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克和千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克和千克》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源克和千克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 页、 88、 89 页练习十八 1 4 题二、设计思想:克和千克的初步熟识是人教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 课时;“数学课程要关注同学的生活体会和已有的学问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同学的实际生活;在同学的生活体会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详细生活情境动身使同学感受并熟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1 千克 1000 克;使同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
2、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熟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仍缺乏熟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看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要让同学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 “大小 ”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明白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简单把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摸索,我们发觉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 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我们在本节课里,致力于细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1. 以同学已有体会为基础,供应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帮
3、忙同学感受并熟识质量单位;2. 通过细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忙同学形成1 克和 1 千克的表象,从而建立观念;3. 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操作使同学比较详细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4. 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案目标:1. 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熟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 =1000 克;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 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 在小组活动中,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四、教案重点:1. 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熟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4、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2.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五、教案难点:1.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2. 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六、教案预备:1、老师预备:袋装1 千克洗衣粉、 1 台盘秤、两包 500 克的盐、2、小组预备:一袋1 千克的洗衣粉; 1 千克的鸡精、 1 千克的水果、一筒1 千克的面、一包比 1 千克轻的绿豆、一包2 千克的大M ;二分的硬币、 1 克的药包、 1 克的茶包、 10 克的板兰根冲剂、 100 克的肥皂七、教案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
5、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学问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一包饼干是用克作单位的;)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知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二、探究体验:1. 熟识质量单位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常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仍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用字母( kg)表示;今日我们就要一起来熟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伴侣;板书课题
6、2. 熟识感知 1 千克( 1)1 千克有多重呢? 1 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 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 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番掂一掂,悄悄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头吧;( 3)找一找:大家把 1 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仍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M 、1 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 千克呢?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 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 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 掂一掂 ; 2 找出大约重 1 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
7、说一说 ;3 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请每位小组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 千克?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觉大家一样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 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包装袋上有质量标示)老师仍发觉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 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一手拎着1 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你们掂得准不准我仍是得验证一下;老师想请盘秤 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的)当指针指向 1 就表示物品重?(重1 千克) 那指针指向 2 就表示?(重2 千克)1、2 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果真是大约1 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
8、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 千克;3、4 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是1 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 千克;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第 5 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看,像这样的4 个苹果大约重1 千克;第 6 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原先,这样的3 个梨大约重 1 千克;第 7、8 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 千克,请来验证一下;果真,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 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M 也约重 1 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大 M 重 2 千克,比 1 千克重) 仍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
9、感觉比 1 千克轻)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果真比1 千克轻;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仍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 4)说一说: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 千克的物品,生活中仍有哪些物品也约重1 千克呢? 3熟识感知 1 克( 1)刚才我们知道了1 千克有多重,那 1 克有多重呢? 这样一枚 2 分的硬币约重1 克;(2)掂一掂:1 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保管员拿出盘子,将硬币发给组员,请大家掂一掂,悄悄感受,把1 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开头吧;( 3)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特别轻)与 1 千克比呢?( 1 克特别轻, 1 千克特别重,相差很远)对,所以平常我们在称量轻的物品
10、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 4)找一找:虽然 1 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 克的物品,盘子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用刚才找1 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药包、茶包)( 5)感受 10 克、 100 克盘子里仍有一些用克作单位的物品,10 克重的板蓝根冲剂,100 克重的肥皂;分别掂一掂,感受一下;感受完了保管员收盘子;4. 克与千克的关系这里仍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500 克)一袋盐 500 克,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1000 克)板书 1000 克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仍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
11、(千克作单位)认真观看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数字1)那就是几千克?(就是1 千克)板书 1千克同样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1000 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时是1 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 千克和 1000 克相等)对,为了便利人们商定:满了1000 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 克就是 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 千克 = 1000 克5.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成?今日我们熟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通过掂 2 分的硬币和洗衣粉感受了1 克和 1 千克究竟有多重;知道 1 千克=10
12、00 克6. 熟识秤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来称量)这位售货员阿姨正在用秤称苹果,这些苹果有多重?(1 千克) 她用的秤你熟识吗?(电子秤)秤是一个大家族,这就是电子秤,家族中你仍熟识谁?在哪见过它?给大家介绍一下;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三、巩固拓展1的确秤是我们称量物品的好帮手,因此我们要会认秤上的数据;( 1)说说下面物品有多重:书 88 页练习十八第1 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先看单位是克,再看指针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增加一个 4 千克 问:刚才都是多少克,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盘秤是用千克作单位的)看来我们在
13、认秤时不光要看清数仍要看清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 页练习十八第2 题( 3)填单位:书 89 页练习十八第 4 题2你知道吗?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好玩的小学问;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 克重; 2 克重,相当于什么呀?(两枚2 分的硬币)那得多轻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 千克; 100 千克相当什么呢?( 100 袋 1 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 克; 1500 克相当于什么呢?(三袋500 克的盐)可真重呀;3. 课后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大的用处,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课后小调查;就在书 88 页练习十八
14、第 3 题;八、课后反思: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再次提出了“数学教案生活化”、“数学教案活动化”、 “学校数学应向生活数学回来 ”等口号,生活、活动成为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两个关键词;然而,如何把这两者落到实处,让同学学得有效,是我们值得摸索和讨论的问题;关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1. 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同学重温最熟识的生活情境,唤起同学的已有的生活体会,帮忙同学感受并熟识质量单位;即敬重了同学的已有体会,也让同学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人教版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单元主题图,它是对一个单元的教案内容整体的概括;之前,我们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只是把图中物品包装上的质量标示作为克和千克这两个
15、质量单位的引子,没有得到同学的共鸣;之后我们反思再挖掘,发觉这幅图包蕴着两层意思:它不仅只是为了出现诞生活中所常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更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是想联系生活实际揭示质量单位的产生,从而表达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解读了教材 后,我们重新设计:通过谈话导入,让同学结合生活体会介绍购买水果的过程,从而体会质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帮忙同学从已有的学问体会动身,明白国际上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这样导入,让同学倍感亲切,爱好盎然;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详细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详细的数学学问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
16、生活表象,让同学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特别适合同学学习、思维特点的;熟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同学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明白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案时让同学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明白1 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 1 千克与生活中的详细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 千克的观念;特殊是 “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 “对比着掂 ”让同学进一步感受1 千克究竟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沟通找到的 1 千克物品时,让同学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3. 在同学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
17、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同学充分体会到数学学问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当看到物品的质量后,同学能用“相当于两枚 2 分的硬币 ”、“相当于 100 袋 1 千克的洗衣粉 ”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已经把1 克和 1 千克的感觉深深的记在了心 里,说明同学在老师的细心指导活动是有效的,说明我们前面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质量观念的教案是胜利的;同学已经能够用这种质量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了;其实,在本环节之前的巩固练习中,同学已经能用这些方法来挑选物品合适的单位了;我想从实际生活到数学学问,再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应当就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吧!而
18、我们正是在细心为同学搭起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关注体验活动的有效性:1. 学习材料的挑选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本节起始课,除了在相应环节中出示了各种秤的图片外,并没有让同学进行大量的称量活动,只把一个台秤请进了教室,且是用于对各小组同学找出的1 千克物品的验证及对1 千克=1000 克的演示上;这样做更明确本节课的教案重点,就是让同学建立1 千克和 1 克观念,知道1 千克 =1000 克;而对物品的估量应当是在同学积存了大量的感知体会后完成的,因此并没有让秤显现满教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常规课堂;对于同学小组活动的材料上,采纳的是“供料学习 ”,并且在材料预备上细心设计:有的材料比
19、1 千克重,有的比1 千克轻,有的和1 千克一样重,目的是让同学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1 千克的印象;学习材料里有的在外包装上有质量标示,有的没有质量标示,使同学学会用看或者是掂等多种方法来找,体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2. 体验的方法指导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曾经“喧闹 ”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摸索,反思过后我们高呼: “仍数学课堂一丝安静;”不论是掂一掂,仍是找一找,我们都特别注意对同学活动方法的指导,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数学小精灵的“活动提示 ”、“悄悄感受 ”等的语言指导、对有序活动的针对性夸奖 把这种体验的方法奇妙地、不动声色地渗透给同学,从而提高了同学活动的有效性;信任长此以往,同学活动的
20、有效不再是一句空话;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我们都知道生活与数学有联系,在它们之间我们要架起一座“有效的 ”桥梁! 另外关于教材的活用说明:我们在深化研读了教材后,在懂得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环绕教案目标,作了部分补充和调整;(1)关于练习十八第1 题的调整:由于生活中用千克作质量单位的盘秤比较多,因此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一方面更贴进生活,另一方面与前面用克作单位的秤对比,从而强调在读秤时不但要看清数仍要看清单位;( 2)关于 1 千克和 1 克教案次序的调整:由于1 克太轻,同学对1 克的感受比较难,因此本节课我们将熟识感受1 千克放在了 1 克的前面,对感知1 千克的方法指导为同学自主体会感知1 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