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级第一单元课文教案.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13280112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七级第一单元课文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七级第一单元课文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七级第一单元课文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级第一单元课文教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课:在山的那边一、教学目标1.阅读文学作品,要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要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2.重视朗读训练。3.从第一课开始,着力开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定位于“ 语文学习的主人 ” ,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和组织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设计1.看导语,默读课文。2.读一读,写一写。痴想 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一瞬间3.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教师范读。(2)各自练习朗读。(3)领读。(4)齐读。4.内容研讨。可

2、在适当时候将“ 有关资料 ” 中的诗人创作谈读给学生听,以帮助理解诗歌。研讨,首先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疑难就是问题,深层的含义或奥妙也是问题。让学生用铅笔打问号,然后提出问题,教师补充。(1) “在山的那边,是海” ,对这个 “ 山” 字, “ 我” 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 海” ,“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 什么是 “ 信念凝成的海 ”? 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3)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 我”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为什么想到山的那边,而且是“ 常伏在窗口痴想”? 为什么去爬山 ?为什么又说自己的想望是“ 幻想 ”?

3、 (4) “隐秘的想望 ” 指什么 ?为什么说 “ 隐秘 ” ? (5)山那边的青山,为什么“ 铁青着脸 ”? (6)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改用议论语言,怎么说? (7)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指什么 ?一座座山顶为什么诱惑着我?“ 我” 为什么失望 ?心灵为什么是枯干的 ?海潮漫湿枯干的心灵又是什么意思? (8)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 5.小结内容研讨的经验。学习方法和习惯也是教学目标。学习笔记应该有一部分专门记“ 语文学习经验 ”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等方面应该分页记。每次小结只须提要式地记一两点。6.再朗读。7.课外作业。从“ 研讨与练习 ” 选题,或

4、自行设计。有关资料一、作者简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 王家新, 1957 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 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 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 年离开。 1992 年去英国。 1994 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 (1985 年)、 游动悬崖(1997)等。二、山那边的海关于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 在山的

5、那边 是我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因此,对我来说,重读这首诗,犹如翻开封存多年的老相册,重又看到了那个不无稚气、却让人感叹和怀念的早年的我。显然,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童年经验。我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父母为中小学老师,从小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世界对于幼年的我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校园、山川中那道清澈的河流以及环抱着这一切的无言的群山。而我偏偏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诗的开头两句,正是我 “ 小时候 ” 的真实写照。我想几乎在每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

6、“ 隐秘的想望” ,而诗中的这种对“ 山那边 ” 的遥望和幻想,构成了我小时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来,它还隐秘地影响到我的一生。但是,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构成一首诗。于是,“ 海” 在我的生活中并最终在这首诗中出现了。 “ 海” 的出现,恰好与“ 山 ” 形成了对应,显现出一种诗的结构。这里的“ 山 ” 与“ 海” ,可以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读解:山,一个实际生活的世界,封闭、灰暗、压抑;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开阔、光亮、自由。海,是山川陆地的结束,另一个世界的开始。海,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的自由天性、对人的想像力的召唤。而这些含义,在我年幼时都不可能意识到。我只是凭借着我那耽于幻想的天性在遥望山的那边

7、,在想像海的那一片蓝色。第二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教学目标与重点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3.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导语(1)让一个同学读“ 导语 ” 。(2) “导语 ” 补充。“ 导语 ” 中说 “ 写的是 我 童年时一次 脱险 的经历 ” ,既然是 “ 脱险 ” ,那么,是什么险呢?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么能脱险的呢

8、?时隔 57 年, 65 岁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次经历呢?说“ 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是什么哲理呢? 2.默读默读要注意速度,要从每分钟300 字提高到500 字,本文大约1500 字,要求 4 分半钟看完。到时说 “ 时间到 ” 。默读后要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复述的难点往往是时间、地点、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 物、数字,默读时要注意看清楚。3.复述故事情节(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

9、么时间? 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 “ 冒险 ” , 后一部分可谓“ 脱险 ” ,请一个同学复述“ 冒险” ,一个同学复述“ 脱险 ”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4.字词教学看课本列出的词语,看注释,查词典,读一读,讲一讲。5.朗读训练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6.课文主旨研讨(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是什么意思 ?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是什么意思 ? (3)

10、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 一步一步 ” ,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7.小结这次研讨的经验。8.课外作业“ 研讨与练习 ” 第一题。第二课时1.多角度阅读(1)学习方法指导一篇文章, 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还可以多角度地阅读,这样读就不至于老是往一个方面去想,能读得有创意,能提高阅读质量。多角度阅读,首先要确立角度,关键也在于确立角度。怎样确立角度呢?可以着眼于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于某一情节,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举个例子说,评论杰利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个角度。这样的角度课文中很多。(2)确定角度学生先说,教师启发、整理。父亲怎样教孩子脱险? 评论杰利。评

11、论四个孩子。(3)探究问题石架大约 7 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来要保险得多,也简单得多, 父亲为什么不这样做?他的办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哪些地方写到杰利,请一一加以评论。请评论四个孩子的行为。假如 “ 我” 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 我” 的同学,将怎么办? 假如你是 “ 我” ,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2.语言运用学习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可以从模仿开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

12、不会说的学着说, 坚持不懈, 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请利用下列格式, 在横线上补出词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一个意思。投影或出示大卡片(1)时隔年, 。(2)我一直牢记着叫我不要的训诫。(3) 向 攀爬。(4) 有人啜泣。(5) 正纳罕。(6)暮色开始四合,。(7)暮色苍茫,。(8) 全身麻木,不能动弹。(9)带着的口气说。(10)我小心翼翼地。(11) 我的信心大增。(12) 产生了一种成就感。3.练笔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当堂没有完成的,课外完成。组织同学布置专栏。第三课:生命生命一、教学目标和重点1.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

13、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好课文。2.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二、 1.看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 主题词 ” 。如第一段中的“ 生之欲望 ” 。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事例 思考飞蛾:生之欲望意义香瓜子:生命力价值心跳:生命珍视、奋斗3.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骚扰小憩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4.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各自练读。(2)点名朗读。5.质疑问难。6.问题设计与研讨。研讨方式:四人合作,全班交流。(1)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

14、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命? (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 擎天撼地的生命力” 吗? (4)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7.小结这次质疑与研讨的经验。8.朗读练习。9.语言运用:补成一句话。(1)一只不停地在飞来旋去,骚扰着我。(2) 在 小憩。(3) 令我震惊。(4) 令我肃然起敬。(5) 昂然挺立。(6) 足以擎天撼地。(7)我可以也可以。(

15、8) 庸碌一生。(9)我应许。(10)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10.作业。见“ 研讨与练习 ” 。第四课:紫藤萝瀑布一、教学目标和重点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 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摩上,引导学生就“ 写景抒情 ” 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二、教学大体步骤第一课时1.看导语默读课文。2.组织学生谈谈整体感知。要求抓住作者感情有什

16、么变化,作者感悟到什么哲理,思路上大体怎么展开。3.字词教学。“ 读一读,写一写” 看“ 注释 ” ,查词典学生读,教师正音。4.朗读训练。范读片段 (教师自行选择 )学生各自练读抽两名学生起来读教师举例指导。5.内容研讨。(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辅助性问题设计:你能不能画一张图表,画出作者所说的藤萝的变迁小史? 课文所说的 “ 十多年 ” ,我们国家的历史你知道哪些?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17、 - - - - - 图(略)“ 生死谜、手足情” 透露出作者遭遇到什么不幸? (2)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是一种什么观念?这种观念在当时占据什么地位 ? (3)探究最后第二段含义。作者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想想从这个信念中可以引出什么结论来作为人生的指南?作者描写一朵朵花与整树花的河流,花的瀑布,二者的关系给我们什么启示? 6.小结这次探究的经验。这一次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这一篇比较含蓄的文章,你取得什么经验?把自己想到的和同学谈到的,记在“ 语文学习经验录 阅读经验 内容探究 ” 上。7.布置课外作业。(1) “研讨与练习 ” 第一题。(2)常见的

18、花我们往往熟视无睹,印象模糊。学习作者,细细观察一种花,边观察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对人生有所感悟,准备课堂发言,写一个发言提纲。第二课时1.交流第一题答案。2.交流赏花所得。3.抽几名学生轮流朗读。4.语言揣摩。(1)哪些句子写景写得特别好,你特别喜欢?默读一遍,画出佳句。(2)朗读自己最欣赏的佳句。(3)集体揣摩练习二所列四个句子。5.小结语言揣摩的经验。这次揣摩品味语言,你取得什么经验?在“ 语文学习经验录 阅读经验 语言揣摩 ” 上记几条。6.写作学习。启发思考题总题目:写景抒情的作文,怎样写才好? 分题目:写景与抒情二者怎样摆法才好?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细腻? 景物怎样才能写得生动亲

19、切? 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 7.小结写作借鉴的经验。8.再练朗读。9.布置作业。(1)练习二(2)练习三第五课:童趣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 一:教学建议和重点本文可用两节课教读。由于本文是学生入学后所学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先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时间不超过20 分钟。要点如下:一、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

20、,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二、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三、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 三要 ”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 “ 言” 和“ 意” 融为一体,见“ 言” 而知 “ 意” ;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教读本课,拟用70 分钟。建议如下:1一定要做到当堂成诵本文共 221 字,用中速读一遍约需1 分

21、50 秒,假定在课上读12 遍(含教师范读和领读),仅需 24 分钟左右,完全有可能实现当堂成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诵读的习惯。为实现这个目标,可采取以下的措施:(1)预习时要提出诵读课文和领会课文大意的要求,至少读三遍。(2)要指导学生诵读。 可从划分停顿入手。 由于学生在小学时习惯于用一字一顿的读法(有利于认清字形和读准字音),无妨先用个别句子示例,使学生知道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同。如:能/张目 对日昂首 /观之,项 /为之 强使之 /冲烟 /而飞鸣,作 /青云 白鹤/观(例句中, “ / ”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划分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

22、(3)教师应作示范背诵。2关于疏通文意基本原则是启发学生主动求解,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一搞机械的文白对译,学生死记译文,主动求解的精神就会消失殆尽,从长远看,无益于文言阅读能力的培养。但这个原则也要灵活掌握,下面结合课文谈几个问题:(1)注音问题: 如 “ 为之 ” 的“ 为( ) ” ,“ 凹凸 ” 的“ 凹( ) ” ,皆有两读, 可让学生查字典,选定正确的读音;“ 项为之强 ” 的“ 强” 要读 ,这就需要教师讲讲道理。(2)解词用语力求浅显易懂,如“ 私拟作 ” 就是 “ 心里 (把它 )比作 ” ; “ 神游 ” 就是 “ 好像真的 (在那里 )游玩 ” ,跟梦游有点相似。可以用比较

23、方式讲,如以“ 手之所触 ” 跟“ 心之所向 ” 作比较。可以启发学生自讲,例如,问学生 “ 抬头看的时间长了,会产生怎样的感觉” ,则下句 “ 项为之强 ” 即可让学生自解。凡据上下文义可以解出的词语,一律仿此处理。(3)讲成语,着重使学生领会整体意思,不必细究,如“ 明察秋毫 ” 即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之意,形容视力极佳。按:此语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明,指视力而言。但用不着讲,到高中三年级学孟子时再讲不迟。(4)讲虚词一般只要指出相当于现代语中某词即可,必要时再指出词性,绝不涉及句法,如“ 徐喷以烟 ” 中的 “ 以” 相当于 “ 用 ” ,

24、不要讲什么介宾短语后置之类的道理。语言是一种习惯,读得多,养成了习惯,一看就懂。不仅现在这么办,在整个初中阶段也要这么办。3关于内容点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 本文着重写作者幼年间视力极好,又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初一学生读后定能引起同感, 因此要善于利用学生中相似的生活体验,把这堂课变为师生间的亲切交谈,不要搞公式化的分析。“ 物外之趣 ” 是本文的画龙点睛语,一开始不必急于求深解,讲讲大体意思即可;学完课文后,可

25、以结合幼年作者的审美情趣,问问学生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情趣。4导入和延伸可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延伸的办法是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引发学生的联想。有关资料一、作者和作品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 ),卒年不详。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浮生六记 共六卷, 每卷皆有小题,依次

26、是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 养生记道 。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二、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 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 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 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 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 )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