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必修二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空间几何角和距离的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必修二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空间几何角和距离的计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 线线角立体几何专题:空间角和距离的运算41. 直三棱柱A 1B1C1-ABC , BCA=90 0,点 D 1 , F1 分别是A 1B1 和 A 1C1 的中点,假设BC=CA=CC 1,求 BD 1 与 AF 1 所成角的余弦值;CB 11D 1F1A1BCA2. 在四棱锥 P-ABCD中,底面 ABCD是直角梯形, BAD=90 0, AD BC, AB=BC=a ,AD=2a ,且 PA面 ABCD ,PD 与底面成 300 角,1假设 AE PD,E 为垂足,求证: BEPD ; 2假设 AE PD,求异面直线 AE 与 CD 所成角的大小;PEBCA D二线面角1. 正方体 A
2、BCD-A 1B1C1 D1 中, E, F 分别为 BB 1、CD 的中点,且正方体的棱长为2,1求直线 D1F 和 AB 和所成的角; 2求 D 1F 与平面 AED 所成的角;CD11A1B 1EDFCAB2. 在三棱柱 A 1B1C1-ABC 中, 四边形 AA 1B1B 是菱形, 四边形 BCC 1B 1 是矩形, C1B 1 AB ,AB=4 , C1B 1=3, ABB 1=600,求 AC 1 与平面 BCC 1B 1 所成角B 1C 1A1的大小;BCA三二面角1. 已知 A1B 1C1-ABC 是正三棱柱, D 是 AC 中点,1证明 AB 1 平面 DBC 1; 2设 A
3、B 1BC 1,求以 BC 1 为棱, DBC 1 与 CBC 1 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CB 11A 1B CDA2. ABCD是直角梯形, ABC=90 0, SA 面 ABCD , SA=AB=BC=1 ,AD=0.5 ,1求面SCD 与面 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2求 SC 与面 ABCD 所成的角;SADBC3. 已知 A 1B1 C1-ABC 是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A 1AC=60 0 , A 1AB=45 0,求二面角 BAA 1 C 的大小;B 1C 1A 1BCA四 空间距离运算点到点、异面直线间距离1 B1C1D1 中, P 是 BC 的中点, DP 交 AC 于
4、M, B1P 交 BC 1 于N,1求证: MN 上异面直线 AC 和 BC 1 的公垂线;2求异面直线AC 和 BC 1 间的距离;D 1C 1A1B1NDCPMA点到线, 点到面的距离 2点 P 为矩形 ABCD 所B在平面外一点, PA面 ABCD , Q 为线段 AP 的中点, AB=3 , CB=4 ,PA=2,求 1点 Q到直线 BD 的距离;2点 P 到平面 BDQ 的距离;3边长为 a 的菱形 ABCD 中, ABC=60 0 ,PC平面 ABCD ,E 是 PA 的中点,求 E 到平面 PBC 的距离;线到面、 面到面的距离 4. 已知斜三棱柱A 1B1C1-ABC 的侧面
5、A 1 ACC 1 与底面 ABC 垂直,ABC=90 0,BC=2 , AC=23 ,且 AA 1 A 1C, AA 1=A 1C,1求侧棱AA 1 与底面 ABC所成角的大小; 2求侧面 A 1ABB 1 与底面 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3求侧棱 B 1B 和侧面 A 1ACC 1 距离;B 1C 1A 1BCA5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ABEF 的边长都是 1,且平面 ABCD 、ABFE 相互垂直,点 M 在AC 上移动,点 N 在 BF 上移动,假设 CM=NB=a 0a当 a 为何值时, MN 的长最小;2 ,1求 MN 的长;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问题空间角与距离基础自测m=
6、0,1,0,n=0, 1, 1,就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答案45或 135A、B 两点,直线 AC、BD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 AB. 已知 AB=4,AC=6,BD=8,CD=217 ,就该二面角的大小为.答案603. 如下图,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CDA1 B1 C1D1 中, O是底面 ABCD的中心, E、 F 分别是 CC1 、AD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和 FD1 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答案1554. 如下图,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棱长为a 的正方体 ABCOA B CD, AC 的中点 E 与 AB 的中点 F 的距离为.答案2 a25. 2021福建理
7、, 6如下图,在长方体 ABCD A1 B1 C1D1 中, AB=BC=2,AA1=1,就 BC1 与平面 BB1D1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答案105例 12021海南理, 18如下图,已知点P 在正方体 ABCD ABCD的对角线 BD上 , PDA=60.(1) 求 DP与 CC所成角的大小 ;(2) 求 DP与平面 AAD D所成角的大小 .解 如下图,以 D 为原点, DA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就 DA =1, 0, 0, CC连接 BD, BD .在平面 BBD D中,延长 DP交 BD于 H.=0,0,1.设 DH = m, m,1 m0, 由已知 DH , DA
8、 =60,由 DA DH =| DA |DH |cos DH ,DA ,可得 2m=2m 21 .解得 m=2 , 所以 DH = 2 , 222 ,1 .22(1) 由于 cos DH , CC =20202121 1=2 ,2所以 DH , CC =45 ,即 DP与 CC所成的角为 45.(2) 平面 AADD 的一个法向量是DC =0,1,0.2由于 cos DH , DC =2所以 DH , DC =60 ,0212121 0= 1 ,2可得 DP与平面 AA DD 所成的角为 30.例 2在三棱锥 SABC中, ABC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平面 SAC平面 ABC, SA=SC
9、=23 ,M、N 分别为 AB、SB 的中点,如下图 .求点 B到平面 CMN的距离 .解 取 AC的中点 O,连接 OS、OB.SA=SC,AB=BC,ACSO,ACBO.平面 SAC平面 ABC, 平面 SAC平面 ABC=AC,SO平面 ABC, SO BO.如下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就 B0,23 , 0, C-2 ,0,0,S0, 0,22 , M1,3 ,0,N0, 3 , 2 . CM =3,3 , 0, MN =-1 , 0, 2 , MB =-1 ,3 ,0.设 n= x, y, z 为平面 CMN的一个法向量,就 CMn3x MNn-x3y0 ,取 z=1, 2
10、z0就 x=2 , y=-6 , n= 2 ,-6 , 1.点 B到平面 CMN的距离 d=n MB n4 2 .3例 316 分如下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 ABCD是矩形, PA底面 ABCD,PA=AB=1, AD=3 ,点 F是 PB 的中点,点 E 在边 BC上移动 .1点 E 为 BC的中点时,试判定 EF 与平面 PA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无论点 E 在 BC边的何处,都有PEAF;3当 BE为何值时, PA与平面 PDE所成角的大小为 45.1解当点 E 为 BC的中点时, EF与平面 PAC平行.在 PBC中, E、F 分别为 BC、PB 的中点, EFPC.
11、又 EF平面 PAC,而 PC平面 PAC,EF平面 PAC.4 分2证明以 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下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就 P0,0,1,B0, 1,0,5F0, 1 ,21 , D 3 , 0,0.28设 BE=x ,就 Ex ,1, 0,PE AF =x ,1,-1 0, 1 ,21 =0,2PEAF.10 分3解设平面 PDE的法向量为 m= p, q,1,由 2知 PD = 3 ,0, -1 , PE =x, 1,-1 m PD由m PE01,得 m=,103x ,1 .12 分3而 AP =0, 0, 1,依题意 PA与平面 PDE所成角为 45,sin45 =mAP2=,2m AP1
12、211x33= 1,14 分21得 BE=x=3 -2 或 BE=x=3 +2 3 舍去 .故 BE=3 -2 时, PA与平面 PDE所成角为 45 .16 分1. 如下图, AF、DE分别是 O、O1 的直径, AD与两圆所在的平面均垂直, AD=8. BC是 O的直径, AB=AC=6, OE AD.1求二面角 B- AD- F 的大小;2求直线 BD与 EF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解 1 AD与两圆所在的平面均垂直,ADAB,ADAF,故 BAF是二面角 BADF 的平面角 .依题意可知, ABFC是正方形, BAF=45 .即二面角 BADF 的大小为 45 ;2以 O 为原点, CB
13、、AF、OE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 就 O0,0,0,A0,-32 , 0, B32 ,0, 0, D0,-32 ,8, E0,0,8,F0,32 ,0, BD =-32 ,-32 ,8, EF =0, 32 , -8 .cos BD , EF = BDEF =BD EF01864 =-82 .1008210设异面直线 BD与 EF所成角为,就cos=|cos BD , EF |=82 .10即直线 BD与 EF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82 .102. 已知:正四棱柱 ABCDA1 B1 C1 D1 中,底面边长为 22 ,侧棱长为 4, E、F 分别为棱 AB、BC的中点 .
14、1求证:平面 B1 EF平面 BDD1 B1 ;2求点 D1 到平面 B1EF 的距离 .1证明建立如下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就D0,0, 0, B22 , 22 ,0,E22 , 2 ,0,F 2 ,22 ,0,D1 0,0, 4,B1 22 ,22 ,4.EF =-2 , 2 ,0, DB =22 , 22 ,0, DD 1 =0,0,4, EF BD =0, EF DD 1 =0.EFDB,EFDD1,DD1 BD=D,EF平面 BDD1B1.又 EF平面 B1 EF,平面 B1EF平面 BDD1 B1 .2解由1知D1B1=22 , 22 , 0,EF =-2 , 2 ,0,B1 E =
15、0, -2 , -4 .设平面 B1 EF的法向量为 n, 且 n= x, y, z就 n EF , n B1E即 n EF =x,y, z-2 , 2 , 0=-2 x+2 y=0, n B1E =x, y,z 0,-2 ,-4 =-2 y -4 z=0,令 x=1, 就 y=1, z=-2 , n=1,1,-2 44D1 到平面 B1EF的距离D1 B1 nd=2 22 2= 1617 .n1212217243. 如下图,在四棱锥 P ABCD中,底面 ABCD为矩形,侧棱PA底面 ABCD,AB=3 ,BC=1,PA=2, E 为 PD的中点 .1求直线 AC与 PB 所成角的余弦值;2
16、在侧面 PAB内找一点 N,使 NE平面 PAC,并求出 N 点到 AB 和 AP的距离 .解 方法一1建立如下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就 A、B、C、D、P、E 的坐标为 A0,0,0,B 3 ,0, 0、C 3 , 1,0、D0, 1,0、P0, 0,2、E0 ,1 , 1 ,2从而 AC =3 ,1, 0, PB = 3 ,0, -2 .设 AC 与 PB 的夹角为,就 cos=AC PB=3= 3 7 ,ACPB2 714AC与 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7 .142由于 N点在侧面 PAB内,故可设 N点坐标为 x,0, z, 就 NE =- x, 1 , 1- z,由 NE平面 PAC可
17、2得NE AP0 ,即1x,1z2 0, 0,20,NE AC01x,1z23,1,00化简得z1013 x23, x6 0z1即 N 点的坐标为3 , 0, 1,从而 N点到 AB、AP的距离分别为 1, 3 .66方法二1设 ACBD=O, 连接 OE,AE,BD,就 OEPB, EOA即为 AC与 PB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在 AOE中, AO=1, OE= 1 PB=7 , AE= 1 PD=5 ,由余弦定理得175cos EOA=4422223 7 ,271142即 AC与 P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7 .142 在平面 ABCD内过 D 作 AC 的垂线交 AB于 F, 就 ADF=.
18、 连接 PF, 就在 Rt ADF中,6DF=cosADADF= 2 3 ,3AF=ADtan ADF=3 .3设 N 为 PF 的中点,连接 NE,就 NE DF.DFAC,DFPA,DF平面 PAC,从而 NE平面 PAC.N点到 AB的距离为1 AP=1,2N点到 AP的距离为1 AF=3 .26一、填空题ABCDA1B1 C1D1 中, M是 AB 的中点 , 就 sin DB1 , CM 的值等于.答案21015ABCDA1B1 C1D1 的棱长为 1,O是 A1 C1 的中点,就点 O到平面 ABC1D1 的距离为.答案243. 2021全国理, 11已知三棱柱 ABC A1 B1
19、C1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 在底面 ABC内的射影为 ABC的中心,就 AB1 与底面 ABC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答案234. P 是二面角AB 棱上的一点,分别在、平面上引射线PM、PN,假如 BPM=BPN=45, MPN=60,那么二面角AB的大小为.答案90ABCDA1B1 C1D1 的棱长为 1,E、F 分别为 BB1 、CD的中点,就点 F 到平面 A1 D1E 的距离为.答案3 5106. 如下图,在三棱柱 ABCA1 B1C1 中, AA1底面 ABC,AB=BC=AA1, ABC=90,点 E、F 分别是棱 AB、BB1 的中点,就直线 EF 和 BC1 所成的角是.
20、答案607. 如下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 B1C1 的全部棱长都相等, D是 A1 C1 的中点,就直线 AD与平面 B1D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答案45S ABCD中, O 为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 , P 为侧棱 SD的中点 , 且 SO=OD, 就直线 BC与平面 PAC所成的角是.答案30二、解答题9. 如下图,在几何体 ABCDE中,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90,9BE 和 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 BE=AB=2,CD=1,点 F 是 AE的中点 .求 AB 与平面 BDF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以点 B 为原点, BA、BC、BE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y,z 轴,建立
21、如下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就B0,0,0,A2,0,0,C0, 2,0,D0, 2, 1, E0,0, 2, F1,0,1. BD =0, 2, 1, DF =1,-2 ,0.设平面 BDF的一个法向量为n=2,a,b,n DF ,n BD ,n DF0n BD0即 2, a, b 1, 2, 002, a, b 0,2,10解得 a=1, b=-2. n=2,1,-2 .设 AB 与平面 BDF所成的角为,就法向量 n 与 BA 的夹角为-,213cos 2-= BA n =BA n2,0,022,1, 23= 2 ,3即 sin= 2 , 故 AB 与平面 BD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 . 33
22、P ABCDE中, PA=AB=AE=2a, PB=PE=22 a,BC=DE=a, EAB=ABC=DEA=90.1求证: PA平面 ABCD;E2求二面角 APDE 的余弦值 .1证明以 A 点为坐标原点,以 AB、AE、AP所在直线分别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 xyz,就由已知得A0,0,0,P0,0,2a, B2a,0,0,C2a,a, 0, Da,2a,0,E0, 2a, 0. AP =0, 0, 2a, AB =2a, 0,0, AE =0, 2a, 0, AP AB =0 2a+00+2a 0=0, AP AB . 同理 AP AE .又 AB AE=A, PA
23、平面 ABCDE.2解设平面 PAD的法向量为 m=1, y, z ,就 m AD =0,得 a+2ay =0,y=- 1 .2又 m AP =0,得 2az =0, z=0.m=1,-1 ,0.2再设平面 PDE的法向量为 n= x,1, z,而 ED =a, 0, 0, PD =a,2a,-2 a, 就 n ED =0,得 ax=0, x=0.又 n PD =0,得 ax+2a-2 az=0, z=1.n=0,1, 1.令二面角 APDE 的平面角为,就 cos=-m n=mn12=10 ,51024故二面角 APDE 的余弦值是10 .1011. 如下图,在三棱锥 PABC中, ABBC
24、,AB=BC=kPA,点 O、D 分别是 AC、PC的中点, OP底面 ABC.1假设 k=1,试求异面直线 PA与 BD所成角余弦值的大小;2当 k 取何值时,二面角 O PCB 的大小为?3解 OP平面 ABC,又 OA=OC,AB=BC,从而 OAOB,OBOP,OAOP,以 O 为原点,建立如下图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1设 AB=a,就 PA=a,PO=2 a, 2A 2 a,0,0,B0, 22 a,0, 2C-2 a, 0,0,P0, 0, 22 a, 2就 D-2 a, 0, 42 a. 4 PA =2 a,0, - 22 a , BD =-21 a 22 a, - 41 a
25、 22 a, 22 a , 4cos PA , BD = PA BD =44=-3 ,PA BD3 a232就异面直线 PA 与 BD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为3 .32设 AB=a, OP=h, OB平面 POC, OB =0 ,2 a,0 为平面 POC的一个法向量 . 2不妨设平面 PBC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 z ,A2 a, 0,0 ,B0 ,22 a,0 ,C-22 a, 0,0 ,P0 , 0,h , 2 BC =-2 a,-22 a,0,PC =-22 a,0,-h,2由 n BC0n PC0xy02 axhz02不妨令 x=1,就 y=-1 , z=-2a2a ,2hOB
26、n即 n=1,-1,-, 就 cos2h=3 OB n2 a=2= 12+2a1=4h=a,2 a22a 222h 22h 22PA=AO 2PO 2 =1 a21 a 2 =43 a,2而 AB=kPA, k= 2 3 .3故当 k= 2 33时, 二面角 O PCB 的大小为.312. 2021 湛江模拟 如下图,已知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 AB=BC=2,AA1 =4, E 是棱 CC1 上的点,且 BE B1 C.1求 CE的长;2求证: A1C平面 BED;3求 A1 B 与平面 BDE所成角的正弦值 .1解如下图,以 D 为原点, DA、DC、DD1 所在直线分别为
27、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 xyz.D0, 0,0, A2,0, 0, B2,2,0, C0,2,0,A1 2,0,4,B1 2,2, 4, C1 0, 2,4, D10,0,4.设 E 点坐标为 0,2, t ,就 BE =-2 , 0, t , B1 C =-2 , 0, -4 .BEB1C, BE B1C =4+0-4 t =0. t =1,故 CE=1.2证明由 1得, E0, 2,1, BE =-2 ,0, 1,又 A1C =-2 , 2,-4 , DB =2,2, 0, A1C BE =4+0-4=0 ,且 A1C DB =-4+4+0=0. A1C DB 且 A1C BE ,即 A1CDB,A1C BE,又 DB BE=B, A1 C平面 BDE.即 A1 C平面 BED.3解由2知A1C =-2 ,2,-4 是平面 BDEA1B =0,2,-4 ,cos A1C ,A1 B =A1C A1CA1B = A1B30 .6A1B 与平面 BD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