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简答题一.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534004 上传时间:2022-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简答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原简答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简答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简答题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4.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5.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6.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7.简要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8、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9.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0.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11.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1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

2、者的关系。 14.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5.简述时间和空间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绝对性运动和相对性的关系。 16.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1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8.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9.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20.简要说明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1.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2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3.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4.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25.简述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26.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

3、关系。 27.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28.简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29.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 30.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1.简述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32.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 33.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34.简述唯物论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35.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37.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38.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39.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少次反复才能完成。 40.

4、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马原简答题 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工人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工人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

5、、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答:1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都必须批评的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以前人的思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地涉猎过各种门类的学问其中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以及其他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

6、社会主义学说既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又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各个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

7、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变革革命。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4.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

8、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5.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充分反映时代的进步和历史发展的要求。 3把握规律性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

9、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4富于创造性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提出新理论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水平。 6.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答1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当作行动指南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并不提供对一切问题的现成答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3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在当代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10、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 7.简要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8、简要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9.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1思维

11、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0.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答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

12、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1.简述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含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答1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一元论有两种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前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意识后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 2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 3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其基本观点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

13、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题的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1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1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

14、系。 答1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静止或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它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运动是无条件下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许对的。第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而上学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二者的共同错误是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 14.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开不

15、同的事物。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15.简述时间和空间的含义以及它们的绝对性运动和相对性的关系。 答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2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限性是指每以具体事物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 3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和相对性、有限性是不可分割的其绝对性、无限性存在于相对性、有限性之中无数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有

16、限性之总和就构成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无限性。 16.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答1实践是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自觉能动性。第三社会历史性。 3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第三科学实验。 1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8.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答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

17、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3联系的普遍性是指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也不能孤立的存在都是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不是各种孤立的事物的机械堆积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19.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答1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是复杂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认识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对于我们观

18、察和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把握事物的各种关系。其次必须抓住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避免对不同的联系不分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的倾向。 20.简要说明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中先进的、富有创造里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追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户和支持。 21.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答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

19、观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4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23.简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内因是事物的内部

20、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4.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二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主要变现为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

21、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25.简述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答1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他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2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界限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的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使时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过度的范围。 26.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1任何事

22、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否定也没有肯定。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27.简述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答1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 28.简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答1在社会领域虽然人们的自觉活动都是

23、有目的、有意识的但人们的自觉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冲突形成不以它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2支配人们的自觉活动的思想动机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9.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忽视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

24、0.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1.简述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答1认识主体的含义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认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首先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其次认识主体具有社会历史性。再次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32.简述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和性质。 答1认识客体的含义认识客

25、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认识客体的构成认识客体由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构成。 3认识客体的性质首先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其次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 33.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1实践的关系。这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它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首要的基本的关系。 2认识关系。这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相互作用关系。无论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34.简述唯物论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答1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

26、立的认识路线。 2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3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或者认为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认为认识是人主观自生的。总之都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 35.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由对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能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这各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出来的。 2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能认识和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也是可知论者他认为客观世界是绝对

27、精神的产物精神认识世界就是精神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产物。 3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知论或不能彻底认识的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观点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其他一切怪论。 3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答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反映了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37.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28、答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2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这就是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 38.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二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39.简要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少次反复才能完成。 答1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完整的人生过程。 2从客体方面来

29、看其一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其二事物的矛盾有各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个逐渐显露的过程其三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3从认识主体方面来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生理因素、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40.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答1认识的有限性思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的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的。 3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