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学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共435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教学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共4353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汉语言文学教学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共4353字)摘要:在中职学校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属于核心性的中职课程体系部分。中职学校通过开设汉语言文学的重要学科课程,旨在促进中职生实现自身人文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目标,激发中职生的崇高人文情感。因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应当被置于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教学地位,同时也构成了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的目标宗旨。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与教师目前需要明确中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真实教学状况来进行调整与优化。关键词: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措施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依靠汉语言文学的中职教学课堂作为载体,运用多种教学
2、举措来培养中职生的崇高人文情感,帮助中职生形成完整与健全的品德人格。目前面临中职课改的总体实施趋势,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正在致力于深入推进,客观上体现了中职生人文素养受到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带来的显著影响。为了达到深入施行中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那么中职教师有必要结合中职生的人文情感真实体验与需求,为中职生搭建人文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学台,增进中职生与汉语言文学教师之间的课堂沟通。一.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影响作用汉语言文学的中职课程教学,基本宗旨在于搭建中职生了解传统文学的重要媒介平台,依靠汉语言文学的中职课程载体来实现同学们人文素养全面提升的中职育人目标,对于优秀的民
3、族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发展与传承1。中职学校对于中职生群体在全面实施人文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的重要影响作用,结合中职生的人文情感特性以及学生年龄特征来选择适合于中职生的汉语言文学授课模式,激发中职生热爱汉语言文学的崇高内心情感。进入新时期后,汉语言文学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来讲,目前已经普遍得到中职师生的关注。汉语言文学的中职课程科目并不是仅限于工具性的作用与价值,而是必须发挥深入滋养中职生人文情感的效果,引导并且启发中职生深入挖掘汉语言文化的深刻内涵,获得全新的人文思想启示2。二.在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思路首先是启发中职生接受良好的人文
4、情感与价值取向。中职生本身具有年龄较小的特征,因此决定了多数中职生的价值取向观念以及人文情感意识并未达到成熟的水准。中职生在分辨外界事物时,普遍具有较弱的是非判断能力,比较容易受到多种不良的外界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作为中职教师必须运用积极的方式来指导中职生接受崇高的人文价值情感,避免中职生由于欠缺自主分辨能力,从而导致中职生遭受多种多样的外界不良影响,帮助中职生增强自身的价值取向辨识能力。其次是密切关注中职生的个体差异性。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宗旨就是培养中职生的良好人文情感,树立中职生的正确理念与认识。在此过程中,中职教师对于同学们的个体接受能力以及价值情感倾向差异性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结合中
5、职生的个体接受能力以及汉语言文学学习水准差异来提供带有针对性的授课过程。中职教师只有做到了全面关注中职生的理解水准差异性,才能保证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实现最大化的课堂教学价值3。第三是增进中职生与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师的人文情感交流。中职生处于形成人文价值取向的最关键年龄段,因此中职教师必须要为同学们创造融洽的师生情感交流气氛,让中职生充分感受到崇高人文情感对于心灵的滋养,自觉融入温暖的师生交流气氛中4。具体在实施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时,中职教师就是要善于体察中职生的情感交流需求,充分满足中职生的人文情感层面需求。中职教师与全班学生在进行课堂沟通时,应当保持耐心与温和的语气,避免呵斥或者嘲讽中职生
6、,防止激发中职生的内心叛逆情绪。三.在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实施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要点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多数中职生以及中职教师都能做到密切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水准,结合中职生的独特年龄特征以及学生情感需求来设置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教学思路,全面满足中职生对于传统语言文化的内心需求。但是不应当忽视,中职学校目前施行的汉语言文学授课模式并没有达到最为完善的水准,根源在于某些中职师生没有充分重视汉语言文学在提升中职生人文综合素养层面上的重要实践影响,导致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局限于简单的工具层面价值5。为此,中职学校目前在中职生人文素质全面提升的举措中,应当着眼于汉语言文学授课过程的如下优化改进要
7、点:1.激发中职生热爱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人文情感崇高人文情感构成了中职生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文素养,中职生具备良好的人文情感取向,意味着中职生懂得欣赏美好的外界事物,能够做到赞同并且认可崇高的价值理念。现阶段的中职生面临整体的外在环境变化趋势,处于价值理念形成阶段的中职生将会受到非常强烈的多元价值冲击,导致某些缺乏判断能力的中职生陷入错误的价值认识中。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开设汉语言文学的重要课程科目,基本宗旨就是要引导中职生自觉摒弃某些错误的取向与认识,接受崇高良好的人文情感价值。中职教师自身的行为方式以及教学思路都会给中职生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本身承担了非常关键的课堂引导责任。在此基础上
8、,中职教师应当更多重视汉语言文学课程蕴含的人文情感价值,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与做法来启发中职生,为中职生创造浓厚的人文情感氛围。中职教师通过实施上述的课堂转型做法,中职生就会感觉到中职教师对于自身的关怀与支持,树立中职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信心。2.创造有趣与生动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氛围中职生处于直观感知的年龄阶段,因此多数的中职生都会喜爱充满趣味的汉语言文学课堂。但在原有的中职授课方式下,中职教师往往局限于大纲层面上的知识内容讲解,导致中职生感觉到很难理解汉语言文学的晦涩文字内容,甚至引发中职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厌倦心理情绪6。由此可见,有趣与活泼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氛围对于中职生将会形成直接性的影响。
9、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气氛下,中职生就不会感到惧怕中职教师或者厌倦中职教学课堂,而是能够自主参与整个的课堂探讨过程。现阶段的多数中职学校都已具备多媒体演示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内容的平台,中职教师对于上述的信息化授课平台必须做到正确加以利用,运用直观化与动态化的方式来展现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要点。经过以上的课堂模式调整与转型,中职生就会受到强烈的课堂吸引影响,逐步学会运用积极的方式来思考汉语言文学的深刻思想内涵,全面增强中职生的人文理解能力与感受能力。此外,中职教师应当善于沟通全班学生,搭建师生密切沟通的桥梁与渠道。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自身的重要教学职责,避免局限于浅层次的授课思维与认识层面。中
10、职教师应当主动与全班中职生建立融洽的师生沟通联系,启发中职生运用微信或者其他的网络信息化手段来提出课堂学习问题,并且鼓励全班同学对此进行共同的探讨思索。汉语言文学的各个授课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师生之间充分互动的前提下,反之将会给中职生留下乏味枯燥的授课印象。3.引导中职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中职生在接受汉语言文学的基础课程内容时,如果没有做到自主进行思考,那么将会导致中职生在课堂上出现散漫与倦怠的情绪,无法保证实现良好的汉语言文学课堂实效性。因此,作为中职教师就是要运用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来开展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鼓励中职生运用自主思索的做法来获得更加深入的汉语言文学内容,收获全新
11、的人文情感体验。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中职生倾向于将汉语言文学视为通过学科测试的工具手段,客观上导致中职生忽视了汉语言文学的深刻人文情感启发意义。为了帮助中职生转变对于汉语言文学学习过程的印象,那么中职教师应当运用正确与合理的方法来引导中职生,搭建师生密切交流的课堂沟通平台。中职生在充分感受汉语言文学魅力的前提下,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科内容就会形成热爱的情感,避免中职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厌倦。例如对于过零丁洋这首古代诗词在进行深入学习时,中职教师需要与中职生共同来探索古诗词的基本语句内涵,然后启发中职生结合诗词的特殊创作背景,深刻体会诗词作者在其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线索。中职师生经过以上的诗词鉴
12、赏过程,应当能够正确体察伟大诗人在诗词中蕴含的强烈爱国情感,确保中职生在鉴赏与阅读古诗词的同时,内心受到强烈的人文情感冲击,激发中职生热爱祖国的崇高内心情感。经过分析可见,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在全过程的中职语文教育实践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汉语言文学的中职课程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汉语言文学应当成为滋养中职生心灵的重要源泉。进入新时期后,人文素质教育的各项具体实施举措已经得到多数的中职学校重视,中职学校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特征。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中职课堂实施过程中,中职教师应当运用正确方式来促进多元化的中职生人文素养提升与发展,塑造中职生的崇高人文品格。参考文献1范
13、会洋.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19(08):195.2曲宁.对中职生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的教学反思J.知识经济,2019(06):100-101.3姚文艳.浅谈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才智,2018(01):196.4马翠翠,杨琳.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7(04):63.5李丰.试析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亚太教育,2017(21):152.6韦小利.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7(15):11.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