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设的条件方案.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3184889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设的条件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设的条件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设的条件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设的条件方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设的条件方案1.1 水文1.1.1 流域自然地理状况藤条江属红河水系,为红河右岸二级支流,流域位于北纬22262316,东经1020610317之间,。藤条江(境内河段)干流约173.3km,总落差1828m,平均坡降10.55,流域面积4200.3km2。藤条江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垂直高差较大,流域平均高程1367.1m。流域内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9,河谷阶地面积占0.8,丘陵地极少。流域内植被较好,干支流上游皆为森林覆盖,森林覆盖率为33.6。流域内土壤类型按高程分布,海拔800m以下为砖红壤,800m至1300m之间为赤红壤,间杂红壤,1300m至1900m之间以黄壤

2、为主,1900m以上以黄棕壤为主。俄扎梯级坝址距俄甫梯级厂房约7.6km,距坝勒乡约16km,坝址处河谷较狭窄,河床宽约45m左右。河床冲积层估计厚10m左右,无大的断裂发育,坝基岩石强度不高,具备修建混凝土低坝的地形地质条件。藤条江流域规划流域概况图见图2-1。2-81.1.2 气候特征及主要气候要素1.1.1.1 水文、气象特征藤条江流域地处云贵高原向南倾斜迎风坡面上的哀牢山区,地形起伏高差大,立体气候显著。按垂直方向可划为六个气候区,海拔700m以下为北热带,700m1250m为南亚热带,1250m1600m为中亚热带,1600m1800m为北亚热带,1800m2200m为南温带,220

3、0m以上为中温带。流域按水平方向可划为四个气候区,即北热带湿润气候、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半湿润气候。流域干湿季节分明。11月4月,受青藏高原和印支半岛北部干暖的南支西风气流控制,形成晴天多、日照充足、气温高、空气干燥的干季;5月10月,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形成雨季。流域内及流域附近观测气温共六处,观测年限4年至30多年,多年平均气温为11.121.6,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1.6。在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较大,海拔每增高100m,气温约降低0.60.7。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96.2mm。流域内及邻近流域有金平、绿春、元阳气象站,都有较为完整的气象观

4、测资料,藤条江流域气象特征值以三站为代表,藤条江流域气候特征值见表2-1。表21 藤条江流域气候特征值表站名气温()相对湿度()最大风速(m/s)年平均蒸发量(mm)年平均降雨量(mm)多年平均日照(h)多年平均最高最低多年平均最大最小金平17.833.1-0.984901023.01386.32287.91584.7绿春16.731.5-1.679131361.02021.32051.3元阳16.431.4-1.68481543.31407.21744.71.1.3水文基本资料藤条江干流上游设有黄茅岭水文站。黄茅岭水文站位于藤条江中游,集水面积为906km2。该站于1958年9月由原云南省农

5、业厅水利局设立,1971年1月1日起迁往上游16m处观测,其测验项目有降水、水位、流量,上述测验项目从1959年1月观测至今。黄茅岭水文站测验河段基本情况如下:测验河段顺直约80m,大部分测流采用缆道流速仪,临时曲线法推流。基本断面下游50m处在1974年建有一座小型滚水坝,经水文勘测人员多年观测及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资料整、汇编,均未发现此坝对测验有较明显的影响,昆明院在那兰电站设计阶段对该站基本资料的分析也表明建坝前后的资料仍具有一致性。藤条江干流下游设有金水河水文站,其集水面积为3725km2,于1958年10月1日由原云南省农业厅水利局设立,1959年7月1日起基本水尺迁往上游150m处

6、观测,其测验项目有降水、水位、流量,上述测验项目都是从1959年7月观测至1980年4月。2003年该站恢复观测,增加了泥沙、水质、水温等观测项目。金水河水文站测验河段基本情况如下:测验河段顺直约500m,枯水时断面下游由于沙滩出露而形成分流。下游约450m处有支流金水河汇入,高、中水时有回水顶托影响。测流一般采用流速仪,有时采用浮标测流。绝大部分年份均采用临时曲线法推流。黄茅岭、金水河水文站现为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所属,测验资料及资料的整编规范,资料可靠性高,可作为六家队水电站水文设计的基本依据站。1.1.4 径流1.1.4.1径流特征 藤条江流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年径流量的大小和年降水量是

7、比较对应的。如以黄茅岭水文站年径流量与金平县气象站降水量作比较,黄茅岭站年平均流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971年和1980年,金平气象站1961年1995年间最大和最小年降水量也分别出现在1971年和1980年,其值分别为2959.7mm和1720.0mm。黄茅岭站1959年2000年间最大月平均流量出现在1971年8月,金平气象站该月降水量为733.2mm,为该站1961年1995年间第二大值。径流年际变化比较稳定。黄茅岭站最大年平均流量和最小年平均流量之比为3.3。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加,径流年际变化更趋稳定。金水河站此比值实测段为1.77,在黄茅岭站金水河站区间,最大年平均流量和最小年平

8、均流量之比为1.78。黄茅岭站、金水河站年径流频率计算参数值也反映了流域径流年际变化比较稳定,及随流域面积的增加而更趋稳定的情况。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年内分配基本一致。黄茅岭站6月10月的径流量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69.6%,以金平气象站为代表,其同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0%。最小流量大多出现在4月5月。降雨由上游向下游增大,径流量也随流域面积的增加而迅速增加,黄茅岭站以上单位面积产水量为79.7104m3/km2;黄茅岭站以下,由于区间降雨增大及较多支流加入,金水河站实测的单位面积产水量达到了135104m3/km2。1.1.4.2 坝址径流计算由于俄扎水电站位于黄茅岭水文站下游,电站坝址

9、径流计算以黄茅岭水文站为依据站,黄茅岭水文站有1959年1月2000年12月月径流系列。坝址的月径流系列由黄茅岭水文站的月径流系列按面积比并经降水修正而得。计算公式如下:Q=Q式中:Q流量,以m3/s计;F集水面积,以km2计;P降水,以mm计。其中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推求采用云南省降水等值线图量算成果,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其计算公式为。PP设计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以mm计;,等值线所代表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以mm计;,两相邻等值线间的部分流域面积,其和等于全流域面积F,以km2计;根据上式计算出电站坝址1959年1月至2000年12月月径流系列,其多年月平均流量成果见表2-2。表22 俄扎电站坝

10、址多年月平均流量成果表 单位:m3/s坝址名称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多年平均俄扎5.114.013.063.035.7511.821.423.917.711.510.77.2810.71.1.4.3径流成果合理性分析根据计算成果对黄茅岭水文站采用1959年至1999年共41年水文年年径流系列进行频率计算,其计算成果见表2-3,黄茅岭水文站年径流频率曲线见图2-2。昆明院已在藤条江中下游那兰电站设计中对藤条江干流下游的金水河水文站径流系列进行了频率分析计算,其计算成果见表2-3,金水河水文站年径流频率曲线见图2-3。表23 藤条江黄茅岭、金水河站水文年径流频率计算

11、成果表水文站名称项 目CvCs/Cv均值(m3/s)径流深(mm)黄茅岭站0.221.021.9797金水河站0.161.01591346由表2-3可以看出,从黄茅岭水文站到金水河水文站,其年径流频率曲线变差系数随流域面积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径流越来越稳定,符合一般的流域水文变化规律;另外从径流深度分析,黄茅岭水文站年平均径流深为797mm,金水河水文站年平均径流深为1346mm,跟流域的降水分布也是相一致的。由于坝址设计径流采用黄茅岭水文站月径流系列为基础按照面积比并经降水修正的方法推求,径流成果反映了降水分布这一规律。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径流计算成果合理,可以在本设计阶段使用。2-92-131

12、.1.5 洪水1.1.5.1 洪水特性藤条江流域设有黄茅岭水文站和金水河水文站,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全流域较均匀分布的暴雨极少,大多为局部暴雨并且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其暴雨中心位于藤条江中下游的左岸支流上游和中越边界一带。由于暴雨在面上分布不均匀,致使洪水在上、下游极不相应。年洪水在5月11月均有出现,但以7、8月最为集中。洪水过程基本上是单峰型。黄茅岭峰型较为尖瘦,孤峰型较多,过程历时一般为35天,涨峰历时不到一天。1.1.5.2水文站频率洪水分析 黄茅岭水文站有1959年到2000年共42年的实测年洪峰系列,对黄茅岭水文站分别进行了实测年洪峰系列及1945年历史洪水加实测年洪峰系列的频

13、率计算,并用 P-型频率曲线进行适线,最后推荐采用历史洪水加实测年洪峰系列的频率计算成果。黄茅岭水文站年洪峰频率计算成果见表2-4,年洪峰频率曲线见图2-4。表24 藤条江黄茅岭水文站洪峰频率计算统计参数成果表单位:流量m3/s站名均值CvCs/Cv频率洪峰流量P=0.02%P=0.1%P=1%黄茅岭2040.424794674498昆明院在那兰电站设计阶段对藤条江下游金水河水文站洪水进行了频率计算,其频率计算统计参数成果见表2-5,年洪峰频率曲线见图2-5。表25 藤条江金水河水文站洪峰频率计算统计参数成果表单位:流量m3/s站名均值CvCs/Cv频率洪峰流量P=0.02%P=0.1%P=1

14、%金水河13000.394467040003010根据计算所得的成果看,下游金水河站的变差系数小于上游黄茅岭站的,这从面上分析是比较合理的;从均值的洪峰模数看,黄茅岭站的洪峰模数为0.225m3/s/km2,金水河站的洪峰模数为0.349m3/s/km2,金水河站模数大,这跟流域的暴雨分布也是相一致的。因此认为黄茅岭水文站的频率洪水成果是比较合理的。1.1.5.3坝址设计洪水俄扎坝址的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由黄茅岭水文站的洪峰频率计算成果按面积比的2/3次方搬到坝址,其成果见表2-6。表26 俄扎电站坝址设计洪水成果表单位:m3/s电站名称频 率 P()0.10.5123.3351020俄扎416

15、3403082742502301961612-142-301.1.6泥沙由于电站流域没有实测泥沙资料,昆明院在那兰电站设计阶段曾借用藤条江邻近流域元江一级支流南溪河上南溪河水文站水沙关系插补出金水河水文站输沙模数为1804t/km2a,从侵蚀模数图上查出藤条江金水河站及电站坝址侵蚀模数均在10002000t/km2a之间,金水河站与电站坝址控制流域侵蚀情况基本相同,因此坝址泥沙特征值拟采用插补出的金水河水文站输沙模数计算;根据实地查勘及经验分析,坝址推移质沙量采用悬移质沙量的15%进行估算,坝址泥沙特征值成果见表2-7。表27 俄扎电站坝址泥沙特征值成果表电站名称流域面积(km2)坝址悬移质沙

16、量(万t)坝址推移质沙量(万t)俄扎44579.411.91.2 地质1.1.1 勘察工程概况拟建俄扎水电站系藤条江流域规划河段梯级电站第六级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8000KW,本电站属径流式电站。根据设计要求,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补充测绘区域地质;测绘工程区地质;查明工程区内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情况,评价区域稳定性;评价水库库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工程区内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2.2.2 流域区域地质1.1.1.1 地形地貌藤条江流域位于云贵高原的南缘,区内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及河流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均呈北西西向伸展。区内地形高程一般2000m以上

17、。最高峰白岩子山,海拔2958m。根据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关系,可将流域内地貌划分为浅切中低山构造侵蚀地形,浅切低山构造剥蚀地形和岩溶中山峡谷地形。藤条江上游地区主要为浅切低中山构造剥蚀地形,藤条江中游地区为浅切低山构造侵蚀地形,藤条江下游地区为岩溶中山峡谷地形。藤条江规划河段河水面高程490m1570m,上游河段河谷较狭窄,多呈“V”型谷。中游河段河谷较开阔外,多呈“U”型谷。部分河段有保存完好的、级阶地。级阶地面高出河水面3m5m,级阶地面高出河水面10m20m。1.1.1.2 地层岩性本区地层以红河断裂为界,分为红河以北和红河以南两个沉积区。因工程区位于红河以南,现仅将南区地层由老至新分述

18、如下: 元古界哀牢山群(t):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以下四个组。a. 小羊街组(tx):仅见上亚组,为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硅线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与黑云斜长(二长)变粒岩、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互层。厚1100m。 b. 阿龙组(ta):下亚组上部为透辉斜长(钾长)麻粒岩与角闪二长(钾长)麻粒岩互层;下部为透辉斜长(二长)麻粒岩与角闪二长麻粒岩互层。向东过渡为片麻岩与角闪岩互层,夹变粒岩、透辉岩与石墨片岩。厚2166m。上亚组顶部为白色大理岩;下部为灰白色大理岩与硅线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透辉角闪斜长变粒岩互层。厚1356m。 c. 凤港组(tf):顶部为一层厚66.5m的白色不等粒大

19、理岩;其下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硅线黑云斜长(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为主,夹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厚度大于1418m。d. 乌都坑组(tw):黑云斜长片麻岩、硅线黑云斜长片麻岩与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互层,夹斜长角闪岩与少量角闪斜长变粒岩。厚度大于3188m。 下古生界 奥陶系():分布在藤条江以北。a. 下统白马寨组(1b):下段为灰色至灰黑色泥质页岩夹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厚905m;上部中段为灰、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夹黑灰色泥质页岩,下部为长石砂岩,厚979m;上段为灰白、深灰色石英砂岩夹页岩、粉砂岩,厚363m。b. 中统南板河组(2n):灰色钙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

20、粉砂泥质灰岩。厚351m。c. 上统大坪子组(3d):上部深灰色含燧石结核斑块状灰岩,顶部有粉砂泥质灰岩;下部灰至深灰色白云质灰岩及灰岩。厚149.7m。 志留系()a. 下统(1):上部灰至灰黑色石英粉砂岩与粉砂泥质板岩互层,夹钙质板岩、灰岩和石英砂岩;中部灰绿、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与灰绿、灰黑色石英砂岩互层,夹少量板岩;下部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石英砂岩及石英粉砂岩。厚4066m。b. 中统(2):上部灰至深灰色白云质灰岩夹灰岩;中、下部为浅灰色块状白云岩夹砂质白云岩和砂岩透镜体;底部为灰色硅质白云岩夹灰黑色页岩、石英粉砂岩及钙质硅质角砾岩,厚1206m。 上古生界 泥盆系():仅出露中统马鹿洞组

21、(2m)和老阱寨组(2l),分布于藤条江以北。a. 马鹿洞组(2m):浅灰色中厚层灰岩。厚1300m。b. 老阱寨组(2l):灰白色结晶灰岩、燧石条带灰岩、硅质页岩、泥质页岩夹黑色硅质岩。厚730m。 石炭系():分布于藤条江北侧,均为碳酸盐岩地层。a. 下统(1):灰、浅灰色灰岩、生物灰岩,下部薄层条带灰岩。厚460m。b. 中统(2):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夹灰岩。厚202m。c. 上统(3):灰白色生物碎屑灰岩。厚292m。 二叠系():主要分布在藤条江北侧和东侧。a. 下统(1)栖霞组(1q):在金平至建水一带为浅灰色含生物碎屑灰岩。厚158m。在绿春至江城一带为灰绿、灰黑色泥质页岩夹砂岩

22、、玄武岩、安山玢岩、英安斑岩、凝灰岩、灰岩、砾岩。厚2851m。茅口组(1m):在金平至建水一带为浅灰色含生物灰岩。厚102m。在绿春至江城一带为深灰、浅灰色灰岩。厚大于70m。b. 上统(2):在金平至建水一带为灰绿、灰黑色致密状、杏仁状玄武岩夹玄武质凝灰岩、角砾岩。厚1203m。在绿春至元阳一带为龙潭组(2l)灰黑色泥质页岩、凝灰岩、钙质页岩、泥灰岩夹煤线、玄武岩、安山岩、英安板岩。厚569m。中生界 三叠系():区内广泛分布,下、中、上统均有出露。a. 下统(1):黄灰色泥质灰岩与紫红色砂质页岩、泥质粉砂岩。厚88m。b. 中统(T2):在建水至个旧一带出露地层有个旧组(2g)和法郎组(

23、2f)。个旧组(2g)为浅灰色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上部夹棕色含锰灰岩、页岩。厚274m。法郎组(2f)为灰、深灰、棕色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底部有锰铁矿。厚894m。在绿春至元阳一带为牛上组(2n)灰绿色板岩夹灰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厚1859m。c. 上统(3):地层岩性较复杂,在建水至个旧一带出露地层有鸟格组(3n)和火把冲组(3h)。鸟格组(3n)为灰黑色泥质页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深灰色白云岩及石灰岩。厚1465m。火把冲组(3h)为深灰、灰色千枚岩状砂质页岩细粒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厚950m。在绿春至元阳以北出露地层为高山寨组(3g)的紫红色泥质页岩、泥质砂岩和灰、红色

24、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夹流纹斑岩、英安斑岩及安山玢岩。厚3145m。在绿春至元阳以南一带出露地层有一碗水组(3y)、良子寨组(3l)和渣玛组(3z)。一碗水组(3y)下部为红、灰色砾岩,上部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石英砂岩夹砾岩、灰岩。厚912m。良子寨组(3l)为灰绿、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顶部有煤线。厚210m920m。渣玛组(3z)为灰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夹煤线。厚564m。 侏罗系()a. 下统(1):在建水至个旧一带出露地层为冯家河组(1f)的紫红色泥质页岩、深灰色粉砂岩及灰色石英砂岩。厚600m。在绿春至元阳一带地层为漾江组(1y):的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

25、、粉砂岩夹灰、灰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厚580m。b. 中统(2)小红桥组(2x):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石英砂岩互层,底部为长石石英砂岩夹砾岩。厚209m。和平乡组(2h):紫红、灰绿色含钙质或灰岩结核的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石英砂岩。厚204m。坝注路组(2b):上部为紫红色粉砂岩、钙泥质粉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中部灰、红灰色长石砂岩夹含砾砂岩、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下部紫红色粉砂岩、含结核钙质泥岩夹砾岩、砂岩。厚2175m。c. 上统景星组(3j):黄白、灰白、黄绿色中粒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与灰紫色、黄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厚867m。 白垩系():仅在西部零星出露下统乌沙河组和曼

26、岗组。a. 乌沙河组(1w):褐红色泥质粉砂岩、钙泥质粉砂岩互层夹石英砂岩,下部有钙质泥岩。厚394m。b. 曼岗组(1m):灰紫色中粒岩屑石英砂岩夹灰白色石英砂岩、褐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钙泥质粉砂岩。中下部有多层砾岩、砂砾岩。厚919m。 新生界 下第三系古新统(1):紫红色砂砾岩夹泥岩、紫灰色长石石英粗砂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夹黑色炭质泥岩及石膏层,下部多夹白云岩。厚310m。 上第三系中新统(1):下部灰黄色块状砾岩、钙质砾岩夹杂色泥质岩、泥质粉砂岩及粗砂岩。上部为炭质页岩、泥灰岩,局部页岩中夹石膏。厚414m。 第四系():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按成因分为冲洪积、坡残积、泥石流堆积等

27、多种类型,组成物质厚度随地而异。其中冲积层(Qal):主要由砂、卵、砾石夹漂石组成;坡崩积层(Qdl+col):主要为碎、块石质壤土或砾质土;泥石流堆积物(Qsef):主要为碎、块石、砂壤土混漂、卵、砾石;崩积层(Qcol):主要为碎、块石含壤土或砾质土;地滑堆积物(Qeld):主要为砾质土或含碎、块石、角砾粉质粘土混碎、块石。1.1.1.3地质构造本区位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中部的东支。主要构造形迹为“歹”字形构造,其次为华夏系构造。后者与前者呈“反”接关系。区内“歹”字形构造的主要褶皱和压性断裂具有以下的特点:1、均具明显的线状,延长一般在数公里至十几公里,长者数十公里以上;

28、 2、大致平行相间排列,主要走向为北西西至北西,但整体行又有向东南变宽(撒开)、向北西变窄(收敛)的趋势。褶皱和断裂的发育程度及强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在金平一带,发育一低序次派生似反“S”形旋卷构造,在绿春南西发育一低序次派生似帚状旋卷构造。区内华夏系构造的主要褶皱与压性裂面的走向呈北3545东。区内与工程紧密相关的褶皱、断裂构造叙述如下: 褶皱 咱倮黄草岭向斜:为一轴面直立的对称复式向斜。西北角一直延至东南角,长达125km以上。轴向大致为N60W,两翼均由T3g地层组成,宽4km16km。南翼倾向北东,北翼倾向南西,倾角一般3060,为较多次级褶皱所复杂化。 架七俄浦向斜:为一轴面直立

29、的对称复式向斜。位于东北部及中部,轴向为北2060西,长75km,向北西延出图外。核部地层为K1,北东翼由T3g、T2地层组成,宽4km10km,主要倾向南西,为多次次级褶曲复杂化。南西翼仅见T3g地层,倾向北东。 断裂 黄毛岭牛场冲断层:大致沿藤条江河谷南坡延伸,断面呈微波状,走向北15 55西,呈反“S”形,长45km以上。南西盘为T2、T3地层,北东盘主要出露N,沿断层常见破碎、角砾及擦痕,局部并见T3g岩层覆于N层之上,为一断面倾向南西的逆冲断层。 架七俄扎逆断层:断层面呈明显的舒缓波状,走向北5070西,长77km以上。断面倾向北东,倾角5060,上盘地层为S2及T3g,下盘地层为T

30、3g。沿断层常可见宽数米宽的糜棱岩带,岩石片理发育,挤压强烈,常形成许多小型平卧、倒转褶曲,轴面皆倾向北或北东。顺片理有透镜状石英脉贯入。 坝安咱倮冲断层:断面走向北80西左右,呈微波状,长30km。断层切断了T3g及一些花岗岩类小侵入岩体,沿线岩石遭强烈破碎、片理化,或挤压成小褶皱和透镜体。区内晚第三纪以来抬升幅度很大,总的是在持继上升的同时伴有断块差异运动,红河以南表现为抬升。更新世以后,地壳运动进入缓慢抬升阶段,区内形成有多级剥夷面及河流阶地,区域性断裂活动迹象不明显,地壳在挽近期相对稳定。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 183062001),规划河段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

31、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中硬场地);工程区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1.1.1.4水文地质区内以哀牢山脉为界可分为南北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北区:哀牢山脉以北地区,地下水向红河排泄;南区:哀牢山脉以南地区,地下水向藤条江排泄。南区有三种类型的地下水,即孔隙水、喀斯特水、裂隙水,它们赋存在不同的岩层中,组成不同的含水岩组。孔隙水仅赋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分布范围很小;喀斯特水主要赋存于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中,部分赋存于新生界碳酸盐岩地层中,古生界碳酸盐岩喀斯特水呈带状分布于老勐金平一带,主要由降水补给,地下水主要向西或向东运动,以集中的大泉向外排泄。新生界碳酸盐岩喀斯特

32、水呈透镜状、层状分布,主要由降水补给,就近向藤条江排泄。裂隙水赋存于各个时代的火成岩、沉积岩中,分布较广,主要为降水补给,向冲沟、河流排泄,补给地表水。规划河段所在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1.3工程区地质条件俄扎水电站采用混合式开发,坝址枯水位885m,正常蓄水位945m,最大坝高75m,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4342万m3,调节库容1716万m3。引水发电系统布置于右岸,装机容量为30 MW工程区内藤条江流向大致为南70东。河谷较宽,岸坡3040,河谷多呈“U”字型。工程区分布的地层岩性有志留系中统(2)的白云质灰岩夹灰岩、砂质白云岩、页岩、石英粉砂岩,三迭系上统高山寨组

33、(3g)的页岩、砂岩、板岩,燕山期花岗岩和第四系覆盖层(Q)。 其中第四系覆盖层按其成因类型可细分为冲积层(Qal):漂石、卵石、砾石夹砂,厚度多在4m7m间,主要分布于河床;坡积层(Qdl):块、碎石质粘土,厚8m12m,广泛分布于两岸山坡,下薄上厚;坡崩积层(Qdl+col):碎、块石夹粘土、粉土,厚度一般2m10m,分布在坡脚地带。工程区位于架七俄浦向斜南翼,架七俄扎逆断层在库区上游顺藤条江两岸展布,受该构造影响库区的次级褶皱发育。坝区、厂区均无较大的断层发育。工程区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岩体风化、卸荷、崩塌。工程区分布的沉积岩砂岩、页岩、板岩和花岗岩抗风化能力较低,风化总体较强烈。工程区河

34、床下切较深,岸坡较陡,有利于卸荷裂隙的发育,估计枢纽区卸荷裂隙发育深度在10m20m左右。工程区分布的沉积岩强度低,花岗岩风化强烈,区内构造发育,第四系覆盖较厚,沿河滑坡、崩塌发育,但规模较小,对工程影响小。枢纽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补给河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潜水和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两种。基岩裂隙水是本区主要的地下水类型,赋存于基岩岩体的节理裂隙中。基岩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体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连通情况。强弱风化岩体由于节理裂隙发育且连通性较好,具中等透水性。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赋存于河床洪冲积层中,洪冲积层由卵砾石混砂构成,结构松散至中等密实,透水性强。1.1.3.1 主要

35、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1)坝址工程地质条件俄扎水电站拟建最大坝高约75m。坝段内藤条江河流呈“几”字形,坝址处河流流向S68E,河床宽约45m左右,两岸山体完整对称,左岸地形坡度约47,右岸地形坡度约50。河床冲积层估计厚10m左右,两岸第四系覆盖层厚2m6m,坝基地层岩性为三迭系上统高山寨组(3g)的页岩、砂岩、板岩,岩石强度软硬不一,以软岩类为主。坝址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偏左岸。坝区无大的断裂分布,坝基岩体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好,呈中厚层状结构。坝址处河谷较狭窄,第四系覆盖层较厚,无大的断裂发育,坝基岩石强度不高,具备修建浆砌石坝的地形地质条件。(2)引水系统工程地质条件引水系统布置

36、在右岸,隧洞长约5850m,明渠长约4350m,倒虹吸长约650m,合计10850m。沿线分布的地层为三迭系上统高山寨组(3g)的页岩、砂岩、板岩。引水隧洞位于架七俄浦向斜南翼,沿线无较大的断裂构造展布,岩层产状与洞轴线交角较大,围岩以微风化新鲜为主,岩体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多呈中厚状和块状,将以、类围岩为主。(3)厂区工程地质条件压力前池、钢管道沿山脊布置,地形坡度33左右,山体稳定,无大的断层发育。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估计在2m5m左右,下伏基岩为三迭系上统高山寨组(3g)的页岩、砂岩、板岩。调压井、钢管道基础可置于基岩上,地基岩石强度满足水工建筑物对承载力的要求。厂区布置于坡脚,地形相对较开

37、阔,地形坡度7左右。厂区内第四系覆盖层估计厚2m8m左右,其下基岩为三迭系上统高山寨组(3g)的页岩、砂岩,强风化带厚度估计在4m左右。厂区无大的断裂和不稳定体发育,地基岩石强度高满足水工建筑物对承载力的要求。厂区最大开挖边坡高度15m左右,为土质边坡,由于边坡较低,边坡稳定性问题不突出。1.1.4 天然建筑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天然建筑材料主要为有石料、砂料。由于电站建筑物建设所需石料量不大,因此工程所需石料应就近选取工程区附近的分布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和流纹斑岩、英安斑岩、安山玢岩及花岗岩。工程所需砂砾料可在工程区附近的河滩内获得或人工扎制。1.1.5 结论(1) 区内位于青藏、滇

38、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中部的东支。主要构造形迹为“歹”字形构造,其次为华夏系构造。区内地壳在挽近期相对稳定,发生的历史地震较少,且震级较弱,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 18306-2001),规划河段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中硬场地);工程区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 坝址具备修建混凝土低坝的地形地质条件;厂区山体稳定,分布的地基岩土强度满足水工建筑物的要求,厂房开挖工程量小,形成的开挖边坡不高,边坡稳定问题不突出;引水线路沿线均无难以处理的工程地质问题。(3)工程所需石料可就近选取工程区附近的分布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砾岩和流纹斑岩、英安斑岩、安山玢岩及花岗岩,所需砂砾料可在工程区附近的河滩内获得或人工扎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