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授课教案(共5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授课教案(共58页).doc(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国际经济学 课程教案课程编号:03003总学时:51 周学时:3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二年级经济学类、统计学专业开课时间: 学年第 学期 使用教材:张玉柯主编国际经济学 授课教师姓名:国际经济学课程组章节第一章 绪论课时3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特点及与其一般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本章的重点有三个问题,即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2、。绪论部分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本章的难点是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由于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下游课,学习国际经济学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西方经济学基础,但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还有欠缺,虽然已经学过,但很多知识已经模糊不清了,这就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带领学生把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系统的回忆一遍。采取学生回忆和教师补充相结合的方法。相关内容素材学习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通过国际贸易、投资及劳动力流动等途经,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在不断加强。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经济上孤立存
3、在。有句俗语:美国打喷嚏,欧洲就发烧,全世界就感冒。人们还用“蝴蝶效应”来比喻各国经济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一句话可以使世界股市剧烈波动。生活中我们也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一点:比如当一个人购买一台东芝笔记本、一台松下电视机、一辆宝马轿车、或者一瓶XO、一件法国名牌时装、一块瑞士劳力士等等,他或她显然买的是外国货。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所使用产品的零部件是国外生产的。电脑芯片、显示器、内存条,电视机的显象管、衣服的面料(南韩丝、奥毛),汽车发动机等都来自国外,许多产品我们现在很难分辨清是进口还是国产(生产国际化)。作为旅行者,我们需要把¥兑换成、法郎、里拉
4、或者日元等外币以支付住宿、观光和购买纪念品的费用。国际经济事件几乎每天都见诸于各种媒体的报道。例如中国取消对韩国电信产品报复性关税,欧盟缺乏理性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何时终结,欧盟共同的农业政策有违公平竞争,美国抱怨日本不允许美国出品在日本市场上像日本产品在美国市场上那样自由的销售,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直接和间接与国际经济学有关。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 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二节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一、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贸易基础贸易理论 贸易结构贸易利益分配政策措施国际贸易(微观)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的福利影
5、响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资本的国际流动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经济学 外汇和外汇市场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宏观)汇率决定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二、 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概况第三节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一、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2)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3)态分析和动态分析(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5)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二、国际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工具第四节 学习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补充)教学后记本章是绪论,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特点及与其一般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国际
6、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思考题: 1.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有何联系?2. 简述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概况。章节2.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课时3教学目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尤其要深刻领会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重点是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方法:课堂讲
7、授为主,然后让学生复述。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本章的难点是机会成本理论的数学分析。突破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相关内容素材补充介绍早期重商主义到晚期重商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依次讲解各节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重商主义一、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二、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三、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一、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二、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节 大卫李家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二、 互惠贸易的基础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第四节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一、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二
8、、 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教学后记本章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尤其要深刻领会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图形分析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思考题:1. 评述重商主义的积极作用及其缺陷。2. 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及评价。3.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及评价。章节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课时3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HO定理及其几何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及里昂剔夫之谜。特别要扎实
9、掌握HO定理和里昂剔夫之谜。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本章的重点是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HO定理及其几何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及里昂剔夫之谜。方法是先分节让学生讲,然后老师补充概括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及其几何说明。主要原因是学生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综合分析能力不足。方法是先把西方经济学学过的盒状图和契约线这些难点回顾一下,然后深入浅出进行分析。相关内容素材补充要素价格、产品价格和投入选择和H-O定理的实证检验的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依次讲解各节的主要内容:第五节 重商主义一、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二、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三、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第六节 亚
10、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一、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二、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七节 大卫李家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二、 互惠贸易的基础和比较优势理论的例外第八节 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一、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二、 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教学后记本章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新古典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HO定理及其几何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及里昂剔夫之谜。特别要扎实掌握HO定理和里昂剔夫之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有难度的主要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及其数学分析,尤其是数学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不够扎
11、实,综合分析能力不足。思考题:1. 简述H-O定理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2.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对它的一些可能解释是什么?3. 人力资本对解释这一问题做出了什么贡献?章节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课时3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贸易均衡相对价格和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理论,重点掌握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及贸易均衡相对价格,要特别注意模型的分析方法。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本章的重点是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和贸易均衡相对价格。课堂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贸易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主要通过讲授法反复讲解难点
12、,并通过powerpint展示一般均衡图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相关内容素材机会成本论:1936年哈伯勒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的比较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根据机会成本理论,一种商品的成本是再生产1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这里没有做出劳动是唯一的投入要素或劳动是同质的假设,也没有假定劳动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唯一要素。结论是,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优势)。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思考题:1. 假定机会成本不变和假定机会成本递增对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
13、益理论的结论有何影响?2. 用几何图形分析说明得自交易的利益和得自分工的利益。讲解要点:第一节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比较利益一、 机会成本递增: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国生产通常面对的是递增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的。二、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而不再像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是一条直线。不同国家因资源存量不同,它们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就不一样,但都凹向原点。三、 社会无差异曲线: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一国的生产或供给情况,它是由一
14、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决定的。一国究竟在给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哪一点生产,还需要引入一国的需求偏好情况。一国的需求偏好是由该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决定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和国家获得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的不同组合。四、 孤立均衡: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在没有贸易发生时,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是如何确定均衡点的,即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五、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无贸易情况下,PA PA1,A国在商品X上有比较优势,B国在商品Y上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两国应本着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六、 贸易利益的分解:国际贸易利
15、益可以分解为得自交换的利益和得自分工的利益。得自交换的利益来源于在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而非国内价格进行贸易;得自分工的利益则来源于资源按照比较利益进行的重新配置。第二节 贸易均衡相对价格一、 国际贸易的局部均衡分析: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供求双方共同决定商品价格。下面我们就利用经济学中的基本分析工具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对国际贸易进行局部均衡分析。二、 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是对所有商品及其价格的变动情况的分析,进行一般均衡分析通常使用的工具是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又称供应条件曲线或相互需求曲线,是由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埃奇沃思共同提出的。三、 贸
16、易条件:一国的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与该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比值。在只有两个国家的世界中,一国的出口就是其贸易伙伴国的进口,所以在两国条件下,一国的贸易条件等于另一国贸易条件的倒数。第三节 基于不同偏好的贸易:在前面的分析中,A、B两国在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不同,是由于两国具有不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这就确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从而为分工生产和互利贸易打下了基础。在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即使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只要两国的偏好不同,就仍然存在通过贸易共同获利的问题。教学后记机会成本递增符合现实情况,但使问题分析复杂化。在现实条件下,一国在生产中通常面对的是递增的机会成本而
17、不是固定成本,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为了获得每多生产一单位某商品的资源而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另一商品的产量。边际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两国之间同一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是两国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表现,也构成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一国与另一国相比较,在一种商品上相对价格较低,在另一种商品上相对价格较高,前一国家在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上具有比较劣势;后一国家则相反。每一个国家都应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即生产比国内需求数量更多的商品)并将其部分出口以用来交换自己生产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是两个国家在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商品的
18、同时,生产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的递增。所以,一到两国同一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同,这种分就会停止。这时贸易就在这一价格水平是达到均衡。通过互利贸易,两国的最终消费水平均会大于不存在贸易时的消费水平。贸易状况下商品的相对均衡价格就是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价格。两者价格相等时,A国想出口的X的数量等B国想进口的数量;同样地,B国想出口的Y数量正好等于A国在这个价格下想进口的数量。任何其它相对价格都不会持久,因为贸易会不平衡。例如,在相对价格为PX/PY=2时,A国想要出口的数量大于B国在这个价格下愿意进口的数量,这使得X的价格将向均衡价格1回落。同样地,当X的相对价格低于1时,B国想要进口的X数量大
19、于A国在这个低价下愿意出口的数量,导致X的相对价格上升。因此,X的相对价格将会趋向1这个均衡相对价格(对于Y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章节第五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课时3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外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重要内容。特别要扎实掌握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了解产业内贸易的衡量方法。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本章的重点是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外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是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贸易理论的数学分析及产业内贸易的衡量及其方法。让学生讨论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对贸易的
20、影响,使学生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相关内容素材运输成本与产品选址运输成本也可以通过影响生产和产业的选址来影响国际贸易。产业可以划分为资源定向型,市场定向型或流动型。资源定向型产业:指的是那些倾向于告近其生产所需原材料产地的产业。例如:采矿业必须位于矿藏所在地。通常说来,资源定向型产业是那些原材料的运输成本高于制成品运往市场的费用的产业。如钢铁、基础化工、炼铝等,他们都是把大而重的原材料制成较轻的制成品。市场定向型产业:指的是那些靠近该产业产品的市场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制成品变得更重,或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运输十分困难。这种产业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软饮料产业,他们把原汁运往靠近市场的工厂,然后加水灌装。
21、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思考题:1. 试述规模经济与差异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2. 试比较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异同。 讲解要点: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一、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差异产品的含义:规模经济是由大规模生产产生的经济效果,是指在生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在比较利益理论中,我们讲到过机会成本变化的问题。二、 建立在规模经济和差异产品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无论是生产者追求差异产品,从而获得某种定价操纵权,还是消费者追求差异产品,从而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都是与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相矛盾的。三、 产业内贸易的衡量:随着科学技术的
22、进步与扩散,各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技术已经非常接近,建立在技术差异的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已十分接近,;在此这些国家之间贸易的基础已经转向规模经济。国际市场竞争的激化要求各国企业具有市场战略意识,从而占领国外市场,扩大规模经济优势显得十分必要。第一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 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生产设备供应的专门化、共同生产要素的相互借用、技术外溢效果等。二、 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模式同厂商的内部规模经济一样,外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存在外部规模经济且其他条件相同时,大规模从事某一产品生产的国家往往有较低的生产成本,这一情况有助于形成“先发优势
23、”;即某一国家率先进入某一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后,强烈的外部规模经济会巩固其作为大生产者的地位,尽管其他国家存在更廉价生产这种产品的可能性。三、 外部规模经济与学习曲线:上面的分析表明,行业的规模优势是一个历史积累的结果。当某个厂商通过经验、积累而提高其产品质量或生产技术时,其他厂商就有可能对该技术加以模仿并从中受益。第二节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一、 消费者行为的假设与代表性需求:在介绍无差异曲线时,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我们曾假设,在一国之内消费者偏好完全相同。这一假设与现实有明显的差距,现在我们放弃这一假设。我们假设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水平越高的消费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水平
24、越低的消费者越偏好必需品。二、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尽管一国居民对同一类产品的需求是多档次的,但由于代表性需求代表了该国对各类产品需求中规模最大部分的需求量。教学后记规模报酬递增与规模经济是含义不同的概念。赫一俄模型后个重要假设就是两国、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即使两国在各方面完全相同,互利贸易也会发生。贸易形式是赫一俄不能解释的。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设入都增加1倍,产出将增加1倍以上。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增加2倍,产出的增加将超过2倍。由于大规模生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进行专业分工,所以规模报酬
25、递增是有可能发生的。即每一个工人可以专门从事一项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大规模的企业可以使用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的大型机器,而小企业却不能。在现代经济中,大部分商品是有差别的,而不是同质的。例如:一辆雪佛莱汽车与丰田、大众、沃尔沃或雷诺汽车都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使得国际贸易中有很大一部分包含了同一产业内或同一类商品组中差别产品的交易。与完全不同商品之间的国际贸易相反,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是差别商品的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生产完全是为了利用生产的规模经济。也就是说,国际竞争迫使工业化国家的各企业或工厂只生产某一产品的一种或少数几种款式,而不是生产全产款式。这可以保持单位成本很低。
26、若只生产少数几种款式,企业就可以为长期持续生产使用更专业化和快捷的机器设备。该国可以从他国进口其他款式和种类的商品。由于消费者可以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较低价格水平上有更多的选择,所以,消费者在产业内贸易过程中获益非浅。章节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课时3教学目的要掌握动态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的变化,重点掌握生产要素增长条件下的国际贸易,技术变动下的国际贸易,了解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本章的重点是生产要素增长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主要采用讲授法与练习法。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是罗伯津斯基定理和技术变动下的国际贸易的数学分析。通过让学生做相关练习,学会用数
27、学方法分析技术变动下的国际贸易。相关内容素材不幸的增长:即使福利效应自身可增加国家福利,贸易条件有可能下降很多,以至于使国家福利出现净下降。不幸增长理论在现实世界中似乎并不十分流行,它更有可能 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即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时明显恶化,但生产的增长有可能弥补这一点,因而各国的真实人均收入和福利一般仍会提高。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近几十年没有增长这么快的话,它们的真实人均收入会比现在增加的快得多,这些问题和其它一些问题将在研究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第十一章做充分的分析。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思考题:1. 画图分析说明什么是贫困化增长及其发生的条件。2. 什
28、么是罗伯津斯基定理?讲课要点及思路: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一、 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与国际贸易:生产要素的等比例增长是生产要素增长的一种特殊情形,是指一国不改变要素相对丰裕度或比例生产要素增长。这种类型的增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衡量,表现为该曲线平行地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结果,新旧两条曲线各点的斜率相等。二、 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偏向进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是指在进口竞争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三、 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是指一国出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超过了进口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
29、长。在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变或增加速度比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的增长速度慢的情况下,出口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增长将降低该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降低出口品的生产成本。四、 罗伯津斯基定理与贫困化增长: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同时另一种产品的产量则下降。第二节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一、 技术差距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在1961年提出了技术差距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解释某类贸易的发生的原因。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发表了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
30、中的国际贸易一文,对技术差距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扩展,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三节 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一、 恩格尔定律与国际贸易:恩格尔定律是19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格斯特恩格尔提出的,用来描述家庭收入变化与最基本生活品食物消费变动关系的规律。二、 示范效应与国际贸易:人们的消费水平不仅受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也受周围与自己收入水平相近的或相同的人群消费模式的影响。对个人如此,对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示范效应是指收入水平较高国家的消费模式及其演变,对收入水平较低国家消费模式的升级具有示范作用。第四节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一、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解说:在斯密和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看来,贸易带来
31、进步和发展是自然的事,就如同人们需要呼吸空气一样自然。经济学家约翰穆勒认为,贸易对于经济的影响除静态的增加福利之外,还应该强调它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国一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19世纪,世界上大多数现代工业生产都集中在英国。资源贫乏的英国在工业生产发展和人口大量增长以后,对新居住地食品和原材料出口需求大幅度增长教学后记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存在不同影响。一些经验研究揭示了发达国家的实际人均收入的增加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的作用十分有限。然而,由于有好几种类型的技术进步,并且它们在每一种或同时在两种商品生产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比
32、率,技术进步分析远比要素增长分析复杂。对我们的研究而言,使用约翰希克斯的技术进步定义最为恰当。这位英国经济学家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我们假设技术进步前后具有不变的规模经济效益,并且技术进步一旦发生就一直持续下去。中性、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通常可划分为中性、劳动节约型、资本节约型三种类型。一切技术进步都能在给定产量水平上既减少劳动又减少资本的使用。希克斯的不同技术进步类型阐明了它们是如何发生的。中性技术进步时,劳动和资本同比例增加,因而出现中性技术进步后,资本/劳动的相对要素价格比例不变,也就是说,由于工资率/利率比率未变,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劳动替代资本的情况,
33、因而资本/劳动比率保持不变,所发生的只是生产原来的产量现在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时,生产中的资本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劳动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对果,有资本替代劳动,在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劳动比率上升,由于对每单位劳动来说,现在使用更多的资本,因而这种技术进步称为劳动节约型,这样,达到原来的产量现在可使用较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但资本/劳动比率上升了。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时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结果,在工资率/利率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发生了经劳动替代资本及劳动/资本比率上升的情况。由于每单位资本使用更多的劳动,这种技术进步就被称为资
34、本节约型的。这样,达到原有产量现在只需较少的劳动和资本,但劳动/资本比率上升了。章节第 七 章 国际贸易政策课时 6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一、掌握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的主要贸易措施有哪些?掌握它们的基本含义或内容;二、能够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关税、配额、出口补贴、自愿出口限制的经济影响;和倾销的经济学含义和构成条件;三、掌握最佳关税论、抽取垄断租金、幼稚产业论、对外贸易乘数论等主要保护主义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教学重点:主要贸易政策措施的福利影响分析和主要保护主义贸易理论的基本思想介绍 ,以及有效保护率和关税结构概念。突出方法:对关税的经济影响分析做重点讲解,在此基础上
35、对出口补贴、配额、自愿出口限制等措施稍加解释。保护主义贸易理论重点突出最佳关税论、幼稚产业论。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突破方法:先分析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含义,再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先回顾一般均衡分析的含义、原理之后再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相关内容素材关于进口关税的种类、倾销的种类,参考薛荣久编写的教材国际贸易。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授课思路: 在介绍了关税的概念、种类、性质(保护性关税居多)之后,再对关税的经济效应进行局部均衡分析,此时,要对分析工具做必要的铺垫,并注重分析的条理化。 其他部分的内容按照教材相应内容的编排顺序讲
36、解即可。设问:1. 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哪些利益集团有利,对哪些利益集团不利?2. 你赞成自由贸易还是赞成保护贸易?为什么?讲解要点:1. 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2. 有效保护率、关税结构的概念及实例;倾销发生过程的模型解释;教学后记 章节第 八 章 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课时 2课时教学目的本章的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 理解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2. 了解当前贸易自由化大趋势和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3. 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及采取的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4. 了解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缺点、实施条件和代表性国家5. 了解关贸总协定的基
37、本原则、产生、谈判历程及世界贸易组织产生背景、宗旨和职能、基本原则及其与关贸总协定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重点: 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突出方法:用相对多的课程课堂讲授这些部分的内容。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战略性贸易政策部分,本章其他部分属于常识性知识,无教学难点突破方法:结合案例,运用博弈论方法讲解相关内容素材以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的变化历史及现实;中国、亚洲四小龙国家的贸易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实践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授课思路:按照教材内容编排顺序,重点讲解发展中国的工业化道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战略,以
38、及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原理;由于课时限制,其他部分提纲挈领,一带而过,主要留作学生课下自学。设问:1、 为什么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会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是不是无条件的?中国能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发展本国工业吗?如果能,哪些产业?如何实施?3、 中国过去采取过怎样的贸易战略?现在采取的是怎样的战略?讲解要点:1、博弈论原理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思想内容;2、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优缺点和限制条件教学后记 章节第九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课时 4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一、了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有哪些;二、掌握各种组织形式的含义、特点,
39、及相互关系;三、掌握关税同盟理论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包含哪些方面,能够用经济学方法分析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四、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各种经济一体化组织及其特点。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重点:1.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各种形式的含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关税同盟理论的静态效应: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突出方法:分配较多课时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关税同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经济学分析突破方法:几何模型分析与文字分析结合相关内容素材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相关章节,APEC最近几次会议内容及进展情况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授课思路:先举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例,接着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共有多少种形式并讲解
40、各种形式的内容、特点,再以关税同盟为例讲解一体化的静态和动态效应,这些内容要重点讲授。最后,介绍现实中的几个重要一体化组织,其内容、特点、运行模式等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为主。设问:1.谁能举几个一体化组织的例子?2.如何决定是否建立一体化组织?一体化组织的动态效应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度量?讲解要点:1. 各种一体化组织的内容和特点;2. 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几何图形分析;3. APEC的特点教学后记 章节 第十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课时 3教学目的掌握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跨国公司的影响及劳动力国际流动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引进外资问题和中国的人才外流问题。
41、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本章重点: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跨国公司的影响及劳动力国际流动所产生的影响。突出方法:模型分析法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福利效应的数学分析。方法:模型分析相关内容素材教材:国际经济学,张玉柯 杨宏玲编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教学参考书: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1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授课思路:本章首先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纯理论及其福利效应进行介绍,然后就跨国公司所涉及的跨国公司理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对投资所在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讲解。最后
42、,结合现实,对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问题进行分析。设问:结合实际分析中国的人才外流问题讲解要点: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一、国际资本流动的纯理论(一)相对价格与资本流动(二)储蓄与投资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影响(一) 总效用水平的提高(二) 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三) 资产组合与资本流动三、国际资本流动的其它影响第二节 跨国公司一、跨国公司存在的原因(一) 垄断优势论(二) 产品生命周期轮(三) 内部化理论(四) 国际生产折衷论二、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三、跨国公司对投资所在国经济的影响第三节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动机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
43、应分析三、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其他福利影响四、中国的人才外流问题教学后记课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就中国的人才外流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与分析,从讨论情况可知学生初步具备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分析的广度与深度不够,需进一步加强。章节 第十一章 外汇与外汇市场课时3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国际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下面几章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掌握外汇、汇率及其标价方法、外汇市场及其职能、汇率制度。教学重点及突出方法本章重点:是汇率的其标价方法、外汇市场及其职能、汇率制度。难点是远期汇率的计算及外汇市场及的职能。方法:举例分析、数学计算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难点:远期汇率的计算及外汇市场的职能。突破方法:举例分析计算相关内容素材教材:国际经济学,张玉柯 杨宏玲编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教学参考书: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1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授课思路:本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