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学设计:自制碳酸饮料(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教学设计:自制碳酸饮料(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说教学设计 自制碳酸酸饮料生活中化学随处可见,只不过我们没有留意而已,比如说我们经常喝的碳酸饮料,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例如:可口可乐、口味也各不相同,有甜的,有不太甜的,还有酸甜的等等;有带果汁的,还有加香精的,还有加特殊芳香物质的;有加糖的,还有加甜蜜素的,还有二者混合的。当我们喝碳酸饮料的时候是否想到碳酸饮料中含有哪些成分呢?碳酸饮料又是如何制作的呢?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选择本节课。本节课出自我在学校上的一节校本课,内容上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相关联,本节课最好应在学完第
2、十单元内容以后进行。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饮料的制作原理。制作碳酸饮料的原理主要是如何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具体办法是用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学会制作碳酸饮料的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程序和方法简单来说主要是:加水、加糖、加香精、加小苏打,最后加柠檬酸、盖紧瓶盖,或者是把加小苏打和柠檬酸的先后顺序颠倒一下。3、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具体问题。本节课的控制变量法主要是:我们可以先控制小苏打的数量不变,改变柠檬酸的质量,然后再控制柠檬酸的质量,变化小苏打的质量,最后对比不同的配方的口感效果。4、体会实验法是探究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重点:明确制作碳酸饮料的原理。难点:柠檬酸和小苏打的量
3、对碳酸饮料风味的影响。用品:饮料瓶、托盘天平、白糖或甜蜜素、小苏打、柠檬酸、菠萝香精、苹果香精等(用品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带饮料瓶和白开水或白糖水,教师准备其他物品,甜蜜素、果味香精和柠檬酸都可以从食品添加剂商店买到)。关键: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制作果味碳酸饮料的原理、程序、方法之后,再操作。否则,学生容易出现一团糟的现象,使局面难以控制。教学程序: 1、导入:首先用“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能喝上清凉可口的碳酸饮料那将是一种什么感受?”学生自然会回答“爽”,这样导入非常自然,能勾起学生对以前喝碳酸饮料的美好回忆,激起学生想要马上喝到碳酸饮料的强烈愿望,从而激发学生自制碳酸饮料的兴趣。 2、明确碳酸
4、饮料的成分。具体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想、去探究,学生会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碳酸饮料、饮料的标签,然后纷纷发言:“有水、糖、二氧化碳、食用香精、果汁等等,最后教师展示课件,明确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糖或甜蜜素、二氧化碳、香精或果汁等。 3、认识甜蜜素。学生一般都不了解甜蜜素,教师用课件展示甜蜜素相关信息。甜蜜素是一各种甜味剂,它的甜度约相当于蔗糖50倍,也就是说假如一瓶水加50克蔗糖,用甜蜜素只需1克就可以了,现在被广泛地应用食品中。4、明确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所谓“碳酸饮料、碳酸饮料”最关键的成分是什么?学生自然会回答是汽和水,那么汽是什么?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怎样产生的
5、呢?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在第六单元学过的用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制取,因为碳酸钙不易溶于水,而盐酸一般也不用作食用酸,所以,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不行的,这样就需要寻找食用酸和易溶于水的食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最后由教师提示用小苏打和柠檬酸。5、明确柠檬酸与小苏打加入的量和比例问题。二氧化碳要靠小苏打和柠檬酸来生成,然会涉及量的问题,如果柠檬酸过多,碳酸饮料肯定会有酸味;如果小苏打过多,碳酸饮料会有苦涩的感觉,即使它们恰好完全反应,如果二氧化碳太少的话,口感也不会太好。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无法自己探究出来,只能靠教师提示,这样教师通过课件解决柠檬酸与小苏打的比例问题。但它们的量不是完全绝对的,它有一个
6、范围。就象用同样比例的盐炒出来的菜,有人说咸,有人说淡,有人说正好一样。一般每500克水加小苏打1、5克3克、柠檬酸1、5克3克。教师给出范围以后,让学生自行设计比例,也可以参考教师给的配方表:小苏打1、5克3克3克柠檬酸1、5克3克1、5克 每个小组34名同学配方均不相同。 6、认识果味香精。7、探究操作程序。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学生兴致正浓,总想急于动手制作,但不可操之过急,必须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制作程序,才能动手操作。具体制作程序是:、每瓶水(约500毫升)加甜蜜素1克。(直接带白糖水的不用此步骤)、每瓶水加1毫升菠萝香精或其它果味香精。、每瓶水加1、53克小苏打。、每瓶水加1、53克柠檬酸
7、。、立即盖紧瓶盖,振荡并观察现象。(注意:每组的34名同学小苏打和柠檬酸的比例要各不相同)8、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教师要强调安全问题及操作应规范等。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大屏幕上显示出制作的具体步骤,然后学生开始动手制作,教师循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比如:称量是否准确、水不要放太多、盖盖要及时等等。9、成果展示。学生制作完成后,开始进入品尝阶段,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阶段,但是、要等到二氧化碳充分溶于水再品尝,那样效果才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让学生汇报小苏打和柠檬酸的配比情况。然后让学生品尝,每个同学使用自带的水杯,分别品尝不同配方的碳酸饮料的风味。学生们品的是有滋有味。10、总结汇报。各
8、组分别总结汇报究竟哪一种配方较好,多数同学说小苏打和柠檬酸各3克的较好,汽多、口感好,如果小苏打少、柠檬酸多,则酸味浓,但是有的学生专门喜欢这酸味,如果柠檬酸少、小苏打多,有点发涩。11、布置作业。利用家庭食用品自制一瓶碳酸饮料。教学方法:1、 在明确碳酸饮料的成分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方式上采用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这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的空间充分留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记忆更加扎实。2、 在解决小苏打与柠檬酸的配料比例上采用控制变量和让学生自行设计配方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控制变量这一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拘泥于古法,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课后反思
9、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初步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学会制作碳酸饮料的原理、配料、方法等,能够结合书本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体会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本节课也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角色新观念,学生也确实在教师的引导下“动”了起来,确实体现了本节课的中心词语实践活动,这在教学方法上要比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要好得多。例如:在小苏打和柠檬酸的配料比例问题上究竟放多少才好喝,最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而不是统一去等教师安排,最后经过品尝来感受哪一种配方更好喝,这样发展了学生的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思想意识。此外,本节课还使学生学习了
10、控制变量、对比等研究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总的来说,在各方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但课后反思上过的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1、 没有规范使用天平天平问题,有的同学用手指去拨游码。2、 在活动中个别细节部分在处理“放”与“收”的问题上还不是很好,有的问题一味地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究去解决,这样给学生“放”得很宽,而教师没有及时去“收”,这样可能显得有点罗索,应当掌握好这个度,真正做到收放自如。3、 配料问题没有完全明确就让学生开始制作,这样导致有的学生在制作时还不知道每瓶水中各种配料加多少,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应更明确一些。总之,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同仁能给予指教,以得于今后进一步改进提高。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