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自考串讲(共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72758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自考串讲(共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学史自考串讲(共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自考串讲(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自考串讲(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07年北大版自考心理学史串讲笔记一.简述关于心理学史的学习内容:1.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2.前人对心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发现与重大成就。3.前人对心理学理论的各种争论。4.关于心理学与基础学科.邻近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5.关于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二.简述关于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1.提高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水平:通过前人关于心理现象的哲学观点和具体见解,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心理学并非凭空产生,它与前人对心理生活长期的哲学思考有关。2.充实心理学知识的学习。3.增加对心理学各种学派的了解。4.明确心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5.总结各国心

2、理学的历史经验。心理学史的学习方法其中之一是在总结与评价中提高分析水平。第一章 古代前期西方的心理学观念1.人类的知识体系是缓慢地逐渐地分化的:最初,所有知识都包括在哲学里面。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得不断涌现,各门学科先后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最先分化出来的是研究不那么复杂的现象的学科,如力学,天文学。2.心理现象比生物现象更复杂,所以从哲学中分出来最晚,直到19世纪后半期才取得独立地位。3.哲学史从古希腊开始,所以心理学史也从古希腊开始。公元前八六世纪4.古希腊人信奉万物有灵论,认为世界是原来就有的,并不是谁创造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有神主宰着,但这些神不是全知全能的。不过

3、神的知识比人高,人可以祈求神的援助。5.秘教相信人死后可以得到快乐的永生。秘教之中阿尔阜斯秘教影响最大第一节 从米利都学派到埃利亚学派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士:米利都学派从泰勒士开始,他是古希腊“七贤”之一,泰勒士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万物由水生成,消灭后复归为水。他认为灵魂是水造成的。2.阿那克西曼德:他是泰勒士的学生,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无限者指无定形的物质。由无限者分出两种互相对立的物质:热与冷。热的在外,冷的在内,不断旋转,于是形成万物。他模糊地猜测到世界是发展成的,生物有进化而来这些事。是具有进化论思想的人。二.毕达哥拉斯学派1.毕达哥拉斯:他认为,自然现象

4、的基础不是物质的始源,而是数及其关系。数构成了宇宙的“秩序”社会“秩序”的原型。毕达哥拉斯派认为,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2.简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灵魂论。答: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分三部分,即理性,智慧和情欲,理性在脑,智慧也在脑,情欲在心脏。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只有人三者齐备,三者中只有理性是不死的。3.毕达哥拉斯由实验发现了乐器的弦长与音高的关系,能奏出和美旋律的弦长之比是整数的,这是听觉心理学的一个发现。三.爱弗斯学派与埃利亚学派爱弗斯学派是古代西方辩证法思想的代表;埃利亚学派是古代西方形而上学思想的代表。两派是对立的。1.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变化是世界万物

5、的本质;因为火永远在变化,所以他以火代表万物的根源;万物由火生成,复归于火。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2.巴门尼德:认为只有思维.逻辑.才能达到真理,感官经验是虚妄的;存在的是可思维的东西,不可思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第二节 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时期一.简述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1.四根说:恩培多克勒将世界是变的与不变的两种思想结合起来,认为,多样的变化的万物是由四种不变的物质,即他所谓的四根组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气。他认为土.水.火.空气是不能自动组成的,必须另有物使之运动。他称这种物为爱,憎。爱使四根结合,憎使四根分离,由此生成万物。2.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身体由

6、四根构成。固体的部分是土根,液体的部分是水,维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气,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维是血液的作用。3.恩培多克勒认为,人的心理特性依赖身体的构造;各人心理的不同是因为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同。他认为,演说家是舌头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艺术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这可以说是后来气质与神经类型说的萌芽4.恩培多克勒有生物进化的初步思想。他认为世界先只有未分化的生质,后来才逐渐分化。二.安那克萨哥拉恩培多克勒认为,一切物由土.水.火.空气四根配合而成。安那克萨哥拉则认为四根本来就是混合物。世界是数目无限的小体(微种子),每个小体都含有世界一切相反的性质。如冷与热.干与湿.明与暗等。对于物体由于小体的比

7、例的多少变异而产生的变化,他认为是“努斯”(即心)推动的结果。努斯是极精细的流质,如空气。遍布于宇宙中。三.德谟克利特1.德谟克利特继承并发挥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世界只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永远存在,永远运动的,它的数目无限。无数原子在无限的空间朝一切方向运动,因撞触而生成世界万物。物与物间由于所含的原子数目大小.形状.位置和排列的不同而不同。人死时,灵魂原子完全分散,所以不存在不死的灵魂。灵魂原子遍布全身,但特别集中于感官.脑.心脏和肝脏。脑是思想的器官,心脏是意气的器官,肝脏是欲望的器官。2.,德谟克利特认为,客观上只有原子与虚空;颜色.滋味.冷热等感官都是主观的。第三节 古希腊医学中的心理学

8、观念一.阿尔克迈翁1.阿尔克迈翁是西方第一个从事动物解剖的人;他发现了视神经和中耳管。2.阿尔克迈翁认为脑是感觉和思维的器官。二.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1.他认为,一切病都是由于自然的原因,与神无关。2.他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3.四液说:希波克拉底将四根说系统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粘液生于脑(水根),黄胆汁生于肝(空气),黑胆汁生于胃(土根),血液生于心(火根)。正是这四种液体“形成了人体的性质”。羊癫风是由于脑失去了粘液4.希波克拉底在论水.空气和地域一书中,论述了地理环境,气候等决定人的体质和民族的心理特性。第四节 智者的兴起一.普罗塔哥拉智者1.普罗塔哥拉是第一个“智者”,2.人是

9、万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的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3.普罗泰哥拉认为,人不是生来就好或坏的,人人都可以教育成为好公民。二.苏格拉底智者1. 苏格拉底是普罗塔哥拉的后背,也被雅典人称为智者2.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道德必须以承认人的精神本原和自然界本原为出发点。3.道德只是少数杰出人物所具有。他认为贵族是真正道德的体现者。4. 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是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这个最后定义,苏格拉底认为是表现这个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的东西,是人人会同意的。亚里士多德称苏格拉底的这个方

10、法为“归纳的论证”。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是将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第五节 柏拉图一.简述柏拉图的理想国与灵魂三级论1.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社会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王者和执政者,第二等级是武士(军人),第三等级是农民.商人和手工艺人,是物质需要的供应者,奴隶在外。第二.第三阶级要服从第一级的命令,各阶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这样国家才成为正义的国家。2.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等,并与他的“理想国”的等级相应。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横膈膜与脐之间。理性用意气控制欲望,犹如哲学家用武士控制平民一样。灵魂三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人就成为正义

11、的人。二.伊迭耶与知识即回忆说1.伊迭耶:柏拉图提出了“理念学说”,认为事物的普遍性是在个别事物之外的,并且先于这些事物存在。他将这些普遍性称为伊迭耶,一般译为理念,意为形式。2.因为只有对伊迭耶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所以真正的知识都是回忆。这就是他的知识即回忆说。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一.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1.亚里士多德他把灵魂分为三等:植物只有滋长的灵魂,动物有感性的灵魂,人则有理性的灵魂;2.从植物到人,灵魂的等级越来越高。高级灵魂包括低级灵魂的功能。3.这三级灵魂是从世界开始就有的。生物的种和属是不变的。二.共同感官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不仅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舌等,还有执行特殊感官的

12、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的“共同感官”。它感知“共同的感觉对象”,如运动.静止.数目.形状.大小.时间长短等。他认为共同感官位于人的心脏区域。三.心理功能的两分法亚里士多德区分心理功能为认识和动求两大类功能。动求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和动作等过程。四.对心理器官的论述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理的器官是心脏而不是脑。第二章 古代后期中世纪西方的心理学观念第一节 古代后期的心理学见解一.怀疑学派1.皮朗是怀疑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达到心神恬静。要达到恬静,必须默于不可知,安于不可知,对一切事物不下断语。2.埃奈西德穆也怀疑因果律,认为因果关系是否存在不可知。他可以说是近代休谟的前驱

13、。二.伊壁鸠鲁学派1.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后期唯物主义路线的代表人物。在雅典创办哲学学校。取名“花园”,后来成为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中心。2. 伊壁鸠鲁相信人人平等;他悟到真正的恬静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3.简述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原子的各种不同结合来解释。他把物体和组成物体的原子加以区分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不变的;原子具有“完整性”,即坚固性,因为原子不可能再分解。他认为原子具有各种极不相同的形态,这就是自然现象无限丰富,变化多端的原因。4伊壁鸠鲁认为,思维依赖于感觉。他毫不怀疑认识客观真理的可能性。因为人有

14、心智与灵魂。5.伊壁鸠鲁认为,心智有两种作用,一是自动的,一是有意的。6.快乐主义:伊壁鸠鲁认为,一切感觉都伴随有痛苦或快乐的感情。痛苦是因为人体中原有的安排适当的原子被扰乱,快乐是因为这种安排的恢复或得到新的平衡。在他看来,生活的目的就是快乐。而享乐就是没有痛苦。7.卢克莱修是公元前一世纪罗马诗人,长诗物性论。以宣传伊壁鸠鲁主义。三.斯多葛学派1.斯多葛学派由芝诺在雅典创立。2.人应该服从理性。一切事变都是世界理性的表现,都是前定的,因此人应该听天由命,顺受一切。主张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后来终于成为没落统治阶级和基督教的思想理论基础。第二节 古代后期西方医学与有关心理学的生理基础知识一.格林

15、1.格林是一个近乎自然神论者,并有目的论的思想。他认为。世界除了开始与神有关外,其后与神没有什么关系。格林信奉目的论,认为人体的结构如此巧妙,是上帝特意安排的2.格林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并对脑的构造有进一步的认识。3.格林认为心理的功能有两类:一是理性灵魂的功能包括外部功能。二是非理性灵魂的功能。4.格林在心理的生理基础知识方面的贡献是很大的。从他开始,脑作为心理的器官的看法才逐渐被巩固下来。第三节 基督教约束下的心理学观念一.最有影响的教父:奥古斯丁1.他认为,人和世界是有人格的上帝创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原罪”遗留给全人类,使每个人生来就是罪恶的,需要赎罪。只有“全能的上帝的奇妙

16、的恩赐”才能使人得救,而教会就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离开教会,人就不能得救。他的结论是:教会权利必须大于世俗权力,教会必须统治世界。2.奥古斯丁信奉二元论的心理学。认为,对“心” 是存在的,但不是物质的。“身”是物的,是占空间的。3.心与身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能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依赖灵魂;感觉也是灵魂的功能。他的身心二元论是心身交感和平行论的混合产物。4.奥古斯丁认为灵魂有三种功能:自觉的记忆,理智,意志。其中意志活动是最重要的,它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之中。5. 奥古斯丁的思想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教义的基本内容,无论对西方社会还是对基督教,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17、二.经院哲学的高峰:阿奎那1.阿奎那认为社会上的所有等级都是神定的,人民应该服从教会和封建主,而封建主则必须服从教会。他说,罗马教皇是“基督的全权代表”。2.阿奎那尽量利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当它与基督教义冲突时,他就抛弃了它。三.13-14世纪的英国进步思想家1.罗杰尔培根: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只是古代的权威,他的认识是否正确,应该用实际观察来检验。抽象思维必须根据经验,强调依靠实验和数学研究自然。并注重自然知识的应用。2.邓斯 司各脱:他反对阿奎那关于理智与意志关系的主张,认为意志不受其他心理功能的左右,它支配理智而不受理智支配。3.威廉奥卡姆:他反对罗马教会的高压,主张教会只应管理宗教信

18、仰的事。第三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一)文艺复兴时期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一.文艺复兴的含义1.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期是西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一般称这个时期为再生时期,也称“文艺复兴时期”。2.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要发展工商业,迫切需要科学知识,要发展科学就要有进步的认识论。所以思想家在这时都纷纷提出新的认识方法提倡从经验研究自然,在研究中运用数学。所以从14世纪下半叶起,便产生了资产阶级反宗教.反神学的所谓“人文主义”运动,即是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当时资产阶级所谓的“文艺复兴”。决不是为了回到古代去,而是为了借用古代那些受崇敬的文化名人和他们的唯物主义科学思想来为资产阶级夺

19、取政权作舆论准备。“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其目的在于利用古代的文化以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相对抗。二.人文主义运动1.随着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因素的逐渐增长,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的重要,现实社会中人的自由和价值的重要,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回去寻找古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和文化上的成就开始重视人.尊重人.研究人,并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反对禁欲主义,嘲笑僧侣,号召人们从幻想中走向现实世界。这就是所谓的“人文主义运动”2.脱拉西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不认识自己,决不能认识上帝”。3.斐微斯 西班牙人文主义者 寓言作品人的神话,热烈歌颂人的力量。三.新兴科学及其与宗教的斗争1.哥白

20、尼恢复了古代希腊人的太阳中心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证了行星系是以太阳为中心而不是以地球为中心。这就是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日心说,也称地动说。2.开普勒推翻了天体运动不同质的谬论。他是首先开始将归纳法和数学结合运用的人。3.伽利略,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他用自造的天文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理论的正确。4.维萨留斯以亲身的解剖实践为证据写成了论人体构造。5.塞尔维特发现了肺循环。6.哈维以动物的实验证明了血液循环。他又影响了笛卡尔,启发他以机械作用去解释生理过程。7.布鲁诺根据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结论。第二节 进步思想家及其心理学的见解一.达芬奇多方面的天才

21、1.达芬奇认为只有科学才是真理。2.达芬奇提出人眼对远近物体的知觉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线条透视;节目透视;空气透视;移动透视;双眼视差。二.特莱西奥:认为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应该用实验去研究自然界。三 斐微斯1.在认识论方面,斐微斯强调感性经验,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2.斐微斯对心理学有很大的贡献,他强调情感的作用,包括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他认为情感可以加强记忆,也可以阻碍记忆。第四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二)17世纪的法国和荷兰第二节 笛卡儿笛卡儿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卓越的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创立了解析几何,第一个将代数方法应用到几何学中去。论述笛卡尔的理论体系一.唯理论-认识论1.笛

22、卡儿认为方法论.认识论的问题是首要的问题。他说:没有比知道人类知识是什么和它达到多么远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有待解决的问题。2.笛卡儿的认知论是唯理论,他相信人有固有观念。3.他看重追求知识的方法,不重视实验方法,而偏重数学的演绎推理。4.笛卡儿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观念。天赋说明了观念的来源:它们只是从心或意识发展而来,与感觉经验无关。二.简述笛卡儿的心物二元论-世界观笛卡儿认为世界上有上帝,有灵魂(心),有物质,三者都是不依赖他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其中,绝对独立存在的只有上帝,灵魂与物质只是相对的独立,它们须依靠上帝才

23、能存在。三.心身交感论-心身关系1.笛卡儿认为,心能影响身,这的确是事实。但是他又说身对心有着更大的影响。心身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2.他对心身间的关系的看法是心身交感论。3.笛卡儿选择脑中的松果腺作为灵魂的驻所。四.论反射虽然笛卡儿没有直接提出“反射“的术语。但是他提出了“这是一种不受运动的意志所控制或决定的运动。在心理学史上笛卡儿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五.论情绪1.笛卡儿认为只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第三节 马勒伯朗士一.逢会论1.格林克斯提出了逢会论。认为感觉的真正原因不是外物与人体;而是上帝。当物与人体正发生作用时,是上帝使其灵魂产生感觉,外物与

24、人体的作用只是适逢其会,是偶然的原因。2.马勒伯朗士是另一个逢会论者,著有对真理的追求。马勒伯朗士受笛卡儿灵魂与肉体互相独立的思想的影响,认为不仅肉体不能作用于灵魂,使灵魂产生感觉或思想,灵魂也不能作用于肉体,使肉体产生动作。如二者有作用的话,那是一种偶然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上帝。二.复合感觉马勒伯朗士认为人的经验的单位,不是孤立的感觉而是复合感觉,是过去的经验与当前的感觉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即刻的是意识不到的。马勒伯朗士称为“复合感觉”,又叫做“自然判断”第四节 斯宾诺莎一.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自因说1.笛卡儿认为世界有三个实体:上帝、灵魂和物质。斯宾诺莎则认为只有一个,他称为上帝的实体。他所谓

25、的上帝实则指无限永恒的自然界。2.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处于错综复杂.无穷无尽的因果联系中,它们存在和变化的原因,都在自然界本身之中,故也称自因说。3.人只能认识这无数属性中的两个,即心与物。二.唯理论与伦理学一书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是伦理学。他认为知识分三种:第一种是感性的知识,第二种是理性的知识,第三种是直观的知识。三.心身平行论在斯宾诺莎看来,思维(心灵)和广延(物质)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实体。可是他将二者看成互相平行,却不能相互决定。四.论联想和情感斯宾诺莎认为,联想的条件是同时经验到。斯宾诺莎认为情绪有两类,一类是心的主动状态,另一类是心的被动状态。第五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三)17世纪的英国

26、和德国第一节 英国的社会背景一.培根新工具的提出1.1620年近代英国唯物主义的开山祖弗兰西斯培根出版了新工具,培根提出要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及控制自然。他认为人类应将认识的着眼点放在自然方面,认识的任务是研究自然,认识的目的是控制自然。他曾经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名言。第二节 霍布斯一.机械唯物论1.霍布斯认为,世界由具有广泛和各种形状的物体所构成。物体的特性只有数量上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异。二.论人性1.霍布斯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的,都要压迫他人,提高自己。三.论感觉与梦境1.霍布斯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认为一切知识都由感觉开始。感觉的发生过程如下:外界物体的运动作用于人的感官,感官也产生

27、了运动,如此一步步神经也动了起来,运动最终传到脑,使脑中物质也产生了运动,于是人就产生了感觉。2.霍布斯以为每一感觉过程发生以后,都留有残余的运动,这残余的运动就是想象。平时想象的这种残余运动比较微弱,被当前感觉过程更强烈的运动所淹没,因此平时显现不出来。只有人在睡眠时,感觉运动不存在了,残余运动才突显出来而形成梦境。四.联想主义的萌芽霍布斯以为联想是由于两种感觉的运动在发生时间上的接近。霍布斯将联想分成两种,一种是无指导的、无计划的、非恒久的。另一种是有个欲望或计划节制的。后人把前者称为自由联想。第三节 洛克对比洛克与笛卡儿的观点一.经验论-认识论英国思想家洛克的著作人类悟性论1690年出版

28、。书中反驳了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宣传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洛克反驳当时传统的“固有观念”或“天赋观念”。他认为人不存在未有经验之先就有意识到的所谓固有观念或固有原理。二.简述洛克的感觉与反省两源说1.洛克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是指人出生以后的阅历。他认为人在出生时向张白纸,最初没有字,一切字由经验印上去的。经验的材料还有另外一个来源,即反省。2.洛克把人所能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统称为观念。又将一切观念分简单与复杂的两类。3.洛克以为反省是观念的另一来源,称它为内感官,以别于耳.目等外感官。4.洛克的经验主义认识论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它在认识论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他将反省

29、看作是认识的一个来源,无疑与当时流行的机械论观念有关。三.外物的原始性与次起性洛克把外物的性质区分为原始性与次起性;如广延、形状、体积、动静、不可入性.数目等是原始性,外物由于它的原始性的种类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色、声、香、味等感觉的能力是次起性。四.联想主义的开始联想一直是心理学史上受到重视的问题之一。洛克最先使用“联想”这一词语。他在人类悟性论第四版加了一章,题作“联想”。第五节 莱布尼茨论述莱布尼茨的体系莱布尼茨是著名的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也可以说是德国的第一个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一.唯理论-认识论莱布尼茨的重要著是单子论和人类悟性新论。莱布尼茨在认识论上同笛卡儿一样是唯理论者。他相信人固有

30、观念,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它需要经过一段发展的过程,即需要人们心中潜在的普遍的知识,逐渐地展开,才能成为一种非常清晰的观念。他认为人心既不是一张白纸,也不是一座成形的雕像,而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经过加工、琢磨、才能渐次成为一座雕像。莱布尼茨认为存在两种真理,一种是理性真理,一种是事实真理。二.简述莱布尼茨单子论-世界观1.“单子论”是莱布尼茨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单子是实体,是“物的元素”。2. 单子论有无数等级,从最低到最高。世界的最高单子是上帝,上帝也是原初单子,由他发射出一切其他单子。人的构造与世界相似,是由身体中的最低的到最高的单子构成,人身的最高单子就是人的灵魂三.预定和谐说

31、-心身关系莱布尼茨认为单子虽然各自独立,但却与其余单子并存于同一世界内。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他创造之时已经把每一单子造得在它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反映世界的一切其他单子的状态。即神在创造单子的时候,就已经保证了它们的一致和和谐。每个单子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它的个性包含着似乎在萌芽状态的无限的东西。莱布尼茨用“预定和谐说”来说明心与身的关系。四.论微觉与统觉莱布尼茨将最不明白的观念,称为微觉。最明白的叫做统觉。他认为,微觉是明白性等于零,或几乎等于零的观念 第六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四)18世纪的英国第一节 英国当时的社会与思想背景约翰.托兰德认为只有人脑这个具有特殊构造的物质才有思想第二节 贝克莱贝克莱

32、是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一.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地名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他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不被感知之物,而感知是人的精神活动,是人的主观的方面 “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区别。他说不仅“第二性的质”如色、声、味等是主观的,就是“第一性的质”如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也是主观的。二.空间知觉的经验论1贝克莱在他的视觉新论中提出空间知觉的问题。运用联想的原理来说明的。2.贝克莱指出,眼球转动的感觉与距离的大小之间本来并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可是,由于心灵根据经验发现。在这两类观念之间就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的联系。3. 贝克莱用联想主义方法

33、,用经验论来处理空间知觉。4.总起来说,贝克莱用联想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空间知觉,没有太大的错误,而且是对以往古人见解的很好整理和总结。第三节 休谟一.不可知论休谟是十八世纪英国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继承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他认为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他把世界的一切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否认心理活动的客观来源和生理基础。他对联想的形成的看法是把客观物质的联系颠倒为感知观念之间的联系,它们只是存在于主观经验之中。二.联想主义1.联想主义的心理学是指休谟用联想主义的分析方法处理心理现象,他比较露骨地表现出唯心主义的特点。2.休谟认为联想的条件包括:相似;时地接近;因果关系。第四节 哈特利

34、哈特利是系统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他基本上是唯物主义者,强调心理对生理的依存性,被称为生理心理学的创始人。一.振动说1哈特利认为振动是神经的一种活动,前人都把神经管看成是空心的,认为活动精气在其中传导。2.哈特利认为,神经不是空管而是实体组织,神经能传导是因为它能振动。振动是上下波动。当外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神经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脑,人就产生感觉。3.微振是指神经的振动是由外物引起的,引起之后在脑中要保持一段时间,这时的振动就叫微振。微振与振动基本一样,只不过微振在振动的份量上更加微弱,二.系统的联想主义1.哈特利受洛克影响,他对联想心理学加以系统化,他认为联想其实就是一种,联想的条件就是

35、一个:时间的接近。他用振动说解释了联想的生理机制,并对联想提出了三条所谓联想的次级律。三.简述哈特利的三条次级联想律 (1)复杂观念的性质不是简单观念性质的算术总和; (2)原来有意识的活动,由于多次重复,最后可能变成无意识的活动,他称之为“次起的自动化活动”。 (3)有些观念的强度和生动性会由于联想传染到与它相联的其他观念。第五节 苏格兰学派一.兴起的背景苏格兰大学的教授为维护宗教信条就出来反对他的学说,这些人就是所谓的苏格兰学派,又因为他们自称根据常识立论,又叫常识学派 。苏格兰学派又叫常识学派,它强调许多问题得认识可以凭常识。他们反对联想心理学,认为联想心理学已经排斥掉了心得作用。二.代

36、表人物:里德与斯徒亚特里德是苏格兰学派中比较重要的人物。著有据常识原理对人心的研究、论人的理智才能和论人的活动才能。他主张常识是上帝赋予一切人的本性,比一切哲学都更可靠。斯徒亚特是苏格兰派另一名主要成员,他主要是宣传里德的学说。三.心的主动论苏格兰学派反对联想主义,强调心有主动性,相信材能心理学。第七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五)十八世纪的法国第一节 法国当时的哲学和社会思想代表一.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在1748年出版论法的精神,他认为社会生活服从自然规律,而不是服从什么天命。孟德斯鸠是近代“地理学派”的首倡者。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体和法律受本国土壤和气候决定。二.拉美特利(人是机器)拉美特利的著作

37、人是机器,就是宣传这种机械唯物主义的。他认为人就是机器,根本不需要什么灵魂。他用脑的机械作用说明人的思想和意识。三.狄德罗:提出意识是人脑的属性,人脑是思维的器官。四.爱尔维修(教育万能论)1.爱尔维修认为心理活动来源于外部客观世界,感觉能力是高级组织的物质的反映,他的心理学思想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他是教育万能论者,他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2.爱尔维修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决定作用。他反对先天素质决定论,认为人生下来时根本没有任何倾向。人们知识和性格各不相同由于人出生后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人是教育的产物。五.卢梭(民约论.主情说.儿童教育论)卢梭著有社会契约论一

38、书直接影响后来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部书对中国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也起过间接的促进作用。卢梭主张进行自然教育,主张培养孩子走向自然。他在爱弥儿中假想一个男孩的教育成长过程,在此书中有许多儿童心理学思想。他主张人应该回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应该给儿童以自然的教育,避免受文化的影响。他认为文化使人虚伪不自然。第二节 孔狄亚克孔狄亚克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把各种心理过程都归结为变相的感觉。他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也反对洛克的“反省说”。一.感觉主义心理学1.孔狄亚克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他认为一切知识和一切能力都来自感官,更确切一点说,都来自感觉。2简述.感觉主

39、义的认识论和感觉主义的心理学的区别。感觉主义的认识论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感觉主义的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过程都只是感觉的变相。感觉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他们相信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感觉主义者贯彻了唯物主义,但在对待心理现象时,把心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复杂现象一概理解为感觉的变相,实质上和感觉没有差别。二.感觉论及其影响他主张感觉主义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感觉转变而出,放弃了洛克所谓反省作为知识的另一来源这一理论,他认为反省只是从感觉引导出观念的途径。第三节 两个早期的生理心理学者博内和卡巴尼斯一.博内(身心平行论.感官分工说)1.他用神经的运动来说明心理过程,他不认为感

40、觉是神经的直接结果,而认为是那个运动不可分的后事。他的神经特殊纤维说又叫感官的分工说。2.感官分工说:就是主张不同的感官适应不同的物质刺激,而每一感官又有不同的分工。二.卡巴尼斯(神经阶层说.内部感觉)1.卡巴尼斯提出神经阶层说,认为神经分为高层和低层,神经系统的高层是脑,低层是脊髓。高层具有意识,包括感觉.思想和意志;低层没有意识,而只有一种反射活动或动作。高层和低层之间还有一层,即中层,也就是说,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半意识。2. 内部感觉:卡巴尼斯提出内部感觉,内部感觉不是指洛克所说的反省的内感官,是在人的全部意识之中代表内脏.肌肉和膜等的状态的感觉,即后来说的机体觉和本受感觉。第八章 近代

41、西方心理学(六)18世纪的德国第一节 德国当时的社会与思想背景德国思想家提出的理论含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第二节 伏尔夫伏尔夫:1.伏尔夫在当时的德国思想是很有影响,他是莱布尼茨的唯心主义的继承人,也是康德以前的哲学和心理学的权威。他重视理性,而且是第一个用心理学这个名词写书的人。2.伏尔夫很推崇孔子,孔子看重人的实际生活和行为规范,而不看重鬼神。他认为孔子提倡的道德是没有启示的宗教,可以通过实践慢慢建立道德体系,3.他的著作经验的心理学和理论的心理学在这本书中特别强调了身心关系问题。一.身心平行论二.维理论伏尔夫在认识论上是唯理者,所以他反对洛克的经验论,不认为人心最初像是一块白板,而相信人有

42、固有观念。三.材能说伏尔夫系统化了材能心理学,材能心理学也叫官能心理学。伏尔夫是材能心理学的创始者。伏尔夫把人的材能分为认识材能和动求材能两大类。第一节 提顿斯提顿斯对于心理学的见解见于1777年对于人性及其发展的哲学研究提顿斯是二元论者,他相信有物质,也有灵魂。但他认为物质与灵魂的真正性质是不可知的,我们只可以认识它们的现象。一.内省法-论述内省法(或提顿斯对心理学的贡献或对内省法的贡献认训)(1)内省的含义及系统化:提顿斯认为心理学应该用内省的方法。他所说的内省法是指人对于自己的主观经验及其变化的观察,要在不同的情境中观察经验的变化,也要在同一情境中重复观察心理经验。这种观察要进行比较,加

43、以分析,并抽出共同因素。内省要注意观察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最好要进行重复。 (2)内省是可能的:有人认为内省不可能,因为主观心理现象不象客观现象那样可以允许人在一旁观察而不妨碍它进行,人要观察自己的主观想象的变化,一定会妨碍这个过程,使它不能正常进行,因此也就观察不到它的真相。针对这个问题,提顿斯提出“最初的回忆”,提顿斯认为内省不是指在心理现象发生的此时此刻进行观察,而是指对心理现象所遗留的“最初记忆”的观察,所以这样的内省过程不会妨碍心理现象的进行。二.心理三分法提顿斯把心理过程分为理解.感情和意志三个部分。第四节 康德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企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想要调

44、和科学和宗教,但他的哲学基本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一.不可知论康德认为统一的客观世界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两者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此岸世界不能到达彼岸世界。人们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二.时空知觉先验论康德的空间超验论引起空间知觉的天生说。人不能设想无空间之物,也不能设想无物之空间,所以空间是心所固有的。三.简述康德对心理学的影响康德对心理学本身的贡献很少,但他的思想、言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很有影响。1.康德认为研究人的意识很困难。在对我们自己的经验进行观察时,经验已经起了变化。这样我们就不是观察我们的意识,而是将新的内容引进了意识,所观察的对象因被观察而改变。因此,经验

45、的心理学应该根据对别人的观察而不是对自己的观察。2.康德还认为心理学不能用数学。因为科学必须用数学处理材料,而心理现象只有一个时间变量,不可能用数学处理材料。3.他对心理学的这种评价使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看不到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同时也使另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为了使用数学方法而使用数学方法,而不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考虑。使心理三分法流行的人是康德。康德提出心理三分的理由是:认识.感情和意志三者之中任何一种都不是由其他任何一种派生的。第九章 近代西方心理学(七)19世纪初期的苏格兰学派及联想主义第二节 骨相学与苏格兰学派一.骨相学1. 骨相学不是一门正统的学问

46、。由德国医生哥尔创立。哥尔先在维也纳宣传他的学说,后来到巴黎宣传。2.骨相学的主要论点有三个:一个人头骨的形状与脑的形状相应。头骨凸则脑凸,即脑也特别发达;头骨凹则脑凹,即那个部位的脑跟头骨一样也不发达。总之,可以从头骨的外形来判断脑子的情况。心可以分解为若干材能。心理才能分为音乐、语言、比较、空间、良心、母爱、谨慎、仁慈以及对大小和时间的知觉等。心理材能分为37种。每个材能在脑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关,即每个材能与脑的特定部位相应。3.简述骨相学的影响。骨相学本身不能说是正确的,但它却具有广泛的影响。骨相学具有广泛影响的两个原因:一个是学理上尚不清楚脑与心理的具体对应关系,一个是在社会生活中的需

47、要解决对人的能力的评价问题。因为骨相学可以满足社会的这种需要,所以即便是学术水平不高,也得到了传播。第三节 法国的反联想主义的倾向比兰、拉娄米杰、德特雷西三人都从不同的方面强调了心的主动性和统一性。拉娄米杰名言:“我愿,故我在”,认为人的意志是重要。第四节 布朗布朗著有关于人心的哲学讲演一.两种引式1.布朗用引示代替联想的概念。他认为,“引示”就是由此及彼.互相引起,这是心的主动作用,不是观念间有什么粘合力。2.布朗认为人有两种经验:简单引示,即一般人所谓的联想。关系引示,相当于马勒伯朗士的自然判断,即知觉或设想两个对象时,立即能觉察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布朗认为这种关系感虽然是直接觉察到的,没有任何中介的心理过程,但它并不是感觉,而是完全新的经验。在布朗看来,判断、推理、抽象都是关系引示。3 心理自发化学:由“引示”而引起的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