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凑十法及破十法.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10581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凑十法及破十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凑十法及破十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凑十法及破十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凑十法及破十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小学数学凑十法与破十法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计算容主要包括:10以的加减法、20以的加减法、100以的加减法三局部容。其中,10以的加减法和20以的进位加法在第一册出现,20以的退位减法和100以的加减法只包括口算局部在第二册出现。执教过一年级数学的教师对于这局部容很熟悉,也一定了解“20以的减法的根本算理“破十法。在旧版教材中,“破十法被摆在十清楚显的位置,并通过例题的解法演示,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掌握。在课标实验教材中,“20以的减法从第1课“十几减几开场,“十几减几中出现的算式和例题都是个位够减的,并不涉及退位问题。第2课“11减几那么涉及退位减,并在这一课出现“破十法。教材中出现情景“聪

2、聪买皮球,从11个皮球中取走3个,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想方法解决。具体操作方法是运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并展示书中主人公“红红和“聪聪的方法,红红直接从11中数出3个,还剩8个;聪聪那么使用“破十法,把11分成10和1,先从10中取走3个,剩下7个,再加上1个等于8个。新教材中的这样的设计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表达了“数学学习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设计学生主动进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思想。可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让孩子动手实践,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算时,教材中重要的“破十法备受冷落,几乎没有学生选择这种

3、思路解题。大多数孩子都选择了红红的方法直接从11中数出3个,得到剩下的8个。情争之下,教师只好亲自出马,在投影下演示了聪聪的“巧妙算法,教材中的重点容破十法。然而,问题并未由此解决,当教师再次尊重学生感受,让孩子评价两种算法的优劣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红红的方法更好,没人愿意主动承受教材中的“破十法。笔者认为,课堂中出现的这一现象颇有代表性,反映了课改实验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者对学生已有经历的无视。仍以“破十法的教学容为例,我们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中犯了以下两个错误:其一,把握学生心理特点不准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对于他们而言,1

4、1减3的最好方法就是从11中一个一个地数出3个。而且事实证明,他们的方法只需要一步就能完成,确实比先算10减3,再算3加1简单。在这样两种算法之间,孩子自然而然地会选择前者。其二,教材设计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11是10的“近邻,以11为退位减法的开场可以降低教材难度,便于学生理解。3那么是10以一个较小的数,先算 11减3也是为了降低教材难度。可是,我们这样一味地考虑降低难度,恰恰剥夺了学生尝试其他方法的兴趣和刺激。试想,如果教材中先出现11减5,5在10 以不算一个小数,直接用11去减,学生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就可能尝试并发现新的方法。实验教材中,也出现了11减5,却是在

5、11 减3之后,这样的设计无法进一步翻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会受到原有经历和先入为主效应的影响,教材中的重点破十法,也就无从突破了。笔者认为,在“课改实验中,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教学的执行者,仅有一些前卫的思想和理论是不够的。好的教学,必须是有的放矢的,必须是面向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尊重学生,就应该尊重他们的理解和经历,尊重他们的思考的发现,更要尊重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只有我们真正了解学生,才能够真正实现“让每个孩子在生活情景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是“凑十法,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是“破十法,即掌握“凑十法与“破十法是熟练计算20以、100以的加减法的根底和关键。一、凑十法“

6、凑十法是计算20以进位加法的根底和核心,它的过程很复杂,简言之是:先分,再凑十,最后把零头相加。具体来说,分之前的观察十分重要,首先决定凑哪个数,分哪个数,要凑成十的那个数还缺几,就从另一个数分出几,这个思维过程包含量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最优化思维。这里的最优化思维是思考问题从最好、最简洁的角度,因此这种“凑十法就是让学生计算起来既容易想,又不容易出错的过程。“凑十法虽然分三步,但这个过程之前的观察思维是复杂的,是“凑十法过程的酝酿和成形,所谓的“胸有成竹。例如:9+7,它的“凑十法有两种不同的形式,1、 9 + 7=16 2、 9 + 7=16第一种思考的过程是:凑9分7,凑9成十缺1,需要从7

7、中分出1,还剩下6。具体过程是:把7分成1和6,1与9凑成10,10再加7剩下的6是16。第二种思考的过程是:凑7分9,凑7成十缺3,需要从9中分出3,还剩下6。具体过程是:把9分成6和3,3与7凑成10,10再加9剩下的6是16。以上两种形式的“凑十法,如果只看算式想凑十过程,即抽象又复杂,如旱地里拔葱,很难,结合实物、学具让学生动手摆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的是生动有趣的实物图象,如:上面的9+7,让学生左边摆9个黄圆形,右边摆7个红圆形,然后把1个红圆形移到左边成为10个,学生口述过程是: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得16;或者左边的3个黄圆形移到右边,右边成为10个,学生口述过程

8、是:9分成3和6,3加7得10,10加6得16。理解了“凑十法的过程,就是明白了“凑十法的算理,接着采用各种形式稳固“凑十法。一是看图填方框,如: 9 + 5= 9 + 5=,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习题,圈圈、算算,三是根据教材提供的习题,看图列式计算等。学生掌握了“凑十法的算理后,利用各种形式,采用各种手段,到达脱口而出的程度,从而形成技能,这一步决定着学生的熟练程度,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口算能力。一般每堂课都拿出一些时间练习计算,天天练,日久也就克制了这个难点,做得又对又快。二、破十法20以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进位加法多一些,因为有进位加法做根底,所以教材上只介绍了“做减法,想加法

9、,教材上出现的20以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是以插图的形式出现的,如:129,12个风筝用虚线圈起9个,学生一看就知道得3个,做一做中,用小棒摆摆或者圈圈,总之,都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20以的进位加法不过关,做20以的退位减法就会有影响,因此,除了做减法想加法外,我向学生介绍了典型的方法用“破十法来计算20以的退位减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复杂的“凑十法,所以在学习“破十法时,相对简单些。“破十法的思维过程是:先分,后减,再加。即先从被减数分出一个10,再从10中减去减数,所得的差与被减数剩下的合起来。如:12 9=3,先把12分成10和2,10减9得1,1再加2得3。21三、100

10、以的加减法100以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上这些容教材上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在一个个故事情节中学习。其中,重点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通过操作小棒,成捆的与成捆的相加减,单根的与单根的相加减,从而让学生理解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加、退位减是教学的难点,它计算的根底和核心还是“凑十法与“破十法,采用的具体措施是让学生操作小棒,掌握方法。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如:教学24+9时,左边摆2捆零4根小棒,右边摆9根,怎样把它们合起来?9根加4根是13根,即1捆零3根,这一步就是“

11、凑十法的过程,接着,13根加2捆是3捆零3根。然后,不摆小棒,看着算式24+9直接口述计算过程,即:4加9得13,13加20得33。2、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如:教学368,先摆出3捆零6根小棒,然后拿走8根,怎样拿?拿走8根的一种方法是,先拿走散的6根,再从一个整捆中拿走2根,剩下的8根与原来的其它两捆合起来是28根。拿走8根的另一种方法是:散的6根减8根不够减,需与1捆合起来是16根,从16根里减去8根得8根,这一步就是“破十法的应用,然后8根与原来的2捆合起来是28根。第一种方法容易理解,但过程相对麻烦些,第二种方法用破十法计算,也容易理解,过程也相对简单些,但需要有扎实熟练的20以的退

12、位减法作根底,否那么,计算正确率低,或计算速度特别慢,现在,在教学中,主要应用第二种口算方法,即用的根本方法还是“破十法。从印象中,现行教材与传统教材有一些差异,用“凑十法计算20以的加法时,介绍了两种本质一样形式不同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拓展,传统的教材只介绍了一种,思路相对狭窄些。而传统的教材用“破十法计算20以的退位减法时,例题很多,可能因为这种方法难理解的缘故,而现行教材主要是看减法想加法,所以只要用一个例题引出计算方法就可以,因此,现行教材在教学20以的退位减法时,干脆利落,就纯粹计算局部只出现了一个例题。用“凑十法、“破十法来计算20以、100以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是教学中强调的重点,大局部学生掌握得较好,算得又对又快,但是就是有个别学生不习惯于用这种方法,他们喜欢数手指或列竖式现在教材没有出现竖式,可能是家长教的来计算,虽然速度慢了些,也能算对,其实,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随着练习的增多,即使学不会“凑十法、“破十法,他们的计算能力也能逐步提高。从另一方面讲,他们虽然算的慢,但在活生生的现实中会算会用,并也表现出一些灵性,能积极、灵活、敏捷的应对各种问题,这样的学生是不是也应该被认可,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开展。. . word.z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设计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