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5节-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5节-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浙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2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教学设计 浙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巩固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消石灰之间的区别和互相之间的转化。熟悉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物质物质变质的原理和离子的检验。会自己设计实验、选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有序地进行实验、处理实验结果。过程与方法(1)经历“久置的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的探究,对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有更全面的体验、理解和巩固。(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感受确定物质的组成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
2、度。(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实验态度和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2新设计 初三的复习阶段,复习课的效率非常重要。但多数教师对上复习课感到头疼,究其原因,复习课很难上出新意,教师往往是对教过的内容重复一遍,教师觉得很机械,学生觉得很枯燥。复习课效率低,教学效果欠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初三的老师应该有更多的创新的复习课堂,在新颖的教学形式中,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探索了新问题,而且从复习中感受到了发现的快乐。4学情分析 学生对酸碱盐已熟悉掌握,对物质和离子的检验已了解并会应用,但利用学过的这些知识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不够,对综合的实验探究还是有所欠缺。5重点难点
3、 实验的设计和确定物质组成成分的方法探究6教学过程6.1第一学时6.1.1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探究久置的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 【准备知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生石灰 熟石灰 石灰石 消石灰 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 【探究任务】:探究久置的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干燥的原理是什么? 在空气中放置还会发生那些反应呢? 一、提出问题:久置石灰干燥剂里可能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呢?二、作出猜测:假设久置石灰干燥剂里可能含有:三、设计实验方案:猜想中共包括几种物质?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这几种物质的存在?四、实验验证:五、得出结论:该
4、样品的主要成分是 六、交流:1、这种干燥剂能否反复使用,能否再生?2、你组内的实验在哪里需要改进?3、 探究过程是?【归纳小结】: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方法有:【拓展】例题:称量16.5g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生石灰固体于烧杯中,加入146g10%的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气泡冒出,反应后称得此溶液质量为158.1g。试通过计算确认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活动2【导入】导入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我们生活许许多多地方都用到干燥剂,你知道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和干燥剂能用来干燥的原理,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验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海苔和雪饼两种食品中的干燥
5、剂,等下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干燥剂中主要成分是什么?活动3【导入】测试 甲同学在“旺旺雪饼”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生石灰(CaO)可作用于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若小纸袋内白色颗粒状固体A溶于水无放热现象,固体A (能或不能)作干燥剂。(2)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取适量块状固体B
6、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活动4【导入】作业 1、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 ; 猜想:全部是NaOH 猜想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实验和推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
7、现象A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现象B(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 ,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X是CaCl2溶液,猜想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4)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 。(5)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请画出图像?(横坐标为盐酸的质量,纵坐标为溶液的质量)(6)若流程图如上图,若测定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还须测
8、定的数据是 A.测定沉淀A 的质量 B.溶液B蒸发溶剂,测定残留固体的质量 C.溶液B与稀硫酸中和,测定消耗H2SO4的质量(7)通过实验证明该固体部分变质,既然并未完全变质,丁同学认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制得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将固体溶解,用胶头滴管逐渐滴加 (填化学式)试剂,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进行 、 和 操作,最终得到纯净的烧碱固体。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 。2、某学生为了测定实验室中一瓶因保存不善而部分变质 的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已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实验步骤如下:按图连接好装置;用天平准确称取氢氧化钠样品2g,放入A中
9、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内倒入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至瓶颈处;向分液漏斗中倒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氢氧化钠发生变质的实验现象是 。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 (2)在实验步骤和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 (3)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4)判断实验步骤中滴入的稀硫酸已过量的标志是 。 (5)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排出的饱和二氧化碳水溶液的体积。3、在生活和化学
10、实验中,人们经常用到各种除湿剂(干燥剂) 硅胶。无色或白色颗粒,吸水量为30%35%,可反复使用。其主要成分可看作是SiO2,其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生石灰。白色块状固体,吸水后成熟石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无水氯化钙。白色固体,有苦咸味,每千克吸水量为1Kg1.2Kg。若1Kg无水氯化钙吸收1.2Kg水后得到氯化钙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浓硫酸。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反应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干燥剂,其原因是 。 (写出一条即可) 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常用于食品保鲜。检验使用一段后的“双吸剂”
11、是否仍有效的化学方法是 。4、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1)【猜想】猜想: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猜想: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2)【实验】如下图所示:(3)【判断】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现象判断:猜想 (填:成立、不成立)b.操作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由操作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 (填:成立、不成立)。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
12、质情况为 。其久置的“碱石灰”中成分一定有 。5、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第5题图甲利用Na 2CO 3与稀H 2SO 4反应产生CO 2,通过CO 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1)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为减小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第53乙yi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开闭情况是 。(3)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4)已知: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碳酸氢钠,当碳酸钠全部转变为碳酸氢钠后,生成的碳酸氢钠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现向纯碱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