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趣味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趣味欣赏.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美术趣味欣赏 在美术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学生看到一幅比较有意义的或有新意的美术作品时,于是感叹作者的构思之奇妙画面之精妙,感叹之余总是加上一句“好”“有趣”之类的评价。对于这样的去欣赏或评价一幅作品也无可厚非,可作为一名从事美术教学的专业教师总是要以美术欣赏的角度努力的告诉他们作品的美妙之处何在的。 当今社会国民素质亟待提高,继承本土文化、学习外来文明科学技术是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美术作品是一个国家的文明标准之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绘画等古老而年轻的艺术从古至今一直批上神秘的面纱(当今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美术教育的普及程度还是不够的)。所以美术欣赏教学是为一名教育工作
2、者、特别是美术教师必备之课。 但是对于一名非从事专业美术的人,去领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奥妙的确是比较困惑的,能用“有趣”和作品或作者沟通何尝不是一个“高明”的做法。这里本人想尝试和大家探讨的是何为“趣”,美术作品的“趣”为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引导学生“趣味”欣赏美、发现美,为他们以后的美术创作打下基础。 一、首先了解何为趣 “趣”在上古乃至今古就常解作“意”,带“趣”的词保留了“意”“旨意”“指趋”的意思。事实上“趣”有两层意义,指审美活动带来的趣味快感和人类某些行为所产生的不健康的趣、趣味(所谓黄色幽默)。我们谈的是美趣,即美学的分支学科。 查阅资料“趣”指称审美愉悦快感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3、义类: (一)“趣者,生气与灵机也” 语出清史震林华阳散稿:“诗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气与灵机者也”。认为有趣的表现理、事、情、景,是诗文创作成功的一个规律,并对他所理解的“趣”下了一个画龙点睛的定义。事实上,他所理解的“趣”就是指作品中的艺术表现传神灵妙、极富生气,能引起创作者和欣赏者强力的审美趣味。本人认为这种作为“生气与灵机”的解“趣”同样也适用美术作品。 (二)“反常合道为趣” 清吴乔在他的围炉诗话卷一中说“子瞻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此语最善。无奇趣何以为诗,反常而不合道,是谓乱谈;不反常而合道则文章也”。认为只要避免反常而不合
4、道、不反常而合道这两种毛病才能写出奇趣的诗。 法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者,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揭示人生和宇宙的真理,提出“正、反、合”的逻辑规律。竟和宋苏东坡的“反常合道”不谋而合。苏东坡的立论中也包含辩证法,他虽然讲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层面,然在两个层面之间也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手法要打破常规,又要符合事物的发展道理、规律。 (三)“趣者,传神之风致也” 出自清李渔闲情偶遇重机趣,指作品的风致韵趣。 (四)“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这是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中为后人多次引用的话,他没给“趣”直接下定义,只是通过博喻的办法让人们凭借形象的
5、联想,感悟“趣”是什么东西。用现代审美的语言来说他所理解的“趣”,就是与抽象的枯燥无味的说理相对,使神情韵味自然、生动形象流露的艺术表现。袁宏道用这样的办法去描绘趣的定义,最能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特点,即借用形象的类比,以模糊的表达方式笼盖美学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他感到世人羡慕趣之名,求趣之似的已不少,但有些人只涉及趣之皮毛,未关乎神情。他指出“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他崇向童心赤子般的真情之趣,认为这才是趣的“正等正觉、最上乘也”。他也推崇回归自然的自由只趣,羡慕“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他的说理和画理的“师造化”是如出一辙。 关于“趣”的义类还
6、有其他的解释比拟,看来都无法出乎“生气与灵机”“反常合道”“风致韵味”了。 “趣”和“味”我们常见的是联用,“趣”和“味”是中国古代美感中重要的概念,也相应的形成中国古代美感论的两点特色:以趣为美,以味为美。味作为动词,即体味、体验、品赏;另一意为名词,即审美感受,与“趣”近义但比趣的外延更宽些。现在两个词素并用,成为我们现代常用美学概念,指的是对文学艺术作品和其他美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而获得的情趣意味。 二、其次了解美术的含义 何谓美术,历来的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美术家已经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许多的解释。从创作主体上的有情感说、表现说、无意识说;从主客体关系上有理念的感性表现说、现实模仿说、
7、巫术说;从美术的主体形式上认为用一定的材料诸如色彩、线条、媒介、符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艺术语言的表达。不难看出他们都是从单一的角度、单一的层面对美术的解释。 我国对美术也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有:形与神、似与真、理与法、雅与俗、意与境、笔与墨。还有“气韵生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等思想论著。 这样看来,从历代名人对美术的解释,还是本土的美术理论,和“生机灵机”“反常而合道”“凤致韵味”的“趣”意相对而言,“趣”意无论从形式到实质都抓住了美术的最大的特点,故出现了大量的有关趣义的词类,如:情趣、意趣、理趣、雅趣、俗趣、易趣、童趣、稚趣、野趣、怪趣、奇趣、妙趣、机趣、巧趣、笔
8、趣、墨趣等。 了解以上的知识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就找到了切入点,针对不同的作品特点,不同角度、不同的层次挖掘不同的意趣偏重点去欣赏、理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三、列举作品中的意趣表现 十五世纪初,荷兰人林堡兄弟为手抄书收藏家贝里公爵的时序祈祷书说作的八月,画中描绘一对恋人骑着马带着猎鹰去猎猪。远处有公爵的白色城堡、山川、河流,一些农民在河里随意的游泳,把优雅的贵族生活和老百姓的日常活动有机的结合,画面充实、色彩浓郁富有生活气息,可谓风景画的典范;而中国也有林堡兄弟那样的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画作,如盛唐的卷轴画虢国夫人春游图,从艺术的特色看二者题材和内容以及艺术情调都非常的近似。不同的是虢国夫人
9、春游图全画丝毫未画背景,既为春游而无景实为“反常”,画者只是通过画面人物新鲜明快的服装、怡然自得的纵骑暗示人物神态,鞍马华丽的骏马以及它们缓步前行的轻快节奏等视觉特征给以精确的刻画,以暗示人物所处时空的环境,合乎“道”,画家只是洋溢着明媚的春光和充满着鸟语花香的想象空间完全留给了观者自己在想象中营造。这种以虚代实的艺术表现手法,符合中国的“有无相生”的哲学道理。故春游八月更有意趣性。 同样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在水面上,一个渔翁独自在舟上垂钓,画面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几乎全为空白,但更突出江面的空旷渺漠、寒意萧条的气氛,从而衬托出渔翁凝神贯注于垂钓的神气,是具备神趣和意趣的特点。
10、明代徐渭的写意花鸟画豪放泼辣,如他的墨葡萄构图奇特藤条错综低垂,枝叶纷披,泼辣豪放其实动人,形象真实,充分的发挥中国水墨的技巧。葡萄晶莹欲滴,配上“半生落魄以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诗句,野趣横生。尽管后来写意画进一步的发展,而像徐渭这样具备独特的野趣的实属罕见。 明末朱耷的笔下枯木孤鸟等形象孤独、冷漠、高傲实属怪趣。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奴隶,委拉斯贵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戈雅的枪杀起义者,罗丹的欧米哀尔思想者,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徐悲鸿的愚公移山都是以生动的感性形式表现出生动的理性内容,可谓理趣也。 而罗中立的父亲给人的美感主要是视角的快适,
11、当然某些形式方面的因素,如醒目的尺幅细致逼真的描绘,给人以视角上的新鲜感,可以说痛趣更加确切,当然深一层的精神愉快还是有的。中外美术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象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以及王式廓的血衣、李桦的怒吼吧,中国。这种痛趣最强的莫过于法国优秀的女版画家柯勒惠支,像他的纺织工人的暴动面包反抗等。 而更有一批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里体现了令人会笑的情趣,美国著名的插图画家诺曼洛克威尔,他的作品极其写实又富有幽默感,即机趣、谐趣。如照镜子的姑娘星报期六晚邮禁止游泳等。 而中国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虽不是描绘儿童题材,可更具有谐趣、童趣,特别是衰年变法以后,笔下游动的虾、横行的螃蟹、蹦跳的蛙
12、,毛茸茸的小鸡、蹒跚的水牛深为人们喜爱,雅趣、俗趣、童趣十足。他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充满机趣、妙趣;他日相呼充满理趣、童趣;作品荷花影描绘蝌蚪在追逐水中的荷影充满活跃蓬勃的生机和出人的意料,细细的琢磨不禁为大师的“反常合道”所倾。和1997年联合国国际儿童活动中,我国的小朋友的作品我比花儿美(幼儿美术教学法封面彩图)在构思立意上惊人的相似。 还有中国特有的笔、墨、纸等大量的写意画,是西画无法相比的笔趣、墨趣。 古人云:“画着,文之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也,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亦”。告诉我们绘画是人类文明的极致,凡文化修养高的人,几乎没有不懂得绘画的;而文化修养低的人则很少有人懂得绘画,更谈不上门类庞大的美术了。所以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领悟美术作品的真谛要多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不能只停留在“有趣”的表象上去评说。 以上是我本人对美趣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希望能够为教学提供点依据,有偏颇不到的有待商酌。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