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共50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41025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0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共5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共5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共5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哲学史最全笔记(共50页).docx(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编:古希腊哲学 (一)自然哲学时期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本原。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万物种子本性潮湿,希腊神话海神创世说。(用物质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恩格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的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具有某种固定形式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比如泰勒斯在水里去寻找。”) 万物充满着神灵。泰勒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万物有灵。根据这一学说,连石头也是有灵魂的生物。泰勒斯向他哲学上的对立面反复强调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又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神灵非精神

2、实体。能动的东西都是有灵魂的东西,原始“物活论”。 阿那克斯曼德 本原是没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原始物无限者。有限者不能成为本原,因为有生有灭。 世界从它产生,又复归于它。宇宙起源说:本原永恒运动,分立出对立物,冷热湿干形成漩涡运动,火水云雾,日月星辰。 生物起源说:生物从湿元素中产生,人从水里的动物变化出来。 阿那克西美尼: 气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由气的稀薄或凝聚所致。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 。三者评价:恩格斯:“关于所有这些人,亚里士多德说得很正确:他们没有说明运动的起源。”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的始基是火。火的创造就是它的毁灭,而它的毁灭就是它的创造的表现

3、。这个有秩序的宇宙对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逻各斯: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进一步将对立面统一与和谐的规律归结为逻各斯,逻各斯不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理原则,也是人摒弃感觉印象,通过语言和理性思维所把握的世界规律。 一切皆流: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运动绝对,但不否认相对稳定。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他还明确断言:

4、我们走下而又没有走下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赫拉克利特的核心思想是变,变却是永恒不变的对立统一:自然界从对立的东西中产生和谐,由联合对立物造成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不是由联合同类物造成和谐的。雌雄对立面既是相反相成的,因此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转化的。生死、醒梦概念的灵活性与真理的具体性。驴爱草料,不要黄金。 对立面的斗争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战争是万物之王。 循环论:火-水-土的下降道路与土-水-火的上升道路是同一条路,周而复始的圆周。(被斯多亚派和尼采利用) 政治思想: 看不起群众,看不起保守性贵族,反对多神崇拜,反对灵魂不死。灵魂由火产生,灵魂也是火,死就是变成水。

5、 伦理思想:按照自然行事,就是真正的智慧,就是道德。毕达哥拉斯 灵魂转世说:人死后,灵魂转为别的人或者别种生物。 数是万物的本质:万物的本原是一。一生二,二是质料,一是原因,从完满的一和不定的二中产生出各种各种数目;从数产生点,产生面,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数的关系孕育着规律的思想;单一自身包含着不同的规定性;对立是僵死的,不能转化的;) 和谐说:和谐就是宇宙秩序。(总的来说,是原始唯心主义、宗教神秘主义和有价值的深刻洞见、自发辩证法因素以及科学思维的一种奇特的结合) 色诺芬尼

6、神:神无所不在,绝对不动。一个完全没有形体的神。这是比较明显的“一神论”倾向 世界的本原是土,一切的生成都来自于土和水巴门尼德: “存在”:是宇宙的本体,实在,唯一的、不动的。没有缺陷的,非实体,非物质。唯一真实的存在就是“一”。一是无限的、不可分的。(他试图抛开表现形态,寻找永恒不变的本原。) 唯理主义倾向:理性不以感官为基础。对立面的“混合”,造成了事物的生灭,从而有运动和变化。但是他把这些对立面割裂开来,成为两个领域。“存在说”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先驱。 芝诺 存在是“一”不是“多”,是“静”不是“动”。(把思维对运动的反映的一个方面间断性加以片面地夸大、绝对化)麦里梭存在的时间性存在是

7、无限的无限才是完满的恩培多克勒 四根说:火水土气。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爱”和“憎”:存在于事物之外的原动力,机械的外因论。 流射说:人们的思想、感觉都是凭借元素的结合而进行的,一切事物会流射出某些东西来,感觉就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东西与人们的感官的孔道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思想可以超过感觉的界限。 阿那克萨戈拉: 种子说:种子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体积无限小。万物由各自的种子构成。种类上的差异正取决于构成该事物的种子中占优势的那种性质。每一件事物既是“一”同时又是“多”。产生是混合,消灭是分离。这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奴斯”说:

8、种子本身是不动的,推动种子的结合和分离的力量在于种子之外的一种东西。是运动的起源,又称为“心灵”。是外部推动,机械论。(第一推动的雏形)。奴斯和任何个别事物不同,它不和别的事物相混,是独立自在的;是事物中最稀最纯的,它能认知一切事物;奴斯是运动的源泉,宇宙各种天体都是由奴斯推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东西都是由奴斯安排的。留基伯世间万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物质即原子组成。宇宙间的原子数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的大小、形状、重量等都各自不同,并且不能毁灭,也不能创造出来。德谟克利特 原子论的宇宙观: 一切事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原子叫做存在,虚空叫做非存在。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但是在性质上没有差别,都

9、是相同的。原子之间的区别在于形状、体积和位置排列的不同。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万物的差别是由原子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次序、位置的不同造成的。 灵魂原子精细,聚合时,散布于全身;分散时,灵魂消亡。 (首先,只是一种猜测,其次,是一种朴素的观点,不能把精神和物质分开;再次,含有很多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由于排斥偶然性,必然成为抽象的。而必然形应该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影象说:从事物中不断流溢出来的原子形成了“影像”,而人的感觉和思想就是这种“影像”作用于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素朴的反映论。德谟克利特把感性认识称做“暧昧的认识”,把理性认识称为“真理的认识”。政治:民主制是最好的政体,调和阶级

10、矛盾。 幸福:是节制的享乐和灵魂的安宁。 伦理:人的幸福与不幸居于灵魂之中,善与恶都来自灵魂,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神不过是一种“形象”,并非不死。不必恐惧,不必悲观,不要盲目崇拜,相信自己。人的物质需求或欲望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希腊化和罗马哲学时期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首先,他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运动发展,又错误的把一切都看作相对的;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是怎样。万物的存在与否、性质形态都是相对的,完全取决人的主观感觉。 (约定论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离开了动机与效果统一的道德标准,单纯强调效果是错误的) 高尔吉亚 否认事物的存在及其可知性。

11、1、无物存在。2、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知。3、即使有物存在又可知,也不可能把这样的知识传授给别人。(出发点是反对爱利亚学派的唯心主义的“存在”说的,也是反对爱利亚学派否定感觉的唯理主义思想的。但是他没有把“存在”与唯物主义的存在区别开,陷入极端的不可知主义。但是涉及了思维与存在、思维与语言、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这样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自然哲学家们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而且在对宇宙万物本原的探讨上以感官物为依据,以自然物作原因,所以自以为是,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 事实上,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

12、,而是它的内在目的,亦即“善”。由于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所以哲学的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人自身中的善。德性就是知识知识,是关于善的本性的一般知识,是理性。苏格拉底认为,“善”代表“德性”, “理性”代表“知识”。所以尽管人人都有“德性”,但这并非与生俱来,只有在理性指导下才能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发挥自己的德性。因而行善的美德必然具有理性的品质,表现为理性的行为。方法1、认为获得知识要有正当的方法。2、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无知”。3、苏格拉底方法“助产术”(1)概念定义方法之一:归纳法。(2)概念定义方法之二:演绎法。(3)形式:对话和问答。苏格拉底的方法是一

13、种归纳法。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是一种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柏拉图 从思想渊源上讲,除去苏格拉底,还有毕达哥拉、爱利亚派,赫拉克利特。 理念论: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分有”说和“摹仿”说。1、“分有”说“分有”原义指“具有一部分”的意思,柏拉图用它说明存在的每一个事物是因为该事物有其所在的类型而得以存在。“一个东西之所以能够存在,只是由于分有它所分有的那个实体,别无其他办法”。个别事物与理念的关系就是分有与被分有的关

14、系。“一件东西之所以美,是由于美本身出现在它上面,或者为它所分有”。“分有”的结果是个别事物的存在有了根据,但是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2、“摹仿”说认为理念是可感事物的原型,个别事物是摹仿原型的复制品。由于柏拉图把从最高的理念到具体事物的关系划分成四个层次,即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和人工的摹仿物,所以最后把可感世界都看成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理念论的本质及其认识论根源 把事物的一般概念绝对化,把它们变成脱离具体事物并且先于事物存在的精神实体。带有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因素。 宇宙生成说 理念的模样印于这混沌的“物质”之上,就形成宇宙万物。巨匠

15、的作用。 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 否定感觉所包含的绝对因素,即感觉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思维的抽象作用往往掩盖了它对客观世界和感觉经验的依赖。 灵魂学说柏拉图的灵魂学说是他的理念论应用于分析人的结果,也是他的理念论的延伸,包含了认识论思想等。(一)对灵魂作三重区分。1、认为人的灵魂包括了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理性:灵魂的最高原则、是不朽的、与理念相通,是灵魂的本性。激情:理性的天然同盟、是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指肉体欲望、既可服从理性也可背离理性。2、认为灵魂的各部分与各种德性相对应,而且是政治等级关系的基础。理性智慧。激情勇敢。欲望节制。(二)灵魂回忆说1、认为学习就是回忆。根据是灵魂是堕落的理

16、念、不纯粹的理念。2、认为学习是“练习死亡”。 回忆是净化灵魂的过程。概念辩证法 是苏格拉底“精神接生术”的进一步发展,从理念出发,完全依据理念,通过揭露理念之间的关系,最后上升到无矛盾的善的理念。 相互矛盾的理念也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泰勒斯是自然哲学的创立者,苏格拉底是道德哲学的创立者,柏拉图是第三哲学(概念辩证法)的创始者。 德性和理性 理性(智慧)意志(勇敢)情感(节制)正义(三者融洽) 当各部分和谐结合,就是一个有德的人。 理想国 统治阶级(智慧)、武士阶级(意志)、劳动者阶级(节制);神用不同的金属造出三种人。是唯心史观和奴隶主贵族理论 评价: 晚期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各唯心主

17、义派别、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实在论都直接继承柏拉图。文艺复兴和近代启蒙运动的资产阶级也同样利用、改造。 小苏格拉底学派及柏拉图学园派 犬吠学派 美德就是如何控制自己、抑制自己的欲望的知识。反映了穷苦的自由民对奴隶社会现状的不满,表现了对当时希腊“文明”生活的厌倦。带有极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怀疑主义倾向。 昔勒尼学派 主张感觉主义。快乐在于感觉,(列宁:把作为认识论原则的感觉和作为伦理学原则的感觉混淆起来);但是纯粹的快乐是不可能的,对生活应该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影响了斯多亚派和伊壁鸠鲁派。 麦加拉学派 把苏格拉底的学说和爱利亚学派的存在结合起来了,知识只能是关于“存在”的知识,唯一的“存在”就是

18、“善”。 柏拉图庄园派 老期学园:理念是数;中期:引入怀疑主义;新学园:混合亚里士多德和斯多亚派。 亚历士多德 对“理念论”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的批判的目的是否定柏拉图用理念来作为事物的本原、原因,同时也表达了他关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的思想。1、认为理念是无用的设定。(1)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论没有达到解释个别事物具有共同本质或普遍性质的原因的目的,而且也不符合第一哲学应宁简勿繁的原则主张。(2)在他看来,柏拉图的理念是与个别事物分离开的,在许多问题上对个别事物不能予以满意的说明:理念自身不变不动,何以解释个别事物的运动变化;理念与可感事物相分离,何以能够解释可感的性质;理念是与个体不同的存在,

19、何以解释个体对它们的依存。2、认为设立分离的理念的理由是难以成立的。他证明了认识内容和认识对象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3、在他看来设定两种认识对象相分离,还会造成“第三者”的逻辑悖缪。在他看来,无止境地设定“第三者”在逻辑上是不能的实体说 (1)“实体”的含义:他认为:“实体在最真实、最原初和最确切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表述,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也就是说实体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依赖其他东西而存在的。或者说实体就是自己存在,自己说明自己。他因此把不是实体的存在叫做“属性”。属性就是依附于实体的存在。他认为实体比属性“在定义上、认识顺序上、时间上都在先。”他还列出了九个属于实体的属性的范畴:数量

20、、性质、关系、位置、时间、状态、活动、受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含义的确认就是对世界本原的存在的确认。(2)认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种和属是第二实体,但有时也认为本质或形式也是第一实体。这说明了他把个别事物看作是最具实在性的,承认个别事物的存在,认为种和属寓于个别事物之中。但也表现了他的思想的矛盾和混乱。(3)认为现实意义上的实体是一个等级系列,根据形式与质料、实在与潜在所占比重,具体实体被分为由下到上的等级。(4)认为最高的实体是“神”。四因说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是抽去了具体规定性的最一般的物质,这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物质概念。但是仅仅是完全被动的东西。 目的因

21、实质上是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有目的的活动强加给客观自然界,从而歪曲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四因可归为二因,质料因和形式因。质料和形式是不能分离的,质料和形式的区别是相对的;形势是积极主动的,是在先的,是运动的源泉,任何事物的自然本性在于其形式。(朱熹:理为气先) 潜能和现实说 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就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质是起点,形是终点。从潜能到现实的过渡就是运动。否认生物的生成与发展是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否认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用形式逻辑的抽象同一性,来反对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观点。他认为质料没有能动性,所以不能成为一样东西的本性,只有形式才能成为一样东西的本性。 关于运动、时间

22、、空间 运动分类:本质运动、数量运动、性质运动、位置运动。 空间是一个围绕它物的物体与一个被围绕的物体之间的“界限”。虚无一物的空间是不可能的。 时间是运动先后的一种表现,是运动的度量,是永恒的。这使经验哲学家大伤脑筋。 宇宙说和生物阶梯说 地上的东西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组成,每种元素包含两种基本特征。天上的东西是以太元素组成的。地心说。离地球最远的恒星外面,有“神”,是无物质的形式。 目的论指导下的生物阶梯说。整个生物界就是按灵魂的高低形成的一个阶梯。生物没有进化的过程,物种不变。 感觉和灵魂 (列宁:亚历士多德对于认识的客观性没有怀疑。对于理性的力量,对于认识的力量、能力和客观真理性抱着天

23、真的信仰。并且在一般与个别的辩证法,即概念与感觉得到的个别对象、事物、现象的实在性的辩证法上陷入稚气的混乱状态,陷入毫无办法的困窘的混乱状态。) 感觉是认识的起源,人能主动“回忆”过去的事情,是因为人能形成经验。人具有理性的灵魂,具有用概念进行思维的能力。认为“灵魂”是“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形体的形式”。他说明了灵魂只存在于有生命的事物之中,灵魂与身体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灵魂在身体内部推动生命活动,是身体生灭和运动的原因灵魂是蜡块,思维对象在心灵上留下痕迹。灵魂包含两部分:一是受动的理性或被动的理性,另一是能动的理性或创造的理性。能动的理性是“神的理性”,是从外部进入灵魂的神圣精神,人死

24、后,就回到神那里去。 逻辑学 提出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研究了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形式。 首创了三段论推理的格和规则的学说。 提出范畴学:十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态或领有、活动。 谓词表:定义、种、属差、属性、偶性。谓词分为两大类:属于定义的部分和不属于定义的部分,前者是本质规定,后者是非本质规定。谓词又称为副范畴。 但是经常用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来反对辩证法的对立统一。 人是政治的动物,国家高于个人。 “中等阶级”执政的整体。好的政体:君主、贵族、共和;坏的政体:橬主、寡头、民主。 行德和知德:伦理学只是政治学的分支,作为政治动物的人的美

25、德就是行德,作为理性动物的人的美德就是知德。中间才是美德。 行德:实践智慧。知德:理性智慧。 思辨的沉思活动乃是神圣的生活,是人的最高幸福。(奴隶主) 狄奥弗拉图斯 火不是一种元素,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一种运动的形式。物质自身运动,反对目的论。 (三)古罗马哲学时期(六)伊壁鸠鲁 原子说 宇宙是由形体和虚空组成的,形体中有些复合物,而有些是构成复合物的东西,也就是原子。 原子除了有大小和形状的区别外,还有重量上的差别。 因为原子有重量,它在虚空中必然要往下降落。 原子运动会发生偏离。(清除了由于片面强调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宿命论,原子偏离说是他的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社会政治观的哲学

26、基础。偏离说为追求个人自由幸福找到了理论根据。) 性质也是对象本身具有的,克服了德谟克利特的约定轮。 更强调感觉的作用,不仅是认识的的起源,而且是判别真假的最后标准。但并不排斥理性,他认为理性能使我们得到我们所感觉不到的那些更精细的知识。 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主要观点:1、以感觉主义出发,认为善或幸福就是快乐,恶就是痛苦。2、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而最高的快乐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而在二者之中尤以心灵“宁静”为紧要。 他为此反对把“享乐”当“快乐”,享乐被认为是无止境地追求满足欲望,总是与痛苦伴随。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不是享乐主义或纵欲主义,应该说他有

27、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与精神愉悦二者进行结合的企图,以克服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的不足。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二者的矛盾,他还不能说明清楚。(七)卢克莱修 自然哲学: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永恒的世界,事物的产生、存在有一定的原因和条件,有严格的规律性。无物能从无中产生,无物能归于无。原子在一定时期内聚集或散开就表现了自然的规律性。 虚空就是一种空无一物而且不能触及的空间,是运动的条件。 如果没有偏离运动,原子之间就不会撞击。 宇宙无限,世界无限多。 社会哲学: 宗教所宣传的对死的恐怖是人类不幸和罪恶的根源。 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在于理性的进步,因为理性能找到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 (八)斯多亚学派学说中心是

28、以宿命论为主导思想的伦理学。 逻辑学和认识论 白板说,感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清楚明白) 提出复合命题(假言命题)的四种假设情况。 把十范畴改为四范畴:实体、性质、方式、关系。 自然哲学 利用赫拉克利特关于火和逻各斯的学说,又把它们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料说揉和在一起,并且用唯心主义甚至有神论来歪曲唯物主义,引出循环论和命定论的结论,作为他们伦理学的基础。 接受亚里士多德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的思想,指出一切东西都是有形体的,神和人类灵魂也有其形体,神和灵魂也是真实存在的。 神就是原始的火,原始的火就是普遍的理性,普遍的逻各斯。 世界大火和世界轮回说。他们称必然性为“命运”。 伦理学 基本概念是“自

29、然”,准则“顺其自然”。 人是一个小宇宙。人是神圣的火焰中飞出来的一个火花。所以,应该按照本性生活,就是顺应自然。服从命运,服从神的意志。 我们要节制激情,而且要断激情,达到不动心的境界。(存天理,灭人欲) 阶级调和论。人都是神的儿子。 怀疑主义学派 皮浪:通过否认知识的可能性来达到“不动心”、不受干扰的理想生活。我们对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来,最高的善就是不做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 柏拉图学园(中期)怀疑主义 任何命题或判断都无所谓真假,我们不能确定一样东西,确定的知识是没有的。 罗马怀疑主义 进一步发展皮浪学说。不能有自明的真理,所以推理获得的知识也是不可靠

30、的。 评价: 怀疑主义虽然认为一切都可疑,但是因为人不能因此而停止活动,所以他们主张人仍应遵循国家的法律、社会习俗和宗教仪式。 折衷主义学派(西塞罗) 接受斯多亚派的主张,又把它和怀疑主义结合起来,反对伊壁鸠鲁派。 神秘主义 犹太希腊哲学家斐洛 上帝(神)是绝对超验的存在物。 逻各斯是上帝的作品。 人应该通过理论上的沉思,从肉体中,从自身的邪恶中拯救自己。 新毕达哥拉主义 提出“流溢”概念。 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 太一、流溢、灵魂解脱说 世界的本原是太一,世界万物从太一流溢出来,努斯世界灵魂个别灵魂物质世界。 人生的目的就是回到太一,灵魂必须净化,消除一切肉体欲望。 基督教的产生 斐洛是基督

31、教的真正父亲,而斯多亚派的塞涅卡是叔父。 第二编:中世纪哲学(一)教父哲学(九)教父哲学 基本内容 创世说、原罪说、救赎说、来世赏罚说、天启说 德尔图良 上帝用发出“话语”的办法,也就是借着“逻各斯”或“道”进行创造,就是所谓的圣父生出圣子、再由它里面生出“话”来的阶段,最后圣子以“圣灵降孕”的办法,取得肉身。 奥利金 因袭柏拉图 上帝精神世界物质世界 奥古斯丁 第一次从哲学上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基督教教义 上帝和人 首先,上帝是不变的。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世界,上帝的第二个神性就是创造。我疑故我在,首次开辟走向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 再次,上帝是永恒的。时间是主观的、时间存在于进行回忆、考察和期望者的

32、精神之中。 最后,上帝是全善的,不仅在于他是最实在的,因为也是自明的,而且还在于和平和安稳。邪恶的东西,不过是实在和善良的匮乏,是每一种被造物不可避免的结果。 积极主张“三一论”。 坚持原罪说,是悲观主义人生观的先驱之一。 上帝之城与尘世之城 尘世之城:地域以及现实世界。上帝之城:永恒的幸福和大公教会。 教会和他的成员都是基督的肉体,没有谁能在教会以外获得拯救。 在亚当堕落之后,人们就需要用法律和权威来进行严厉的约束,肉体是对我们罪恶的惩罚,罪恶的统治者也是一种惩罚,反抗他们就是反抗上帝。 国家必须从属于教会。(二)经院哲学 (十)唯名论与实在论 十二世纪前,经院哲学家借用的思想资料主要是柏拉

33、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和奥古斯丁主义,十三世纪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从东方回到西方,经院哲学家就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为工具,从概念到概念,用抽象概念的定义、区分、排列和组合的方法,特别是用三段式演绎法,为基督教辩护。 争论的焦点 1、种和属是真实存在的,还是纯粹理智的产物?2、如果他们真实存在,它们是有形体的,还是无形体的?3、他们存在于感性事物之外,还是感性事物之内? 基本观点 唯名论:真实存在的只有个别,没有一般。极端唯名论:不仅客观,主观也没有(罗瑟琳);概念论:是概念。(阿拉伯尔) 实在论: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极端实在论:(安瑟伦)温和实在论:“实体形

34、式”(隐蔽的质)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阿奎那) 唯名论也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否定了一般的客观内容,从而给主观唯心主义开了方便之门。唯名论,特别是后期唯名论,是同自然观和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萌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唯物主义的最初表现”。唯名论对以后的哲学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它是英国唯物主义者理论的主要成分之一,又被贝克莱、休谟等主观唯心主义所利用。 社会意义 首先,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才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意味着否定渗透于各个国家的罗马“大公教会”具有无上的权威,并表现出拥护各国君主的意思。 其次,唯名论的观点意味着被教会认为是普遍性的教条或教义也是不真实的。原罪不需

35、共同负责。(本人非常赞赏) 第三,个别人的信仰可能比教会的信条更可靠,人的救赎不一定通过教会。 最后,既然个别是真实的,人的眼光应该从彼岸世界转向现实世界,重视个人对现实幸福的追求。 安瑟伦 “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从哲学上讲,安瑟伦的证明不过是把人的主观意识中存在的一般观念,作为离开具体事物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再从观念推论出现实中的存在。实质上,是一种贴了新标签的柏拉图主义。 早期唯名论者 贝伦加里 除了实体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东西,而实体只能是为感官所感知的东西。 罗瑟琳 一般没有客观实在性。“三位一体”的上帝是没有的。 阿拉伯尔 个人的信念和良心是伦理中最重要的东西,他把行为的动机和效果割裂

36、开来了。 综述: 两者都犯了绝对化、片面性的错误,都没有把人的认识看成一个矛盾的运动过程。 如果使认识局限于个别印象,把现实世界机械地分割为没有联系的片断,那么,偶然的表面的东西就会代替本质的东西,“一般”就会变成意识的抽象产物,这就是唯名论之所以失足的认识论根源。 如果把“一般”同整个过程割裂开来,那最简单的概括,最基本的概念都有一定成分的幻想,就可能使幻想脱离生活。在片面的夸张“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就会导向唯心主义。实在论者正是片面的强调“一般”,把它绝对化,变成单个的存在物,回到柏拉图的老路。 真正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把认识理解为一个过程。“列宁:对立面(

37、个别和一般)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管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等等。” (十一)托马斯.阿奎那 1、认为哲学和神学是两门不同的科学。(1)认为区分科学的标准不在于客观对象,而在于研究方式,同样的对象可以被不同的方式认知而成为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神学和哲学有着共同对象,但哲学以理性认识它们,神学靠天启认识它们,两者因此是两门独立的科学。(2)认为神学虽然也使用演绎推理,但它的演绎前提与哲学的不同,而判断一门学问是否科学的

38、标准取决于它是不是一个演绎体系,因此神学和哲学是不同的科学。(3)认为“在哲学外,建立一种凭上帝启示的学问,是有益的”。好处是人类的拯救来的更合适、更准确。2、认为神学高于哲学,哲学是神学的奴仆。(1)认为神学“在思辨和实践两方面都超过其他科学”,因此神学高于哲学。(2)认为人的理性属于自然,而上帝的恩典又是成全自然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神学需要哲学。认为神学可借哲学“来把自己的义理讲得更清楚些”。托马斯的“形而上学”托马斯从维护神学的目的出发,在他的“形而上学”中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思想。1、关于“存在”的意义的观点。(1)认为存在的意义指活动本身,是赋予一切事物现实性的活动,

39、不是指一个事物或一类事物。因此,它的特征在于它的现实性,它也就是使潜在转变为现实的活动。(2)认为存在高于、由于和先于本质。2、关于“实体”的划分的观点。托马斯根据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不同,把实体看作由高级到低级的等级系统,体现了他的温和的实在论的态度。这个等级系统为最高实体上帝、精神实体、物质实体。托马斯对上帝存在的论证相对于安瑟尔谟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托马斯的证明属于后天的证明,即是从经验出发的证明。1、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2、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讨论上帝的存在。3、从可能和必然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4、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5、从世界的秩序(或目的因)来论

40、证上帝的存在。(五)托马斯的认识论感觉论理智论意欲论1、感觉论托马斯的认识论与他的实体学说是一致的,因此他首先论及以有形事物为对象的认识形式感觉。(1)认为感觉是知识的一个来源,知识开始于感觉。他说:“有感觉才能理解”,“只有当感觉健全、精确时,心灵才能自由驰骋”。因此他认为感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犯错误的。(2)认为认识在由感觉到理智的过程中,感觉区分为外感觉和内感觉两种形式。外感觉是以有形事物为对象的感官活动,根据感官和感觉对象的结合的区分标准,分成看觉、听觉、嗅觉、尝觉、触觉五种,其中触觉是最基本、最一般的外感觉。人的外感觉并不高于动物的外感觉。内感觉以可感形式为对象,它是对外感觉获得的关

41、于事物的印象进行再认识,它能在各种条件下,包括在事物不出现的情况下,从各方面认识事物全部。它包括有通感、辨别、想象、记忆四种形式,其中想象是最重要的内感觉。想象意味着理智潜在地参与了感觉活动,因此想象是思想的初级阶段。人的内感觉超过动物的内感觉。2、理智论托马斯是把理智活动看作比感觉活动更高级的认识活动来论述的。(1)认为理智活动以抽象形式为对象,人的灵魂的理智活动也是知识的一个来源。(2)认为人的灵魂的理智活动就是抽象活动,抽象活动是在感性活动内部自发产生的,他是把可感形式中的质料因素,即一切于具体形状、大小有关的印象完全排除,达到对无形的、普遍的形式的认识。(3)认为人的理智从有形事物抽象

42、出来的普遍概念也就是共相,共相一方面是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的独立概念或名称,另一方面又是存在于可感个体之中的普遍实在,是普遍概念的对应物。他在此企图调和唯名论和实在论。3、意欲论(1)认为人除了认知活动外,还有意欲的活动方式。意欲是人从内到外的活动,它以外部事物为目的,把自己的力量施加在外物上,改变或利用外物,外物的变化是意欲在心灵之外造成的结果。意欲也就是人的行为。(2)认为意欲分为感性意欲和理性意欲两种,它们的差别就如感觉与理智、动物与人的差别一样。感性意欲是动物意欲,是人的自然意欲;理性意欲则是意志。很显然他认为意志要比感性意欲高级。(3)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人性行为”和“人的行为”。人性行为

43、是完全由理性意欲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所特有的属性,是理智与意志相统一的行为;人的行为则是由理性意欲与动物意欲共同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的本质。(六)托马斯的伦理学 托马斯的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加神学的结果。(1)认为道德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上帝,直接目的是幸福,幸福和上帝的关系是共有的善和最高的善的关系。(2)认为德性分为基本德性和神学德性。 基本德性是以理性为标准的意志的习惯,有谨慎、正义、节制和坚韧四种;神学德性是意志遵循上帝启示和使徒教导而培养出的好习惯,包括有信、望和爱。(3)认为“自然律”即关于人的本性的规律是上帝制定的永恒律,并铭刻在人的心灵中,表现为人的自然禀赋和倾向。 “自然律

44、”内容为:趋善避恶以保全生命,通过夫妻关系来繁衍后代,在和平的环境里探索真理,服从法律以保持社会秩序。(七)托马斯的政治学托马斯的政治学具有明显的宗教目的。(1)同意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社会的动物”的观点,因此认为社会和国家是自然的,国家是为了公共的善而建立的。(2)认为教会追求超自然的善高于国家谋求的公共的善,因此教会高于国家。(3)认为国家制定的人类的法规依据于自然律,是成文法的自然律。 成文法的来源有:一是上帝直接向人类宣布的神律,二是人的信仰与理性。(4)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都是好的国家形式,其中君主政体为最好。(十二)反托马斯 罗吉尔.培根(实验科学的先驱)对于“共相”问题

45、的争论,他主张个别事物是客观的,自身存在着的,并不是从共相(一般)中引出来的论人类认识错误的根源培根认为在下面四个方面造成了人类认识的障碍,导致错误的认识:(1)崇拜权威的教条主义。(“靠不住的、不适当的权威的榜样”)(2)因袭守旧的保守主义。(“习俗的长期性”) (3)盲目的信仰主义。(“无知民众的意见”)(4)夸夸其谈、不学无术。(“以虚夸的智慧掩饰无知”)对新学科内容的设想培根提出要改革哲学的学科内容,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他提出的新学科由五部分组成,即数学、语言学、透视学、实验科学和伦理学。这体现了他提倡的科学理性精神。实验科学培根在哲学的学科组成中提出了“实验科学”的新学科,他因此也就成

46、为第一个使用“实验科学”的人,他极力地推崇实验科学,不仅从理论上向人们阐明实验科学的重要性,而且提出过很多有用的设想,可称之为实验科学的先驱。邓斯.司各脱 强调实体总是单个物体,共相不能离开单个物体独立存在经验主义感觉论:白板说。 论形而上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的区别 司各脱对形而上学与神学在各方面的区别进行了论述,从而严格地区分了形而上学与神学,这对淡化神学对哲学的影响,使哲学非宗教化起到了重要作用。(1)认为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的“是者”有两种样式:作为上帝的无限存在和作为被造物的有限存在,由于有限与无限是非连续的,不能相通,所以不能从有限存在去推理、证明无限存在。他在此说明了哲学并不能完全对

47、上帝进行论证。(2)认为神学不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存在对神学来讲是先设定的存在,神学的对象是上帝的属性。(3)认为形而上学虽然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但它不能提供上帝属性的知识,它只能提供有限存在的属性的知识。(4)认为人的理智属于有限存在的样式,上帝的理智属于无限存在的样式,两者不能相通,人的理智达不到神学的高度。(5)认为上帝的属性只能是信仰的对象,神学是信仰的学问,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门实践的学问。个性学说 司各脱在唯名论和实在论的论争中,提出“个性”来说明事物的特殊本质的实在性,具有独创性,也说明了他的“精细”风格。(1)认为实在论在承认形式是一类实体的共同本质的情况下,不能把质料作为实体

48、个别化的原则。质料只是实体的量的规定性,它是在本性上后于实体的,作为实体的属性是不能决定实体自身的。(2)认为决定实体个别性的是在实体中的“个性”要素,个性是“决定一事物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的本性”。(3)认为个性是决定实体的终极因素,是没有性质解释的,在逻辑上是不能被定义的。(4)认为形式、质料、个性共同构成事物的实在本质。论自由意志 在司各脱的思想中,有关于意志的无限支配作用的阐述,使其思想具有意志主义的特征。(1)认为上帝具有无限的理智和无限的意志两个方面,意志对理智具有自由决定的作用。(2)认为人的灵魂也有理智和意志两种功能,在两者的关系上,是意志支配理智,而不是理智支配意志。威廉.奥卡姆 奥卡姆剃刀:“奥康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