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0.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0.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一、深入研读课文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能做到“政通人和” ,还“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有阔大的胸襟,跟一般的“迁客骚人”不同。虽然他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仍能一心为民,任劳任怨。(言之有理即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写岳阳楼远眺之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明确:第二段总写洞庭湖的全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 3
2、所述登楼者是什么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去国怀乡”的迁客,多愁善感的“骚人”很多均流连于此地。这种人容易触景生情,自然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之感,一个“异”字,为下文打下伏笔。 过渡:正是有了这个“异”,才使得迁客骚人有着不同的心情,接下来第3、4两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与上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相照应。 4.课文3、4段描绘了洞庭湖的哪两幅画面?阴冷的画面 晴朗的画面 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两种不同的景象使得前来“览物”的“迁客骚人”的心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
3、人”的“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6、“迁客骚人”对外物和自己得失的态度是什么?以物喜,以己悲 7“古仁人”的态度与“迁客骚人”因览物而产生的悲喜感情有何不同?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
4、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8.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明确: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旷达博大的胸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德高尚的古仁人) 9.第5小节中作者认为应当有什么样的悲喜观?作者借用虚拟的“古仁人”,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肯定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是否定、批评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 10作者的感情倾
5、向通过那句话表现出来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微斯人,吾谁与归?(1)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以及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2)对朋友滕子京的劝勉与安慰。(3)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而无奈的感情。 二、综合探究1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重复;二、从全文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借景抒情,引发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构造及景物。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哪两种心情?“为”这里该怎么理解?(结合上文理解)(“或”,是有时的意思;“二者”是指“去国还乡,忧馋畏饥”,感情而悲者和“心
6、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为:指上文中迁客骚人不同的两种心情)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分别指什么?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的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退”和“进”分别指什么?(“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居江湖之远) 5.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曾有“乐以天
7、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6.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
8、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7.“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岳阳楼景色同时也有抒发了情感,从二、三、四段中找出抒情的句子,看看这些语句抒发了什么情感以及它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总结中心:文章以“记” 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