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节外生枝”处理精选心得体会20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中“节外生枝”处理精选心得体会2022.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堂中“节外生枝”处理精选心得体会第一篇:课堂中“节外生枝”处理精选心得体会课堂中“节外生枝”处理精选心得体会灵活处理课堂中的节外生枝精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1、背景我从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已有多年,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单纯,想象丰富,在课堂学习中不会像大学生那样揣摩教师的想法,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回答问题,往往是我怎么想怎么做就怎么说,有时会对正常的课堂教学有一些干扰。然而,这些节外生的枝有时却往往是学生创新萌芽的展露。针对课堂中的这些节外生枝,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认真对待,灵活处理,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节外生的枝有朝一日能长成的创新的大树。
2、下面就我在执教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实践活动课有趣的拼搭中的两个片断,谈谈我对该问题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2、案例内容:*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实践活动课有趣的拼搭中的滚一滚。教材情景:用长方体木板搭成斜面,把四种立体图形的积木放在上面滚动,看看那一个滚得快。片断一:师:现在,我们就来玩滚一滚,先用合适的形状搭成斜坡,然后把各种形状的积木都放在上面滚一滚,注意观察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什么滚得快,什么不易滚动?生:(小组合作,搭成斜面,把各种形体放在上面滚动。)师:好了。教师发现每个小组都做得很好,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先说?生
3、1:我们小组发现球和圆柱容易滚动。生2:我们小组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滚动。生3:我不同意同学(指生1)的意见,圆柱不容易滚动。(其他学生纷纷表示不同意生3的意见)师:那你能不能说一说,为什么圆柱不容易滚动?生3:圆柱是这样放(演示竖放)不容易滚动。生1:我是这样放的(演示横放),它能滚得快。师:(看着生3)你有什么意见?生3:那样放是容易滚动。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说才对?生3:圆柱是这样放(演示横放)容易滚动,如果这样放(演示竖放)就和正方体、长方体一样,不容易滚动。片断二: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球和圆柱的面都是弯弯的,是曲面,容易滚动,而正方体、长方体的面和圆柱的这两个面都是平的,
4、不容易滚动。所以,汽车的轮子要做成圆柱形状,而校园里的石桌、石凳,它们的底面都要做成平平的。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能使球和正方体滚得一样快。师:(一愣)是么?那我看看,你是怎样让它们滚得一样快的。(老师走过一看,原来他把斜面搭得很陡,几乎接近竖直,球和正方体放上去当然是同时落下来。)师:(把他的做法展示给同学们看)这个同学很善于动脑筋,用这种特殊的方法使不易滚动的正方体能和球同时滚下来,应该受到表扬。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原来只要把条件变一变,事情的结果会不一样。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动手试一试,动脑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不容易滚动的滚得快一些。生:(开始动手试,小组讨论。)师:谁来说一说有什
5、么新发现?生1:我发现在正方体的后面放一个球,正方体就能滚得快。生2:在长方体的后面放一个圆柱,它也能滚得快。生3:我发现用手使劲一推,正方体和长方体就滚得快了。生4:我认为把正方体的边和角都磨圆了,它也能滚得快。生5:我想如果把这个斜面抹上油,让它非常滑,正方体和长方体也能滚得块。三:教后反思反思之一:小学生的创新萌芽是极其稚嫩的,有时是不经意的流露,有时是从错误或怪异的答案中体现出来,更多的则是在自由自在的空间发挥出来的。如果我们仍然把所谓的师道尊严高高挂起,把学生框定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灌输知识,对学生中存在的与师不同、与师思路不合的想法一概予以否定,而不是恰当地引导,那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
6、。所以,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面对诸多形形色色的节外生枝,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时间,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说不定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就由此而诞生。反思之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答案往往是唯一的,批阅数学考卷往往有一份标准答案。但在想象丰富的小学生头脑里,一些成人认为不正确、不合适的答案,小学生是认可的,而且理由十足,说的头头是道。今年我市二年级数学考卷中有这样一个题:书包大约重()。一个小学生便填上(1千克),批卷老师判错。因为即使是现在的幼儿园小朋友,他的书包拎起来也不止2斤。过后我问那个孩子,为什么填上的仅仅是1千克?他说,人家只问书包的重量,没让你加
7、上里面的书的重量。批卷的老师如果听了,不知他是否会重新去评判一下这道题的对错。苏教版的数学教材在这一点上体现的很好,一幅图可以列出好多的加减算式,只要学生说的内容和列的算式是一致的,那就正确。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学会:不要以我们成人的经验来评判学生的对错,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第二篇:让课堂中的“节外生枝”变的“枝繁叶茂”让课堂中的“节外生枝”变的“枝繁叶茂”周雯雯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每个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学
8、生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也是一种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堂资源。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使学生敢于发言。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程课堂,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有研究表明:同一教学班中,语文与数学、外语学科的来自于
9、学生的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比为25:3:1。语文课程的这一资源特点,使课堂中随时可能邂逅种种意外的“节外生枝”。我们教师无法设防,也没有必要设防。在我与学生的一堂作文课当中,有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要求学生赏析片段三,说出片段中表现出了鲁达怎样的性格特点,我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文中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学生在自主交流后,有一位男生举手,于是我便请他起来谈谈他的看法,令我没想到的是,该生做了这样的回答:“我认为片段中史进说的这句话“直甚么,要哥哥还!”和他的动作: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表现出了他的性格豪爽。”对于学生的回答,我首先给予了肯定,然后我又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这位同学很会拓展,本来分析
10、鲁达,没想到捎带也将史进这个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紧接着另一位同学又举手示意,于是我便让他起来回答,没想到的是他也将史进进行了补充分析,因为当时正在录像,学生的回答和我的课前预设完全不一样,虽说当时内心有点紧张,但我还是将这两位学生可以说是“节外生枝”的回答进行了拓展,不仅最后回到了原来的预设问题上,而且,课堂气氛也由刚开始的紧张变为了轻松活跃。在这堂作文课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正确对待课堂中的“节外生枝”、衍生精彩,要做到:一要尊重学生。我们要保持豁达、平和的心境,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不随便否定学生的回答。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自由表现、发展。二要积累自己的教学机智。教
11、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即专业知识的深度、教育教学的能力,培养冷静理智的自制能力和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力。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所以,我们不仅应欢迎旁逸斜出的“节外生枝”,开发出课堂资源的亮点;更要使之 “枝繁叶茂”,享受教学的精彩和快乐。第三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中小组建设的几点体会关于构建高效课堂中小组学习的几点体会庙滩二中丁全善构建高效课堂,最基本的学习模式是小组学习。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构建所在。下面我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
12、几点体会汇报如下:一、科学的组建学习小组1、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合理搭配,让不同性别、性格、成绩、能力、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2、平均分组,每组68人。平均分组有利于形成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平均分组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使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更公平,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验证,自己展示;看到的是“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的自主互助式学习的场景。3、对小组长准确定位: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
13、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具体要求是: “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学习小组长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能力一定要强。具体职责是: 指导学科代表实施好每节课的课堂展示、讨论和自学。帮助c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制定组规并检查落实。4、对组内搞好三个层次的分工:a、b、c三类。a类学生主要是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方法优秀、学习成绩优异。主要负责引导b类学生、监督帮助c类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b类学生为学习态度踏实、学习方法比较科学,但成绩一般。主要独立自学;c类学生为学习缺乏动力、缺乏学习习惯、成绩较差。主要是在a类、b类学
14、生的帮助和引导下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二、加强小组的文化建设,突出文化氛围。小组都有名称、目标、口号、组徽。组名都是两字和四字组成,比如:卓越、唯我独尊等。在教室明显位置张贴,小组个人目标用胶带纸粘贴在课桌上。三、加强小组学习中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1)、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明确思考什么、怎样思考、思考答案的印证等习惯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质疑和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打破常规、追根求源等勇于质疑和善于探究习惯(3)、发言和讨论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观点积极讨论、如何发表观点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参与讨论中应该注意的细节等良好习惯。(4)、倾听和评价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交
15、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但要会说、善辩,而且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如不要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要努力掌握同学发言的要点并友好地作出切中要害的合理评价等。(5)善于总结、积极实践的习惯。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在参与中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获得生活的体验。合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的过程,为了使合作学习更好地凸显生命的灵动,合作学习后,我们应注意总结、体会、体验。如写成小论文或专题报告,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实践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四、充分发挥小组评价功能搞好小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能调动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增采。1、多
16、种评价的方式的有效结合:可以是小组成员的组内评价,也可以是对整体小组的组间评价。还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2、丰富评价手段:可以是掌声,还可以是打分,也可以是星级等等。3、提升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对答案的评判,而且把评价的道德融入评价的要求,如把公正、公平、友爱、宽容、真诚、尊重、欣赏、赞扬等情感纳入评价的标准中。4、注意评价中细节问题:如以激励为主、搜集资料、注重总结等等。总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较好组织形式,但在具体的运用中还需用好,让小组学习能真正发挥它的长处,真正实现高效。第四篇: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分组互助法进行教学的精选心得
17、体会经过思索、实践与改进,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享学习资源,在互助、共享的氛围中共同发展,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品质。以下是我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几点措施。、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既重视整体又关注个体的学习组员之间若没有合作的意愿、没有真诚的配合,便不会有成功的合作学习。只有当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信任感,形成共同的荣誉感,才会有团结互助,才会有密切配合。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组时,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既保证小组内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每个小组的人力资源相对均衡,又保证小组之间公平、合理的竞争。为了
18、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常常设计组间竞赛活动,促进各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有效地激发了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使小组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荣誉,强化互相配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当小组取胜时,组员对小组自然而然产生更强烈的归属感,在下次的合作中会更主动、更积极,更有信心,也会更努力地为小组达到目标而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在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时应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在教学时可能会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小组整体上,而无意中弱化了甚至忽略了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最终是要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我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对小组成员进行更为明确的分工。例如,
19、每个合作小组均设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是小组活动的领头人。发言人负责小组活动的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或介绍本组的作品。记录员的工作是做好活动记录。同时兼顾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如让积极好动、喜欢夸夸其谈的学生担任小组记录员,使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让不善言词的学生担任发言人,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等。这样,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有一个固定的角色,对小组活动的开展承担一定的具体责任,学生除了学习有关知识技能外,还能在不同的方面得以发展,有助于小组里的每个成员克服依赖思想,不能坐享其成,而是要尽心尽力、出谋划策对自己的小组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通过这种方式
20、使小组成员的个体潜能得以激发,激励个体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明确目标、充实内容,提升教学实效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对教师而言,如果将课堂教学工作高度概括,会抽取出两个最核心的要素,即“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围绕这两个要素进行。其中,“学什么”是首要的。不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如何学”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组合作学习就会出现无序状况。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学生才可能有明确、清晰的学习方向。因此,我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前紧扣教材,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求。如学习制作正文时,我先大屏幕演示两篇文本相
21、同而风格各异的作文,设置了一个“找不同“的小组竞赛学习情境,要求小组成员协作,从以下三个方面尽快找出两篇作文之间的不同,板式,文字修饰,效果。比一比,哪组找的不同多。学生只要能找出这些方面的不同,也就知道了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了。学生的创意可能会五花八门,在对学生的作品开展小组评价之前,应先向学生明确评价的角度和标准,比如,在“制作正文”完成后的小组评价活动中,给学生说明从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从而避免了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活动更具目标性,促使小组全体成员都能为着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而学习,同时也为后续的修改作品活动指明了方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并
22、非所有的问题都适合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太简单,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就会浪费时间,且难以管理课堂;问题太难,整个小组集体感到无所适从,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无法开展,且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我一方面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生并正确地估计学生的能力,确保所设计的内容有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很快掌握,进而带动其他学生进行探究,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导放结合、及时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得当的使用,其意义绝不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是简单的集体教学加小组讨论,更不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授加学生代表发言。这种合作不仅是
23、为了学习,更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培养过程,这一点在学生从“自然人”逐步成为“社会人”的成长中,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我对此深有感触,因而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心安理得地成为这课堂的旁观者。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提高,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不能喧宾夺主,但同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并在必要时向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小组活动期间,我通过积极的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给予不积极参与的学生以鼓励、合作态度不友好的学生以微笑、不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学生以引导等,教会他们与别人
24、勾通、相处。如果一个小组在组内讨论后仍无法形成共识,我鼓励他们进行组间交流,如“可以到别的组申请外援,听听他们的意见”。小组发言人进行汇报时,我引导学生用这样的语言表达“我们组认为?”、“经过讨论,我们共同认为?”等,使学生明确自己代表的是集体的形象、展示的是集体的智慧。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以生为本”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进步。它不应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不是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甄别和选拔,而是通过评价的引导,把单一的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拓展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在这一环节上
25、,我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使评价活动在启迪学生智慧的同时,润泽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组活动期间,我根据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进行适时评价,及时表扬合作比较好的小组,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我也及时作总结评价。其一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让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其二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态度是否认真等方面进行评价(多说优点、长处)。此外,我还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适当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比,激发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在课结束时,对各方面表
26、现优异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开展合作学习不失为鼓励学生在尝试、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彼此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倾听和说服他人,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第五篇:美术课堂中尝试先学后教体会积累经验完善自我 不断提升美术课堂中尝试“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收获蔡林森的“先学后教“让我深有感触。不到3年,永威判若“两人”!学生(绝大部分是三流生源)成绩稳居当地一流,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一节节没有任何“花样”的课改变了永威
27、,创造了奇迹。永威人说: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不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永威人说: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永威人说: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永威人说: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这就是蔡林森经过20多年探索实践、在洋思中学开花结果、又在永威不断丰富创新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呈现的“另类”课堂风景!由此我在课堂上也尝试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这一教学模式。下面就六年级装饰柱这一课的教学,谈谈在美术
28、课堂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点感受。我觉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学科中一般有六个环节。即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其中前三个环节为辅助环节,后三个环节为主要环节。一、先学上课开始我就用谈话的形式简单的导入课题装饰柱,直接揭示学习目标: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材料制作装饰柱。目标的出示,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不盲从,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会什么,我们就来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能非常有针对性的来完成任务。接着我又出示了自学指导: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作品可以用那些材料制作? 2、你觉得装饰柱可以表现什么形象?(如人物、动物、
29、剪纸等)可以是一个形象或一组形象吗?3、你觉得装饰柱是什么工具什么方法怎样做出来的?4、还可以动手试着做一做。接下来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仔细分析装饰柱是什么造型,以及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然后确定思路,制定计划,设计步骤,寻找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临摹制作装饰柱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的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作者是如何构图,如何组织装饰柱的表面,如何将材料贴到装饰柱上等,这时我并没用伸出帮助之手,而是鼓励该同学继续思考促使他动脑筋去修改完善。如果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议他们先标记下来,再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让学生在自学中更深刻的体会多方面的手工制作技巧和方法。教
30、师先不讲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只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引导作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了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该环节中教师的“教”是隐含的,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手工技法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的旧知识大胆尝试,通过自学,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培养了试一试的精神,给予了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发展其自学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此下去,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
31、神和创新能力。二、后教该环节是这节课的关键环节,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的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需要通过老师的“后教”来解决。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通过先学环节中检测并暴露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自学了装饰柱后,我让大面积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设计装饰柱。该环节中我选了优、中、差三层次学生解决问题。将学生的想法做法展示在同学面前,让学生从中类比异同,寻找最好的制作方法、设计方法。多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制作,使他们对重要的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便于从中学习自己的方法。凡是他们能讲明白的观点,我绝不参与,只做补充、更正讲解、总结归纳、拓展延伸讲解
32、,真正实现了“兵教兵”,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合理利用了优生、中等生资源,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提高了课堂效率,效果显著。三、当堂训练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动手时间了,也就是当堂训练阶段。该环节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作业,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技法指导,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此阶段教师依然要给出具体的时间。1、提出训练要求,教师巡回指导。2、展评优秀作业。尤其在展评优秀作业中,我们要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进行民主评析优秀作业,让学生自己来评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在评赏中,一、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加强学生专业术语
33、的运用,积累专业词汇;三是开拓思维,让学生带动学生,启发思考,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渐而渐之,学生的美术水平一定会提高。这样一来,后教部分的问题我们就解决了,同学们能够评议出来的,教师绝不多讲,未能评议的,教师在做点拨,大大节省了时间,并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我觉得以上几个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程序,在应用时,不要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达到教学要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结构。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不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术学科中运用好此种方法,一定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教学中既掌握美术技能又让他们充分在课堂中能够感受美、评价美,继而升华到创造美。 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