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方案(共6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方案(共64页).doc(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 施 方 案项目承担单位: 心规划设计单位: 二六年四月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公章):目录项目预算表表1 土地整理项目总预算及分年度预算表57表2 预算总表58表3 工程施工费预算表59表3-1 直接费预算表60表3-2 直接工程费预算表61表3-3 间接费预算表67表4 设备费预算表68表5 其它费预算表69表5-1 前期工作费预算表70表5-2 工程监理费预算表71表5-3 竣工验收费预算表72表5-4 业主管理费预算表73表5-5 拆迁补偿费预算表74表6 不可预见费预算表75表7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表76附表1人工预算单价计算
2、表77附表2工程材料预算价汇总表78附表3砼砂浆材料计算表79附表4机械台班预算单价计算表80附表5直接工程费单价表81专心-专注-专业第一部分 项目分析项目特性表编号项目单位数量编号项目单位数量一工程位置11新建灌溉渠km2.0921涉及行政村个112维修灌溉渠km2.474二开发整理面积hm2120.8113新建排水沟长km2.5831开发整理面积hm2120.8114新建截水沟长km0.52原耕地面积hm275.2915新建蓄水池(50m3)口123开发整理后耕地面积hm295.5016新建沉沙凼口144土地平整新增耕地面积hm210.6117新建农涵个315土地平整新增耕地率%8.78
3、18维修山坪塘口16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hm29.60七项目预算万元106.657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率%85.261工程施工费万元93.378总新增耕地面积hm220.21土地平整万元30.569总新增耕地率%16.73农田水利万元31.24三地貌类型低山田间道路万元31.57四抗旱天数天30其他工程万元01灌溉模式能灌能排2设备费万元02排涝标准10年一遇3其他费用万元11.19五土地权属集体前期工作费万元4.94六工程数量工程监理费万元1.401人工挖运土方万m31.9835竣工验收费万元2.802爆破改土万m31.5400业主管理费万元2.053人工清理荒草地表土万m32.2524不可预见
4、费万元2.094归并水田田坎hm28.08八项目建设工期月55田埂修筑万m30.6949九项目效益6干砌块石坎万m30.14641新增耕地面积hm220.217人工挖沟槽土方万m30.06452年增加净效益万元27.348维修田间道长km0.9263预算总投资万元106.659新建生产路长km3.3784静态投资收益率%25.6310维修生产路长km11.2095静态投资回收期年41 项目区基本情况1.1 项目范围某某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重庆市南部,是重庆市的南大门。全县幅员2178.5km2,南北长82km,东西宽48km。介于东经1062310655,北纬282729
5、11之间,东邻万盛区与南川市,扼川黔交通要道,南接贵州桐梓、习水两县,西连江津市,北与巴南区交界。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位于某某县北部低山粮经区,距离县城约25km,介于东经10641451064241和北纬290502290548之间,涉及图幅H48106(44),项目涉及某某村一、二、三、四、九社。项目区范围以地类界为界,涉及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20.81hm2。1.2 项目区自然条件某某位于石油沟背斜与三角镇向斜之间,近三角镇向斜一方,即石油沟背斜东翼、三角镇向斜西翼之间。两翼之间的横山成为倒置山,发育成顺岩向成坡、逆岩向成陡岩单斜山地貌,项目区位于某某县的北部低山区,属于单斜山地貌,地势西
6、坡较陡,东坡较缓。海拔高度介于620870m之间,相对高差100m左右。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气温不稳定;降雨充沛,但地区和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云多日照少,山地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春早霜雪少,夏热多伏旱,晚秋多阴雨,冬暖少严寒。项目区年均气温在15.8,据近20年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62.2小时,属全国低日照区。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57.7mm,但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蒸发量449mm,10年活动积温为4877,多年平均无霜期287天,年均相对湿度80%。总体上项目区雨热同期,适宜多种植物生长。项目区土壤以红棕紫泥 水稻土为主,红棕紫泥水稻土由侏罗系遂宁厚层鲜红色
7、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风化而成,其母质风化度低,土壤厚度4070cm,土壤pH值介于4.95.7之间,土壤显微酸性。项目区土壤中钾、钙、镁矿物质含量丰富,理化性状良好,土体松泡,土壤自然肥力高,沙粘适中,适种性广,地形条件好,作物产量较高、稳。 受地质构造和自然地貌的影响,项目区风化裂隙含水层,由于深度浅,地形切割零碎,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就近排泄,地下径流途径短,水位、水量变幅大,埋藏分散,不易储集,可采价值小。项目区有两座小(三)型水库,一座是思林水库,占地面积1.18hm2,总库容量8万m,有效库容6万m,另一座是上湾水库,占地面积0.45hm2,总库容量5万m,有效库容3.5万m。大
8、小山坪塘16口,占地总面积为1.48hm2。项目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倒春寒。据某某县气象资料统计:近20年中,干旱中以伏旱和春旱最重,出现伏旱19年,其中中至强度伏旱16年,占旱年的80%;出现春旱9年,占旱年的47.4%。旱期长2045天,对水稻扬花结实影响最大;出现倒春寒频率为80%,共计23次,最多一年发生3次,一般发生在3月下旬4月下旬,引起烂秧、烂种和小麦花而不实,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收成。1.3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据2005年统计,项目区现有农户331户,总人口1195人,耕地面积75.29hm2,人均耕地0.063hm2。2005年人均纯收入2757元,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传统农
9、业,其次是多经产业。农作物主要以优质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红薯及豆类等为主,玉米产量5250kg/hm2,小麦产量2800kg/hm2,水稻产量5410kg/hm2,蔬菜产量19435kg/hm2。经济作物主要由油菜、花生等,经济林木主要以桑、柑桔、柚类、梅、梨为主。用材林主要以杉、松、柏、青杠为主,“四旁树”以南竹、慈竹、槐栗为主。项目区农民在长期的垦殖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形成了比较精细的耕作传统,而且接受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较快,耕作技术水平较高。1.4 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项目区西南与东南西北走向的浸新(某某至某某巨龙)县级公路相临,项目区内有两条田间道贯通,总长约3km,项目区
10、交通较为便利,这为土地开发整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路面基本上为土质路面,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需要进行维修,另外项目区耕作小道较少,部分路况较差,需维修和新布置生产路。通过田间道的维修和生产路的布置调整,能大大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水平。项目区有两座小(三)型水库,一座是思林水库,占地面积1.18hm2,总库容量8万m3,有效库容6万m3,另一座是上湾水库,占地面积0.45hm2,总库容量5万m3,有效库容3.5万m3。大小山坪塘16口,占地总面积为1.48hm2,多分布在地势较低,水田较多的地方。由于旱地位置较高,山坪塘分布较少,不能满足蓄水、灌溉的需要,需修筑一定数量的
11、蓄水池,便于灌溉。此外,项目区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改造后电压稳定,380V,220V电力供给充足。由此可见,项目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能满足项目区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需要。2 项目分析2.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2.1.1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项目规划符合重庆市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区规划和某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用途、位置、面积等方面协调一致。项目区整理后土地的用途为农用地,不存在用途转换及位置等的变更。2.1.2 符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要求项目区规划和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在土地用途、位置、面积上协调一致。2.1.3 符合其它法律、法规的要求项目符合水土保持、
12、林地保护的要求。项目工程措施以保护自然生态条件为前提,不损毁原有林地为原则。2.2 土地利用评价2.2.1 土地利用问题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区田形不均,水系紊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由于耕地高低不平,夏季降雨集中,容易受到洪涝威胁,水毁田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长期形成的顺坡耕种的耕作习惯,客观上也加剧了坡地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流失,瘠薄地、低产田土增多,而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则逐年减少。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坑塘、沟渠等淤积,缩短了工程寿命甚至使其报废,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2)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项目区山坪塘分布不均,利用率低,有的需要进行清淤和维修,而灌溉、排水设
13、施也较少,使得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项目区旱地排灌沟渠和田间道路有待完善,健全网络,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3)项目区遭受的自然灾害中,以伏旱最为严重。伏旱开始早结束晚,一般始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伏旱持续时间一般为30天左右。由于伏旱出现时期正是作物生长旺盛、抗旱能力弱、需水量又很大的时期,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收成。2.2.2 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项目区土壤以红棕紫泥水稻土为主,红棕紫泥水稻土由侏罗系遂宁厚层鲜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薄层砂岩风化而成,其母质风化度低,土壤厚度4070cm,土壤pH值介于4.95.7之间,土壤呈微酸性。项目区土壤中钾、钙、镁矿物质含量丰富,理化性状良好
14、,土体松泡,土壤自然肥力高,沙粘适中,适种性广,地形条件好,作物产量较高、稳,是某某粮、林、油主产地。项目区现有荒草地11.26hm2,多分布在625坡度的地段。土壤矿质养分含量丰富,据实地调查,通过开发荒草地,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开发系数可达85.26%。2.2.3 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根据某某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斑面积统计册和实地地形现状测绘(1:2000)面积统计的结果,项目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为120.81hm2,具体土地利用现状见表1。表1某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单位:hm2村 名地 类某某村百分比(%)农用地耕 地水 田60.7750.3
15、0%旱 地14.5212.02%小 计75.2962.32%其它农用地田 土 坎29.6924.58%农村道路1.211.00%农田水利用地0.250.21%坑塘水面3.11 2.57%小 计34.26 28.36%未利用土地荒 草 地11.269.32%小 计11.269.32%合 计120.81 100.00%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主要来源于提高净耕地系数,通过对田土坎进行归并和开发荒草地来增加耕地。项目区现有净耕地75.29hm2,相应的田土坎有29.69hm2,净耕地系数为71.72%,可开发的荒草地11.26hm2。因此项目区土地整理和开发潜力较大,通过开发整理净耕地系数可达到82.41
16、%。项目区整理后新增耕地面积Mz公式计算:Mz=(1-R2)(M1-M2)+(R1-R2)M=(1-0.1759)(15.83-4.93)+(0.28282-0.17587)104.98=20.21(hm2)式中:Mz整理后新增净耕地面积;M整理农地区的原耕地毛面积;M1整理农地区非耕地地类的面积(含农田水利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其它未利用地);M2待整理农地区整理后保留的非耕地地类面积(含农田水利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R1整理前的田土坎系数;R2整理后的田土坎系数。项目区拟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20.81hm2,通过对中低产田土整理,减少田土坎占地面积,可新增耕地10.61hm2,
17、新增耕地比例为8.78%;开发荒草可新增耕地9.60hm2(新增耕地比例按85.26%计)。项目区开发整理共增加耕地20.21hm2,新增耕地比例为16.73%,新增耕地来源见表2。表2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前后面积对照表单位:hm2地 类农用地未利用地合计水田旱地田土坎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坑塘水面荒草地合计整理前60.7714.5229.691.210.253.1111.26120.81整理后68.8526.6520.381.410.383.140.00120.81面积增减 8.0812.13-9.31 0.20.130.03-11.260.002.3 水资源平衡分析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
18、润气候区域,降水充沛,降雨与农作物生长需水同步,在生育周期内,农作物仅因春旱、夏旱和伏旱缺水,其余时间作物需水能自给。因此,项目区是雨育农业区,不同于灌溉农业区。本开发整理设计只针对农作物干旱时期需水分析水资源供给状况。2.3.1 需水量计算 2.3.1.1 农作物品种项目区农业用地主要为水田和旱地,以种植粮经作物为主。参照当地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水稻、玉米、小麦和蔬菜来确定作物需水量。2.3.1.2 抗旱天数设计标准水资源平衡分析的目标是在水资源总量基本充足的基础上解决水资源季节性供应不足,重点解决项目区的干旱季节缺水期间的灌溉问题。根据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和项
19、目区种植制度,项目区灌溉工程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设计抗旱天数为30天。2.3.1.3 农作物需水量预测(1)确定项目区灌溉面积项目区开发整理后耕地分布相对集中,灌溉面积涉及整理后的耕地面积,故项目区灌溉面积确定95.50hm2,其中水田面积68.85hm2,旱地面积26.65hm2。(2)作物需水量预测在水资源平衡分析中,主要是针对干旱季节作物需水。据某某县农业局和水电局多年的研究表明,水田日耗水量为3.7mm/d,旱地日耗水量为2.1mm/d。Q净需=E水S水TE旱S旱T=3.7/10001000068.8530+2.1/10001000026.6530=0.932105(m3)式中:Q净
20、需代表农作物的需水量;E水代表农作物日耗水量;S代表灌区面积;T代表抗旱天数2.3.2 可供水量计算2.3.2.1坑塘、蓄水池蓄水量经实地调研和量算,项目区有山坪塘共计16口,占地总面积1.48m2,平均蓄水深度为1.5m;项目区规划新建50m3蓄水池12口,利用降雨蓄水,考虑灌溉时坑塘、蓄水池不一定蓄满,故在计算可供水量时,取最大蓄水量的80%。(1)坑塘蓄水量W塘=Sh0.80=1.48100001.50.80=0.178105(m3)式中:W塘山坪塘供水量,m3;S山坪塘占地面积,hm2;h山坪塘平均蓄水深度,m。(2)蓄水池蓄水量W池=Vn0.80 =50120.80=0.005105
21、(m3)式中:W池蓄水池供水量,m3;v蓄水池容积, m3;n蓄水池数量,口。(3)坑塘、蓄水池蓄水量W塘、池=W塘+ W池=0.178105+0.005105=0.183105(m3)式中:W坑塘、蓄水池供水量,m3。2.3.2.2 水库可供水量项目区思林水库占地面积1.18hm2,有效库容6万m,上湾水库占地面积0.45hm2,有效库容3.5万m,均按干旱季节80%供水计算。W库=(60000+35000)0.8=0.760105(m3)2.3.2.3 项目区供水量项目区总供水量W= W塘、池+ W库=0.183105+0.760105=0.943105(m3)2.3.3 水资源评价项目区
22、干旱季节农作物需水量为0.932105m3,项目区干旱季节供水量可达0.943105m3,故在干旱季节项目区可供水量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的需要。2.4 环境影响分析(1)项目区相当部分为山坡地带,土壤极易冲刷流走,不利保水保肥。项目建成后,通过修筑梯地,能达到保肥保土的作用。(2)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对原有耕地进行改造、整治、归并,田间道的布局整理,并配套硬化渠道等农田水利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将涉及到大量的移动土方工程量,加之建筑材料、物流的集中和转移都将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但从长远看,这种影响是轻微的、暂时的。对于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和物流的集中和转移,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操作程序施工,尽量将
23、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对于施工后整理出来的耕地,尽早安排农民耕种,恢复植被。第二部分 规划设计说明1 工程布局1.1 工程布局原则本项目规划遵循以下原则:(1) 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与某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某某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相衔接的原则;(2)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3) 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4) 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应用和推广农业先进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2 工程布局说明根据项目区所存在的主要矛盾,结合当地生产传统和习惯
24、,遵循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前提,坚持改进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和工程整理同步进行的指导思想,通过对项目区的土地进行开发整理综合整治,通过各项配套工程的实施,使项目区从整体上形成“田成形,路相通,沟成网”的布置格局,成为一个农业基础设施完备、生产力高的良好农田生态系统。项目区主要工程类型包括三种:一是土地平整工程,包括平整土方以及田土坎工程;二是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新建和维修灌溉渠及新建排水沟、截水沟、蓄水池、沉沙凼和维修山坪塘等;三是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是维修田间道及新建和维修生产路。1.2.1 土地平整工程布局由于项目区水田经过农民多年的修整,已经形成比较规
25、范的田块,本规划原则上不做大规模田块调整,仅考虑对部分零星小田块进行归并,以减少田坎占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本规划对旱地及荒草地实施坡改梯技术,修成坡式梯土,并对1525的旱地及荒草地通过土地平整使台面坡度平均降到15,15以下旱地及荒草地不作降坡处理。田块布设按“等高不等宽、大弯随弯、小弯取直”的原则,沿等高线修成坡式梯田,梯田田面长一般为30150m,田面宽一般为414m。梯田田坎沿等高线原则上每隔2.0m高程布设一排。1.2.2 农田水利工程布局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和已有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本工程规划三种类型的沟渠,一种是灌溉渠,维修部分灌溉渠,并在缺水地区适当新建灌溉渠,与已有的灌溉渠和
26、蓄水池连接,保证项目区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排水沟,主要是沿坡面布设,以便将坡面径流归流后引向山下,减轻水土流失程度;再就是截水沟,主要布设在坡面面积较大且与水田交界处,以便将坡面径流归流后引到已有沟渠、坑塘内,以减轻水田洪涝的程度。同时在旱地面积较大且附近没有坑塘的情况下沿排水沟或截水沟布设蓄水池,以积蓄雨水,方便灌溉。在蓄水池和水田前布设沉沙凼,以便让水土归流。1.2.3 田间道路工程道路布置以方便居民的生产和交通为原则,且尽量少占地。从总体来看,该项目区主干机动道路基本形成,道路状况较好。只对新房子通往某某小学的机耕道进行维修。为了耕作方便,结合项目区已有道路基础设施情况新建生产路。规划
27、的生产路主要将居民点与居民点、居民点与公路、田间道及人行大道相连,同时在坡面规划上山生产路,以保证生产和管理的畅通。2 工程设计2.1 工程设计依据本设计是在详实的资料基础上进行的,充分考虑了当地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和教训,吸取了农、林、水、国土等部门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具体单项工程设计过程中主要参照以下规范进行:(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
28、.1-16453.6-1996);(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2.2 工程设计内容2.2.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2.1.1 设计标准坡改梯田面宽度一般为414m。田坎设计参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按10年一遇6小时最大暴雨设计。2.2.1.2 梯田田面设计本设计对旱地及荒草地实施坡改梯技术,修成坡式梯土,并对1525的旱地及荒草地通过土地平整使台面坡度平均降到15,15以下旱地及荒草地不作降坡处理。由于项目区水田经过农民多年的修整,已经形成比较规范的田块,本规划原则上不做大规模田块调整,仅考虑对部分零星小田块进行归并,以减少田坎占
29、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2.1.3 梯田田坎设计设计每隔2m高程布设一排田坎。田坎原则上采用土坎设计,在沿田间道边、土层较薄或陡坎地段也可因地制宜地布设一些石坎,数量控制在10%,土台筑坎:清除表土,坡地起坎,坎顶宽30cm,上游坎高20cm,下游坎高根据坡面倾角和梯田宽度计算确定,起坎宽度视地面坡度而定,土坎应随弯就直,照面平整,在夯筑土坎时,应清除新旧土接触层的杂草,并且分层夯实,在土坎稳定后种植护坡蓑草或酸牧草。土坎外坡取70,内坡取80,土坎坎面内斜5以下。块石干砌筑坎:清除表土,坡地筑条石坎,坎顶宽40cm,上部高20cm,嵌入原土层不小于20cm,石坎外边坡比为1:0.2。块石之
30、间应互相嵌实咬紧,石缝错开,分层砌筑,从而保证石坎稳定,不垮塌。块石坎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2.2.1.4 土方工程量计算项目区土地平整根据地形、面积、空间结构特点将项目区划分成若干坡度土地平整单元区,每个单元区为一个梯田基层,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填挖方尽可能限制在本单元区内部,尽量做到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统一化;推高填低,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相邻单元区之间平整后的高差作为相邻梯田的高差,通过典型坡度进行土方计算。本工程土方工程量主要包括坡改梯的挖土方量。为提高坡改梯的挖土方量计算的精度,在项目区选取九种典型坡度分别计算坡改梯移动土方量,即坡度68取7,坡度810取9,坡度1012取11
31、,坡度1215取13.5,坡度1517取16,坡度1719取18,坡度1921取20,坡度2123取22,坡度2325取24,计算剖面图和工程量见单体设计图梯田部分。(1)坡改梯面积统计、典型田块不同坡度面积统计分别见表3、表4。表3碎部图斑坡改梯面积统计单位:hm2坡度级旱地毛面积荒草地面积合计61510.563.9414.5015259.677.3216.99合计20.2311.2631.49(2)坡式梯田的挖土方量根据下述公式计算:坡式梯田单位面积降低坡度的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式中:V单位面积(公顷)梯田土方量(m3);L单位面积(公顷)梯田长度(m);H田坎高度(m);q原坡度; a降
32、低后坡度;表4 典型田块不同坡度面积测量统计表坡度范围典型田块1典型田块2典型田块3典型田块4合计(亩)换算为公顷681.8321.8320.122 8100.7570.7570.050 10122.1512.1510.143 12152.8180.7013.5190.235 15172.3252.9005.2250.348 17192.4391.9824.4210.295 19213.8050.3582.8236.9860.466 21231.0721.1392.2110.147 23252.2832.1294.4120.294 合计7.5587.1608.3908.40631.5142.1
33、00(3)根据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坡改梯土方位工程数量表5。表5坡改梯土方单位工程数量原地面坡度()采用坡度()降低后坡度()田面毛宽Bm(m)田面净宽(m)坎长L/hm2(m)平整土方(m3/hm2)典型田块面积(hm2)68716.28915.862613.910.000.122 810912.62812.195791.890.000.050 10121110.2899.85971.910.000.143 121513.58.3317.8841200.340.000.235 151716116.9756.471433.69101.790.348 171918136.1555.5611624.7
34、0264.090.295 192120155.4954.831819.84367.830.466 212322174.954.2262020.20431.120.147 232524194.4923.7192226.18463.840.294 经上述数据综合计算得知:1525典型田块平均每hm2平整土方为312.57m3。说明:(1)图中数据根据典型梯田设计图计算;(2)平整土方中已扣除筑土坎工程量。(4)根据坡改梯面积统计表,其土方量分别计算如表6:表6 项目区坡改梯土方工程量原地面坡度()平整土方爆破改土坡改梯面积(hm2)单位量(m3/hm2)小计(m3)爆破改土面积(hm2)单位量(m
35、3/hm2)小计(m3)6151.0540004200152514.19312.5744352.80400011200合计44353.85154002.2.1.5 田坎工程量计算田坎单位工程数量从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断面中通过CAD量算得到。为细化工作量,项目区选取九种典型坡度分别计算田坎工程量,即坡度68取7,坡度810取9,坡度1012取11,坡度1215取13.5,坡度1517取16,坡度1719取18,坡度1921取20,坡度2123取22,坡度2325取24,计算截面图和工程量见单体设计图土地平整部分。(1)坡改梯面积以及典型田块不同坡度面积统计分别见表3、表4。(2)田坎单位工程数量
36、见表7。表7 坡改梯田坎单位工程量原地面坡度()采用坡度()田面毛宽Bm(m)田面净宽(m)坎长L /hm2(m)筑土坎(m3/hm2)砌石坎(m3/hm2)挖石坎基槽(m3/hm2)典型田块面积(hm2)68716.28915.862613.9145.0412.466.560.122810912.62812.195791.8960.4316.728.80.05010121110.2899.85971.9177.1721.3411.260.143121513.58.3317.8841200.34100.1627.6614.660.2351517166.9756.471433.69160.193
37、9.1219.020.3481719186.1555.5611624.70255.8754.223.60.2951921205.4954.831819.84356.2869.8228.60.4662123224.954.2262020.20459.2685.9234.060.1472325244.4923.7192226.18563.22102.4440.040.294经上述数据计算得知:615典型田块每hm2筑土坎为78.34m3, 砌块石坎为21.65m3,挖石坎基槽11.45m3;1525典型田块每hm2筑土坎为342.16m3, 砌块石坎为67.67m3,挖石坎基槽28.19m3。说明
38、:砌条石坎工程量按田坎总量的10%计算。(3)田坎工程量见表8。表8坡改梯田坎工程量原地面坡度()坡改梯毛面积(hm2)筑土坎砌块石坎挖石坎基槽土方单位量(m3/hm2)小计(m3)单位量(m3/hm2)小计(m3)单位量(m3/hm2)小计(m3)(1)(2)(3)(4)(5)(6)(7)61514.5078.341136 21.65314 11.45166 152516.99342.165813 67.671150 28.19479 合计31.496949 1464 645 说明:(3)=(1)(2);(5)=(1)(4);(7)=(1)(6)。2.2.2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2.2.2.1
39、蓄水池根据当地地形起伏不大,汇水区域面积较小的特点,以及已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经验,项目区宜多修小型蓄水池,既方便灌溉又有利于蓄满水,因此本工程蓄水池设计容积为50m3。池型均采用圆形,直径5.48m,净深2.4m。池内均设置0.6m宽,每步0.18m高的梯步。池壁均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砖,表面抹M7.5水泥砂浆,为防止渗漏,内掺水泥重量5%的LD防水粉。池底浇C20混凝土,为防止渗漏,内掺水泥重量12%的UEA-H(1)型外加剂。为防止人畜跌入蓄水池,在蓄水池四周砌0.9m高的砖栏杆。共计新建蓄水池12口。2.2.2.2 灌溉渠为了有效的利用项目区的水资源,设计灌溉渠从已有渠道或坑塘引出。依据
40、灌溉控制面积,新建灌溉渠设计规格为净宽30cm,净深30cm,共计2.092km,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沟底为6cm厚C20底板,沟壁厚25cm,表面进行勾缝,沟底坡降比取2.5。同时维修灌溉渠2.474km,其中疏通项目区原有的毛条石灌溉渠,并在原沟底基础上铺设5cm厚C20底板。另对部分土渠按新建灌溉渠进行整修,设计规格为净宽30cm,净深30cm,沟底坡降比不变。2.2.2.2.1 灌溉渠道断面的设计(1)灌溉流量的确定渠道灌溉流量的确定根据作物的灌溉制度和控制的灌溉面积确定。项目区渠道所通过最大流量的时段发生于水稻泡田高峰期内,故以该时段所过流量为渠道设计流量。用下公式计算:Q=M
41、F/86400tn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m3/s); M水稻用水定额(m3/hm2); F本渠道灌区内泡田高峰期泡田面积(hm2); t泡田高峰期天数(d); n该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M取水稻泡田定额1350m3 /hm2,泡田高峰期按10天定,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9计,各灌溉渠道计算流量见表9。表9 灌溉渠计算流量表灌溉渠编号长度(m)控制面积(hm2)其中田面积(hm2)其中高峰期泡田面积(hm2)计算流量(m3/s)GG124620.4615.3511.210.0194GG23893.603.302.410.0042GG31793.092.852.080.0036GG42261.431.120.820.0014GG51412.790.860.630.0011GG61851.540.860.630.0011GG77266.045.924.320.0075小计209238.9530.2622.102.2.2.2.2灌溉渠道断面的确定灌溉渠采用矩形断面,过水流量采用明渠均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