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共1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446323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共1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共1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教学大纲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学科性质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认知特点及其教育规律,又是一门偏重于教学法的,以培养高师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的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运用性。 二、本大纲编写的特点 (一)理论性。本大纲吸收现代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最新研究成果,并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的理论。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二)注重从高师教育的角度确立体系,将幼儿数概念形成与认知规律与学前数学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紧密结合,体现理论与实践结

2、合。 (三)突出强调学前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思维和初步数学能力训练的作用。 (四)针对性。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该大纲力求运用认知发展理论组织选择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选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形象和构图等,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所突破。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要求。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必须使学生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懂得并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内容、途径和方法等基本教育原理。 2、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点,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好地理论素养。 3、创造条件学习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实施数学

3、教育活动的能力,自觉地把知识、理论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途径和基本方法。 2、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3、学前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 五、教学方法建议 1、根据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可采用研究,讲授,训练三结合教学模式,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保证大专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能力训练。二者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约为5:3。 2、为提高能力训练效果,宜组织见习,模拟教学,微格教学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数学活动实践能力。 3、考核形式:教育能力考核、知识理论考试结合。 4、在知识点上,要贯彻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精神,吸收最新研究

4、成果。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师大版 林嘉绥、李丹玲著;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华东师大版 金浩主编;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家教委; 4、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南京师大版。 七、教学时间:56课时。总学时56课时 章 次 课 题 名 称 课时量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用任务 3 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2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4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记录、记录 3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5 第六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5 第七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5 第八章 学前儿童量的

5、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5 第九章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5 第十章 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3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对时间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3 组织数学活动能力集中训练8 复习、机动5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及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学前儿童的生活中以及在入学准备教育的重要意义。 2、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一、数学是儿童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之一。 二、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他们后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四、数学是现代科

6、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数学的启蒙教育,在学习初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中发展幼儿的思维,为入学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 一、让学前儿童获得一些简单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一)幼儿学习的简单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感知集合及元素;认识10以内数和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到10以内加减法;初浅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初步认识常见的量,以及空间方位和时间方面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初步技能主要有:对应、计数、简单的加减、自然测量等。 (三)幼儿学习的数学初步知识和技能 与小学数学有很大区别。 (四)幼儿接受简单的数学知识的可能

7、性。 二、发展学前儿童思维能力 (一)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充分依靠幼儿的形象思维,促进幼儿思维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兴趣和发现数学天赋,为此: (一)选择适合幼儿水平的学习内容。 (二)有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和数学方法。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和数学形式的新颖性。 (四)面向全体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创设数学教育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以上几方面的任务、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和渗透,而且在同一教育活动过程中实现。) 思考与练习(略)第二章

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组织有目的性和科学性的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 2、全面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体系,分析并把握各年龄班教育内容相互间逻辑联系。 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的关于数量关系的知识。第一节 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是实现我幼儿数学教育任务的媒介和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 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任务的要求 二、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符合学前儿童数学要领认知发民遥规律和特点 四、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为为入学作准备的需要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项目

9、及范围 (一)感知集合 (二)10以内的数 (三)10以内的加减法 (四)简单的几休整形体知识 (五)量的初步知识 (六)自然测量 (七)时间的初步知识 二、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 (一)小班: (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量的知识、几何图形、空间方法、时间。) (二)中班: (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量的知识、几何图形、空间方位、时间。) (三)大班 (感知集合、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减、量的知识、几何形体、空间方位、时间。) 第三节 数量关系与幼儿思维发展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包含的主要数量关系 (一)小班 1和许多关系 对应关系 大小、多少关系。 (二)中班 10以内数中的相邻两数

10、的关系 等量关系 守恒关系 可逆关系。 (三)大班 等量关系 守恒关系 可逆关系 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互补关系 互换关系 传递关系 包含关系 函数关系。 二、数量关系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有力因素 数量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第四节 国外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介 一、前苏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析 二、美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简析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有哪些途径及各自特点? 2、理解幼儿数学教育基本方法的涵义及掌握的要求,重在掌握如何运用这些基本的要求 3、组织一次见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数学教育活动途径、方法。 课程内容

11、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幼儿数学教育的途径是实施数学教育所采用的活动形式。 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它是由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幼儿参加的数学活动。它有两大型: (一)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 (二)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 二、游戏中的数学教育 运用游戏形式,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活动过程。 三、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四、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任何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教师教的方法,幼儿学的方法 的有机统一。 一、操作法 (一)操作法的涵义及分类 1、涵义: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

12、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发现,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 2、操作法的分类: 3、操作法的依据及其价值 (二)运用操作法应注意: 二、游戏法 (一)游戏法的涵义 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喜爱游戏的天性和思维的特性组织数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游戏法是以幼儿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二)数学游戏的类型 (三)开展数学教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三、比较法 (一)比较法的含义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组)或两个(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教学方法

13、。 (二)比较法的种类 (三)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数学教育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四、启发探索法 (一)启发探索法的含义 启发探索法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 (二)运用启发式探索法应注意的问题: 五、讲解演示法 (一)讲解演示法的含义 讲解演示法是教师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并配合以口头讲解,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技能或规则,具体地呈现出来的教育方法。即边讲解边演示。 (二)运用讲解演示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六、归纳法和演绎法 (一)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含义 1、幼儿数学归纳法是指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

14、识的方法。 2、幼儿数学演绎法是指幼儿运用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推理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 (二)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时应注意: 七、运用以上数学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是: (一)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二)教师起主导作用。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计划和记录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制订数学教育学期计划的步骤和内容,并实践制订学期计划。 2、懂得设计具体数学活动计划的结构、内容,运用练习形式让学生自选内容设计一次数学活动计划。 3、明确数学教育记录的意义和要求。 第一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计划 一、学期计划 (一)什么是学期计划 (二)学期计划的内容及步骤 (三)制定周进度计划的步骤

15、二、数学活动计划 (一)名称 (二)目的 (三)准备 (四)过程 三、其他数学活动计划 四、说课 (一)说课的意义 (二)说课的内容 (三)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幼儿数学教育的记录 一、数学教育的记录的意义 (一)什么是数学教育的记录 (二)做数学教育记录的意义 二、数学教育的记录类型 (一)日常记录 (二)总结 思考与练习(略)第三节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计划举例 例1、各年龄班数学活动学期计划 (北师大版学前儿童数学教学P333 例2、各年龄班数学活动周计划 同例1 例3、活动名称 大象过生日大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概论P119 例4、活动名称寄“信”大班 同例1 例5、小白兔拔锣卜 (小班

16、) 北师大教材P107 例6、认识数学2(小班) 同例3 例7、认识球体园柱体的活动设计 (大班)启蒙天津97.1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教育目的和任务 1、使学生懂得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含义,其对幼儿学习数要领的重要性; 2、能理解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年龄特点。 3、教会学生能表述分类的内涵和知道幼儿有哪些种分类,掌握分类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4、教会学生初步学会组织和实施“1”和“许多的数学活动的能力。 5、组织学生设计一次“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活动,通过模拟教学体验设计实施教育活动过程。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一、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含义 幼儿感知集合教育是指

17、在不教给集合述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中去。 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儿童数概念的发生起始于集合的笼统感知 (二)感知集合是幼儿从集合的笼统感知到形成最初数概念的中间环节和必要的感性基础。 (三)渗透集合思想,使幼儿理解集合的包含 关系,有利于幼儿从包含关系上来理解数目,进而为幼儿理解和掌握初步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 一、2岁3岁左右儿童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 二、3岁4岁儿童已经迈步感知到集合中的元素能不超出

18、集合的界线,而且,所摆的元素逐步达到精确的一一对应。 三、4岁5岁儿童已经能准确地感知集合元素,并能初步理解和子集的 包含关系。 四、5岁6岁儿童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护展。 第三节 物体分类的教学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相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 一、分类的意义 (一)分类能帮助幼儿感知集合 (二)分类是计数的必要前提 (三)分类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四)分类能促进幼儿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几种分类 (一)按对象分类 (二)按包含关系分类 三、教育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四、教育方法 (一)首先让幼儿感知和辩论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异。 (二

19、)向幼儿说明分类的要求和分类的含义。 (三)按范例或口头指示进行分类。 (四)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 (五)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分类干挠条件,以逐步提高分类的难度。 (六)讨论分类结果,以巩固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 第四节 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 1、区别“1”和“许多”的意义 二、教育要求 (一)使幼儿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二)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三)能在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词汇。 三、教育方法 (一)首先教会幼儿学会区别1个物和许多物体,然后帮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观察比较教幼儿区别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三)采用

20、教学游戏以及幼儿操作等方法,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学 一、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育意义 (一)可帮助幼儿准确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二)使幼儿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组的数量。 (三)使幼儿感知到物体组中物体(元素)的数量,从而获得数的感性经验。 二、教育要求 (一)学会对应 (二)在学会对应的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的比较。 (三)能理解和运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 三、教育方法 (一)重叠法 (二)并置法 (三)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思考与练习(略) 第六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和

21、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计数教学活动的含义、结构和发展,了解计数活动的意义; 2、理解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掌握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概念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点. 3、认识10以内基数、序数和数组成的知识和实施教学要求。通过示范和练习基本掌握其教学方法。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 一、什么是计数活动 计数活动 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 二、计数活动的实质 计数活动的实质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三、计数活动的结构与发展 (一)内容方面 口头说数-按物点数 说出总数。 (二)

22、动作方面:手的动作和语言动作。 四、计数活动是幼儿形成初步数概念的基本活动。 (一) 幼儿直接认知物体数目只局限于小数量的范围。 (二)国外关于幼儿计数活动价值的研究介绍。第二节 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的一般过程 (一)从具体出发 (二)在大量的感性经验基础上产生对数的认识的抽象成分。 二、学前儿童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年龄阶段及特点. (一)第一阶段(2岁半左右至3岁半左右)学数前的准备阶段. (二)第二阶段(3岁半左右至4岁左右)学会计数和初步理解实际意义阶段. (三)第三阶段(4岁左右至5岁左右)计数能力的巩固和初步数概念形成阶段. (四)第

23、四阶段(5岁左右至6岁左右)进一步认识数的关系及数群概念初步发展的阶段. 第三节 认识10以内基数的教学 一、教育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认识10以内基数及其实际含义的基本方法 (二)学习数守恒的方法 (三)学习按数和例数的方法 (四)认识三个相邻数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的方法。第四节 认识10以内序数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中班) (一)使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二)会从不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二、教学方法 (一)可采用集中分段教学的方法 (二)运用直接教具向幼儿讲清序数的含义 (三)教幼儿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24、 (四)向幼儿说明确定序数的方向 (五)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练习第五节 认识10以内的数组成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运用讲解演示法教数的组成 (二)通过操作,启发幼儿探索数的组成规律 (三)运用数的组成规律学习新的组成知识 (四)运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1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识 第六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中班 (二)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教中班幼儿认读1-10阿拉伯数字的方法 (二)教幼儿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的方法 思考练习(略)第七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及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结合幼儿实际分析阐述学前儿童加减应用能

25、力的一般发展过程及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基础上为掌握其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2、使学生领会口述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编应用题的要求、幼儿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的规律等基础知识及它对幼儿学习加减法的作用。 3、教师必须运用范例、见习或模拟教学等方式训练学生学会设计10以内加减法数学活动,较好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和训练让学生设计10以内加减法教学教育活动以培养并掌握基本教学方法。 4、明确10以内加减应算是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 (一)从具体到抽象。 (二)从逐一加减到按数群加减。 二、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年龄特点

26、(一)4岁以前,一般来说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 (二)4-5岁,4岁以后,儿童会自己动手将实物合并或取走以后进行加减运算。 (三)5-6岁, 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按数和例数,能不困难地运用到加减的运算中去。 第二节 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中的作用 一、应用题的结构 (一)应用题的结构 (二)应用题的特点 二、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法中的作用 (一)口述应用题是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的有力工具和必要基础。 (二)口述应用题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无直观材料伴随的口述应用题是发展幼儿加减表象的主要形式 四、幼儿解答口述应用题 (一)幼儿学习的口述应用题的类型 (二)幼儿口述应用题是幼

27、儿学习10以内加减的首要形式。 五、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 (一)编口述应用题的要求 (二)学会编口述应用题的过程 幼儿解答口述应用题幼儿自编描述口述应用题模仿口述应用题.第三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让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应用题,在此基础上掌握应用题结构。 (二)让幼儿学会10以内加减法。 二、教学安排 (一)先用小数量(4以内)学习解答和自编口述应用题。 (二)再运用口述应用题向幼儿讲明加减含义、符号和算式。 (三)从2开始逐个数地进行数的组成结合加减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 (一)学习描述和模仿自编口述应用题,让幼儿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二)借助直观教具和

28、口述应用题讲明加减法的含义 (三)教幼儿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及算式 (四)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法的方法 (五)复习10以内加减运算的其他方法 思考与练习(略)第八章 学前儿童量的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量、什么是连续量、量守恒、量排序、排序的双重性,传递性和可逆性等知识,必须认真领会学前儿童关于大小、长度能力、重量感知能力、排序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并作为实施量的教学依据 2、了解学前儿童量的教学要求 3、运用见习、教师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设计量的教育活动片断,并通过实践体验和初步掌握组织教学活动基本方法和教育技能。 第一节 学前儿童认识大小和长度能力的发展

29、一、2岁左右 能按成人的语言提示选择大或小的物体,但不能用积极的词汇以表示。 二、3岁左右4岁左右 能正确区分大小和长短,也能用简单的词汇表示。 三、4岁左右5岁左右 四、5岁左右6岁左右 第二节 学前儿童重量感知的发展 一、3岁儿童已能感知和判别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物体重量的不同 二、4岁幼儿基本上能用正确词汇表示对物体轻重的感知 三、5岁幼儿判别轻重差异的精确性有较大提高,并能理解和运用“轻”、“重”词汇。 四、6岁幼儿具备了认识物体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能力第三节 学前儿童量排序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进行量排序教育的意义 (一)排序有助于学习计数 (二)排序能帮助幼儿认识数的顺序、建立数序

30、概念。 (三)排序能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二、学前儿童的几种排序 (一)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 (二)按规则排序 (三)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四)按数排序 三、学前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及特点 (一)幼儿对各种量的排序能力的一般发展过程 (二)幼儿排序能力的年龄特点第四节 认识量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教幼儿比较各种量的方法 (二)教幼儿量的排序的方法 (三)教幼儿学习量守恒的方法 (四)教幼儿认识量的相对性的方法 (五)教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方法 思考与练习 (略)第九章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及教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师讲授并使学

31、习了解几何形体方面的知识并能用幼儿语言表达以及懂得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一般发展过程及年龄特点 2、知道幼儿关于平面图形的教育要求,通过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教会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方法,认识图形基本特征和守恒的教育方法,让幼儿认识图形间关系的教育方法等。 3、教会学生设计一次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活动。并进行见习和教育能力训练。 教会时间安排第一节 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识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发展过程 (一)认识各种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二)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 (三)形体与实物形状的联系 (四)幼儿感知形体方法的发展过程 二、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年龄特点 (一)3岁左右至4岁左右,

32、在正常的教育下,能达到的水平 (二)4岁左右至5岁左右,在小班教育的基础上,中班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 (三)5岁左右至6岁左右 第二节 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教学方法 (一)认识平面图形的方法 (二)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图形守恒的方法 (三)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让幼儿认识图形之间关系的方法 (四)复习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方法第三节 认识几何体的教学 一、教学要求 (一)教幼儿认识球体、园柱体、正方体、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二)教幼儿区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知道平面图形只有长、短、宽、窄,几何

33、形体有长短、宽窄和高低。 二、教学方法 (一)在幼儿观察、触摸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二)比较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不同。 (三)运用操作探索几何体的特征 (四)运用泥工、手工和建筑游戏等活动,巩固幼儿对几何体的认识。思考与练习 (略)第十章 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认识的发展及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懂得空间方位的几个基本概念 2、使学生必须知道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理解幼儿认别空间方位的过程、区域。 3、运用讲授、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明确幼儿园关于空间方法教学的要求,并初步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组织教育活动。第一节 关于空间方位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空间方位和对空间方

34、位的辨别 (一)什么是空间方位 空间方位指物体的空间位置。是属于空间形式的问题。 (二)空间方位的辨别 空间方位的辨别,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在空间所处位置关系的判断. 二、确定物体方位需要有一个立足点。 立足点即以什么为坐标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 三、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可变的和连续的。 第二节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 一、学前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 二学前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过程 1、以自身为中心的定向 (二)以客体为中心的定向、 三、学前儿童辨别空间方位区域的扩展 (一)34岁 (二)5岁 (三)6岁第三节 认识空间方位的教学要求 一、教学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二、教学方

35、法 (一)让幼儿用感知描述方法区分自己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部位,初步掌握有关方位的词汇及含义 (二)让幼儿用观察、操作和游戏等方法,认识自己和物体及物体之间的位置 (三)用讲解演示法,帮助幼儿理解空间方法中的困难问题 (四)在幼儿一日生活及各种活动中进行空间方位的教育。第十章 学前儿童对时间认识的发展及教育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自学,让学生理解关于时间的概念及特点等知识 2、讲授并使学生懂得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主要特点 3、掌握幼儿认识时间的教学 第一节 关于时间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一、时间的概念 (一)时间的基本概念 (二)幼儿认识时间的基本问题 二、时间的特点 (一)时间具有流动性和不可逆

36、性 (二)时间具有周期性 (三)时间具有直观形象性 三、表示时间概念、词汇的种类 (一)表示时间次序的词汇 (二)表示时间阶段的词汇 (三)表示时间动态的词汇 (四)表示不确定时间阶段的词汇 (五)表示速度的词汇第二节 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一般特点 (一)幼儿掌握时间概念特别困难 (二)幼儿认识时间往往与直观形式的熟悉兴趣的事件联系在一起 二、学前儿童认识时间的年龄特点 (一)34岁幼儿能认识一天时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四岁左右至5岁左右,幼儿已能较好理解和运用“早晨”、“晚上”、“白天”、“黑夜”的词汇,并知道它们是一天的四个部分. (三)五岁左右至6岁左右开始理解较长间隔的时间单位第三节 认识时间的教学 一 教学要求 (一)小班 (二)中班 (三)大班 二、教学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 (二)在游戏活动中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 (三)通过专门的教学活动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