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13024523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8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docx(6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去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掀开了新的一页。7月,央行行长戴相龙向外界宣布,中国将在 3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9月,央行放开外币贷款利率,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尝试。迄今,这 一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之中。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展开必然对我国银行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产 生重大影响。本文着重从政府的角度,借助金融约束理论为分析手段,就如何控制利率市场 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作些探讨。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及其控制策略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集利率的变动权于国务院,中央银行享有20%的利率浮动权,而商业银 行 只在名义上享有利率浮动权,实际上只有执行的义务。1严格的利率管制减少了银行经营 的风

2、险,保证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也造成了银行风险意识淡薄,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状况。 利率市场化改革把行政命令决定利率转变为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增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如 何在改革过程中控制住银行风险,继续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减少改革的总成本,成为政府 亟待解决的问题。想要控制住银行风险,首先需要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然后 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分析从理论上讲,利率市场化是通过影响利率变动从而影响银行风险的。利率市场化对利率的 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造成利率多变,使利率不确定;二是解除利率压制,使利率回归均 衡水平而造成实际利率迅速升高。而银行风险一般可以分为流动性风

3、险、利率风险、信用风 险和汇率风险等。利率市场化对这4种风险影响的分析如下: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的流动性来源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引发清偿问 题的可能性。从流动性需求来看,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导致实际利率升高,有助于增加存款需 求,抑制贷款需求,从而减少流动性需求;另一方面导致利率多变,增加了储民提现的可能 性。但由于实际利率升高,储民转存高利率存款的可能性更大。这样,改变的只是存款的利 率和期限结构,而对流动性需求影响不大。虽然利率市场化容易造成宏观金融不稳定,但引 发储民挤兑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储民已习惯于各种改革,对建立于国家信用基础上的银行信 用深具信心。从1993年到199

4、5年的高通货膨胀到银行不良贷款的巨额增长都不能明显降低我 国的储蓄率,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流动性来源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可能增加银行不良贷 款的数量从而减少流动性来源。但进一步完善的货币市场为银行提供了强大的流动性来源。 只要银行在信贷风险上应对得当,不出现恶性的突发事件,流动性来源急剧减少的可能性不 大。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大。流动性风险不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 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市场利率不确定造成银行损失或额外受益的可能性。利率市场化 从3个方面增加了银行的利率风险:(1)利率多变,使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 的调整难以跟上利率的变动,造

5、成二者不相匹配,减少银行利息收入。(2)银行对存贷款的 争 夺势必缩小存贷利差,减小银行利率操作的空间,增大了利率多变性的危害。(3)在利率迅 速上升过程中,较敏感的短期利率比长期利率上升更快,使从事短借长贷的银行蒙受损失。 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利率风险都是利率市场化给银行造成的 主要风险。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贷款不能如约偿还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利率市场化 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有3方面:(1)银行能以不同的利率区分不同风险的贷款,为低风险贷款提 供低利率,对高风险贷款规定高利率,有利于银行提高贷款风险管理的效率,减少信贷风险 。(2)实际利率升高,增加了借款

6、人的利息负担,增加了贷款违约、拖欠的可能性。(3)由于 市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一是由于银行事先无法确知借款人风险状况所造成的逆向选 择风险,即实际利率升高迫使低风险借款人退出信贷市场,而高风险借款人成为银行客户; 2二是由于银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利率市场化赋予银行 经理人员影响贷款利率决定的权力,容易造成经理人员寻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风险和道 德风险都会降低贷款质量,增加信贷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对信用风险有相当的影响。信 用风险一直是我国银行业面对的主要风险,虽经“债转股”有所缓解,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 中仍须谨慎对待。4.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银行因汇率变

7、动而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我国资本项目还未对 外放开,利率市场化不能使本币利率与国际利率趋于一致,也就不能通过二者之间的调整影 响汇率波动。并且,国内银行持有的外币资产和负债也不多,主要集中于中国银行。因此, 利率市场化对汇率风险影响不大。汇率风险不是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此外,改革往往造成经济不稳定,容易产生突发性事件。突发性事件能够导致银行财务状 况 迅速恶化,风险迅速上升。由突发性事件导致的银行风险不妨称为突发性风险。从理论上讲 ,突发性风险可能是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或信用风险中的一种,也可能是其中二者或三者 的混合。但由于突发性风险成因特殊,不妨单独予以列出。突发性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破

8、坏性很强。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上, 对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的影响不大。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是银行和政府需要控制的主要对 象。 而至于突发性风险,由于它具有不可预测性,难以进行管理,但它终究要通过传统的银行风 险表现出来,银行只要增强风险意识,增加资本金,加强对已识别风险的管理,切实增强抵 御风险的能力,应该问题不大。(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控制策略一般来说,成功的银行风险控制取决于银行和政府两个因素:银行是内因,是主要因素; 政府是外因,是次要因素。因此,政府的风险控制策略,应该以激励银行降低自身风险为主 ,而以加强银行外部监管为辅。

9、从政府已出台的措施看,主要是规定了利率放开的步骤,可 以简要概括为: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4 项步骤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交叉进行。其中,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是核心步 骤。央行首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就预示着这一步骤将贯穿整个利率市场化改革。政府放开 贷款利率后,仍然控制存款利率,旨在降低银行经营的成本,减少银行风险。因此,政府必 然将存款利率控制在竞争性均衡水平以下,这就为银行创造了获取租金的机会。租金指的是 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产生的收益。银行所获的租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存款利率低于其竞 争性均衡水平所产生的存款利差租金;另一部分是存款利率控

10、制造成可贷资金不足,使 贷款利率高于其竞争性均衡水平而产生的贷款利差租金。政府控制存款利率,也即是在为银 行创设租金,激励银行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租金也能引发银行 争夺租金的短期行为,以及经理人员寻租的道德风险,从而增加银行风险。因此,政府控制 存款利率政策的效果,一方面主要取决于由此产生的租金对银行激励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 也取决于银行外部监管的效率。总的来说,政府采取的措施符合我们的策略分析。以下的论述就从银行的租金激励和银行 的外部监管两个方面展开。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租金激励(一)利率市场化租金与金融约束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奉行为企业创设租金的存贷款利率控制政策

11、,旨在激励企业扩大投资 ,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政府控制存款利率是为激励银行降低经营风险 ,减小改革的总成本。政府创设以上两种租金的意图、手段以及两种租金的获取者均不相同 。为了方便探讨,不妨把政府为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而为银行创设的租金定义为利 率市场化租金。为深入分析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的激励作用,我们不妨借鉴金融约束理论 的分析框架。金融约束是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利茨1997年针对发展中经济或转型经济而提出的金 融政策。3其本质在于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目的是为了 减少由信息问题引起的妨碍完全竞争市场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租金诱导金融中

12、介增加在 完全竞争市场中可能供给不足的商品和服务。金融约束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包括稳定 的宏观环境、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以及正的实际利率。一旦前提条件无法满足,金融约束就会 转化为金融抑制。4金融抑制是政府通过征收通货膨胀税从民间部门攫取租金的金融浅化 政策。金融约束与金融抑制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政府为民间部门创设租金,而后者是政 府从民间部门攫取租金。金融约束的主要政策有:(1)控制存款利率,使其低于竞争性均衡 水平。通过控制存款利率,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就创造了可增加银行特许权价值的租金机会 。为银行创造租金有两个重要作用:其一,减少了银行从事投机的道德风险,使其有动力成 为长期经营者,积

13、极有效地监督企业,管理其贷款组合的风险;其二,促使银行寻求新的储 源,吸收更多的存款,推动金融深化。(2)限制竞争。控制存款利率只是防止了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仍然存在。向银行业的过度进入和现有银行的过度竞争都会消除租金。因此,政 府需要控制向银行业的进入,给先进入者以“专属保护”,使其暂时享有垄断权利。同时, 还须限制银行间的竞争,减少银行倒闭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这对整个经济具有 重要的外部效应。(3)限制资产替代。居民将正式金融部门的存款转化为证券、国外存款、 非正式市场存款或实物资产,都会减少银行获取租金的机会。因此,政府应当限制证券市场 和非正式银行部门的发展,限制资本外流,

14、并维持低通货膨胀率和正实际利率。金融约束除了上述3项基本政策外,还涉及一个金融约束管理问题。首先,要力争使金融约 束处于最优水平。存款利率控制幅度过大,容易造成负实际利率;控制幅度过小,供给的租 金不足,又难以对银行产生较强的激励。因此,存款利率控制应当适度,使金融约束的效果 达到最优水平。其次,防止官僚寻租。金融约束所设租金给政治家和官僚提供了牟取私利的 机会。只有打击政治性寻租,才能保证金融约束顺利进行。最后,金融约束是一种动态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金融约束的强度应作相应的降低,逐步过渡到金 融自由化。简言之,金融约束的要旨在于通过存款利率控制以及市场准入限制和资产替

15、代限制,为银 行提供租金激励。利率市场化租金符合金融约束理论框架。首先,我国经济刚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正处于 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开端,供需基本平衡,物价涨幅温和,经济运行平稳。这符合金融约束的 前提条件。并且,政府只有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才能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利率市 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与金融约束的前提条件一致。其次,我国银行业准入及竞争状况。就银 行业准入而言,政府一直实行较为严格的进入约束,国有银行从一开始就是垄断者。5到 目前,4大国有银行在资产方面占据国内市场90%左右的份额,利润额比重近60%,存款和贷 款比重则一直在70%以上。这也反映出我国银行业竞争不足。即便考虑到加入WTO

16、,外资银行 在过渡期内也难以跟国有银行争夺国内市场。因此,我国银行业垄断的状况在短期内难有大 的改观。再次,资产替代状况。在股市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境内流通市值总额仅有1.7万 亿元左右。在国债方面,2000年底内债余额约1万亿元。两者相加也难与7万多亿居民存款余 额相比。且不考虑其他因素,单就股市和债市的规模而言,居民存款向证券市场的流动就受 到了限制。再加上我国短期内不会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资本外流受到严格控制。我国居 民除储蓄外,资产选择的余地不大。以上第一点为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激励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第二及第三 点保证了租金不至因为银行竞争和资产替代而消散。政府通过控制

17、存款利率给银行提供租金 激励,促使银行降低经营风险,以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的过程,也即是政府实施一 次过渡性金融约束的过程。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对存款利率的控制也将逐步减轻,最终过 渡到利率市场化。这符合金融约束是一种动态政策的观点。所不同的是,金融约束强调政府 不能从民间部门攫取租金。而在我国,获取利率市场化租金的主要是政府所属的国有银行。 这无异于政府直接从民间部门攫取租金。但是考虑到体制背景,由政府金融部门获取租金并 维持激励对我国经济转轨尤为重要。这也可以看作对金融约束框架的一个重要补充。5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金融约束的框架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 行的激励问

18、题。(二)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的激励作用及其影响因素1.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的激励作用第一,扩大储源,增加存款。近年来,我国银行出现了存差扩大,资金充裕的情况。主要 是由于银行“惜贷”造成的。一方面,经济不景气,投资机会减少;另一方面,银行的责任 约束加强。银行怕承担风险,宁可把存款上存央行也不愿贷出。但是,随着经济复苏和贷款 利率放开,银行贷款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和租金双重收益。只要边际贷款利率足够高,边际租 金为正,银行就有动力扩张贷款,也进而有动力扩张储源,增加存款。在央行7次下调利率 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年增长率仍保持两位数。加上经济复苏,居民收入增加。银行增加 存款的空间很大。第二,改

19、善经营管理。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我国银行经营方式粗 放,冗员过多,机构庞大,经营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下,经营管理成本过高,严重削弱了 银行的竞争力。为攫取利率市场化租金而扩张储源,又将增加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银行只 有裁减冗员,精简机构,实行集约化经营,才能使利率市场化提供的租金收益免于因“内耗 ”而消失。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1)利率风险。贷款利率放开后,存款利率的 浮动范围也将逐步放宽。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有逐步加大的趋势。我国一直实行利率管制政 策,银行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利率风险,银行不但要丧失租金收益 ,还有可能面临经营危机。这促使银行引进先进的利率

20、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利率风险 规避型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引进高素质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加强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 制能力。(2)信贷风险。在贷款软约束机制下,银行没有动力提高贷款质量,监督贷款的使 用和归还,导致不良贷款急剧增加。据官方统计,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25% ,远远高于国际水平。而在贷款约束强化后,反而又出现银行惜贷的情况。贷款利率放开后 ,由于企业筹资成本增加,以及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进一步增加。银行贷款收 不 回,固然得不到租金收益,但惜贷也同样难以获取租金收益。这促使银行进行贷款风险管理 技术和方法上的创新,在降低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增加贷款。2.利率市场化

21、租金对银行激励作用的影响因素第一,有利因素。(1)宏观经济稳定。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稳定,为银行提供了宽松的经营 环境,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激励作用的发挥。(2)利率市场化租金对我国银行十分 重要。我国一直实行扶持国有企业的低利率政策,存贷利差逐年缩小。尤其在1994、1995年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为10.98%,利差为0。存贷利差不足降低了银行利润率,削弱了银 行资本金的基础。特别是国有银行,面对加入WTO和银行上市的压力,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 是资本金不足。尽管政府在1998年增发2700亿元国债充实国有银行资本金,但到去年9月,4 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工行4.57%,农行

22、1.44%,建行3.79%,中行8.5%。其中, 只有中行达到巴塞尔协议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中行也没能达到上市公司10%的资本充足 率要求,其他3家银行则相差甚远。利率市场化租金的出现正是银行提高利润率,充实资本 金的好机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加快。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从规模控制管理向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转变,使银行经营的自主权大为增加,有利于租金对银 行激励作用的发挥。随着加入WTO的临近,政府加快了银行上市的步伐。民生银行于去年11 月份成功上市,标志着银行上市从试点阶段进入实施阶段。银行上市的压力不仅促使未上市 银行加快股份制改造,建立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也促使

23、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业绩。 (4)银行外部约束强化。一方面,央行外部监管压力增大。针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上升 ,经营风险增大的情况,央行从1997年起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金融监管从行政性向法制性 转 变,更注重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约束强化。虽然国有银行仍居垄断地位 ,但其他新型商业银行成长迅速,加上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外部约 束强化,迫使银行在攫取租金的同时,切实改善经营管理。第二,不利因素。(1)利率市场化租金的短期性容易引发银行的短期行为。租金持续时间长 ,银行感到租金收益有保证,才有动力改善经营管理,致力于长期内租金收益最大化。而利 率市场化改革

24、按计划只用3年,所产生的租金最多也只能持续3年,时间较短。这容易引发银 行盲目争夺租金的短期行为。银行的短期行为表现在存贷款业务粗放经营,片面追求规模扩 张。片面扩张存款规模,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引起银行筹资成本和流动性风险迅速上升。特 别是中小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可能出现经营困难。而片面扩张贷款规模,势必 造成贷款质量下降,增加信贷风险。(2)由于银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银行 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存在经理人员寻租的道德风险。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规范性 ,没有严格的指标考核体系和考核制度。内控稽查机构缺乏权威性,内部控制实施不力。这 给经理人员滥用职权、牟取私利创造了

25、机会。在贷款利率放开后,有可能出现银行经理人员 发放“人情利率”贷款,攫取租金的情况。特别是国有银行,委托人缺位,信息不对称尤为 严重。并且,国有银行与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关系尚未理清,仍须承担相当数量的政策性贷款 。 政策性贷款涉及3方利益,难以有效管理,不仅容易造成贷款软约束,也给政府官员、企业 和银行经理人员寻租提供了便利。政策性贷款成了利益各方寻租的最佳对象,是银行道德风 险的最大诱因。(三)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激励效果的简要评析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激励的效果既取决于银行,也取决于政府。从银行方面来说,租金 的激励作用基本可以肯定,只是看银行有没有足够的动力抑制短期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26、从 理论上分析,在金融改革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这一步的时候,银行业应该已经比较成熟,特别 在银行外部市场约束和监管约束都已强化,面临加入WTO的时候,银行决策会更为谨慎。在 银行经营的一定范围和区域可能出现短期行为,但不会出现严重局面。而至于道德风险,问 题主要出在国有银行。这要求政府一方面为银行经理人员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 进一步深化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减少国有银行政策性业务,并按照股份制的要求构建银行 内控体系。只要政府对银行道德风险足够重视,道德风险恶化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政府的 任务还在于保持低通货膨胀率,对存款利率控制适度,为银行提供温和的租金激励;以及为 银行的租金激励制定配

27、套措施,主要是为银行进行风险规避的金融创新提供便利。总的来说,笔者对利率市场化租金对银行的激励效果持乐观态度。银行在租金的激励下能 够管理好自身的风险。三、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监管在激励银行降低自身风险的同时,政府还需要从外部加强对银行风险的监管。按照分业经 营,分业监管的原则,银行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依照前述的分析,利率市场化过程中 ,银行风险监管的重点集中在利率风险和信贷风险上。需要针对两种风险监管的特点,制定 出 有效的监管措施。1.利率风险监管分析。利率有多变,且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利率风 险不仅难于事前控制,而且容易迅速传递和扩散。对此需要建立保证监管信息迅速传递的信 息

28、系统,使监管当局及时获取有关银行利率风险状况的信息,做好利率风险的事前监控,并 对出现严重利率风险的银行采取紧急措施。但由于利率风险监管在我国尚属于新领域,因此 当务之急是着手完善监管的组织体系和有关法令、法规的建设,使之满足利率风险监管的需 要。2.信用风险监管分析。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的短期行为和 道德风险。短期行为是由银行粗放经营所造成,监管当局只要加强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合理 性的监管,硬化银行财务约束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而重点是对银行道德风险的监管。道德 风险的主要当事人是银行经理人员,不仅需要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还需要保证监管当局获得 真实的银行风险信息。此外,

29、还涉及到突发性风险的监管。虽然突发性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 ,但它终究是通过传统的银行风险的急剧增加表现出来。为此,监管当局应当加强风险预警 系统的建设,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监管措施主要有:第一,监管当局成立 专门负责银行利率风险监管的部门,并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从 监管当局到银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利率风险监管体系,制定出相关的法 令 、法规,实现利率风险监管的法制化。第二,建立会计监管制度,满足利率风险监管对信息 及时性和信贷风险监管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我国银行对公众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对监管当 局的信息报

30、告不及时、不真实,削弱了银行的市场约束和政府对银行的监管效率。这既有技 术上的因素也有体制上的因素,解决信息问题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会计监管制度。在技 术上,通过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电子化监管。在体制上,由监管当局所设立的会计监管部门 和 银行会计部门构成的信息交流系统,能够高效率的运转。会计监管制度不仅是应对利率市场 化之所需,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银行监管的要求。第三,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监管当局应加 强对银行内控体系的要求。银行应定期审查其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并将审查结果呈报监管当 局。监管当局有权要求银行修改或完善其内控体系。内控不严是信贷风险的主要隐患。尤其 是国有银行,存在委托人监管缺位的

31、情况。监管当局并不能包办委托人监管,银行经理人员 的权力缺乏约束。国有银行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股份制的要求建立并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第四,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对银行进行风险规避的金融创新 ,监管当局应当鼓励,但同时也要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特别在鼓励银行进行以利率为标的 的 衍生金融产品创新上,要有充分的准备。第五,提高监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满足银行风险 监 管的需要。我国原来的银行监管是“准入性监管”和“行政性监管”,监管人员缺乏风险 意识和风险监管的经验。建立监管当局与银行之间的人员交流机制,使年轻的监管人员熟悉 银行风险管理,是提高监管人员能力的有效途径。总之,利率

32、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风险监管的重点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 题是信息问题和体制问题。由于银行风险与其他金融风险是相互影响的,银行风险监管也就 不是孤立的,应该与宏观金融风险监管和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对利率市场 化金融风险的控制是由货币控制、银行风险控制和金融市场风险控制构成的有机整体。【参考文献】1谢云山.试论我国利率改革的难点与对策J.财经研究,2000(1).2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3托玛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 架A.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

33、8.4谈儒勇.金融抑制和金融约束J.金融研究,1998(12).5张杰.何种金融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转轨中的储蓄动员与金融支持J.金融研究,1998(12 ).6永泉.中国利率市场化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7王光伟.中国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及影响J.管理世界,2001(2).8吴比学.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分析与道路选择J.上海投资,2000(8).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论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 2000年9月21日,央行宣布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 对外币利率管理制度实行重大改革:

34、放开外币贷款利率;300 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由外币先行,开始了新的征途。本文从我国利率体制、金融市场、微观市场基础、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监管机制等五个方面,阐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利率机制的完善 经过20年来的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全面的进展,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利率体系,理顺了利率结构,为利率市场化的深入进行创造了条件。 1.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利率体系 经过多年来的金融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等市

35、场利率为基础利率,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利率体系。 首先,在基准利率方面。自从1984年中央银行体制建立以来,我国的基准利率由一年期银行存贷款利率变为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它主要包括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1)在准备金方面, 法定准备金帐户与备付金帐户合并为一个准备金帐户用于支付和清算,准备金率由13调为6,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付息率由9.18调为2.07,使得商业银行从成本角度考虑不得不到同业拆借市场进行短期融资;(2)在再贷款方面, 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通过同业拆借市场和再贴现来调整资金头寸,再贷款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

36、,它的作用仅局限于调节基础货币上;(3)而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方式也有所改变,作为一种基准利率,再贴现率与同期再贷款利率脱钩,并规定贴现率由再贴现率上浮生成。 其次,在市场利率方面。已经形成了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贴现利率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利率。1996年取消了原按同档次再贷款利率加2.88个百分点确定的同业拆借利率最高限,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主确定拆借利率水平,由此形成全国统一的同业银行拆借利率(CHIBOR),并成为利率体系中的基础利率;人民银行自1996年4 月开始以回购的形式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由商业银行按照资金的市场供求决定回购利率;随着再贴现利率机制的生成,贴现利率也与存贷

37、款利率脱钩,而是由再贷款利率变动生成。 最后,在浮动利率方面。由于浮动利率能使利率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调节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引导资金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流通。1994年,人民银行授权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利率的浮动权,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可上浮20下浮20。1996年,规定新的流动资金贷款浮动利率,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可上浮10,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可上浮10,农村信用社可上浮40。1999年4月, 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又由原来20扩大到30; 2、理顺了利率结构 首先,理顺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从表1知,1995 年以来的利差调整逐渐为正,并与国际水平接近(美国1992年1997

38、年平均存贷利差约为2.8),为商业银行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创造了条件,也为放开利率管制准备了条件。 表1日期1993年7月11日1995年1月1日 1995年7月1日存款利率 10.98 10.9810.98贷款利率 10.98 10.9812.06存贷利差 0 0 1.08日期1997年10月23日1998年3月25日 1998年7月1日存款利率5.675.224.77贷款利率9.647.926.93存贷利差2.972.7 2.16日期1996年5月1日 1996年8月23日存款利率 9.18 7.47贷款利率 10.9810.08存贷利差1.82.61日期1998年12月7

39、日1999年6月10日存款利率3.782.25贷款利率6.395.85存贷利差2.613.6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41999年) 其次,理顺了某些市场利率、基准利率、存贷利率之间的关系。由于以前我国的再贷款政策往往行使的是政策贷款功能,这导致了同业市场拆借利率高于再贷款利率,从而出现一些金融机构利用廉价的中央银行再贷款资金在同业拆借市场套利的情况。鉴于此,人民银行于1998年3月1日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改革,下调了准备金存款利率和再贷款利率,规定同业拆借利率不得低于准备金存款利率,不得高于再贷款利率。我国国库券在发行时为了吸引投资者利率通常较高,常出现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国

40、库券利率倒挂的现象,如1992年4 月发行的5年期国债利率10.5,而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为9。自从1998年财政部发布第5号公告对发行利率及提前兑取的分档利率进行调整之后, 国债利率和银行存贷利率基本协调,1999年各期国债的发行利率均低于同期限贷款利率,大部分高于同期限存款利率,总体来看处于合理区间,凭证式国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差距有所降低。 二、货币市场的培育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尽管各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尽相同,但都是由短期到长期从货币市场起步的。利率的传导过程总是先从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到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再到同业拆借利率,最后到有价证券利率,进一步传导到实物经济中去。中央银行间接调控

41、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流动机制,而货币流动机制又取决于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因而货币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机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建立了发达的货币市场,才能使利率调节机制发挥作用,激活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建立起市场化的利率体系。我国的货币市场从80年代开始发育,经过了十几年的规范和发展,已初步形成由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等市场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市场体系。 首先,从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来看。同业市场是商业银行调剂资金余缺的主要场所,中央银行通过同业市场储备货币的吞吐影响货币供给。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是在1984年信贷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在全国普遍建立起来的,并逐渐成为

42、中心城市之间重要的资金融通网络。1996年形成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结束了市场的分割状态,同时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最高限,形成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同业拆借利率(CHIBOR),改变了同业拆借利率无序的混乱状态,矫正了扭曲的利率结构,从而使同业市场拆借利率真正成为反映资金供求价格的基本信号,存贷款利率也直接和同业市场利率相挂钩,同业市场拆借利率的期限结构也就成为预期将来利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次,从国债回购市场的发展来看。自1995年的清理整顿之后,回购市场才逐渐走上规范的道路,1996年以国债回购为交易形式的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正式启动。国债回购的规模逐年增长,到1998年国债回购总量已达15

43、541亿。 由于国债回购市场是基于资金市场而产生的,回购利率也基本由市场供求力量而决定,国债回购价格的波动可以反映短期资金供求状况,因而国债回购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 最后,从票据市场的发展来看。自80年代初票据市场构建了雏形以来,以银行承兑票据的贴现为主要内容的票据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93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扩大再贴现规模,期望借此推动企业间票据的推广,到1996年人民银行票据再贴现已达399.92亿。1996年以来,票据市场不仅规模扩大,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的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善,1996、1997年人民银行再贴现额分别为商业银行贴现、商业银行票据承兑发生额分别为3545亿

44、、4600亿,商业银行办理贴现额1995 亿、2749亿,人民银行再贴现额分别为1160亿、1332亿。再贴现、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之比分别为1:1.7:3.1:2.1:3.5。1998 年人民银行规定再贴现率作为一种基准利率,与同期再贷款利率脱钩,并规定贴现率由再贴现率加点生成,与同期贷款利率脱钩,1999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进完善再贴现管理的通知,这些都为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微观市场基础的转变 从利率调控的效果来看,利率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利率的弹性已经显出为正,微观市场基础包括居民的储蓄行为、企业的投资行为以及商业银行的存贷经营对利率都有较高的敏感性。 首先,利率的弹性

45、为正,在引导居民储蓄存款方面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表2列出1991-1999各年储蓄余额、实际利率、可支配收入情况。 表2年份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 1998 1999储蓄余额 0.911 1.155 1.476 2.152 2.966 3.852 4.628 5.341 5.962S(万亿)实际利率 4.491.16 -5.43 -14.1 -6.020.794.524.994.23R(%)可支配收入1.24 1.321 1.644 2.244 2.862 3.404 3.723 3.935 4.200Y(万亿)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1992-1999年)

46、,中华人民共和国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注:1、其中利率变动年份取其时间几何加权平均。 2、可支配收入由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其人口数间接求得。 对储蓄余额S、实际利率R、可支配收入Y建立模型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实际利率和可支配收入均能通过t检验, 回归模型的拟合性良好。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居民的存储行为对利率有较大的敏感性,且具有一定的理性行为(这里的利率指的是实际利率)。这也可以解释人民银行几次通过降息来引导居民消费刺激需求,而效果一直不明显的原因:尽管名义利率下降,但由于近年的物价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并逐渐变为负值,实际利率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

47、加上经济不景气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等原因,居民储蓄反而呈上升趋势。图1 列出储蓄余额、名义利率、实际利率1994年1999年变动情况。 附图 其次,企业是利率调控的微观基础,只有当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之后,才能对利率信号作出灵敏的反映,并据此调整自己的经营决策。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逐渐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企业能顺应市场变化,并对资金价格变动作出灵敏反映。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其盲目扩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企业直接融资增多,利息支出成本的比重不断减少,对利率改革的承受能力增强。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调控课题组(1996)对10个城市289家企业资金情况进行了调查, 提出的报告中证明了利率变动对各类企业的投资行为都有较大影响。 最后,近年来银行改革力度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继续深化,银行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