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教学四部曲(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解决”教学四部曲(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问题解决”教学四部曲 “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中的四大块之一,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新课标将“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可见专家们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本人对“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研究,初步构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提出问题 学生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
2、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解决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为了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问,会问,问得有价值,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 民主氛围的创设 要想让学生敞开问题意识的大门,作为教师我们要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尊重的课堂氛围。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即使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不着边际,也要用微笑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鼓励的同时,更要让会提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带动全班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向权威
3、挑战。当然,教师不是无原则地包容学生,对于故意捣乱的学生也要加以约束,保护其他学生那扇敞开的问题之门。 2.思维训练的强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找茬”训练,借助错题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在质疑中启发领悟,使其产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想法。 3.数学情境的创设 数学情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源于某种情境,情境里含有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这种情境以数学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探索中遇到障碍,形成“认知冲突” ,促使学生产生解疑除障的强烈要求。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时,教师出示一件羊毛衣的标签:羊毛80%,涤纶20%,师:
4、“看到这个标签上的数字大家想到了什么?”生:“这件羊毛衣羊毛含量高,穿起来保暖。”师:“为什么不用分数来表示?”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积极讨论起来。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让接下来的学习就更加主动,课堂更加精彩。 二、引导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除了教师的培养外,学生的自主探究才是促进各种能力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多安排学生一些自主探索的活动,如试一试,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等。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5、,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自主探索的状态去主动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 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后,解决问题:“一个长9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盒子,用来装边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体,能装多少个?”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回家动手做做看。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结论:高8厘米能装2层小正方体还剩2厘米,那2厘米不够就只能空着。 又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后,让学生猜一猜教室的容积、图书柜的容积、文具盒的容积大约有多少?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进行比较和估算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通过试一试,猜一猜,想一想,做
6、一做等活动,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获得更多探究问题的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尝试,主动研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问题解决,体验那种成功的成就感,促使以后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有组织、有指导的互助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你问我答,相互补充、启发,共同提高。组与组之间亦可相互帮助,如果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引导点拨,这样的交流合作,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真正实现了问题
7、的探究和解决,形成能力的发展。 当然,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规定学习的任务,培养小组合作的良好习惯。第一,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前先进行独立地思考,给予学生交流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再把自己的疑问进行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第二,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交流活动中,这样可以随时地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弯路,讨论没有价值的问题,浪费时间。 当小组的交流讨论没有进展时,教师要由浅入深地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分析问题,质疑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用卡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拼接来探究梯形面积
8、的计算公式。他们在拼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探究,几分钟后都拿出了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在交流中可以看到很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还要很多问题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来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深切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小组合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讲授课相比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新课标更是提倡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合作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质疑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应用 数学源于生活,也要回归生活。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只是在“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去探究,
9、在教学设计上一味地挖掘知识的深度和扩大知识的广度,却很少把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无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造成了它们之间的脱节。如果我们能站在学生实际生活的角度,多收集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把问题带进课堂,在教学中整合利用教材资源,把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设置了一个数学情境:老师的家里有个老房子,现在要重新装修,房间的尺寸老师已经量好了,根据这些数据请大家帮忙老师算出地面、墙壁、天花板以及门窗的面积,然后再告诉学生老师要铺的地砖边长和价格以及每桶油漆能粉刷的面积和价格,让学生算出这些房间要贴多少块地砖?要买多少桶油漆?一共要花多少钱?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在思维的强化训练中,在数学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课堂的动手操作、猜测质疑、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思维品质得到发展,同时提高了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