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64639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众志成城卧虎藏龙地豪气干云秣马砺兵锋芒尽露披星戴月时书香盈耳含英咀华学业必成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合极性共价键的是A. Na2O2 B. KOH C. CaCl2 D. Al2O3【答案】B【解析】A.、B、C、D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含有离子键, A的O22-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的OH-含有极性共价键,C、D没有共价键,所以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是B,故选B。点睛:在根类阴阳离子内含有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2. 己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

2、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BDC B. 原子序数dcbaC. 离子半径C3-D-B+A2+ D. 单质的还原性ABDC【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一定满足关系式a2b1c3d1。其中A和B属于金属,位于同一周期,且A在B的右侧。C和D是非金属,位于同一周期,且位于A和B的上一周期,其中D位于C的右侧。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BACD,A错误;B原子序数 addc,B错误;C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 CDBA,C正确;D同周期自

3、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单质的还原性 BACD,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视频3. 将一小段镁带投入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生剧烈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烫手。这个实验事实说明该反应A. 为放热反应B. 为吸热反应C. 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烫手,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选A。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4. 0.096kg碳完全燃烧

4、可放出3147.9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O2=CO2 H=-393.49kJ/molB. C(s)+O2(g)=CO2(g) H=+393.43kJ/mo1C. C(s)+O2(g)=CO2(g) H=-393.49kJ/molD. C(s)+1/2O2(g)=CO(g) H=-393.49kJ/mol【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碳的质量计算物质的量,进而计算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碳完全燃烧生成CO2,反应放热,H0,据此分析。详解:A没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A错误;B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热H应小于0,为负值,B错误;C0.096kg碳的物质的量是96g1

5、2g/mol8mol,完全燃烧可放出的热量,则1mol碳完全燃烧放热3147.9kJ8393.49kJ,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393.49kJ/mol,C正确。D碳完全燃烧生成CO2,D错误;答案选C。5. 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酸的浓度和体积碱的浓度和体积比热容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操作所需时间A. B. C. D. 全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中和热的计算公式H=-cmT/n来确定实验中需要的数据。详解:由反应热的计算公式H=-cmT/n可知,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有:比热容c,酸

6、的浓度和体积、碱的浓度和体积,反应前后温度变化T,然后计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答案选C。6. 己知:2H2(g)+O2(g)=2H2O(1) H=-571.6kJ/mol 2CH3OH(l)+3O2(g)=2CO2(g)+4H2O(l) H=-1452kJ/mol H+(aq)+OH-(aq)=H2O(l) H=-57.3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B. 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C. 1/2H2SO4(aq)1/2Ba(OH)2(aq)1/2BaSO4(s)H2O(l) H=-5

7、7.3kJ/molD. 3H2(g)+CO2(g)=CH3OH(l)+H2O(l) H=+135.9kJ/mol【答案】B【解析】分析: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C.反应生成水外,还有沉淀产生;D.根据盖斯定律计算。详解:A.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方程式中给出的是2mol的氢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571.6 kJ,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1gH2燃烧放出热量为571.6 kJ4142.9 kJ,1gCH3OH(l)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452 kJ32=45.375kJ,则同质量的H2(g)和

8、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B正确;C.在反应1/2H2SO4(aq)1/2Ba(OH)2(aq)1/2BaSO4(s)H2O(l)中除了H+、OH-反应生成水外,还有沉淀产生,放出热量不是57.3 kJ,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将(3)2整理可得3H2(g)CO2(g)CH3OH(l)H2O(l)H131.4kJmol1,D错误;答案选B。7. 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极反应为:Zn-2e-=Zn2+B. 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D. 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答案】B【解析】视频8.

9、 黄铜上镀金时,电镀池的阴极为A. 黄铜 B. 金 C. 石墨 D. 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黄铜作阴极,金作阳极,故选项A正确。考点:考查电镀知识。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电解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电镀过程相当于金属的“迁移”,可视为物理变化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的装置,错;原电池是将化学转变成电能的装置,错;金属和石墨导电均为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

10、会有离子的定向移动,发生电解反应,是化学变化,对;电解是一种强有力的氧化还原反应手段,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有可能实现 对;电镀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错,故选B。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0.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B.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C.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式:Fe-2e-=Fe2+【答案】A【

11、解析】分析:A.电解池中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B.燃料电池中氧气在正极通入;C.粗铜精炼时,粗铜与电源正极相连;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铁在负极失去电子。详解:A. 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氯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A正确;B. 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可以是O22H2O4e=4OH,负极氢气放电,B错误;C. 粗铜精炼时,与电池负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粗铜与电源正极相连,C错误;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铁是负极,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D错误;答案选A。11.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

12、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ZYX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 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答案】A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视频12.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为cbaB. 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 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 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

13、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答案】B【解析】分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则a为H元素;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则b为S元素,c为Cl,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d为K元素,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S元素,c为Cl,d为K元素,则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中H元素为正价,其非金属性最弱,故非金属性ClSH,A正确;BH元素与S元素、Cl元素分别形成H2S、HCl,二者属于共价化合物,但与K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KH,属于离子化合物,B错误;CK元素与其它元素

14、可以形成KH、K2S、KCl,均属于离子化合物,C正确;DH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1、最低负化合价为-1,S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6、最低负化合价为-2,Cl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7、最低负化合价为-1,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KH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13. 己知热化学方程式:H+(aq)+OH-(aq)=H2O(l) H1=-57.3kJ/molH2SO4(aq)+NaOH(aq)=Na2SO4(aq)+H2O(l) H2=m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

15、的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 H1H2C. H2=-57.3kJ/molD. |H1|H2|【答案】B【解析】分析: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B浓硫酸稀释放热,焓变为负;C放热反应,且浓硫酸稀释放热;D浓硫酸与NaOH反应放出热量多。详解: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则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A错误;B浓硫酸稀释放热,焓变为负,则H1H2,B正确;C放热反应,且浓硫酸稀释放热,则H2-57.3 kJmol-1,C错误;D浓硫酸与NaOH反应放出热量多,则|H1|H2|,D错误;答案选B。.14. 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0

16、00-20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如表所示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化学键NNF-FN-F键能(kJ/mol)946154.828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放出能量C.反应N2(g)+3F2(g)=2NF3(g)为吸热反应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点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断键吸热,成键放热以及反应热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分析判断。详解:A.N2(g)2N(g)为化学键的断裂过程,应该吸收能量,A错误;B.N(g)+3F(g)NF3(g)为形

17、成化学键的过程,放出能量,B正确;C.反应N2(g)3F2(g)2NF3(g)的H=(941.7+3154.8-283.06)kJmol-1=-291.9kJmol-1,H0,属于放热反应,C错误;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错误;答案选B。15. 在298K、1.01105Pa下,将22gCO2通入750mL1mol/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1L2mol/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

18、正确的是A. CO2(g)+NaOH(aq)=NaHCO3(aq) H=-(2y-x)kJ/mo1B. CO2(g)+NaOH(aq)=NaHCO3(aq) H=-(2x-y)kJ/mo1C. CO2(g)+NaOH(aq)=NaHCO3(aq) H=-(4x-y)kJ/mo1D. CO2(g)+2NaOH(l)=2NaHCO3(l) H=-(8x-2y)kJ/mo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22gCO2通入1molL-1NaOH溶液750mL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再利用1mol CO2通入2molL-1NaOH溶液1L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的

19、热量,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利用盖斯定律来书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详解:n(CO2)=22g44g/mol=0.5mol,n(NaOH)=1molL-10.75L=0.75mol,该反应既生成碳酸钠又生成碳酸氢钠,方程式为2CO2+3NaOHNaHCO3+Na2CO3+H2O。由0.5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xkJ,则2molCO2反应放出热量为4xkJ,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g)+3NaOH(aq)NaHCO3(aq)+Na2CO3(aq)+H2O(l)H=-4xkJ/mol,又1mol CO2通入2molL-1NaOH溶液1L中充分反应放出

20、y 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CO2(g)Na2CO3(aq)+H2O(l)H=-ykJ/mol,由盖斯定律可知,-可得,NaOH(aq)+CO2(g)NaHCO3(aq)H=-(4x-y)kJ/mol。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计算中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盖斯定律的有关应用,是一重点题型,学生还应注意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标明各物质的状态。16. 一种熔融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CH4+H2 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电子B. 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 -2e-

21、=2H2OC. 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板B移动D.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每消耗1摩尔甲烷,转移6摩尔电子,错误,不选A;B、电解质为熔融的碳酸盐,不含氢氧根离子,错误,不选B;C、B极通入氧气,为正极,碳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错误,不选C;D、电极B上氧气得到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正确,选D。考点:原电池的原理的应用视频17. 研究人员研有出一种可在一分钟内完成充放电的超常性能铝离子电池,充放电时AlCl4-和Al2Cl7-两种离子在Al电极上相互转化,其他不参与电极反应,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电

22、时,有机阳离子向铝电极方向移动B. 充电时,铝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正极,石墨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负极C.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A1-3e-+7AlCl4-=4Al2Cl7-D. 该电池的工作原理:3Cn+4Al2Cl7-3CnAlCl4+Al+AlCl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放电时,铝是活泼的金属,铝是负极,被氧化生成Al2Cl7,不活泼石墨为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有机阳离子向石墨电极方向移动,A错误;B、充电时,铝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负极,石墨电极连接外加电源的正极,B错误;C、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铝离子,铝离子与AlCl4-结合生成Al2Cl7,所以电极反应式为

23、Al3e7AlCl44Al2Cl7,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电池的工作原理为:3CnAlCl4AlAlCl43Cn4Al2Cl7,D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知识18. 液体感科电池相比于气体燃料电池具有体积小,无需气体存储装置等优点。一种以肼(N2H4)为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KOH为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流向左侧电极B.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C. 该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应采用多孔导电材料,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

24、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D. 该燃料电池持续放电时,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碱性减弱【答案】D【解析】分析:该燃料电池中,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左侧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右侧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为:N2H4+O2=N2+2H2O,结合离子的移动方向、电流的方向分析解答。详解:A该燃料电池中,右侧通入氧化剂空气的电极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A正确;B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2H4

25、+4OH-4e-=N2+4H2O,B正确;C因为电池中正负极上为气体参与的反应,所以采用多孔导电材料,可以提高电极反应物质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并使它们与电解质溶液充分接触,C正确;D该原电池中,阴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离子交换膜要选取阴离子交换膜,D错误;答案选D。19. (1)已知:Fe(s)+O2(g)=FeO(s) H1=-272.0kJ/mol2Al(s)+O2(g)=Al2O3(s) H1=-1675.7kJ/molAl和FeO发生铝热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某同学认为,铝热反应可用于工业炼铁,你的判断是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2)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气态的某可逆反应在

26、不可条件下的反应历程分别为A、B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该反应是_(填“吸”或“放”)热反应。其中B历程表明此反应采用的条件为_(填字母)。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使用催化剂(3)铝热法是常用的金属冷炼方法之一。已知:4A1(s)+3O2(g)=2Al2O3(s) H=-3352kJ/molMn(s)+O2(g)=MnO2(s)H=-521kJ/molAl与MnO2反应冶炼金属Mn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4)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企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形成雾霾的主要成分为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及扬尘等。用CH4可以消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污染。

27、已知:CH4(g)+2NO2(g)=N2(g)+CO2(g)+2H2O(l)H=-955kJ/mol2NO2(g)=N2O4(g) H=-56.9kJ/mol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_。【答案】 (1). 2Al(s)+3FeO(s)Al2O3(s)+3Fe(s)H=-859.7kJ/mol (2). 不能 (3). 该反应需要引发,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成本较高 (4). 吸 (5). D (6). 4A1(s)+3MnO2(s)=3Mn(s)+2Al2O3(s)H=-1789kJ/mol (7). CH4(g)+N2O4(g)=N2(g)+2H2O(

28、l)+CO2(g)H=898.1kJ/mol【解析】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H,该反应需要引发,成本过高;(2)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图可知,反应历程B与A相比,改变反应历程,应是使用催化剂;(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H;(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H。详解:(1)已知:Fe(s)+1/2O2(g)=FeO(s) H1=-272.0kJ/mol2Al(s)+3/2O2(g)=Al2O3(s) H1=-1675.7kJ/mol将方程式-3得2Al(s)+3FeO(s)Al2O3(s)+3Fe(s)H=-1675.7kJmol-1-(3-272.0kJmol-1

29、)=-859.7 kJmol-1;铝热反应需要镁燃烧引发,消耗较多能量,成分过高,因此不能用于工业炼铁;(2)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由图可知,反应历程B与A相比,改变反应历程,最后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改变的条件应是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答案为D;(3)已知:4A1(s)+3O2(g)=2Al2O3(s) H=-3352kJ/molMn(s)+O2(g)=MnO2(s) H=-521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3即得到Al与MnO2反应冶炼金属Mn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A1(s)+3MnO2(s)=3Mn(s)+2Al2O3(s)H=-1

30、789kJ/mol。(4)已知:CH4(g)+2NO2(g)=N2(g)+CO2(g)+2H2O(l)H=-955kJ/mol2NO2(g)=N2O4(g) H=-56.9kJ/mol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即得到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N2O4(g)=N2(g)+2H2O(l)+CO2(g)H=898.1kJ/mol。20. 甲、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如图)。诸回答下列问题:(1)若两池中均盛放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甲池中的_棒;乙池中的_棒。在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是_。(2)若两池中均盛放饱和NaCl溶液。

31、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乙池附近,发现试纸变蓝,待一段时间后又发现蓝色褪去,这是因为过量的Cl2将生成的I2氧化。若反应的Cl2和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且生成两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C (2). Fe (3). 4OH-4e-=2H2O+O2 (4). 2C1-+2H2OH2+Cl2+2OH- (5). 5Cl2+I2+6H2O=10HCl+2HIO3【解析】分析:(1)甲为原电池,Fe为负极;乙为电解池,由电子流向可知,C为阳极,Fe为阴极,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Cu,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2)乙池是电解池,由电子流向可知,C

32、为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Fe为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确定生成物,再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方程式。详解:(1)甲为原电池,Fe为负极,碳为正极,铜离子放电析出铜,所以碳电极上生成红色物质Cu;乙为电解池,由电子流向可知,Fe为阴极,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Cu;在乙池中阳极氢氧根放电,电极反应是4OH-4e-=2H2O+O2。(2)乙池是电解池,由电子流向可知,C为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Fe为阴极,溶液中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总反应式为2C1-+2H2OH2+Cl2+2OH-;过量Cl2将生成

33、的I2氧化,若Cl2和I2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并且生成两种酸,氯气被还原生成氯离子,1mol氯气被还原得到2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知,含碘的酸中碘的化合价是+5价,所以含碘的酸是碘酸,故氯气和碘、水反应生成盐酸和碘酸,反应方程式为5Cl2+I2+6H2O=10HCl+2HIO3。点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难度中等,注意电解池中,如果活泼金属作阳极,则阳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不是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易错点。21.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将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下图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板板,则:(1)若X和Y

34、均为惰性电极,a为饱和NaCl溶液,则电解时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2)若X、Y分别为石墨和铁,a仍为饱和的NaCl溶液,则电解过程中生成的白色固体物质的电解总反应方程式为:_,将其露置在空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3)若X和Y均为情性电板,a为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molCu(OH)2,恰好恢复电解前的浓度,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4)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2Ag=2AgC1+H2能在上述装置中进行,则电解液及电极分别为:_。【答案】 (1).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Y极支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 (2). Fe+2

35、H2OFe(OH)2+H2 (3). 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4). 0.4mol (5). Y电极为银,a为HC1溶液【解析】分析:(1)以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氯气的性质进行检验;(2)阳极为铁电极时,是活泼电极,会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亚铁离子不稳定易被氧化;(3)根据电解质复原的方法:出什么加什么,出多少加多少,结合电子守恒来计算;(4)根据电解原理解答。详解:由电解池装置可知,Y为电解池阳极,X为电解池阴极。(1)以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时,阳极反应产物为Cl2,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Y

36、极支管口,试纸变蓝,说明有氯气生成;(2)阳极为铁电极时,阳极反应为Fe-2e-Fe2+,阴极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氧根离子,所以有氢氧化亚铁生成,总反应式为Fe+2H2OFe(OH)2+H2;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露置在空气中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3)电解CuSO4溶液后补充CuO即可复原,而题中加入0.1 mol Cu(OH)2才能复原,说明CuSO4电解完毕后又有水被电解,加入0.1 mol Cu(OH)2相当于加0.1 mol CuO和0.1 mol H2O,即说明电解了0.1 mol CuSO4和0.1 mol H2O,故共转移0.4 mol电子;(4)反应中银失去电子,氢离

37、子得到电子,因此要使反应2HCl+2Ag=2AgC1+H2能在上述装置中进行,则阳极是银,即Y电极为银,电解液是盐酸,即a为HC1溶液。22. 某研究小组对铁生锈过行研究。(1)甲同学设计了A、B、C组实验(如上图),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经过较长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铁钉生锈;B中铁打不生锈;C中铁钉不生锈。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铁生锈的外部条件是_;铁钉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实验B所用的水要经过_处理;植物油的作用是_;实验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2)乙同学为了达到同样目的,设计了实验D(如图),发现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表面升高,其原因是_。【答案】 (1).

38、有水(或电解质溶液)和氧气(或空气) (2). O2-4e-+2H2O=4OH- (3). 煮沸或“除去氧气(写“加热”不正确) (4). 隔绝空气(或“防止氧气与铁接触”) (5). 吸收水蒸气(或“干燥”“保持试管内干燥环境”) (6). 铁的腐蚀要吸收氧气(或“氧气参与反应”“消耗了氧气”)使气体体积减小【解析】分析:(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隔绝空气或在干燥的空气中难以形成原电池反应;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将水煮沸可以将水中的空气排出,植物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碱石灰是可以吸水的(2)根据金属铁生锈的电化学原理来解释。详解:(1)铁生锈的外部

39、条件是金属要和空气中的水以及氧气接触;铁钉发生电化腐蚀,负极上铁为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反应O2-4e-+2H2O=4OH-;水中溶解有一定的空气,煮沸可以将空气排出,植物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它的作用是隔绝空气中的氧气;碱石灰能吸水,它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2)铁生锈会消耗氧气,这样会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所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铁钉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低于大气压。点睛:本题考查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的区别,以及形成电化学腐蚀的条件。23. 为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

40、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据图回答问题。I.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时:(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Cu作电极的是_ (填字母)。A石墨 B. 镁 C.银 D.铂(2)实验过程中,SO42-_(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II.该小组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达行算二组实验时发现,两极均有气体产生,且Y极处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观察到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知,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请根据实验现象及所查信息,回答下列问题:(3)电解过程中,X极处溶液的OH-浓度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电解

41、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5)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若在X极收集到672mL气体,Y电板(铁电极)质量减小0.28g,则在Y极收集到气体为_mL(均己折算为示准状况时气体体积)。(6)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池反应总反应式为2K2FeO4+3Zn=Fe2O3+ZnO+2K2ZnO2,该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 (1). B (2). 从右向左 (3). 滤纸上有蓝色沉淀产生(答出“蓝色沉淀”或“蓝色斑点”即可) (4). 增大 (5). 4OH-4e-=2H2O+O2 Fe-6e-+8OH-=FeO42-+4H2O (6)

42、. 168 (7). 2FeO42-+6e-+5H2O=Fe2O3+10OH-【解析】分析:I.甲装置是原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利用该原电池电解氢氧化钠溶液,结合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解答。II.乙装置是电解池,铁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铁失去电子,碳棒是阴极,氢离子放电,结合电极反应式以及电子得失守恒解答。详解:(1)甲装置是原电池,Zn作负极,Cu作正极。若要保证电极反应不变,则另一个电极的活动性只要比Zn弱即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MgZn,因此不能是Mg,答案选B。(2)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实验过程中,SO42会向正电荷较多的Zn电极方向移动。

43、即从右向左移动。利用该原电池电解氢氧化钠溶液,由于电极均是铜,在阳极上发生反应Cu-2e-=Cu2+,产生的Cu2+在溶液中发生反应Cu2+2OH-=Cu(OH)2,所以在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3)由图可知:X为阴极。电解过程中,X极上发生:2H+2e-=H2,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继续电离,最终导致溶液的c(OH-)增大,所以X极处溶液的c(OH-)增大。(4)由于实验时发现,两极均有气体产生,且Y极处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观察到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又因为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所以在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

44、O2和Fe6e+8OH=FeO42+4H2O;(5)X电极产生氢气,n(H2)=0.672L224L/mol=0.03mol,n(e-)=0.06mol。在整个电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则4n(O2)+6(028g56g/mol)=006mol,解得n(O2)=00075mol,所以V(O2)=0.0075mol22.4L/mol=0.168L=168mL;(6)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Zn作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池反应为2K2FeO4+3Zn=Fe2O3+ZnO+2K2ZnO2。用总反应式减去负极电极式可得该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FeO42+6e+5H2O=Fe2O3+10OH。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