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竹楼的文化内涵(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傣族竹楼的文化内涵(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傣族竹楼的文化内涵摘要 提到西双版纳,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是那美丽温柔的傣家姑娘和那一栋栋造型独特优美、风格古朴自然的傣家竹楼。虽然竹楼非傣族独有,但或许是西双版纳的魅力、孔雀舞的优美舞姿、葫芦丝的婉转旋律,使得人们在心中形成了固定的印象竹楼是傣族的象征,竹楼是傣族独特的民族符号。虽然竹楼非傣族独有,竹子的使用也非傣家人的“专利”。但竹在傣家人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傣家生活不可一日无竹”,住的是竹楼,吃的是竹食,玩是在竹林中的。 傣家人是生活在竹世界中的民族,傣家人的“竹文化”内涵是极其丰富深刻的。本文从傣族民族符号之一的竹楼出发,从竹楼的发展历史、建筑
2、特征与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出发,探讨了傣族竹楼文化的内涵,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傣族竹文化的博大深邃。目录引言一、关于傣族竹楼的传说 二、傣族竹楼形成形成的原因(一) 气候、地理因素的影响(二) 物质材料因素的制约(三) 文化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三、 傣族竹楼的结构特点(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二)合理的功能划分(三) 竹楼也有差异性(四)丰富的寓意四、傣族竹楼的发展历史、现状(一)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二)发展演变阶段(三) 现状五、傣族竹楼对我们的启示 总结引言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在依山傍水的坝子边,一个个傣族村寨,一幢幢傣家竹楼,若隐若现在绿海碧波中,当你走近她时,仿佛走进世外桃园,人间天堂
3、。傣家竹楼独特优美的造型,古朴自然的风格,多样的实用功能以及其所体现出的“人居合一”的思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傣家竹楼的相关传说、发展历程、建筑特征与所包含的人文、哲学思想出发探讨了傣家竹楼所含有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并就新形势下傣族竹楼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与看法。一、 关于傣族竹楼的传说 竹楼是傣族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的载体。它反映着傣族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建筑艺术。傣族人民中流传着有关竹楼建造的各种传说,还有叙事的歌谣造房歌、抬木头歌、洗房柱歌和斗楼梯歌等。在远古时,傣族的先民们多为穴居或栖于树上,这适于游居采撷植物和渔猎。随着对动植物的家养和农耕的开
4、始,人们便有盖造住房的需求。傣族传说中的一位智者帕雅桑木底对于住房的设计与建造就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桑木底一共盖了3种住房,这3种住房的式样虽然带有神话的因素,但均是实实在在的仿生的结果。首先他从人们站在树下躲雨中得到启发,用树叶、茅草盖了一种平顶草房,可是一下雨就漏水,无法住人。后来他观察到猎犬蹲在地上受雨淋,屁股坐地、狗身像个斜坡前后低,雨水打在猎犬身上循着狗身直往下淌,得到启示而盖了一种前高后低的杜玛掀(意为狗头窝棚)的住房。这种杜玛掀虽然解决了屋顶的排水问题,但地上的水还会涌进房子,解决不了潮湿的问题。正当桑木底想改进杜玛掀而苦苦思索之时,天王帕雅英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糯哼)冒着
5、风雨飞到他面前。凤凰扬扬双翅,暗示屋脊应是人字架;凤凰低头拖尾暗示要蒙住人字架的两侧,以挡侧面飘来的风雨;凤凰将脚立在地上托住身子暗示住房要分上下两层。凤凰飞走后,聪明的桑木底就按凤凰在风雨中的舞姿,设计了这种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防潮、防猛兽的高脚竹楼,称为烘哼(凤凰楼),一直沿袭至今。烘哼较好地解决了人类在林海中居住的许多环境问题。在桑木底创建烘哼的过程中,由于一次山洪暴发,他抢救了很多动物,所以在重建竹楼时,得到了各种动物的帮助。屋子结构中的宁掌就是大象献出了它的舌头,琅玛是狗献出了它的背,钢苗是猫献出了它的下巴,苾养是白鹭献出了它的翅膀等。所以竹楼的很多部分,至今都用动物来命名。这些传说反
6、映了傣族的先民在住房的设计与改进过程中不断向生物学习,具有朴素的仿生学知识。 在烘哼的发展过程中,傣族人民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断完善其结构和优选其建材。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每根接触地面的柱子下面均垫上一块大的鹅卵石,使柱子不直接接触地面,阻断了热带潮湿地面水分上升与白蚂蚁向上筑蚁路,保护了竹木结构的房子。据传说,这是勐罕的第一个土司,叫雅版纳(女)发明的。对于非接触地面不可的站台柱子和埋入土壤的冲米臼,他们则选用那些耐腐蚀和白蚂蚁不容易啃食的木料,如重阳木(Bischofia javanica)、思茅豆腐柴(Premna szemaoensis)和帽柱木(Mitragyna diversifol
7、ia)。对于房子各部分的木料的选用,傣家人均有丰富的经验,最重要的两根称为梢岩(男柱)、梢喃(女柱)的中柱要选用最粗大、标直的红毛树(Schima wallichii)、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等,既能承受重力,又不易受虫蛀,经久耐用。这反映了他们具有丰富的树木和木材的知识。 为了使竹楼经久耐用,他们还创造了一些实用的、行之有效的竹木料的简单处理方法。有些竹木材料在砍伐以后要放在河里或水塘里浸泡数个月,溶去一些可溶性物质如木糖,使淀粉经发酵后变质,而不招惹蛀虫和减少微生物的寄生。那些需直接埋进土壤的木材则用火烧,使其入土部分变硬、改性和有一层炭保护。此外在竹楼上设
8、有不封闭的火塘,烧火时烟雾弥漫,起着防虫、抗腐的烟雾化学作用。当然,竹楼最怕的是火灾。对此每个村社均有用火的乡规民约,在干季的白天均不准在家用火,如要用火则要到村外指定的地方。所以,村社的竹楼极少发生火灾。二、 傣族竹楼形成形成的原因傣族竹楼的形成原因与因素是很多的,归纳起来,可分为自然气候原因和社会人文原因两大类:(一) 气候、地理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傣族竹楼的建造,完全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
9、海拔只有500米,已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大多数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年平均降雨量达1700毫米以上,有明显的干季之分,而每年5月至10月的雨季期间降雨量占全个的85以上,没有四季的区分,在平坝区附近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坝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了适应这炎热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傣族的先民们利用这里极其丰富的竹木自然资源,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的建筑干栏式民居,也即是有名的“竹楼”。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形成也是附近的景颇、德昂、基诺、佤等少数民族的基本建筑形式。 在“竹楼”这种干栏式建筑中,竹篾编的墙和竹子制作的楼板有利于通风散热,而下层透风的柱子便于通风防潮和防御
10、洪水、野兽的袭扰。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二) 物质材料因素的制约 西双版纳是竹的世界。进入西双版纳,就可以看到山上山下,溪流岸畔,村前村后,都是碧绿的翠竹。而且,竹的种类繁多,既有挺拔的龙竹,又有诱人的凤尾竹;既有笋甜的甜竹,又有笋苦的苦竹;既有可供观赏的佛肚竹,又有绮丽的黄金碧玉竹;既有可用来煮香竹饭的香竹,又有毛竹、白竹、绿竹、云竹、缅竹、孔雀竹等等。这些竹的大小不一,大的粗如小水桶,小的细如小手指。这些竹子都是建造竹楼的材料。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
11、式的民居。傣家的竹楼,几乎全是竹的结构。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世世代代以竹为材建造住屋。无论是楼柱、楼楞、椽子,还是楼板、楼梯等等,用的都是竹。 傣族竹楼是一种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柱、梁和屋架结构用粗竹,围墙用竹片编织,剖开的竹子压平做楼板,门、窗也用竹子制作,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 (三) 文化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傣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由幼子继承,因此子女成家后,即与父母分居,建新房另立门户。所以一般家庭最多三代。傣族的竹楼正是和这种小家庭的要求相适应的。三、 傣族竹楼的建筑特征 傣家竹楼除了外形优美独特外,寓意也是十分深刻的。具体来说,傣族竹楼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 典
12、型的干栏式建筑结构“干栏式”这种建筑形式历史非常久远,在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青铜中就有战国时期的干栏式建筑模型。在晋宁县石寨山和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公元前100年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中,也发现许多“干栏”式建筑模型。在泰国的侬却诏班告文化遗址和越南此部的富永等地,也发现过“干栏”式建筑遗迹。这都说明,此种建筑形式源远流长。干栏式民居是居住于滇西、滇西南和滇南等气候湿热地区的傣、壮、哈尼、傈僳、拉祜、布朗、景颇、德昂、佤、怒、基诺、瑶、独龙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它最早是南方的百越族群和百濮族群的先民,为适应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所创造的。干栏式建筑,俗称高脚房屋,又称“干栏”、“干阑”、“高
13、栏”、“阁阑”、“栅居”等,其主要特征是分上下两层。底部用木柱、竹柱架空,木桩间形成的空间用竹篱笆分成若干小间;上层与地面距离约5公尺左右,室内铺设竹板,极富弹性。房前有走廊和晒台,房内用竹篱笆隔出堂房和卧室,墙壁也用竹篱笆或竹席编织,便于通风散热。楼室门外有一走廊,一侧搭着登楼木梯供人上下,一侧搭着露天阳台。(二) 合理的功能划分首先,在整个建筑空间的立体功能分区上,傣族竹楼的区域划分十分科学合理。由于地处湿热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每座傣族竹楼都设计为一楼一底,上层住人,下层是悬空,八面来风从脚下吹过。使住房最大限度地保持干爽透气,不仅可以防潮,还可免除野兽侵扰,即使到雨季洪泛期也能安居如常。下
14、层空间的功能也很实用,分割成若干的小间,即可用作畜圈、米房,也可堆放杂物。 其次,是楼室内部的布局,一般中间设有一道隔墙,将楼室分为内外两间(也有三至四间者)。外间称为“那晃”(堂屋,一侧设有火塘,是生火做饭、取暖和接待来客之地,有如现代住房的客厅;内间称为“黄暖”,是全家大小的卧室。卧室仅铺厚垫,不用床架,床与床之间大略有距离,以黑布帐子相隔。“黄隔”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外室有窗不大,风能从竹壁隙中透入,即使在夏天也十分凉爽惬意。 再者,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作为院墙。庭院以内载花种果,绿树成荫,一幢竹楼如同一座园林。竹楼周围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鱼塘,既可蔽阳遮荫,又是一道天然
15、“围墙”,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并使庭院与建筑、庭院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三)竹楼也有差异性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平面一般皆为方形,但在此基础上有的也有所变化,如曲尺形,凸形等等。竹楼的上层由堂屋、卧室、前廊、晒台、楼梯和铺助建筑(谷仓)等组成。这几部份(除谷仓外),只有晒台不在屋顶遮盖之下。楼下一般每家都置有一个脚臼,作为每天清晨臼米之用,楼下也是放养牲畜的地方。德宏州傣族(傣泐)的民居建筑也是干栏式竹楼,但在形式上与西双版纳州傣族竹楼不同,这种竹楼以瑞丽县的为典型。 瑞丽傣族的竹楼一般建于院子中部,将院子分为前后两部份,前院从事家务劳动和副业生产,后院种植蔬菜、果树,建有柴棚、畜厩等。竹楼虽
16、然也是干栏式建筑,但底层全部用竹篾墙封闭起来。墙是垂直的,这与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墙脚向内收是不同的。屋顶为歇山式,形式接近汉族瓦房的屋顶,一般用草排或马口铁波楞板铺盖。墙上开窗也比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大,采光通风都较好。楼梯一般安在楼外,整个竹楼显得挺拔畅朗,外观类似汉族的楼房。(四)丰富的寓意傣族称自己的居室为“很”。“很”是“晃很”的简称;而“晃很”一词又是“烘亨”的谐音。从傣家关于竹楼的建造传说,我们便可得知“烘亨”意为“凤凰展翅”,竹楼亦即“凤凰展翅楼”。其屋顶如展翅的凤凰一样轻盈多姿,易于排水,屋檐低且出挑远,能很好地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 竹楼的顶梁大柱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它是保佑竹楼
17、免于 灾祸的象征,不能随意依靠和堆放东西,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竹楼里的其他柱子还有性别之分,中间粗大的柱子代表男性,侧面的矮柱子代表着女性。还有“狗柱”、“龙涕”、“白鹭膀柱”、“狗脊梁”、“象舌头”、“猫下巴”之类的叫法,一至延用至今。 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建房开始之前,首先要选好地址,下基石。接着要准备好八根主柱。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选择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非常要紧的事。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村民都要吹号迎接,泼水祝福。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公柱子”和四根“母柱子”,分别以男人的衣服和女人的衣服覆盖在柱子上以
18、示区别。建盖房子时,全村人都会来帮忙,这是傣家人的传统。届时,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整个气氛就像过节。四、傣族竹楼的发展历史、现状 傣族竹楼历史悠久,据考证,其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傣族竹楼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一)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傣家人住竹楼,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可考了。唐代樊卓所著蛮书名类第四中曾有简略记述:“茫蛮部落楼居,无城郭,或漆齿。皆衣青布裤,藤篇缠腰,红缯布缠髻,妇人报五色婆罗笼。”这里所指的茫蛮部落即今西双版纳一带。新唐书南平僚传中说:“其地多瘴疣,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西南风土记说:
19、“所居皆竹楼,人处楼上,畜产居下,苫盖皆蒡茨。”为什么傣家人都爱住竹楼不愿住平房呢?元代李京在云南志略中已经作了答复,该书说:“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原来竹楼的妙用是下可避湿,上可避热,濒临江畔,还可一日十浴。(二)发展演变阶段 第一阶段的竹楼是名副其实的竹楼。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竹柱、竹梁、竹墙、竹地板、竹楼梯,就是盖屋面的草排也是用竹篾拴扎。第二阶段的竹楼以木料为主,竹料为辅,屋面铺盖从缅甸引进的小缅瓦。第三阶段的竹楼为砖木混合结构,砖砌柱,木料作梁、墙、地板、屋面用小缅瓦铺盖。第四阶段的竹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采用当今国际最先进的IMS体系,整体预应装
20、配。屋面采用现代防火材料铺盖。 四个阶段的竹楼建筑虽然在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上不尽相同,但都保持了傣族竹楼的建筑风格与特色。每个阶段的竹楼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分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水平。 (三) 现状千百年来,傣家竹楼已经经历了从竹质结构建筑、木质结构建筑到砖混结构建筑的变化。早年那种竹柱、竹梁、竹门、竹墙的竹楼已成“历史文物”,但竹楼这个名称却依然响亮。如今的竹楼,其实已经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是木柱、木梁、木檩、板墙的瓦楼。城镇附近的傣寨里,还出现了一批钢混结构,磁砖贴面的现代“竹楼”。有些竹楼,还单独设置厨房,使客厅显得更宽敞干净。昔日客厅中的竹桌竹凳已被家用电器和沙
21、发取代。如今的竹楼,阳台上有花,竹楼旁有果。只要走下阳台便可赏花、摘果。这等“楼居”已是今非昔比,到西双版纳游览的客人,无不为之叫绝。进入80年代末期,西双版纳一些地方的傣族村寨民居发生变化,它彻底改变了竹楼传统建筑风格,大量汉族式样的砖柱砖墙落地建筑拔地而起,失去了民族传统特色,变得面目全非。国内外有识之士对此深表忧虑,并开始作长期的研究与设计。他们积极探索如何使新一代竹楼采用现代建筑建材、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在保持传统竹楼建筑风格与特色不变的前提下,满足现代人对物质和精神的更高需求,体现当今以人为本的时代气息。五、傣族竹楼对我们的启示(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居合一”的的思想。如今的城市
22、,如同由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丛林”一般,建筑的同质化、生活的规律化、行为的刻板化使人们丧失了很大的生活乐趣。当我们的建筑师经过苦苦的思觅之后,发现了古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很多的借鉴思想。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出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人居合一”的境界。“深山藏古寺”是一种意境,道观、寺庙中,我们似乎会有一种“脱俗”的感觉;园林艺术之所以长盛不衰,就在于假山流水、荷塘湖池、亭台楼阁达到了较为完美的融合;国画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西双版纳的极大魅力也在于此。傣族竹楼是不含有过多人工雕饰的,其与自然的融合,是没有经过任何刻意的雕琢的。人在竹海中,食在竹林中,楼由竹林生,乐在竹品上,
23、这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范例。(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很多民族的文化与特质消失了。在我们国家,由于过分的效仿“西式风格”, 哈韩、哈日、哈美等的兴起与流行,使得我们民族的很多传统与特质慢慢蜕化了。当外国人在潜心研究我们古人的智慧时,我们却在把“洋垃圾”当做宝贝。围棋、茶道、饮食文化本是我们民族与国家的特质,但是,提围棋与茶道,西方人会认为是日本的,提饮食与医学,西方人会认为是韩国的。“端午节”被高丽棒子抢注之后,我们才深深意识到继承与保护民族传统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与影响。 原
24、本淳朴的民风、 朴素的思想等都在发生变化,西双版纳一些地区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废弃了传统民族的习俗与建筑。这无疑是“竭泽而渔”,这是不会长久的。丽江古城是个例子,其内城是不允许建现代化的建筑的,纳西文化因此被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神秘的东巴文化、造型别致的小院、潺潺的流水、古朴的民风、悠闲的生活节奏,因此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三)、处理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传统竹楼的材料多取自天生的竹子, 而天然的竹子存在耐腐蚀性差、不够结实牢固、结构不均匀等缺点与不足,所以已不能满足现代傣家人的生活需求了。一些人为了改善生活品质,把竹楼建成了“木楼”,或者干脆建成
25、汉族式样的砖瓦、混泥土结构。这在不知觉中,悄然改变着傣族的民族特质。任其发展,对于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为了保护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原生态”,我们应当注意从竹材料入手,应用现代的加工工艺和防护处理技术来改进竹材料,以解决传统竹楼存在的诸多缺点,全面提高竹楼居民的居住质量,以从本质上保持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特质。 总结 傣族的竹楼文化内涵是深厚的,对于一个生活在竹的世界中的民族,通过对他们的住所 竹楼进行分析,便可洞察其“竹文化”的博大与深邃。在新时期下,我们应当把傣家竹楼列入到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之中,而不图暂时、短期的经济利益。如何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26、的物质文化需求与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契合点是我们所要必须认真思虑的。参考论文(1)关传友,中华竹文化概览,竹子研究汇刊第20卷第3期,2001年7月,第4851页。(2)杨宇明、王慷林,西双版纳竹楼的发展,竹子研究汇刊第22卷第4期,2003年10月,第7580页。(3)田静,西双版纳傣族竹文化研究第26卷第2期,2009年4月,第137140页。(4)高立士,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文化,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第7581页。(5)赵金萍,傣族竹制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1月,第5254页。(6)孟娴,傣族竹楼的原生态文化及其保护性演进,古城新韵,第5226页。(7)童雅琴,傣族竹楼 民居艺术的一朵奇葩专心-专注-专业