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甘露的秘密》教案-(新版)鄂教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60643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甘露的秘密》教案-(新版)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甘露的秘密》教案-(新版)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甘露的秘密》教案-(新版)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甘露的秘密》教案-(新版)鄂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甘露的秘密教案 (新版)鄂教版【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阐释甘露来由的科学小品,作者用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说明了甘露形成的原因。甘露形成的原因由于人们不断探索而逐渐被人们认识,说明了对事物的认识都要经历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培养出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又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使学生正确地、客观地认识事物,知道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有一个由迷信到科学、由表象到实质的过程。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再收集一些资料以求拓展,应该说,这篇文章对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都是一个难得的范本。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l一3自然段,以古代人对甘露的态度,渲染了甘露的神秘光环为它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其中第l自然段说明了甘露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瑞征。第2自然段更说明了甘露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第3自然段描绘了帝王筑承露盘以求上天赐露,表明甘露在他们心目中神化了的地位。这三个自然段中前两段概述,后一自然段历述两位帝王,指出他们造承露盘将永远得不到甘露,为下文揭秘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包括第48自然段,进一步揭示了甘露的秘密。其中第4自然段一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只不过是蚜虫排泄物”,揭示了甘露的“神秘面纱”,而且这个结论让人有点啼笑皆

3、非。第5自然段开始介绍了蚜虫的种类、数量、为害方式等一系列知识说明其为害不轻。第6自然段使用了较为详细的方式说明了蚜虫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并科学地说明了排泄的成分,证实了其确有营养成分。第7、8自然段从明代到现在进一步说明了蚜虫排泄物的危害,照应了前三自然段中古代昏庸帝王的荒唐司笑。 第三部分是第9一11自然段,集中笔墨进一步揭示了蚂蚁与蚜虫的关系。分别写了蚂蚁与蚜虫形影不离、担当警卫、搬运工、保姆等,指1ti蚂蚁与蚜虫的生物链关系,发人深思。 应该说,本文作为科学小品在宣传知识时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文章不仅描述形象生动富有趣味,而且用词准确、符合作者及读者的感情,是一篇成功的科普

4、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科普文特点,体会科学小品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 3探索认识文物的规律,树立科学的探索观。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及内容。 教学难点 一懂得认识事物都有一个由现象到本质,再指导现实的过程。 教学安排 1两课时完成,课前由学生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以备交流。 2学生自主探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用抓重点句的方法进行。 3初步懂得科普文的语言特点。 4课内课外相结合,扩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古代帝王为了求得长生不老,除了炼制丹药之外,还有那些方法? 请学生自由发言,目的在于检

5、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应从认识事物的规律入手,科学而灵活地引导 二、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抓关键词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合作: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发言中极易找到第4自然段这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而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并进行整合,最后概括得出: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本文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知识? 本题目在于训练学生把握本文结构的能力,本文按照关键句“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的出现可判定l至3为一部分,同时又按照讲述蚜虫和蚂蚁的关系可

6、把9至ll放在一块,于是文章按以上标准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第二部分(48)揭示“甘露”的秘密;第三部分(9一ll)进一步揭示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三、讨论、探究 “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应文字依据:因为“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本题要求学生了解,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道“所以然”。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

7、,科学地说明了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实了其营养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非常亲密,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知识,为“甘露”的形成揭密,更讽刺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生物链的相互关系。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五、交流信息 分组讨论:通过了解课文,我们学到了很多有关蚜虫的信息,我们上课前已收集了一些有关蚜虫的信息,那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信息,获得更多的有关蚜虫的知识。 学

8、生交流课前准备材料,要求其整合资料,以备下一步的交流。 六、教师小结 先请学生按小组上交结论,全班交流。 教师适当小结:a关于蚜虫分类;b关于蚜虫形态及生活习性。 同时整理有关蚂蚁的相关知识。 选择与蚜虫有关的资料交流 七、分组探究 我们学习本文,学到了大量有关蚜虫的信息,而作者是以揭密“甘露”人手的,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肯定,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写到蚂蚁和蚜虫关系如此亲密,而蚜虫是害虫,这样一来,我们该如何对待蚂蚁与蚜虫的关系?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引导,保持大自然生物链不断,保持生态平衡。 八、本文作为说明文,语言上有许多特点,引导学生归纳。 学生找词语、

9、句子,教师适时点拨归纳,得到: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用词准确;富有情感。然后结合以上特点,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九、小结、扩展 教师小结学习本文的心得;以作业扩展学生视野:课后一、三。 【教学后记】 本文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在宣传科学知识时,一改过去说明文的单调枯燥,能很好地针对非专业人士的学生群体,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所以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比较爱读。教师恰好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明白科普文的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这个特点,获得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这是本文教学能够成功的首要前提和第一收获点。 在教学时,学生往往能够说出他认为好笑的一句话:“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应该说,

10、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句子,但是这也是一个不太科学的句子。教师必须进行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下面几段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正确的科学知识,义明白得到正确知识的步骤。使学生在得到正确结果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这是本义教学成功的第二点。 第三,学生在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理的时候,往往把文章的层次理得过大,大部分同学是前三段为一个层次,后面统统作为一个层次,分段的标准没有把握好,特别是不明白蚜虫和蚂蚁的关系实际上是讲的大自然的生物链的知识,所以我在教学时特意强调,让学生既明白了文章结构,又强化了文章内容。 第四,本文内容的教学并没有多大难度,关键在于知识的补充及拓展,所以我在教学时让

11、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收集、整理、占有资料以丰富学生视野。这样不仅让学生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的语文课既学好了语文,又不局限于语文的范围内,做到有张有弛。提高学生的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不仅是对课堂的有益补充和丰富,更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训练了其技能,达到了知识与技能的双丰收,这是教学本文的义一个成功点。 当然,教学本文时,往往容易轻视文章内容,从而忽视了文章对于学生能力提高的意义,出现把文章看一看,练习做一做就算完了的情况,这是教学时的一个误区。另外,教学时对于学生的认识事物的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的把握,学生往往在领会上有难度,总是认为很可笑,一笑了之,不作深想,这是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