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2015年试题(共4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54285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营养学2015年试题(共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植物营养学2015年试题(共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营养学2015年试题(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营养学2015年试题(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植物营养学2015年试题一、 名词解释1. 钙调蛋白:一种由148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多肽,能够和Ca2+可逆地结合,参与植物的生长调节,对植物体内多种酶起活化作用,被称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2. 离子泵:一种特殊的膜运输蛋白,能驱使特定的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穿过质膜,同时消耗ATP形成的能源,属于主动运输。3. 共质体:由细胞的原生质(不包括液泡)组成,通过胞间连丝联系起来的整体称为共质体4. 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少或过多或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影响的那段时间;5. 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从溶液中选择性的吸收离子后使溶液酸度增加的盐类二、 选择题

2、1.植物筛管运输的主要物质( D )A.葡萄糖 B.果糖 C.麦芽糖 D.蔗糖2.下列哪些器官可称为可逆库( A )A.块根和块茎 B.叶鞘和茎杆 C.种子 D.果实3.与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的矿质元素( C )A.Fe和Mg B.Mg和Cu C.Cu和Fe D.Mg和Zn4.剪去枝上的一部分叶片,保留下来的叶片其光合速率( A )A.有所增强 B.随之减弱 C.变化不大 D.无规律变化5.光合放氧反应不可缺少的元素是( B )A.Fe B.Mn C.Mo D.Zn6.对花粉萌发具有显著促进的元素( D )A.N B.K C.Si D.B7.下列哪种元素在禾本科植物含量很高,特别是集中在茎

3、叶的表皮层细胞,可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和抗倒伏( D )A.硼 B.锌 C.钴 D.硅8.果树的小叶病和丛叶症是由于缺乏元素( A )A.Zn B.Cu C.Mn D.Mg9.植物体内P分布不均,下列哪种器官含P量相对较少的( D )A.茎的生长点 B.果实和种子 C.嫩叶 D.老叶10.用植物燃烧后的灰分和蒸馏水配成溶液培养同种植物的幼苗,不久后出现缺锌症,如果在培养液加入下列哪些盐分会恢复正常( B )A磷酸盐 B硝酸盐 C硫酸盐 D碳酸盐11.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进入植物细胞内,需要依次经过( B )交换吸附 扩散 主动运输 质流A. B. C. D.12.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制约其吸收

4、矿质元素离子的因素有( D )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 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植物蒸腾作用 物种自身遗传性A. B. C. D.13.把用培养液培养的黄瓜,从光下移到暗处,黄瓜对水的吸收减少,而同一时间对K的吸收有所增强,这说明( B )A.矿质元素的吸收随水分而被吸收B.矿质元素的吸收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光能抑制K+的吸收D.光对水分的吸收有直接促进作用14.为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所必须,用缺少该元素的营养液进行培养,应该( D )A.以土壤为基质盆栽,加上述营养液B.大田种植,浇上述营养液C.以沙土为基层,加上述营养液D.加上述营养液,不用任何基质15.植物体内有机质移动的方向

5、( C )A.能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不能往相反方向移动B. 能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也能从低浓度移向高浓度C.远距离运输,能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也能从低浓度移向高浓度D.转移方向无规律三、 填空题1.植物体内酰胺合成酶的意义:存储氮素 ,消除氨毒害 ;2.固氮酶是由 钼铁还原蛋白 和 铁氧还原蛋白 构成的;3.矿质元素对合成作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因为N和Mg是 叶绿素 的组成部分,Cl是 希尔反应放氧 所必须,而电子传递体中的 色素 含有Fe, 质蓝素含有Cu;4.植物体内某些元素缺乏后,将出现一些典型症状,如番茄缺 Ca 出现脐腐病,菠菜缺 B 出现花而不实;5.下图中A图与B图曲线图解分别说

6、明不同温度以及吸氧浓度对于根系吸收K、H的影响图A 图B(1)图A表示不同温度对大麦根系吸收K、NH4+影响,温度高低对植物的 吸收离子量 有重要影响;(2)图B根吸收K、NH4+离子的吸收量 增加 ,同时糖的浓度 降低 在一定范围内随氧压增加;(3)产生图B曲线的原因:根吸收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在酶的协助下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糖产生能量(4)在两图中均可看到,当温度和氧分压等条件相同时,根细胞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收量还是不同,这种吸收量上的差异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四、 简答题1. 简述氮的生理功能及其缺素症状答:氮的营养功能 蛋白质的重要组成 核酸、核蛋白的成分 叶绿素的组

7、成元素 酶的组成缺氮症状:叶片缺绿甚至黄化,生长缓慢,植株矮小(首先表现在老叶)2. 简述植物缺铁症状以及其反应机理答:缺铁症状:缺铁时老叶保持绿色,新叶脉间失绿而黄化,但叶脉仍保持绿色,缺铁严重时,整个叶片失绿甚至完全变白并可出现坏死斑点,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生;植物缺铁的反应机理机理植物:包括双子叶和非禾本科植物; 根系分泌H+使土壤酸化,以提高铁的有效性;向根外分泌酚类等螯合剂;根皮层细胞原生质膜产生Fe3+还原酶;机理植物:禾本科植物; 根细胞合成与释放铁载体,铁载体把Fe3+运输入根细胞3.简述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答: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增加土粒

8、与根系的接触面积对难溶性养分有活化作用 增加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稳定性,改善根际养分缓冲性能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 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 改变氧化还原条件 菌根与土壤养分有效性4.如何理解离子吸收“饱和效应”和“离子竞争性抑制”两现象是离子跨膜运输的载体学说的有力证据?答:载体学说认为载体是能选择性地携带离子通过植物细胞膜的结合蛋白或通透酶。其结构上具有专一性较强的离子结合部位,与被运输的离子结合后可从膜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然后将离子释放。卸载后的载体蛋白或酶又进行下一离子的转运。如果该学说成立,那就必然会出现如下现象:当介质中离子较少时,载体还没有全部启

9、用,随着环境中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对该离子的吸收应增加,但当环境介质中离子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载体全部启用,继续增加该离子的浓度时细胞对其吸收的速率不再随之增加;另外,由于载体具有与转运离子专一性结合的部位,当该部位被其他相似离子占据时,与被转运离子的结合几率就减少,对该离子的吸收速率必然减小。所以前人研究发现的具有酶促反应特点的离子吸收的“饱和效应”现象,以及类似K+的吸收受Rb+抑制、Cl- 的吸收受Br- 抑制的“离子竞争性抑制”现象间接地为载体理论提供了证据。5.铝对植物毒害机理与适应机制答:铝的毒害:抑制根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干扰DNA复制、破坏细胞膜结构和降低ATP酶活性、影响多种养分

10、吸收、抑制豆科植物根瘤固氮耐铝机理:拒吸(如提高根际pH值、根分泌黏胶物质和小分子有机物)、根中钝化、地上部积聚五、 计算题将5cm3的植物组织放入100ml0.2007mol/L的SO42-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扩散平衡,测得溶液浓度为0.2000mol/L。问:(1)植物组织含有多少摩尔从溶液中扩散来的SO42-?(2)表观自由空间的体积是多少?(3)表观自由空间占总体积的百分比是多少?答:(1)(0.2007-0.2000mol/L)100ml=70mol;(2)7mol0.2000= 0.35cm3;(3)0.35 cm 5cm7%例1 下表列出的是生长在池塘和海水中的两种藻类细

11、胞液中矿质离子浓度,根据其分析矿质离子进入细胞的特点。表3.1环境溶液与两种藻类细胞液中矿质离子浓度的关系 单位:mmol/L 离子丽藻法囊藻A(池塘)B(细胞)A/BA(海水)B(细胞)A/BK0.055410801250042Na0.221045498900.18Ca0.7891981220.17Cl0.9391985805921解析:从表3.1可看出生长在池塘中的丽藻细胞液中离子的浓度均高于池塘,细胞液中K+浓度甚至比池塘高1000倍以上。这就充分说明细胞吸收环境中的离子可逆浓度梯度进行。既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 因此必然要消耗能量。这也同时从一个侧面说明离子进入细胞不可能完全靠简单扩散。另外,无论是丽藻还是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的量均不与环境中离子比例一致,如海水中K+:Ca2+为1:1,而法囊藻中这两种离子的浓度比却为247:1,细胞液中K+离子浓度远高于海水,而细胞液中Ca2+离子浓度却显著低于海水。这说明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