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共6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3334497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共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共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三章名词解释纬线: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和地表相交形成的圆纬度:该地铅垂线与赤道面的夹角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经度:该地所在的经线与本初子午线的角距,亦即这两个经线平面的夹角问题1、 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答: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或者说,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2、 简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答:形状:地球为一个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意义: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

2、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土壤、植被等)的地带性分布。 大小:地球的总质量为6.5881027g,总体积为10833108km3,平均半径约为6371km。意义:地球质量不大也不小,从而引力适中,形成了适宜的大气圈与水圈,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3、 简述地球自传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答: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4、 试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答: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外

3、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另外,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是指地球表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大气圈是指环绕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机体组成的圈层。第四章名词解释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地质构造: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地貌特征的总和,是承受地壳运动的岩层或岩体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变异的结果。褶皱:岩层的弯曲现象。节理: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的断裂构造。岩

4、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叫做火山喷发,它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骤然强烈释放的一种形式。变质作用:当岩石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其中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变化称之为变质作用。地震:大地的突然震动称为地震,一般是指自然作用产生的震动,是岩石圈内能量积累和释放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地质作用。地质年代: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底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分为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问题:1、 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有神马基本特征?答:沉积岩是暴露在地表的

5、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搬运堆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基本特征为:从形成方式上讲,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次生岩石;从物质组成方面讲,其物质组成中含次生矿物和有机物质以及存在化石;从构造方面来看,其具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2、 简述构造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基本方式。答:特点:(1)反对称性,是指在空间位置和几何形态上是对称的,而在运动方式与构造特征方面则是相反的。(2)非平稳性,岩石圈运动的强度在时间轴上是非平稳的,同时变动的空间格局也是随着时间改变的。(3)岩石圈漂移的定向性,研究表明,如果把热点作为不动参考系,北半球岩石圈总体是向西漂移的,南半球的情况要复杂一些,但总体

6、来说岩石圈还是向西漂移的。基本方式:(1)水平运动(造山运动)(2)垂直运动(造陆运动)两种运动相伴而生。3、 图示说明倾斜岩层的产状要素。答:4、 叙述岩石圈与人类的关系。答:岩石,岩石圈表层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石质工具是人类使用时间最长的工具。矿物,矿物是人类生活生产资料的重要来源,人类的进化及人类改造世界的程度与人类利用矿物资源的程度紧密相关。元素,人体元素组成与地壳岩石的元素组成形成了某种平衡关系,某些地方性元素的缺失或过剩,将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岩石圈运动,产生各种地质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5、 世界的地震分布有神马样的规律,为神马?答:地震震中集中

7、分布的地带称为地震带。全球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地震大多集中分布于板块边缘,因为板块的边缘是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方。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太平洋板块与周围板块的俯冲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一条巨大的地缝合线,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的碰撞汇聚带,大洋中脊地震带是扩张型板块的边缘带,大陆裂谷地震带哦是扩张型板块边缘带。第五章名词解释气压: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气压梯度:气压梯度是一个向量,它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大小等于两等压面的气压差除以期间的垂直距离。气温:大气的温度,反映

8、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大气环流: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明性质以及地面摩擦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气圈内的空气产生了不同规模的三维运动,总称为大气环流。季风: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的现象。气团:水平方向上大气物理属性(温度、湿度、稳定度)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块。气旋:呈螺旋状向内旋转运动的大气。气候和天气: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成。问题1、 简述大气的组成。答:大气是由多种气体及固体微粒、液体微滴混合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N2、O2、Ar、CO2、水汽、尘埃等。2、 试论

9、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征。答:整个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以及高空的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对流层:大气的最底层,它的底界是地面。对流层有三个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以上到5055 km高度为平流层。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085 km左右为中间层。暖层:自中间层顶到800 km高空为暖层,又称热层。散逸层:暖层以上的最高层大气称为散逸层,又称外层。 3、 试述全球辐射平衡。答:太阳不断的向地球提供短波辐射,其中一部分直接被大气中的云、尘埃和洋面、陆面反射回地外空间,剩余的则被大气、海洋、陆地吸收,用于升高他们的温度。于此同时,大气、

10、海洋、陆地也在不断的向地外空间发射长波辐射,从而试图使他们的温度降低。从长时间平均来说,地球接受的辐射能与发射出去的辐射能是相等的,因而地球表面的温度保持不变。4、 图解说明全球气压带水平分布和行星风系的形成。答:见右图5、 简述季风的成因。答: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6、 局地环流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答:海陆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引起,影响范围仅限沿海地区,但对其天气和气候有着明显影响,以一日为周期。高原季风:由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对环流和气候影响特别大。山谷风: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一日为周期。焚风: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局部

11、差异有重要意义,对植被类型的形成及生态特征、土壤的类型和形成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风:在郊区和城市之间形成。7、 简述神马是锋?有哪几种类型?答:锋是冷暖气团间交接的狭窄的过渡地带,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8、 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哪几个?各有何特点?答: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气团是西伯利亚冷高压(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热带海洋气团)。春季(3-5月)冷、暖两个高压之间常呈拉锯战,冷高占上峰时,多伴有风沙、雷雨、冷空气、寒潮天气;均势力敌时多形成江南、华南连阴雨。夏季(6-8月)往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暖气团)多占主导位置,我国自南向北多受其影响或控制。

12、处其边缘时,午后多有雷阵雨;受其控制时会出现高温伏旱。秋季(9-11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东南退到海上,大陆冷气团不时南压,若为干冷高压(会变性为暖高),多形成伏秋连旱、秋老虎天气;若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在东海沿海,与冷高之间易产生切变线,形成华西秋雨。冬季(12-次年2月)多以冷高控制,冷空气、寒潮、大风天气多见,若有西南水汽配合,可产生降雨(雪)天气发生;西伯利亚冷高压特强时,会出现全年极端最低气温。 9、 简述气候形成的地理因素。答:辐射因素,环流因素,下垫面因素。10、假如没有大气环流,地表的环境将会是什么样子?答:见提示,该题为论述题,答案不唯一。第六章名词解释潮汐:由于

13、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地球海平面的周期性升降运动。波浪:海洋湖泊水库等宽敞水面上的常见运动。洋流: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的或垂直的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河流: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形态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的统一体。流域: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河流水位: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沼泽: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渚滞着微弱流动的水,生长喜湿、喜水植物,并有泥炭积累的洼地。厄尔尼诺:在赤道太平洋东部的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每过几年,东向信风减弱,导致沿岸上升流也随之减弱或

14、消失,暖水倒流,水温上升,大气对流逐渐变得活跃,海洋里由于上升流的减弱,表层海水的营养物质含量减少,并且由于温度的升高,鱼类大量死亡,使秘鲁渔场大幅度减产。 洪水: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期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造成堤坎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水系: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问题1、 试述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答:从海洋蒸发的水汽深入空中,并被气流输送到各地,大部分留在海洋上空,少部分深入内陆,在适当条件下,这些水汽凝结成降水。其中海面上的降水直接回归海洋,降落到陆地表面的雨雪,除部分回到空中外,另一部分经植物的截留、地面拦蓄、下渗等环节转化为地表和地

15、下径流,最后亦汇入海洋,构成全球性的巨大、统一、连续、有序的动态大系统。 意义:(1)水循环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地球上的四大圈层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影响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演化与发展。(2)水循环通过对太阳辐射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到缓解。(3)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4)水循环不断塑造地表形态。(5)水能够周而复始的被重新利用,称为可再生的资源。2、 径流是怎样形成的?答: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输送到内陆,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一部分被植物的截留、地面拦蓄、下渗等环节转变为地表和地下径流。3、 简述河流补给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答:

16、(1)雨水补给:流域内降水量及其变化与河流水量及变化十分密切。(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积雪及流域内气温变化有关。(3)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水量与流域内冰川永久积雪量及气温高低关系密切。(4)湖泊与沼泽补给:河流水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变幅较小。(5)地下水补给:稳定、均匀。4、 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答:同为论述题,欢迎讨论!第七章名词解释生态金字塔:各营养级的生物量顺序向上递减构成生物量金字塔,总称生态金字塔。种群:同一地区同一生物的集合。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

17、共同组成的物质能量系统。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类生物被另一生物所食,另一类又被第三类所食,从而沿着营养级形成了食物的连锁关系。生态平衡:在一个未受干扰或少受干扰的正常运行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对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趋于平衡的状态。问题1、 简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物圈的结构。答: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圈的结构:垂直准正态分布结构、水平连续不均匀结构、多级镶嵌结构。2、 结合生物圈的结构特征,论述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答:答案太长,略。3、 从生态系统正负反馈谈谈生态系统的平衡答: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在一个为未受干扰或少受干扰正常运行的生态系统中

18、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趋于平衡的,这种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维持和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和恢复力实现的,其中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作用是相反的。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和环境之间,也表现在生物各组分之间和结构与功能之间,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机制是维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原因。土壤形成和发育名词解释土壤:地球表面具有生物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粮食的自然资源。土壤肥力:土壤同时地连续地为植物生长提供与调节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能量的能力。土壤剖面:是一

19、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和母质层。问题论述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成土母质:母质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有很大影响。(2)气候:直接参与母质的风化,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流失;控制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速度。(3)生物:植物、动物与微生物对土壤形成都有较大的影响,微生物的影响更为突出;分解有机质,释放各种养料,为植物吸收利用;合成土壤腐殖质,发展土壤胶体性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含氮量;促进土壤物质的溶解和迁移,增加矿质养分的有效度。(4)地形:地形因素高度、坡度方向影响地表物质和能量的重新分配。(5)时间:随着时间的增加,土壤的成熟度逐步增大,土壤的复杂性以及土壤的叠置性越强。(编者按:此资料系强大的10级土管班整理,版权所有,欢迎翻印。由于上届学姐学长传下来的资料有些漏洞,我们特此重新整理一份,以便大家复习。其中内容均来自书本,若有疑问,欢迎质询。望大家好好复习预祝大家在接下来的考试高分大过!)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