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2-苏教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13631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2-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2-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2-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2-苏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2 苏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区分文章观点与材料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2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培养学生解读议论文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学习重点、难点】1区分文章观点与材料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争做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课时安排】二课时【学习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放赤壁风光画面)

2、同一个“赤壁”,为什么苏轼就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请同学说说感受,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明确: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认识观察感悟的角度不同,答案则无穷,用苏轼自己的诗句来描述,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所写的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二、默读文章,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作业,疏通字词(幻灯片展示)。汲(j)取:吸取。孜(z)孜不倦:勤勉的样子。锲(qi)而不舍:本意指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根深蒂(d)固:比喻基础稳固

3、,不容易动摇。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2默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学生默读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明确文章主要内容(幻灯片展示):(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呢?(2)人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追求”,寻求第二种答案要依靠什么样的品质呢?(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幻灯片展示):(1)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

4、多种多样。(2)创造性的思维。(3)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精通各种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必须留意细小的想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4)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5)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3朗读部分段落,加深文章理解。三、研读感悟1课文中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

5、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用意是什么呢?明确: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观点。通过这两个事例,作者有力地证明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2(教师介绍有关议论文的文体常识,着重介绍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课文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呢?有何表达效果呢?明确:举例论证方法,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典型事例的运用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你能列举出几个事例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观点吗?这些材料与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生举例回答,明确材料服务于观点,材料证明观点,二者是证

6、明与被证明的关系。4创造火花(过渡语: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寻求第二种答案,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力,下面我们就动一动手,来发挥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材料: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 在实践中探索回形针的用途。 (夹书、书签、钓鱼钩、女生的花夹子、当拉链坠、门帘、项链)目的: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使学生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四、回味写法。(目的:反思学习过程,学有所得)1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力的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2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的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五、课堂练习(幻灯片展示)有位同学

7、想写一篇文章,论述“业精于勤”这个观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三则材料作为论据,请你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材料一:李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脑勤用手勤用口,三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材料二:张洁同学曾一度放松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这一学期以来,在师生的帮助下,开始勤奋学习,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今日事今日毕。凡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学习任务,他都当天完成。坚持不懈,成绩迅速提高了。材料三:邓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了吃。学生交流探讨,教师点拨:材料一侧重于“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材料二侧重于“今日事今日毕”才能取得

8、好成绩。材料三才是强调“勤奋”问题。六、布置作业积累文中的相关资料,并对一些哲理性的语句作感悟与思考。 第二课时一、朗读课文,复习旧课学生朗读课文,复习课文内容。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明确: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2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学生讨论后明确: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二、研读感悟1文章论证思路非常清晰,语言流畅,作者巧妙地将各个段落联系起来,达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文章是怎样做到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9、明确:设问句的运用,使文章过渡自然,结构紧密,条理清晰。相关的句子: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第4段结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有哪些呢?”小结: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它引发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波澜起伏;结构上起承接过渡作用。2假如你要写议论文“失败是成功之母”,请运用设问句领起你的论证思路。学生思考交流:例1,失败就那么可怕吗?一次失败就是永远的失败吗?你失败了,还会忧伤彷徨吗?请相信,失败是成功之

10、母。例2,什么是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失败是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三、拓展反思1你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吗?你准备如何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和创造精神?学生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对文章内涵的理解。2文章最后一段集中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体验,语言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就让我们记住它们吧!我们尝试读几遍,背下来,积累语言。四、课堂练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可以作多种引申。例如,课文的多种解读,问题的多种解法,完成一个任务的多种途径,等等。请同学们以“生活”为本体,仿照“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句式,从不同角度思考概括,造几个比喻句。学生思考,仿写

11、,交流;教师提供参考:1生活是一份试卷,写满了人生的功过是非。2生活是一把伞,承受着人生的风风雨雨。3生活是一支笔,描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4生活是一团线,编织着人生的纵横交错。5生活是一条路,布满了人生的荆棘坎坷。6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7生活是一场戏,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惧。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以课文创造性思维的必须要素之一为论点,充分运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以及一些成语、典故,给文章添加一个自然段。 要求是:立意新颖,不流于俗套;紧扣中心,有一定深度;语言简明,150字左右。 板书设计:引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本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依据结论: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