDN、CHINANETl 原则: 与其他网络之间应设接口局,接口局的数量应尽量少,可独立设置,也可兼设 (GWp、GWm) 为澄清网络结构,与其他网络间应逐步采用来去话汇接方式,接口局作为网间结算的计费点对来去话进行计费 移动通信话路网与NO.7信令网的关系l 与NO.7的关系 l 每个节点均设信令点 一般:TMSC1 设HSTP TMSC2 设LSTP MSC 设SP GSM 与NO.7 的互联 3.信道l 传输信息的通道(双向)有线信道、无线信道(根据媒介不同分)l 无线信道:MS与BS间的一条双向传输通道 FDD方式时双向使用分

27、开的两个无线频率上行:MS BS下行:BS MSl 双工间隔:上下行频率的差值l 信道的含义 模拟系统:信道=频道(波道)-FDMA 数字GSM:信道=时隙 -TDMA CDMA:信道=地址码 -CDMA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3计划1、 分组讨论不同城市适合的组网制式;2、 无线区域划分为什么用正六边形小区3、 分组讨论如何选择无线区群的小区数N4、 分组讨论福山区服务区容量密度学生讨论4决策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5实施学生分四组,习题集第63页,题1,题2学生讨论6检查指导学生对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检查7评价学生分组展示,自评、互评、教师总评8总结教师简要将本项目实施要点、步

28、骤、结果进行总结,将所学知识与操作归纳整理9作业布置作业包括理论或下一个项目研究课题二项目:频率利用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频谱管理2、 同频复用3、 呼叫话务量4、 互损率5、 繁忙小时集中率6、 每频道容纳用户数的估算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勤于动脑、善于反思,分析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同频复用2、每频道容纳用户数的估算教学难点同频复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理论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组织教学与导入清点人数:实到人数:导入:2资讯2.2频率利用频率资源l 特殊资源 不会用尽、不能储存 不用与使用不当都是浪费l

29、具有时间、空间、频率三维特性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能重复使用 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可重复使用 2.2.1频谱管理l 频谱分配的基本原则l 影响频率选择的因素l 管理机构 国际:ITU 国内:无线电管理委员会l 日常管理工作:审核频率使用的合法性;检查有害干扰;检查设备与系统的技术条件;考核操作人员的技术条件,登记业务种类,电台使用日期等。l 频谱管理的任务:频率使用的授权;建立频率使用登记表;无线电监测业务;控制人为噪声等 1.频率分配的基本原则l 频道间隔 模拟:25KHz GSM系统:200KHz IS-95 CDMA:1.25MHzl 公共边界的频率协调 天然边界 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如:

30、天线有效高度及最大发射功率的限制、双方使用频道的协调等l 多频道共用l 频率复用 l 必须共同遵守的主要规则 规定900MHz频段双工间隔为45MHz(下行发高收低;上行收高发低) 频率分配 合适的发射功率 合适的天线有效高度l 频谱利用率的评价2.影响频率选择的因素l 传播环境的影响l 有关组网的影响l 多频道共用l 互调的影响3.频道的分配方法2.2.2同频复用1.同频复用概念 同一载波的无线信道用于覆盖相隔一定距离的不同区域(相当于频率资源再生)即:小区制中间隔一定距离重复使用相同频率2.同频复用方式l 43 、33、26、13方式 43方式 指4 个基站组成一个无线区群,每个基站3 个

31、扇区,即至少需12个载频构成一个区群覆盖的频道组 复用越紧密,频率利用率越高 但需考虑同频干扰问题 2.2.3多信道共用l 占用信道方式 独立信道方式 多信道方式l 多信道共用:多个用户共同享用多个信道1.话务理论l 呼叫话务量A 度量通话业务量或繁忙程度 单位时间内呼叫次数与每次呼叫平均占时的乘积 A=Ct (Erl)呼损:多信道共用时,由于用户数大于信道数,多个用户同时需要通话时可能由于信道数 不够而使一部分用户不能通话,导致呼叫失败。l 呼损率B 多信道共用时呼叫失败的概率 B=(AL/A)100% =(CL/C)100% l 爱尔兰公式 条件:呼叫的随机性、同时间概率 l 爱尔兰呼损表

32、:A 、B 、n 的关系 繁忙小时集中率K 忙时:一天中最繁忙的一小时 K=忙时话务量/全日话务量 l 每用户忙时话务量A用户 A用户=CTK/3600 (Erl/ 用户) C :每天平均呼叫的次数T(秒) :每次呼叫平均占用信道时间CK:可视为忙时呼叫次数 专用系统:0.06 Erl/ 用户 公用系统:0.01 Erl/ 用户 2.每信道容纳的用户数2.2.4多址技术l 多路复用发端: 用专门的合路设备将多用户信号 合在一条路径上传输收端: 用分路设备将各用户的信号分开 适用于有线传输提高中继线路的利用率l 多址技术发端:给用户信息赋予不同的特征, 然后向空中发射,自然合路收端:根据不同的特

33、征,从空中提取自己的信号适用于无线传输提高频率利用率类型(不同特征)l FDMA(频率)l TDMA(时间)l CDMA(编码)l SDMA(空间方向)1. FDMAl 概念:以频率区分不同的用户信号每个用户占用一个频道传输信息l 原理: 发端:每个用户的信息调制到不同载频上传输收端:接收解调获取自己的信息l 特点:l 独立应用于模拟系统2.TDMAl 概念:以传输时间区分不同的用户信号 每个用户占用一个频道的不同时间段传输信息 区别于TDD(时分双工)TDM(时分复用)l 原理:发端:每个用户的信息调制到一个载频上 在规定的时间段传输收端:在规定的时间段接收 解调获取自己的信息l 特点l G

34、SM中采用FDMA/TDMA方式3.CDMAl 概念:以不同编码特征区分不同的用户信号 每个用户、信息、基站用不同的编码调制(地址调制)(1) 原理 l 发端:不同用户信息用不同的地址码调制 后传输 收端:用与发送端相同的地址码 解调获取自己的信息 (2)特点(3)CDMA系统容量l 容量:CDMATDMAFDMAl CDMA与GSM的容量比较l CDMA的容量不固定(软容量) (4)码同步l CDMA中特有收端地址解调时须用与发端完全相同的地址码l 作用:实现本地地址码与接收信号地址码的同步4.SDMAl 定向天线多波束天线l 概念:以不同空间方向性区分不同的用户信号 每个用户占用不同的空间

35、波束l 原理:(波束赋形) 根据来波方向角估算确定定向发射方向 自适应阵列天线l 类型 多波束天线(2G) 自适应阵列天线(3G)l 应用 TDD方式易实现(上下行空间传播特性接近) FDD方式较难(上下行空间传播特性差异大) 一般不单独使用2.2.5信道自动选择方式l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大容量系统l 循环定位方式l 循环不定位方式 -小容量系统l 循环分散定位方式2.2.6载波干扰保护比l 同频干扰保护比C/I同频复用保护距离调整l 邻道干扰保护比C/AAPCl 载波偏离400KHz时的干扰保护比锁相环稳定载频l 保护频带 系统内:FDD双工间 系统间 不同系统间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

36、3计划1、 分组讨论独立信道方式和多信道共用方式的优缺点2、讨论话务理论中的有关术语3、分组讨论多路复用和多址技术的关系学生讨论4决策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5实施学生分四组,习题集第63页,题3,题4学生讨论6检查指导学生对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检查7评价学生分组展示,自评、互评、教师总评8总结教师简要将本项目实施要点、步骤、结果进行总结,将所学知识与操作归纳整理9作业习题集第63页,题3,题4课题三项目: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与交换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 移动通信系统的特殊要求2、 位置登记3、 越区切换7、 漫游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注意观察

37、,勤于动脑、善于反思,分析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位置登记;越区切换教学难点位置登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理论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组织教学与导入清点人数:实到人数:导入:2资讯 2.3.1移动交换系统的特殊要求l 对移动交换机的特殊要求 用户数据存储:鉴权、位置信息、漫游 用户位置登记:有效寻呼和接入 寻呼用户的信令系统识别及处理:有效寻呼和接入 越区切换:通话不中断 过荷控制:用户流动性、通信质量保证 远距离档案存取:漫游、位置登记、鉴权、寻址 路由控制:选路、切换2.3.2位置登记(位置更新)l 概念:MS向BS发送报文表明自己所处位置的过程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

38、R、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中存储l 位置区家区(归属区)-HLR被访区-VLRl 类型 强制登记-开机或进入新的位置区 周期性登记-表明MS仍处于工作状态l 一齐呼叫 概念:在有某MS的呼叫时,根据位置信息表明被呼用户在某个位置区,但不知其所处的具体小区时,则位置区内所有基站一齐发出被呼移动台识别码 l 延迟拨发:MS主叫时先拨号再按发射键发射 节省占用信道的时间2.3.3越区切换l 概念 通常:通话过程中,MS由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为保持通话不断,进行的频道转换 空闲状态下的切换(控制信道)l 类型 根据控制区域划分l 同一BSC下小区间的切换l 同一MSC,不同BSC下小区间的切换

39、l 不同MSC小区间的切换 根据切换实现过程分l 硬切换:在切换时先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再建立与新基站的通信 信号有短时中断(GSM中要求800ms)易发生乒乓效应,产生掉话l 软切换:在切换时先不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与目标基站取得可靠通信后再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信号不中断,同时有多个基站为一个MS提供接续服务;不易产生乒乓效应,不易掉话CDMA中在相同MSC的同频小区间进行l 切换依据 MS测试报告:-BS测试报告:l 切换时间:BS计算确定何时切换,切换到哪2.3.4漫游 l 概念:MS离开注册入网的服务区域仍能获得入网通话服务的功能l 实现过程:位置登记、呼叫转移、呼叫建立 归属区-归属局-本局用户被访区-被访局-漫游用户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3计划1、 分组讨论切换的实现过程、类型及优缺点学生讨论4决策教师对小组交流计划情况予以分析总结,5实施学生分四组讨论 63页 题11学生讨论6检查指导学生对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检查7评价学生分组展示,自评、互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