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撰写方法和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的撰写方法和技巧.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教学设计的撰写方法和技巧XX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如新一、教学设计的内容和原那么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原理,应用系统的方法,在把握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意等实际状况的根底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过程诸要素有序、优化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由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和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三个局部组成。教学设计方案是课堂教学的“蓝图。优化的教学设计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和前提。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和评价,又为科学修订教学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反响信息,使教学设计方案更臻完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
2、学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论为指导,对教学过程诸要素进展系统的规划,以求得教学过程这一系统的整体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了工艺化、X式化,因此,教学设计方案规X,可操作性强,便于交流。而传统意义上的备课那么不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优点,往往表现出不规X、随意性强、以备知识内容为主线的缺陷。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重点是精心设计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开展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教师在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规划的根底上,进展单元或章节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最终形成课时施教方案教案。二教学设计的根本内容教学设计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师如何教
3、和学生如何学?教师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得怎么样?第一个问题是解决教学目标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问题,即教与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第三个问题是解决教学评价问题。因此,教学设计的根本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局部。 第一局部,“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其任务是通过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了解学生已有水平,确定学习的起点;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决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差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设计的核心是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决定解决问题的目标,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4、重点是研究学生的需求及教学内容的状况以便编制教学目标。 第二局部,“如何教和“如何学的教学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是形成教学质量的核心局部。“如何教和“如何学才能有效的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这首先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然后在某些教学策略指导下,合理安排课的教学顺序,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优化组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这些都是教学活动过程的根本环节。 第三局部,“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的教学设计。如果说,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答复了“如何教学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问题是“教学得怎么样。它要求答复:阶段的或最终的教学结果是
5、否已经到达预期的目标。 这是教学设计的反响调控环节。其任务是测量、评判教学活动是否到达预期目标,为教学的反响调控获取详实的信息。因此,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局部。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得到不断反响、矫正而更趋完善。这局部工作,主要由形成性评价和一定阶段的总结性评价组成。 我们认为,新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它不是对课堂情境进展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三维目标。它给各种不确定性的出现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课堂教学进一步开展的契机。它不是外在于教师生命的“怪物,而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是教师构思教学的过程,凝聚
6、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之光与创新精神,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它不是一部已经定稿的剧本,而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否认的动态开展之中。它是课前的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比照、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表达在课前的详细教案,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它始终充满悬念,因而可能不断产生令人冲动的亮点。唯其如此,它才能与教学现实实现真正的融合,并因此而丰富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凝练为愉悦的、可供对话的文本。三教学设计的根本原那么 ?根底教育课程
7、改革纲要(试行)?对于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有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开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
8、能得到充分的开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开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也就自然要以此为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等都是教学设计的理论根底。二、教学设计具体环节的操作要求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确实定,是预期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意行为等方面应产生变化的具体的、明确的规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的
9、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方向。在教学过程制约着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X作用。教学目标设计要解决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那么就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的起点要求是什么?(起点,即学习的起点能力要求);教学的最终要求是什么?(终点,即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从起点到终点的差距是什么?(目标差,即使能目标);要使学生由起点到终点,需要教什么?(哪些内容)。针对以上四个问题,教学目标设计应包括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分析、制定教学目标等根本内容。1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即分析学生。包括学生的态度分析、起点能力分析、心理状
10、态分析、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等等。通过分析,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开展区。1学习态度的分析。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学习的每一种形式都开展为一种有关的态度系列,这种副产品常常比正式教给个人的初步技能更有调节的意义。当学生对学习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时,将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人感知敏锐、观察细致、思维活泼,富于创新精神,记忆效率高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学习态度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影响。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二要分析不良学习态度产生的原因;三要考虑在教学设计中开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学习态度属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应引
11、起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真切的、必要的关注。教师要在实践中找到最正确的、最有效的方法,去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智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2学习起点能力的分析。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之前,原有的知识技能准备水平。研究说明,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的学习起着更大的决定作用。起点能力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部前提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原那么是学生必须到达规定的教学目标的85片以后才能进人下一步骤的学习。其目的就是确保学生在承受新知识前已具备适当的起点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测验,平时作业批改和提问等方式确定学生的起
12、点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要的起点能力。3心理状态分析。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一些同学喜爱这些学科,一些同学喜欢那些学科,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后,对理科学习感兴趣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而女生又普遍对语言类学科充满兴趣 (当然不是绝对的)。在同一学科的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如重难点、局部章节内容等等,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响,或特别感兴趣,或不喜欢;或因为理解起来很因难而表现出信心缺乏,产生心理障碍;或自认为知识简单,易于掌握而学习时粗心松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应细心分析至究。4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总要与旧知识发生联系,即背景知识发生联系
13、来理解和获取新知识。学生有利的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而不利的旧知识那么阻碍获得新知识。因此,在分析学生背景知识时,既要注意分析有用的旧知识,又要重视分析那些不利的旧知识。不利的旧知识有:阻碍正确知识获得的错误知识 (错误的概念、观念等)给新知识的学习带来困难的被遗忘的知识。对新知识产生干扰混淆的不清晰、末分化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积极采用那些有用的背景知识,学生实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同时要尽量排除不利的背景知识。2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这里要根据教学的总目标和学习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分析的要点包括:1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提醒教学内容、技能的相互关系,挖掘
14、教学内容中的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德育因素,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内容和相应的学习水平。2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把握它们的隶属关系。3要求内容选取恰当,适应多层次的需求。即内容的X围、深度既与学生的“现有水平相衔接,又适合学生的“潜在水平,有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构造的根底上“同化或“顺应新知识。教学要求中的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正常的学习活动,能够根本掌握。3确定教学目标1制定教学目标有如下要求:要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而设计的,因此,任何一个教学目标设计只有在符合
15、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的根底上,才能最终体出为了学生的开展。同时教学目标还应具体、明确。如仅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心理过程的术语来描述目标,就缺乏测量的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削弱了目标的导向功能和评价功能。值得指出的是,思想目标和能力目标是许多教师在目标设计中最为空泛和不具体的,主要表现为缺乏实现目标的载体。例如,“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能力目标,就缺乏实现这一目的载体,此目标可以出现在任何学科、任何课时的目标中,形同虚设,毫无价值。有了载体,不仅使目标变得“有血有肉,同时也有利于促使教师挖掘教学内容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素材。因此,具体的能力目标不如改为“根据多题一解
16、和一题多解法的探索,开展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等为更好。从整体出发,处理好纵向、横向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同其他目标一起,共同构成教学目标系列,它既要考虑一个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同一学科领域前后提出的内在之间的关系,又要考虑这一目标与其他学科正在实现的目标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因此,教师在设计目标时,应首先考虑学期、学年学生开展的终极目标的设计,在此根底上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再逐步分解落实,最终形成课时教学目标。目标设计切忌吃一节、剥一节,任意割裂整体目标,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教学目标表达全面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是指目标的制
17、定,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开展,应尽可能包容认知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思想目标和能力目标,即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设计要克制重知识技能目标而轻视其他目标的倾向,要照顾三维目标之 间的关系。教学目标应具有弹性。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根底参差不齐的,制定一个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几乎是不可能,但教学又必须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开展。因此,应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限,并使目标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这样,既可以满足对大多数学生学习要求的规定,又可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水平的根底上得到开展,产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的描述要力求科学。科学描述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
18、结果,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描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动词 (如“培养“对进展教育等)不宜出现在教学目标中。2教学目标应尽可能描述得明确具体,可以测量,不能模糊笼统。因此,通常用描述学生心理过程的术语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式来描述。例如,仅有描述心理活动过程的术语“理解,而缺乏与之相应的行为动词相匹配,使这一目标就显得过于笼统。此时在这一目标下假设能再列出假设干独立性说明,就可以使之具体化。如补充:能说出的区别与联系;能区分的区别等。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在强调目标明确性的同时,也要防止目标过细、过碎,以至烦琐,否那么容易导致教学机械呆板,限制师生的思维。3教学目标的描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相应的学
19、习水平。4教学目标的描述要表达出较强的情感驱动力,使目标具有吸引力和认同感。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关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与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由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体设计等组成。1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重难点确实定及处理、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着重选取达成目标的重点内容和学习上的难点内容,以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选取与达成教学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减少和消除教学的随意性;不选取或适当处理与目标有关而又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的内容,防止浪费教学时间。
20、要选取学生背景知识中己遗忘或混淆不清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起点高且缺的知识技能内容,使学生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能顺利实现知识的顺应。要注意选择“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探究性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展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表达科学性、根底性、开展性、可承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要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底性:观点正确、准确,依据确实,表述规X,不能有科学性的错误。开展性:蕴含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的内容。可承受性:教学内容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达成,在能力的“最近开展区上,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水果。时代性:反映科学技术开展的最新成果
21、,表达现代社会、将来社会所需求的知识。多功能性:在同一教学内容中能到达多个教学目标。重点:所谓的重点是相对的概念,就教材篇章构造而言 是指教材内容重点。就知识类型而言,知识重点,指的是知识的“源。知识的“源具有理论性、根底性、构造性、典型性四个特性。与其他知识点相比,它是构成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难点: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难点的形成,一是教材的因素,二是学生认识和承受能力的限制。教学设计,应主要以学生的难解、难以把握之点为真正的难点。关键点:所谓关键点,指的是教材中对顺利地学习其他内容(包括重点、难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关键点是与众多知识点相比拟而突显出来的,是众多矛盾中的
22、主要矛盾。抓住了关键点往往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重点、难点、关键点确定以后,要抓住关键点,精心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2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符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认知规律,要按学生的认知次序安排教学内容。如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次序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或按知识的自身构造,加以逻辑系统的排列,使内容呈现自身价值。或按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或按科学过程来安排组织教学内容,后两种方法在理科科学素质教学中尤其重要。这里有两点要十分注意:第一,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联系学生身边的实
23、际、联系学生的思想。第二,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动之以情、传之以神。A“晓之以理,重在应用逻辑思维。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讲解概念与原理等这些“根本知识时,教师着重于“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重在应用操作思维。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探究学习,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示X实验与操作这些“根本技能时,教师着重于“导之以行。“动之以情,重在应用情感思维 (或称艺术思维)。让学生在审美立美中提升境界,学会想象。体验情感与态度这些“根本态度时,教师着重于“动之以情。“传之以神,重在应用交往思维。在教学交往中要“画龙点睛,传播出精神实质,让学生得其要领。领悟过程与方法这些“根
24、本方法时,教师着重于“传之以神。3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课内外练习材料选择的依据仍然是教学目标,所选取的练习材料应有助于目标的达成和稳固,而又不至于增加学生过重负担。教材中的习题、思考题、讨论题是练习材料选择的重点,教师应做好课内外安排。假设教材习题还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稳固,可适当补充必要的练习材料。但补充的练习材料必须科学,不能有误导。难度适宜,数量适当;要有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要突出根底性和开展性,有助于双基过关、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2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手段。它既包括教师的活动方式,又包括学生
25、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因此,教学方法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更要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而后者对于开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的教学方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课型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型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型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型来选取和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教学方法还受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师素质等因素制约。因此,在进展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时,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6、有利于知识内化,顺利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此外,要扬长避短,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实现教学方法设计的组合优化。教学方法很多,如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指导法、自主引导法、程序教学法、X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扮演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殊的使用条件及X围。如“讲授法,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知识的系统性强,是教师使用最为广泛和根底的教学方法;“讨论法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如发散性思维等)的培养,适用于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实验法有利于对学生进展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但耗
27、时太多。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总有其适宜的X围和固有的局限,而一节课中的所有目标的达成,很难通过一种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必须考虑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扬长补短,互为补充。当然,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选择也要注意防止“点水式的、形式主义的面面俱到。充分表达启发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末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X嘉)?学记?又进一步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三个原那么,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X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能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先
28、进的现代教学思想。它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营造“愤、悱的教学气氛如引起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展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开展。这种教学思想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符合教学规律,是对一切教学方法提出的共同要求。因此,在进展教学方法设计时,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表达启发式。要用好启发式,其关键是“愤、悱教学情境的营造,把握住最正确的启发时机。突出思维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的核心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设计。教师应注意解决学习活动中,学生应思考什么、如何思考和如何质疑等问题。孔子说“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
29、那么殆。可见学与思、思与疑总是严密相连、不可或缺的,且思、疑与问题也总是联结在一起的。而问题、质疑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学方法设计中,必须牢牢抓住思维这个核心,设计出有质量的问题和激发学生质疑的灵活多样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最能展现学生不可的思维活动,值得教师认真研究和广泛采用。2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授课 (班级授课为主)、小组教学 (讨论、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模拟等不同形式)和个别化教学 (自学辅导)。由于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活动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了解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和局限性,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
30、象 (学生),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班级授课因便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所以是当前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难以让所有学生的主体得到展现,而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却能克制上述弊端,小组为合作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即使是采用班级授课也可考虑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穿插必要的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教学,尤其是小组讨论,教师要对组员的构成作精心配搭,以使讨论和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3教学媒体设计与选用教学媒体是指在传播知识或技能过程中显示信息的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的媒体,如教材、教具 、模型、标本等、学具、黑板、实验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
31、像、电影、计算机及CAI课件等。教学离不开教学信息的传输,而教学信息传输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取决于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要优化设计教学媒体,使之产生效果,就必须恰中选择媒体和使用媒体。1如何选择媒体。要使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做到客观、准确,最好用系统方法来选择。其根本思路是:分析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并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 是认知型、动作技能型还是情感态度型列出实现目标所需的教学活动。选择刺激种类。应依据对学生的年龄、阅读能力及本特征的分析,决定选择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刺激种类。此外,目标所要求的最终行为结果也是考虑的因素。列出备选媒体。根据刺激种类,列出备选媒体,它们能传递所
32、选择的刺激。但这一步并不是为教学活动选择媒体,而是做出一个备选媒体X围,供以后选择。其目的是保证某一媒体更能适合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而不至于将其遗漏。如传递印刷文字的媒体,可列出教科书、板书、幻灯、投影及计算机CAI课件等。选择理论上的最正确媒体,此时所选媒体不受实际因素的限制。教师可根据媒体的一般选择原理来判断某一媒体对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而言是不是理论上最好的媒体。选择最终的媒体。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活动等因素,还要考虑某些实际因素。如物质条件是否具备,教师是否能熟练使用和操作等。经过理论与实际因素的综合分析,就可以选出适宜的最终媒体。2选择媒体的原那么。根
33、本原那么是:根据教学媒体对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所具有的潜在能力进展选择。其他原那么包括:没有一种媒体对所有教学目标都是最正确的。因此,应根据不同教学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最正确媒体,并力求媒体组合优化。每一种媒体都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这些特点和功能便决定了这种媒体适用于某一教学情境。因此,应根据教学情境,选择与之适应的教学媒体,使媒体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根据学习的类型、学习等级和学习者的能力与心理特征选择媒体。许多媒体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刺激,要根据教学环境选择。在允许的条件下,应变化所使用媒体的种类,使媒体选择表达多样性。对所选择的媒体,教师应熟悉其特点和功能,并能熟练使用和操作。选择和运用媒体,
34、是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应当防止为选择而选择,为运用而运用的形式主义的做法,要敢于取舍,使之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效劳。3媒体的功能和特点:展示事物、形成表象。创设情境,建立共同经历。提供示X,便于模仿。呈现过程,解释原理。设疑思辨,解决问题。显然,上述适宜知识学习,适宜技能学习, 属智力技能学习。因此,应根据教学目标类型,选择具有功能的媒体。例如,对应于实验技能目标,就宜选择实验媒体。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现代教学媒体由于其优异的特点,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了解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扬其长,避其短,更好发挥其成效。录音属于以时间因素组织信息媒体,它的表现力受到时间顺
35、序的影响。其优点是生动、感人,能借助语言、音乐及音响的组合、轻重缓急表现事物的特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即逝,不便考察。幻灯、投影的最大特点是能以静止的方式表现事物的特性,使学生详细地观察放大的清晰图像或事物的细节。此外,可以大大提高教学信息传输的密度,增大该学容量。电影、电视的表现力极强,它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旋律呈现事物正在变化的过程,形象逼真,能系统地描经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相互关系及形状变换。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CAI课件)具有高速、准确、储存能模拟逼真的现场、事物发生的进程,且动静结合,表现力强。4合理使用媒体。所选出的媒体要发挥其最正确成效,其身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
36、。 多媒体的组合优化。鉴于各种媒体有不同特点,各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而媒体之间往往有互补性,即各种媒体的局限性又可用其他媒体的适应性来弥补。因此,应采用多媒体的组合优化教学。在理科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CAI课件与实验媒体的组合优化,切忌用CAI课件取代实验媒体,使实验教学丧失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要实现多媒体的组合优化,其前提是:a不同通道的信息要一致或有联系,否那么会造成干扰;b不同通道的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单位时间内信息量过大,超过了学生的承受率,反而会降低效果。选择恰当的传媒冗余度。学生对信息顺利整合,很大程度依赖于媒体的恰当冗余度。学生要形成信息的整体联系,前后信息必须同时保持在
37、大脑中,经整合才能进展。为了保证信息分析、整合,媒体传递信息速度不能太快。因此,在进展媒体设计时,应考虑传媒的冗余度。此点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 (电子黑板)制作中尤为重要。选择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传媒符码。传媒的显示必须以某一特定的符号 (符码)为形式。传媒符码可分为语言和外部言语两大类,也可分为模拟符码 (例如舞蹈动作)、数序符码 (印刷、语言、文字)、形状符码 (图画、图表、图解)。形状符码容易储存,容易记忆,且易迁移。在运用传媒符码时,应与学生思考时所用的符码一致或接近,学生就能有效思考。例如,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仅采用数序符码,把CAI课件制成单一的电子黑板使用,如能与形状
38、符码相结合,能借助图画、图解等思考,其效果必然会更好。因此,在进展教学媒体设计时,也应考虑传媒符码的选择。组合运用教学媒体的操作要求第一,正确选择媒体。教学媒体要符合科学性、教育性、直观性、艺术性和技术可行性的要求,以满足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第二,媒体组合恰当。媒体组合要适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深化效果的需要。第三,正确演示媒体。媒体演示要有针对性。即要切合目标,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性。要重在创设教学情境,切忌以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必要性。媒体不是越多越好,切忌过泛、过滥;连续性。多媒体演示要注意呈现教材内容的来龙去脉;适时性。媒体演示或用于“验证,或是用于
39、“发现,教师要心中有数,是先演示后讲解,还是先讲解后演示,或是边讲解边演示,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切忌讲解与演示脱节。三教学评价设计的要求教学评价设计是解决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其内容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设计。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以学习目标的形成性评价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其目的是对目标形成过程的诊断,通过及时反响与矫正,形成更适合学生的教学,从而帮助师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性评价设计应表达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诊断补救性、多样性和适时性。针对性:形成性评价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引导生成。层次性:形成性评价应有层次,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到开展。
40、启发性:形成性评价耍突出启发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极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诊断性:形成性评价应具有诊断性,诊断目标的达成情况。补救性:形成性评价应具有补救性,通过诊断,及时进展调整。因此,应考虑设计一些备用的、机动的形成性练习,及时提生,到达补救的目的。多样性: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应多样化。课堂练习、提问、板演、小测验、课后练习等都是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教选择。适时性: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进展形成性评价,把握判断的最正确时机,便于及时反响、矫正,调整教学。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斥 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评价,其目的在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到达成度,通常给出成绩或等第。设计时,应严格遵循教学目标,知识的系统性和覆盖面,要突出重点、突出思维能力考察。.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