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6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 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活动周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 推广使用煤、石油、天然气,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 普通锌锰于电池不含环境污染物,可以随意丢弃C. 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D. 将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提高贫穷地区居民收入【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考虑:主要是由于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太多造成的,还与臭氧、甲烷等气体有关;B、普通锌锰干电池,其中的酸电解质溶液
2、会影响土壤和水系的pH,使土壤和水系酸性化,而锰等重金属被生物吸收后,形成重金属污染;C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可减少环境污染;D、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会破坏环境,得不偿失。详解:A、燃烧化石燃料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能防止温室效应;B、普通锌锰干电池,其中的酸电解质溶液会影响土壤和水系的pH,使土壤和水系酸性化,而锰等重金属被生物吸收后,形成重金属污染,选项B错误;C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有利于环境保
3、护和资源的充分利用,选项C正确;D、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虽能提高居民收入,但会破坏环境,得不偿失,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节能减排等知识,注意燃料的燃烧效率影响因素和防污染提效率的措施,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2. 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蚕丝和棉花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B. 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C. 用加酶洗衣粉涤羊毛织品效果更好 D. 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答案】D【解析】分析:加酶洗衣粉含有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反应;从衣料中成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来分析,得出结论。详解:A、蚕丝
4、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选项A错误;B、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进一步水解形成葡萄糖,酒精糖类无氧呼吸的产物,选项B错误;C、蚕丝织品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选项C错误;D乙醇是料酒的主要成分;而乙酸则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因此它们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淀粉、蛋白质等的性质,熟记常见物质的一些性质,了解性质、组成和用途,理解蛋白质酶的作用,是解题的前提条件。3. 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下列有关三元轴烯()与苯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 均含有碳碳双键 B. 均为平面结构 C. 互为同分异构体 D. 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轴烯与苯
5、分子式都是C6H6,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苯中不含碳碳双键,选项A错误;B、根据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及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则轴烯与苯均为平面结构,选项B正确;C、轴烯与苯分子式都是C6H6,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C正确;D、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等概念,侧重于学生的双基的考查,注意把握比较的角度和概念的区别,难度不大。4.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与互为同位素 B. 与
6、属于同种原子C. 与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 与是硒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答案】B【解析】分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中子数是803446。又因为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据此分析。详解:A. 与互为同位素,选项A正确;B. 与属于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核素,即不同原子,选项B错误;C. 与核外电子数相同,电子排布相同,选项C正确;D. 与是硒元素的两种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选项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的组成及表示方法。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混合物所用试剂分离方法A甲烷(乙
7、烯)酸性高锰酸钾洗气B苯(乙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C氯气(HCl)氢氧化钠溶液洗气D乙醇(水)金属钠蒸馏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杂质,应用溴水除杂,选项A错误;B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乙酸钠,然后分液即可,选项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既能与氯气反应也能与HCl反应,选项C错误;D、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将原物质除掉,选项D错误;答案选B。6. 现欲用纯净的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生成CO2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OE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B. FG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最多
8、C. 由图像无法推断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 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可以降低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A、曲线斜率大小决定反应速率大小,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B、由曲线的高低,确定收集气体体积的大小,纵坐标越高,收集的气体越多;C、根据OE段与EF段的反应速率大小,结合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判断;D、加入氯化钠溶液相当于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变慢。点睛:考查学生识图能力,难度中等,注意速率时间图象中,曲线斜率大小确定反应速率大小,斜率大,反应速率快。7.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B. VIIA族元素
9、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位于IIA族D. 元素周期表中从第3列12列中的元素均为副族元素【答案】B【解析】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为P,其最外层电子数为5,最高正价为+5价,选项A错误;B、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在增强,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中最强,选项B正确;C、H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处于周期表0族,选项C错误;D第312列中,包括副族和第族,选项D错误。答案选B。8. 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M处通人氢气,a极是电池的正极B. 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C. N处通入氧气,在b电极上发生还原
10、反应D. 该电池产物为水,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电源【答案】A【解析】A.根据电子的流向可知,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a极是电池的负极,M处通入氢气, 选项A错误;B、氢氧燃料电池反应式与氢气燃烧方程式相同,则电池反应式为2H2+O22H2O,选项B正确;C、b为正极,N处通入氧气,在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选项C正确;D、该电池产物为水,属于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电源,选项D正确。答案选A。9. 已知某反应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 该图像可以表示氯化铵与消石灰反应的能量变化B. 该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化学能C. 该反应过程中,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断裂旧化学键吸收
11、的总能量D. 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可进行【答案】D【解析】A. 该图像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可以表示氯化铵与消石灰反应的能量变化,选项A正确;B、该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化学能,如吸热时热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B正确;该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故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选项C正确;D、虽然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但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可进行,不能只由焓判据分析,选项D错误。答案选D。10. 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是A. 2H2+O22H2O B. NH3+
12、HCl=NH4ClC. 2Na2O2+2H2O=4NaOH+O2 D. 2Mg+CO22MgO+C【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详解:A. 2H2+O22H2O中只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选项A不选;BNH3+HCl=NH4Cl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有离子键的生成,但没有离子键的断裂,选项B不选;C. 2Na2O2+2H2O=4NaOH+O2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有离子键的断裂和生成,选项C选;D. 2Mg+CO22MgO+C中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有离子键的生成,但有离子键的断裂,选项D
13、不选;答案选C。11. 将等质量的四块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后铜片质量与加热前相同的是A. 石灰水 B. 盐酸 C. 乙醇 D. 硝酸【答案】C【解析】分析:先根据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生成CuO,质量增加,然后考虑表面的氧化铜与选项中的物质是否反应,确定铜片质量如何变化。详解: A、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石灰水中,氧化铜不与石灰水反应,铜片质量增加,选项A错误;B、与D同理,铜片的质量会减小,选项B错误;C、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无水乙醇中,发生反应:CH3CH2OH+CuO-CH3CHO+H2O+Cu,又恢
14、复为铜,铜片的质量不变,选项C正确;D、因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生成CuO,质量增加,将它投入硝酸中,发生反应:CuO+2HNO3Cu(NO3)2+H2O,Cu2+进入溶液,铜片的质量会减小,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乙醇的性质。在乙醇的催化氧化中,铜的作用是催化剂,质量不变。12. 某元素一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Xn-核外有x个电子,mg这种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的物质的量为A. mol B. mol C. mol D. mol【答案】A【解析】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A,mg这种元素的原子,其物质的量为mol,阴离子Xn-核外有x个电子,则质子数为x-n,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x-n)
15、=A-x+n,则mg这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mol(A-x+n)=mol,答案选A。13. 已知:N2O4(g)2NO2(g),将装有N2O4和NO2混合气体的烧瓶浸入热水中,烧瓶内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下列结论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B. 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C. 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D. 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2【答案】A【解析】分析:由信息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且吸热的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判定平衡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
16、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以此来解答。详解:A、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一直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说明达平衡状态,选项A错误;B、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B正确;C、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C正确;D、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2,可知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选项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为高频考点,把握平衡的特征及判定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变量可用
17、于平衡判定,题目难度不大。14. X、Y、Z、M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XYZM B.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Z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M 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均易溶于水【答案】C【解析】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N,Z为S,M为Cl,然后利用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性质来解答。详解: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18、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N,Z为S,W为Cl,A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减小,则原子半径为ZMY,选项A错误;B非金属性YZ,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Z,选项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ZM,选项C正确;D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NO不溶于水,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明确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C为易错点,注意过氧化氢中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难度不大。15. 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5L,完全燃烧消耗相同状况下的O212
19、L,则甲烷和乙烯的体积比为A. 2:1 B. 1:2 C. 3:2 D. 2:3【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耗氧量,1mol烃CxHy的耗氧量为(x+)mol,据此计算1体积甲烷、乙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行解答。点睛: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考查有机物耗氧量规律,难度较小,掌握有机物耗氧量规律,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16.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下表信息判断正确的是元素代号LMQRT原子半径/nm0.1300.1180.0900.1020.073主要化合价+2+3+2+6、-2-2A.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TR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20、水化物的碱性:LR,选项A错误;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LQ,选项B错误;CL是Mg元素、R是S元素,L2+核外电子数是10、R2-的核外电子数是18,所以二者核外电子数不等,选项C错误;D、M与T形成的化合物氧化铝具有两性,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明确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17. 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产量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F是高分子化合物,有机物A可以实现如下转换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1、A的结构式为_。(2)D中含氧原子团的名称为_,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3)请分别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4)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G,试管a中盛放的试剂是_,其作用为_。【答案】 (1). (2). 羧基 (3).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4).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5). (6). 饱和碳酸钠溶液 (7). 吸收乙醇,反应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解析】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产量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则A为乙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为聚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为乙醇,乙醇与氧化发生氧化
22、反应生成C为乙醛,乙醛继续氧化生成D为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为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E为乙酸钠。(1) A为乙烯,其结构式为;(2)D为乙酸,含氧原子团的名称为羧基,是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化学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3)是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钠,反应方程式为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化学方程式为;(4)制取少量乙酸乙酯时,试管a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为吸收乙醇,反应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18. 某研究性
23、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如下实验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 (填写装置的序号)。 (2)装置B中的现象是_。(3)请写出装置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装置E的作用是_。(4)请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亚硫酸钠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_。(5)制取Cl2的方法有多种,请再写出一种制备方法,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 (1). b (2). 溶液变蓝色 (3). Cl2+2Fe2+=2Cl-+2Fe3+ (4
24、). 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 (5). 取少量C中溶液于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振荡后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中亚硫酸钠已被氧化 (6). MnO2+4HCl(浓)MnCl2+Cl2 +2H2O【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2)根据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3)根据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二价铁氧化生成三价铁;(4)根据亚硫酸钠变质后生成硫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产生难溶于盐酸的硫酸钡;(5)明确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详解:(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应选固
25、液混合加热型装置,故答案为:b;(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所以B中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蓝色;(3)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二价铁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装置E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4)取少量C中溶液于小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振荡后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不消失,则证明C中亚硫酸钠已被氧化;(5)制取Cl2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可利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MnO2+4HCl(浓)MnCl2+Cl2 +2H2O。点睛:本题考查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性质
26、等,难度不大,注意根据氯气的性质对实验装置理解分析。19. 人们常常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人类服务。(1)氢能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理想清洁能源,氢气燃烧时放出大最的热。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能最变化如下图所示:根据上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不仅存在物质的变化,而且伴随着_变化,1molH2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气态)时,释放的能量是_kJ。(2)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A.Fe+2FeCl3=3FeCl2 B.SO3+H2O=H2SO4C.CH4+2O2CO2+2H2O D.Ba(OH)2+H2SO4=BaSO4+2H2O(3)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原电池示意图,实验
27、结束后,在实验报告上记录信息如下:a.电流计指针偏转b.Cu极有H2产生c.H+向负极移动d.电流由Zn经导线流向Cu实验报告中记录合理的是_(填序号)。请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理论上产生H2的质量为_g.将稀H2SO4换成CuSO4溶液,电极质量增加的是_(填“锌极”或“铜极”,下同),溶液中SO42-移向_。【答案】 (1). 能量 (2). 245 (3). AC (4). ab (5). Zn- 2e-= Zn2+ (6). 1 (7). 铜极 (8). 锌极【解析】(1) 根据上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不仅存在物质的变化,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1molH2
28、完全燃烧生成1molH2O(气态)时,释放的能量是930 kJ-436 kJ-249 kJ =245kJ;(2)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且必须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AFe+2FeCl3=3FeCl2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设计成原电池,故选;BSO3+H2O=H2SO4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不选;C、CH4+2O2CO2+2H2O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设计成原电池,故选;D、Ba(OH)2+H2SO4=BaSO4+2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故不选;答案选AC;(3) 在该原电池中,Zn比Cu活泼,故Zn作负极
29、,Cu作正极,a.电流计指针偏转,故正确;b. Cu作正极,正极反应为2H2e=H2,故正确;c.H+向正极移动,故错误;d.电子由Zn流出经导线流向Cu,电流由Cu经导线流向Zn,故错误;实验报告中记录合理的是ab;负极反应为Zn2e=Zn2;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理论上产生产生0.5 mol H2,H2的质量为1g;将稀H2SO4换成CuSO4溶液,正极铜电极上析出铜,质量增加的是铜极;在溶液中SO42-向负极锌极移动。20. 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五种元素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9,B、W同周期,A、D同主族,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E元
30、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1)A2W的电子式为_。(2)B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核素符号为_,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 。(3)W、D、E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填离子符号)。(4)在一定条件下,D元素的单质能与A元素的单质化合生成DA,DA能与水反应放氢气,则其化学方程式为_,若将1molDA和1molE单质混合加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是_L(标准状况下)。(5)若要比较D和E的金属性强弱,下列实验方法可行的是_。a.将D单质置于E的盐溶液中,若单质D不能置换出单质E,说明D的金属性弱b.将少量D、E的单质分别投入到水中,若D反应而E不反应,说明D的金属
31、性强C.比较相同条件下D和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解性若前者比后者溶解度大,说明D的金属性强【答案】 (1). (2). (3). 第3周期第A族 (4). Al3+ Na+ O2- (5). NaH+H2O=NaOH+H2 (6). 56 (7). b【解析】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W和A2W2,则A为氢元素,W为氧元素;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为铝元素。A、D同主族,则D为钠元素, B、W同周期,五种元素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9,则B的质子数为39-11-13-1-8=6,故B为碳元素。(1)A2W为水,其电子式为;(2)
32、B为碳元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核素符号为,E为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第A族;(3)W、D、E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核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l3+ Na+ O2-;(4)在一定条件下,D元素的单质能与A元素的单质化合生成NaH,NaH能与水反应放氢气,则其化学方程式为NaH+H2O=NaOH+H2,若将1molNaH和1molE单质铝混合加入足量的水,根据反应NaH+H2O=NaOH+H2、2NaOH+2Al+2H2O=2NaAlO2+3H2,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1+1.5)mol=2.5 mol,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5 mol 22.4
33、L/mol=56L;(5) a.钠是极活泼的金属,直接与水反应而不能置换出铝,故错误;b.将少量D、E的单质分别投入到水中,若D反应而E不反应,说明D的金属性强,故正确;C.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溶解性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的强弱,故错误。答案选b。21.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对人类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1)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镇在空格处。实例影响因素食物放在冰箱里延长保质期_实验室将块状药品研细,再进行反应_(2)某小组将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具有还原性)溶液混合,用反应中溶液紫色消失快慢的方法研究形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中酸性KMnO4溶液(0,0010mol/L
34、)、H2C2O4溶液的用量均为4mL(忽略加入固体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填写IV中的数据,并将实验目的补充完整。实验编号温度/K催化剂的用量/gH2C2O4溶液的浓度/mol.L-1实验目的I2980.50.010A.实验I和II探究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实验I和III探究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实验I和IV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II2980.50.050III3230.50.010IV_该小组同学对实验II进行了3次实验,测得以下数据:实验编号溶液退色所需时问t/min第1次第2次第3次II4.95.15.0实验II
35、中用KMnO4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答案】 (1). 温度 (2). 固体的表面积 (3). 25 (4). 反应物浓度 (5). 反应温度 (6). 298 (7). 0 (8). 0.01 (9). 110-4 molL1min1【解析】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以及固体的表面积大小等,从实验的目的考虑选择的措施;所做的实验要有对比实验,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在298K、323K条件下分别实验;根据v=计算。详解:(1)冰箱内温度较低,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可延长保质期,故答案为:温度;固体表面积的大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室将块状
36、药品研细,可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固体表面积;(2)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混合,发生反应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A.实验I和II中草酸的浓度不同,故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实验I和III为不同温度,故为探究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实验I和IV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只能增加催化剂,其他条件不变,应填298、0、 0.01;反应开始时:c(KMnO4)=0.0005mol/L,反应时间:t=5.0min ,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KMnO4)=110-4 molL1min1。点睛:本题考查了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草酸的相关实验,注意对比实验的应用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